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锐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笔削的解释 笔削的解释是什么

笔削的解释 笔削的解释是什么

来源:锐游网

笔削的词语解释是:笔削bǐxuē。(1)敬称。请人修改文章。

笔削的词语解释是:笔削bǐxuē。(1)敬称。请人修改文章。 注音是:ㄅ一ˇㄒㄩㄝ。 拼音是:bǐ xuē。 结构是:笔(上下结构)削(左右结构)。

笔削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    【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⒈指著述。笔,书写记录;削,删改时用刀削刮简牍。引南朝梁元帝《<金楼子>序》:“夕望汤池,观仰月之势,朝瞻美气,眺非烟之色,替於笔削。”宋李纲《雷阳与吴元中书》:“平时观书,偶有所得,随亦忘矣。唯笔削之,则説而不通必思,思而不得必考,沉思博考,心醉神开,然后得之。”黄侃《<新方言>后序》:“侃也愚昧……不贤识小,所以参左笔削。”⒉后因以“笔削”谓历史著作。引《史记·孔子世家》:“至於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晋书·徐广等传论》:“习氏、徐氏俱云笔削,彰善癉恶,以为惩劝。”唐刘知几《史通·书事》:“於是以此三科,参诸五志,则史氏所载,庶几无闕,求诸笔削,何莫由斯?”宋王禹偁《送牛冕序》:“游馆殿,专笔削,褒善贬恶,有班马之辞焉。”⒊特指《春秋》。引隋无名氏《李元暨妻邓氏墓志》:“素王笔削,黄石兵书,莫不悬穷显晦,暗鉴胜负。”宋顾文荐《负暄杂录》:“韩文公作《伯夷颂》,无一语及武王,末后方云:‘虽然,微二子则乱臣贼子接跡於后世矣。’其罪武王如刀锯斧鉞之加,凛然可畏,而略不露锋芒,真得笔削之体者也。”⒋谓对作品删改订正。引宋欧阳修《免进五代史状》:“至於笔削旧史,褒贬前世,著为成法,臣岂敢当。”宋蔡絛《铁围山丛谈》卷三:“吾后见鲁公与文正公二父相与谈往事,则每云诗书盖多出元泽暨诸门弟子手,至若《周礼新义》实丞相亲为之笔削。”明尹直《蹇斋琐缀录》:“国朝状元对策,皆经阁老笔削。”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兴中会宣言附言》:“右为《兴中会宣言》,其措词与《檀香山兴中会宣言》相同,仅有字句之笔削而已。”

二、国语词典

笔,记载。削,删除。古代用竹简记载文字,有所更改就用书刀刮削,所以称为「笔削」。语本《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后用作请人修改诗文的敬称。《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蓄笔削之刑,怀轻重之意。」唐.韩愈〈读荀〉:「孔子删诗书,笔削春秋,合于道者著之,离于道者黜去之。」

三、网络解释

笔削"笔削"出自于《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30岁就广收门徒,50岁时出任鲁国的司寇,治理政事非常严明,从不偏袒私情,所有的公文案卷都由他自己亲手草拟,如果遇到有些不太明白的地方,总是千方百计地找人商量,听取别人的意见,从来不独断专行,可是他的志向却得不到当政者的理解,不久贵族季孙氏执政后,辞掉了孔子。他只好带着自己的学生到处周游,传经讲学、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可是当权者只顾互相厮杀,没有一个人接受他的建议。最后孔子回到鲁国专心从事教育和写作。

关于笔削的诗句

笔削严于斧钺诛  粤向非笔削功  笔削讨厥罪  

关于笔削的成语

削铁无声  削株掘根  日削月割  蜂腰削背  削职为民  削发为僧  削足适履  披缁削发  削发披缁  日削月朘  

关于笔削的词语

削铁如泥  削木为吏  削职为民  削铁无声  削衣贬食  笔削褒贬  披缁削发  蜂腰削背  日削月朘  削发披缁  

关于笔削的造句

1、孔子感诸侯力征,王道衰乱,笔削《春秋》,寓夫子意,存圣王道,为儒者祖。  

2、想想看,你通常怎麽做才能将铅笔削尖一点?你可以使用削刀或是削铅笔机,一步步将铅笔笔心外围的木头削去,让笔尖自然成形。  

3、魏徵虽裁其总论,其编次笔削,皆思廉之功也,赐彩绢五百段,加通直散骑常侍。  

4、渐暗的舞台上只剩下横笛的余音,但见房子的上空,笔削的公寓高楼耸峙得更险峻。  

5、渐暗的舞台上只剩下横笛的余韵,但见房子的上空,笔削的公寓高楼显得更险郗。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笔削的详细信息

Copyright © 2019- ryyc.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