观音山因山体高峻,秦代史书称“拐杖山”,唐时称“观铁山”,后相传抗元将领余思铭在此观阵布兵,当地群众称为观阵山。
明朝宣德年间,周围群众自动捐款捐物,在山顶上建了一座寺庙,内供观音像,始称“观音山”。
观音山景区总面积128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积 82公顷,小型水库6座,山洞两条长600米,古景点10个,遗留至今十大自然景观:
"仙人足迹"、"金龟下海"、"仙人棋盘石"、"仙人翻天印"、"七星映月崖"、"蜜蜂古石洞"、"座山镇妖石"、"五虎朝北斗"、"黄牛洞"、"观阵台点兵场"。
观音山因山体高峻,秦代史书称“拐杖山”,唐时称“观铁山”,后相传抗元将领余思铭在此观阵布兵,当地群众称为观阵山。
明朝宣德年间,周围群众自动捐款捐物,在山顶上建了一座寺庙,内供观音像,始称“观音山”。
云极观依山顶而建,规模宏大,气势壮观,是多间大殿自西向东环山排列,东西长200米,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占地面积40亩,并大致形成上中下三进院落,殿宇幽深。
由于南部山坡地势陡峭,只能由西门进入第一个长方形院落,这是云极观大门、二门合围成的院子。
大门两侧是厢房,较简陋。二门位于四个香炉之间,并有10米高的三层彩绘亭子作门楼,门楼上有中国书法家邱鹤鸣题写的对联,道出了云极观“功达九天”的涵义:“直登云极三千丈,保佑善众百万家”。
沿石阶穿过门楼是一个斜坡构成的院落,千年古杏与奇花异草点缀其间,为古朴的建筑平添了几分色彩和活力。
有三条并行向上的石阶通向殿堂,名殿堂与厢房构成4个大小不等的四合院,自西向东排列,各院之间均有通道,方便游客参观和拜神。
每年农历2月19、6月19、9月19庙会期间,吸引了鄂豫皖三省数十县区十余万群众,2003年2月开始每年举办有观音山民俗文化旅游周。
观音山旅游区位于商城县城北18公里,河凤桥乡境内,距312国道和宁西铁路8公里处。
自驾车可根据如下自驾路线图,查询"观音山"导航前往。
Copyright © 2019- ryyc.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