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标准
(一)备课标准
1、学习《基础教育课程纲要》,教材教参,制定好学期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分解到课时。
2、按时交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表。
3、写好教案,一课时一教案。
4、教学目的既注重智力因素培养,又注重非智力因素培养。
5、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具学具操作、电教等科件和使用过程,把握好重、难点,详略得当。
6、教案余量一周
(二)上课标准
1、不得无教案上课;私自调课;旷课、让课、要课。
2、按时上课、不迟到、不拖堂;不提前下课;不随意提前结束新课。
3、依据教案上课。
4、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遵循素质教育要求,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素质的培养。严禁变相体罚学生,吧学生赶出教室,随意停止学生上课。
5、注重言传身教,为人师表,衣着得体,讲究教学艺术,机智处理教学突发事件。
6、教学中要有适当的教学活动,突出重、难点,完成教学任务。
7、优化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
8、优化教学手段。
(三)思想标准
1、端正教育思想。
2、制定培优补差计划。
3、制定教学计划,写教案、备“学生”。
4、教学中加大对差生的训练密度。
5、在教学后记中对差生的教育转化有记载。
(四)作业标准
1、控制作业量,提倡“课堂作业”完成在课堂;课外作业要求不超过60分钟。
2、控制作业和批改密度。(语文每周批改3次,数学每周批改4次,作文每学期批改6次,英语每周批改2次,思品、历史、物理、化学每周各批改1次)。
3、教师批阅学生作业本、书写工整有评价、有日期,适当有批语。
4、作业中有问题,要及时讲评。
(五)考试标准
1、按教材要求组织好单元测试,成绩记载、及时分析改进。
2、改进考试方法,平时考核,把动脑、动手、动口等有机结合起来。
3、每学期举行期中、期末考试,并严格考风考纪。
4、按要求阅卷统计,严禁作假;按要求填写学生成绩登记表。
5、按要求对学生成绩的'质量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制定改进措施。
7、按要求撰写教学总结。
二、管理要求
(一)、备课管理
1、每学期制定教研计划、教导处工作计划。
2、按计划表及时组织教师开展校本教研和培训工作。
3、期初收齐全体教师所有学科的教学计划,检查、改进、审核。
4、每学期对教师进行三次教案检查,表扬优秀,教案有问题的,督促教师改进。
5、期末对全体教师的教学质量分析及对教学总结作检查。
(二)、上课管理
1、协助学校抓好教师考勤、调课、教学秩序。
2、按教学进度表,抽查教师课堂教学情况、教研活动情况,抓好教育工作。
3、随时进课堂听课,对教师学期听课情况统计,在期末《教学常规管理总结》中反馈。
4、每学期期中、期末分别召开教师、学生座谈会,评教评学,有书面反馈意见。
(三)、作业管理
1、期中、期末两次问卷调查,检查学生的作业本、作业量,书面总结、反馈。
2、定期检查学生的作业量,教师作业批改情况。
(四)、考试管理
1、督促教师搞好单元测试及评析工作。
2、组织全校期中、期末考试,阅卷、登记、分析等。
3、对教师教学常规工作的总体评价,资料收集整理工作、归档。
4、期末撰写教学常规管理总结,按时交学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