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绩溪县人民政府发布)
编者按
绩溪历史悠久,人文璀璨,文化底蕴极为厚重,是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核心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被誉为和谐之源、文化名城、名人故里、徽菜之乡。为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绩溪,县融媒体中心、县委党史地方志室特在“绩溪融媒”公众号联合开设《三名三美》专栏,通过系列篇章,讲述绩溪的名人名村名城、美景美食美文。共同探寻那些隐藏在历史深处的故事,感受那份属于绩溪的独特情怀。今日,推出《三名三美》专栏“名村”系列第十四期。
石门村
石门村, 位于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扬溪镇。因村南有两座石山隔河相望,犹如一道天然石门,故而得名“石门”。
石门村坐落于徽岭之南的石门盆地中,周边地貌山峦起伏。石门河由北向南贯穿村落,是石门村的母亲河。石门盆地南端的山脉犹如一只踞守山岗的雄狮,与石门河对岸的象鼻山遥相呼应,共同构成“狮象把水口”的自然奇观。
石门村建筑布局顺应石门河水的走势,整体呈独特的“半月形”。村落中两条主要巷道由南至北贯穿全村,构成村落的主要交通骨架,其余巷道则顺应地形延伸至河边。村落还建有三座与外部道路相连的桥梁,极大方便了村民的日常出行。
石门村遗留有众多历史悠久的传统建筑,其中太尉殿最具特色。太尉殿建于明代,并于清代重修,位于村南的出入口,占地面积为239.5平方米。作为一座宫殿建筑,太尉殿坐东朝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整体采用砖木结构和歇山式屋顶建造而成,所用材料硕大、坚固。建筑细部的施工工艺也十分精细,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前檐额枋上的“百鹿图”雕饰,雕刻工艺精湛、内容丰富。太尉殿从整体结构到装饰细节都展现了极高的艺术价值,凸显了古代工匠高超的营建技艺和对美的追求。
草龙舞是石门村一项特色的民俗活动,源于隋唐,盛于明清。历史上古徽州人民通过举行草龙舞活动表达对龙的敬仰,以祈求国家安宁和自然给予的恩惠。草龙舞的“龙”由新收割的稻草制成,全长约十八米,龙头、龙尾、龙须和龙角制作栩栩如生。“草龙”白天装饰鲜花,夜晚装饰点燃的香火,由村民托举穿梭于街巷之中。草龙舞动作包括“摇头摆尾”、“漫游旋转”以及“戏耍火球”等,舞姿多样、妙趣横生。2017年,草龙舞入选安徽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9年,石门村被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近年来,石门村在保护传统文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如开展“探寻非遗文化,观赏草龙展演”等传统文化活动以及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小组鼓励村民学习传统技艺等。这些活动不仅有效推动了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也促进了村落文化产业的发展,实现了村民在家门口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