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才的拼音是:gōng cái。
公才的注音是:ㄍㄨㄥㄘㄞˊ。结构是:公(上下结构)才(独体结构)。词语解释是:1.谓可与三公相当的才能。公才[gōngcái]⒈谓可与三公相当的才能。引证解释是:⒈谓可与三公相当的才能。参见“公才公望”。引《三国志·魏志·崔琰传》:“琰又名之曰:‘孙(孙礼)疏亮亢烈,刚简能断,卢(卢毓)清警明理,百练不消,皆公才也。’”唐刘长卿《哭陈歙州》诗:“儒行公才竟何在,独怜棠树一枝存。”。网络解释是:公才公才,是汉语词汇,拼音是gōngcái,是指可与三公相当的才能。7、汉语大词典是:谓可与三公相当的才能。《三国志·魏志·崔琰传》:“琰又名之曰:‘孙(孙礼)疏亮亢烈,刚简能断,卢(卢毓)清警明理,百练不消,皆公才也。’”唐刘长卿《哭陈歙州》诗:“儒行公才竟何在,独怜棠树一枝存。”参见“公才公望”。
公才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 【点此查看公才详细内容】
1.谓可与三公相当的才能。公才[gōngcái]⒈谓可与三公相当的才能。
二、引证解释
⒈谓可与三公相当的才能。参见“公才公望”。引《三国志·魏志·崔琰传》:“琰又名之曰:‘孙(孙礼)疏亮亢烈,刚简能断,卢(卢毓)清警明理,百练不消,皆公才也。’”唐刘长卿《哭陈歙州》诗:“儒行公才竟何在,独怜棠树一枝存。”
三、网络解释
公才公才,是汉语词汇,拼音是gōngcái,是指可与三公相当的才能。
四、汉语大词典
谓可与三公相当的才能。《三国志·魏志·崔琰传》:“琰又名之曰:‘孙(孙礼)疏亮亢烈,刚简能断,卢(卢毓)清警明理,百练不消,皆公才也。’”唐刘长卿《哭陈歙州》诗:“儒行公才竟何在,独怜棠树一枝存。”参见“公才公望”。
五、关于公才的成语
公才公望 公买公卖 公修公德,婆修婆德 公有公理,婆有婆理 张公吃酒李公醉 张公吃酒李公颠
六、关于公才的诗句
Copyright © 2019- ryyc.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