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问题——从桃源村看发展
信安0902班文豪
导言: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祖国的各项建设蓬勃发展。与此同时,“三农”问题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后,中央对“三农”问题更是倾注前所未有的巨大精力。在这次调查中笔者走访了江苏省无锡市阳山镇桃源村,对其收入支出等情况作了一下了解。我们通过与领导交流,向村民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得到了很多宝贵的信息。桃源村由于水蜜桃产业的发展,村民的经济情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需更进一步的发展还需要克服一些困难。我们希望此次调查能给其他正在致富道路上前进的农村提供一些帮助并给桃源村的发展提供一些浅陋的建议。
此次调查的组成人员有4人,调查的前期准备到后续总结持续时间较长,但
调查问卷的准备、调查活动以及资料汇总主要集中在8月7日至8月11日完成。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于下。
一、 桃源村基本情况
桃源村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阳山镇,现有户籍人口3200人,拥有耕地2350亩,水塘80亩。2009年,人均纯收入13629元,在阳山镇处于中等水平。 阳山镇地处江南水乡,南临太湖。这独特的条件使阳山培育出了著名的阳山
水蜜桃。2006年,阳山水蜜桃作为一个品牌被农业部授予“中国名牌农产品”。如今,阳山水蜜桃这个品牌已打入了祖国的大江南北。
二、 调查基本结果
(1)农户基本收入情况。
桃源村一个普通的家庭年纯收入基本都在2万以上。在笔者走访的家庭中,也不乏收入较为殷实的家庭,也不乏十分贫穷的家庭。在笔者走访的家庭中,恰巧遇上一户刚刚添置一辆新车,并举行了仪式,燃放鞭炮,迎接汽车进门。该农户年纯收入在十万以上。笔者也遇到一户十分贫穷。该农户只有一位七十五岁的老大爷和七十八岁的阿婆,阿婆已经瘫在床上,大爷也无法下地劳动,子女均与其断绝了关系。该户没有劳动收入,只能靠政府补贴维系生活。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在村内形成了一定的贫富差距。
(2)家庭收入來源。
在桃源村,几乎所有的农户都种植水蜜桃。每亩水蜜桃大概能产生1-1・5万的收入。种植水蜜桃因此成为家庭收入的一个主要来源。除此之外,村民的收入来源可以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自己在当地办企业,拥有企业的家庭一般也能拥有更多的桃园,桃树种植更具规模,而且还会雇佣其他人力。第二类是在工厂企业打工。第三类是在桃源村担任干部或教育技术工作。在这些单位工作的工资一般高于工厂收入,每月约有5000-6000元。
另外,笔者在走访时,发现桃源村没有村民去外地打工的现象。所有的打工者都是在本地的工厂或企业中工作。
(3)村民受教育程度。
村里的老年人学历基本上是小学或者文盲半文盲,中年人的学历一般为初中,年轻人一般均为高中或中专。在桃源村中顺利完成本科阶段的学业的人并不多,大概只占全村人口的5%。一个明显的例子,在调查中,作为村中有较高学历的高中毕业的农民,不知道什么是转基因食品。
三、调查分析
(一) 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主要原因
(1) 政府的作用。
在与村民们的交谈中,笔者了解到,水蜜桃的种植能够成为他们的主要生活来源,政府给了他们很多的支持。通过政府,他们改进了品种,提高了种植技术,减少了病虫害,提高了亩产。
在阳山镇桃源村,镇政府和村政府扮演了产品外销的开路人和广告商的角色。近年来,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重点提升了“阳山水蜜桃”之一品牌,保证了其稳定的高销量。每年,政府还举办阳山桃花节。桃花节上的大量订单帮助村民们销售了大量的水蜜桃。出现了“桃花刚开,果已卖完”的喜人现象。
阳山镇政府还大力提升水蜜桃中含有的科技含量。廿前,阳山水蜜桃已全面实行标准化生产,制定了水蜜桃产品质量标准、生产技术操作规程,通过技术指导、示范引导、宣传发动和检查监督等措施,加强新技术、新品种和新肥药的科研和开发,实现了水蜜桃生产的无公害化和有机化生产,从而提高了阳山水蜜桃的质量和附加值,促进了水蜜桃牛产的可持续发展。
(2) 市场的力量。
市场的推动作为在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中的作用也十分巨大。1997年来,阳山
镇先后投资1000万元,建立了占地1万多平方米的水蜜桃交易市场,使村民的水蜜桃交易更加便捷,改变了过去零买零卖的局面。
市场极大地稳定了水蜜桃的销售量和销售价格。供求关系维持或者推动了价格的上升。有了市场的保障,村民的生活得到了提高。
市场还激发了村民们的种桃积极性。2009年,阳山水蜜桃桃田种植面积达到3.2万亩,种桃专业户1.5万户,水蜜桃产量达到了5万吨。而在2005年,这一数字只有2.8万吨。市场的作用在其中可见一斑。
(二) 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1) 产业结构相对单一。
这是很明显的问题。当地桃农基本只种桃子,散养的鸡鸭只是满足自家的需要。再加上水蜜桃本来就易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这种单一的水蜜桃经济支柱使桃源村的经济发展不稳定。
(2) 村民观念的相对停滞。
时至今口,已近出名的阳山水蜜桃使部分村民认为阳山水蜜桃的品种是最好的。在走访过程中,有几位桃农认为已经不会有更好的水蜜桃品种了。这种观念会使本地水蜜桃种植业停滞不前。在别的竞争对手都在向阳山取经时,这种观念迟早会使阳山失去竞争优势。
(3) 技术人才的缺失。
一些村民告诉笔者,种植桃树的过程中主要还是要靠们自己。虽然专家不时会来做一些关键技术指导,但是他们总觉得不够用。在桃源村没有常驻的专家,而村里读过大学的村民也就5%左右,即使读了大学很多大学生也不想回到家乡。
这已经成为了一个十分严峻的课题。
(三) 建议与措施
(1)发展多种形式的产业结构。目前阳山镇已在逐步发展旅游业。但还有很多有发展潜力的产业。如发展和水蜜桃相关的业务,形成产业链,发展养殖业,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在服务业上。
(2) 改变停滞的思想观念。政府部门应该普及教育,让村民们充分地了解市场与竞争。毕竟水蜜桃并非阳山一家独大,各家都在提高。
(3) 吸引人才。鼓励本村大学生回乡工作,给大学生充分的留在家乡的理由。政府可以搭建一个人才技术交流平台,让全阳山镇产生的新方法新技术可以迅速在所有桃农之间流传开来,全镇共同提高。同时,政府可以用优厚条件吸引外省外市人才。
结语:目前三农问题依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从桃源村可以看出,其成功经验值得其他乡镇学习。但仍有许多问题等待去解决。在“三农”问题上,我们仍旧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