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1月1日“限塑令”开始,很多商超、医院都不再提供塑料袋,那么出门购物都要自己带袋子了吗?
白色污染对于人类健康的危害可谓是臭名昭著,我国自2008年发布“限塑令”后,医院首当其冲不能提供塑料袋,2020年新冠疫情之后,国家又公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这次《意见》十分明确,到2020年底,各个省市建成区的商场、超市等场所以及餐饮打包外卖服务等,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禁塑之路无疑是伟大的,但执行起来也是任重而道远。
以三甲医院为例,根据2018年数据,平均一年门急诊量约为400余万人次,如果医院不限塑,以1名患者发放1个塑料袋、每个塑料袋2克的最低标准来算,一年一个三甲医院将产生重达8吨的塑料垃圾,而这还不包括医院每天所产生的大量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
一边是环保意识一边是便民导向,医院不断面临“是否该为患者提供装药袋子”的尴尬境地。“医院为什么不能提供袋子装药呢?有偿使用我也可以接受……”近日,杭州市民靳先生在一家省级三甲医院取药时,拿着大大小小共4盒药犯了难:小瓶药可以塞在随身小包中,但大盒药只能用手捧着,这让骑车前来就医的他颇觉不便。以牺牲环保换来的便民令人叹息,而牺牲便民换来的环保更是令群众为难。如何做到有效便民与环保两不误?环保和便民真的不能兼得吗?
随着今年最严禁塑令的颁发,这意味着从执行起医院这类机构将不能再提供不可降解塑料袋给患者使用。针对这一困境,智享袋在展会现场为各大医疗机构提供了完善的解决方案,智享袋智能自助取袋机,采用完全生物降解的水溶性环保袋配合自助式售货机,妥善解决患者就诊取药后无袋可用的情况,还做到了环保无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