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腾相关词语有哪些
蒸腾的词语有:风起云蒸,云蒸础润,蒸沙为饭。
蒸腾的词语有:风起云蒸,霞蔚云蒸,云蒸础润。2:词性是、动词。3:简体是、蒸腾。4:繁体是、蒸騰。5:注音是、ㄓㄥㄊㄥˊ。6:结构是、蒸(上下结构)腾(左右结构)。7:拼音是、zhēng téng。
关于蒸腾的反义词
凝结
蒸腾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
⒈气体上升。引唐元稹《秋堂夕》诗:“云雷暗交构,川泽方蒸腾。”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马介甫》:“坐伺良久,万石频起催呼,额颊间热汗蒸腾。”郑振铎《桂公塘》一:“所难堪的祇是那一阵阵的腥骚气,就从立足的地面蒸腾上来。”
二、词语解释
蒸腾zhēngténg。(1)水蒸气从叶片表面或其他部分发散出来。(2)热气上升。蒸腾[zhēngténg]⒈水蒸气从叶片表面或其他部分发散出来。英transpire;⒉热气上升。英vapour;基础解释:(动)(气体)往上升:热气~。
三、网络解释
蒸腾蒸腾是指植物体表(主要指叶子)的水分通过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空气中的过程。蒸腾与物理学上所说的蒸发有着一定的差别,蒸腾作用不仅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还会受到植物的调节和控制,所以蒸腾作用要比蒸发作用复杂得多,蒸腾作用的发生与植物的大小无关,即使是幼苗依然能够进行蒸腾。网友释义: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是与物理学的蒸发过程不同,蒸腾作用不仅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而且还受植物本身的调节和控制,因此它是一种复杂的生理过程。植物幼小时,暴露在空气中的全部表面都能蒸腾。蒸腾作用的生理意义有下列三点:1.蒸腾作用是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的一个主要动力,特别是高大的植物。2.由于矿质盐类要溶于水中才能被植物吸收和在体内运转,既然蒸腾作用是对水分吸收和流动的动力,那么,矿物质也随水分的吸收和流动而被吸入和分布到植物体各部分中去。所以,蒸腾作用对这两类物质在植物体内运输都是有帮助的。3.蒸腾作用能够降低叶片的温度。太阳光照射到叶片上时,大部分能量转变热能,如果叶子没有降温的本领,叶温过高,叶片会被灼伤。蒸腾作用能降低叶片的温度。叶片的蒸腾作用方式有两种,一是通过角质层的蒸腾,称为角质蒸腾cuticulartranspiration);二是通过气孔的蒸腾,称为气孔蒸腾(stomataltranspiration)。角质层本身不易让水通过,但角质层中间含有吸水能力强的果胶质,同时角质层也有孔,可让水分自由通过。角质层蒸腾和气孔蒸腾在叶片蒸腾中所占的比重,与植物的生态条件和叶片年龄有关,实质上也就是和角质层厚薄有关。阴生和湿生植物的角质蒸腾往往超过气孔蒸腾。[1]董光荣.-[J].中国科学:B辑,1988,6:633-642.[2]董学军张新时等.-[J].植物生态学报,1997,21:208-225.汉语大词典:气体上升。唐元稹《秋堂夕》诗:“云雷暗交构,川泽方蒸腾。”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马介甫》:“坐伺良久,万石频起催呼,额颊间热汗蒸腾。”郑振铎《桂公塘》一:“所难堪的祇是那一阵阵的腥骚气,就从立足的地面蒸腾上来。”国语辞典:热气上升。蒸腾[zhēngténg]⒈热气上升。引唐·元稹〈秋堂夕〉诗:「云雷时交构,川泽方蒸腾。」辞典修订版:热气上升。唐.元稹〈秋堂夕〉诗:「云雷时交构,川泽方蒸腾。」其他释义:1.气体上升。
关于蒸腾的成语
杀气腾腾 蒸蒸日上 慢慢腾腾 蒸蒸日进 毛毛腾腾 霞蔚云蒸 哀梨蒸食 云蒸霞蔚 腾腾兀兀 热气腾腾
关于蒸腾的近义词
蒸散 沸腾 蒸发 汽化
关于蒸腾的造句
1、高温少雨天气造成土壤失墒加快,作物蒸腾量加大,令旱情迅速发展。
2、如抗蒸腾剂,喷施在植物枝干及叶面上,可以形成一层保护膜,抑制植物体内水分过度蒸腾,在多风干燥的季节里,能够对植物起到防风、防抽条的作用。
3、溪头的山,树密雾浓,蓊郁的水气从谷底冉冉升起,时稠时稀,蒸腾多姿,幻化无定,只能从雾破云开的空处,窥见乍现即隐的一峰半壑,要纵览全貌,几乎是不可能的。余光中
4、这里没有重复,真正的欢乐从不重复。这里不存在刻板,刻板容不下真正的人性,这里什么也没有,只有人的生命在蒸腾。
5、烈日如炎,灼热的阳光从天空上倾洒下来,令得整片大地都是处于一片蒸腾之中,杨柳微垂,收敛着枝叶,恹恹不振。
关于蒸腾的单词
transpiration
关于蒸腾的诗词
《热酒·五内蒸腾暖意融》 《黄山·龙潜大壑气蒸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