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走古道、赏百年杏花、吃斋饭、品茶、买蔬菜,昆明玉案山顶峰妙高寺之旅不可错过

走古道、赏百年杏花、吃斋饭、品茶、买蔬菜,昆明玉案山顶峰妙高寺之旅不可错过

2025-03-05 来源:锐游网

周末不远行?可以考虑昆明城西的玉案山,爬山1小时登顶,沿途能走过“茶马古道”的玉案山古道和三华山古道,顶峰妙高寺能赏百年杏花、吃斋饭、品茶,最后再带一把田里现摘的蔬菜,一个周末安排得满满当当的。

上午10点,记者抵达第九机动车检测站,顺着检测站旁边一条小径,便加入了这股“爬山大军”。小径两旁,春意盎然,嫩绿的新芽在微风中摇曳。沿途,记者遇到了不少“山友”。有的是家住附近的居民,他们穿着轻便的运动装备,脸上洋溢着轻松愉悦的笑容;有的是远道而来的游客,他们手持相机,不时停下脚步,捕捉着沿途的美景。一位来自外地的游客张先生告诉记者:“早就听说这里的山路风景如画,今天特意抽空来体验一下,果然名不虚传!”

沿着蜿蜒的山路前行,大约一小时后,抵达了位于山顶的妙高寺。春日里的妙高寺,更显宁静祥和。寺内一株百年古杏树正值盛花期,淡粉色的花朵在枝头绽放,宛如一片粉色的云霞。微风拂过,花瓣轻轻飘落,如同下了一场浪漫的杏花雨,美不胜收。

古杏树下,游客们纷纷驻足拍照留念。一位年轻的姑娘兴奋地告诉记者:“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这么美的杏花,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一般!”她一边说着,一边举起手机,试图将这份美好永远定格。

中午时分,山友们排起长队准备在妙高寺的斋堂用餐,这里的自助斋饭仅需10元一份,包含三菜一汤,经济实惠又美味。一位正在品尝斋饭的市民王女士赞不绝口:“这咸菜真是太好吃了,尤其是昆明腌萝卜和泡辣椒,一口下去就让人仿佛回到了小时候。”

此外,寺庙还有一个茶院,几十元一套的普洱茶,让游客在山顶尽享宁静与闲适。寺庙后方,常有当地居民售卖自家田里的蔬菜和野花,3元一把的蔬菜、10元一把的野山茶花。

玉案山上有一处山泉,于经常爬妙高寺的居民而言,背一瓶山泉水下山已成为他们的生活习惯。市民刘女士便是其中之一,她表示:“我住在海源寺,家里喝了一辈子的山泉水。来妙高寺背水,已成为我们家的传统。”

新闻延展

妙高寺

始建于唐代(南诏国时期),这座坐落于昆明老城西北玉案山脉三华山白云深处的古刹,周边箐深林密,距昆明市区仅15千米,是云南现存历史最为悠久的古寺之一。明代大地理学家、文学家徐霞客在《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四》中对其进行实地考察与详细描述,徐霞客笔下,从筇竹寺出发,经海源寺、西华洞、双石洞,一路峰回路转,终见妙高寺“寺门东向,前临重峡,后倚三峰”,寺外茶马古道蜿蜒,茶庵、牌坊错落,寺内正殿左右的官舍,以及那令人称奇的“辟尘木”,让这座深山古刹的风貌跃然纸上。

除徐霞客的记载,明代著名文人杨慎也曾以“绝顶愁飞鸟、丹霞隐林杪。孤僧早闭门,荧荧佛灯小”的诗句,绘出妙高寺清幽孤寂。康熙二十年徐炯《使滇日记》对妙高寺“在三华山深外地僻而势奇,梵字巍焕,清绝无纤埃。鸟行草中,见人不避”的描述,足见其独特魅力。明天顺四年立于妙高寺旁龙王庙内的《继喜亭记碑》,更是详细记载了天顺元年至三年间,滇中遭遇干旱,云南官民多次前往妙高寺拜神求雨,最终喜获甘霖,人们捐资修建继喜亭并立碑纪念的故事,此碑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其书法和镌刻也堪称一绝,2011年被公布为昆明市文物保护单位。

茶马古道

南方丝绸之路“五尺道”,也被后世称为“茶马古道”,昆明作为这条古道上的一个重镇,在五华区黑林铺办事处的地域内目前有玉案山古道、三华山古道遗迹留存,历经数百年风雨沧桑,堪称弥足珍贵。

玉案山古道

从黑林铺进入至三碗水山泉转右上山到山青竹翠的筇竹寺和树绿花红的郊野公园,再由筇竹寺后山径的花红洞、棋盘山,最终进人森林茂密的团结街道后向西而去。这段古道穿过的山林间,植物青翠,全长约为10公里,宽3米左右,道线型清晰,基本为土路,偶有石块铺缀。

三华山古道

从黑林铺海源寺自卫村旁上山,翻过一座小山后,再从山林中盘山而上更高的山峰——三华山,古道周边的山有西华洞、双石洞两个天然大溶洞。

(摘自《大美黑林铺》)

温馨提示

山程约5公里,碎石路与石阶交替,请穿着防滑鞋进行攀登。

现在正值森林防火期,需要配合森林防火登记个人信息入山,为了保护我们共同的绿色家园,请大家在登山过程中严格遵守森林防火规定,切勿携带火种进入山林,共同维护这片美丽的自然环境。

沿途没有垃圾桶,寺里才有,建议带一个塑料袋,装好垃圾。

路线

自驾:导航搜索“妙高寺”,便能到寺庙后面(停车位有限,需要赶早。)

徒步:地铁到“大河埂站A口”出来后打车或者共享单车导航到“昆明市第九机动车安全技术监测站”(也可以开车前往,附近有停车场),看到“九检站”的绿色牌子,右边斜坡上山。

来源:都市时报

全媒体记者:佟薇 黄晓婧 赵茜

实习生:尚迎春

编辑:贺靖

审核:孟俊

二审:钟玲

终审:彭德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