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年级 语文 教案设计
7.呼风唤雨的世纪
(部编教材四上 7课)
【教学简案】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 教学内容 1.听家长讲关于19世纪的故事,听听家乡是什么样子。 2.思考:通过预习思考家乡贫穷的原因? 学习生字词语;朗读课文体会情感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运用字理识字的方法认识“耕”,运用形近字区分“幻”。 教学目标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在自读自悟中,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结合重点语句谈自己阅读感受,激发自豪,激动的情感。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用具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品读的重点段落,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具:PPT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 谈话导入 探究一:交流资料,了解作者。 1. 学生交流所查阅的有关作者的资料; 2.如何理解题目的意思。 新授 探究二:识字解词、书写。 1.学生自读课文。 (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
(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要求认读的生字,指名认读,适时正音; (2)课件出示生字组词; (3)图片认读生字; 3.理解词语。 (1)多种形式,借助语境,引导学生理解词意; (2)用所学词语造句。 4.生字书写 (1)记生字;开动脑筋记生字,学生各抒己见,然后都是总结。 (2)指导书写;教师重点范写“唤、纪、技、改等。 (3)学生会用所学生字组词; 探究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快速默读课文,划出感兴趣的句子,在句子的旁边简出 写出感受。 3.交流感受。 4.在交流资料的基础上,初步感受20世纪科学技术的魅 力,感受人类生活的变化。 练习 小结 对本节课所学的生字和词语能够规范书写,知道其意思。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认字技巧? 2.在本节课文中,如何理解呼风唤雨? 1. 基础作业: 熟记本课生字词,能够流利地诵读本课课文。 作业 2.拓展作业: 知道中国20世纪以来中国科技发生了哪些变化并讲给爸爸 妈妈听。 【教学详案】
课前预习:
1.听家长讲关于19世纪的故事,听听家乡是什么样子。 2.思考:通过预习思考家乡贫穷的原因。 教学内容:
学习生字词语;朗读课文体会情感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运用字理识字的方法认识“耕”,运用形近字区分“幻”。结合泡泡里的‘发现’和‘发明’有什么区别”来区分发明、发现,改变、改观这两组词语,并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
2.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在自读自悟中,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结合重点语句谈自己阅读感受,激发自豪,激动的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品读的重点段落,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看到‘呼风唤雨’,你想到了谁? ”
“大家的联想很丰富!那今天所学的这篇课文中是谁来呼风唤雨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看看吧!”
板书课题: 第7课 呼风唤雨的世纪
【设计意图】“呼风唤雨”这个词在全文中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教师利用谈话,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学习,发散学生的思维。
二、新课探究
探究一:交流资料,了解作者。 1.学生交流所查阅的有关作者的资料;
路甬祥: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流体传动及控制学家。1964年到1979年浙江大学助教、讲师。在机械工程特别是流体传动与控制、高等工程教育等领域做出过重要贡献,曾在欧、美和中国等国获得20项专利,在国内外发表过250篇重要的科学研究和工程教育及二本科学著作。
2.如何理解题目的意思。
【设计意图】课前预习,学生知道了作者的相关信息,间接地教会了学生查找资粮的方法,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探究二:识字解词、书写。 1.学生自读课文,出示要求
(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 (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情况
(1)(课件出示)12个生字,让学生从文中画出“呼风唤雨、改观、程度、程控电话、依赖、寄托、因特网、腾云驾雾、农耕社会”等词语。
(2)指名认读生字,适时正音。
(3)教师逐个剖析和讲解课文中的生字,学生组词,认读。对易读错或难读词语,再反复读。
(4)图文结合识字。
对于上面出示的词语,教师图文结合,引导学生进行识记,加深学生印象。 3.理解词语
借助语境,引导学生理解词意,并且学生会用所学词语造句。 (课件出示)连一连
呼风唤雨 指出人意料
出乎意料 传说中指利用法术乘云雾飞行 腾云驾雾 比喻能够支配自然或左右某种书面 依赖 依靠某种人或事物而不能自立或自给 奇迹 想象不到的不平凡的事情 4.生字书写 (1)记生字
“为了加深记忆,我们来说说如何快速地识记今天的生字呢?” 预设:生字归类——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半包围结构; 预设:熟字加偏旁,如:禾+呈=程 耳+关=联 预设:熟字换偏旁 (2)指导书写
教师重点范写“唤、纪、技、改等。书写完成以后,交流易错点,学生书写。 纪:右面是“己”,不要写成“已”; 索:上面是个“十”,第二笔不要写成撇; 奥:上面部分,里面是“米”,不要写成“水”;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对课文中听生字、词语基本上有了一个印象,而课件及时出现,再交加深了学生的记忆。课堂中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生字的记忆,学生互相交流,对生字有了更深理解。最后,学生学会了通过课文去理解词语。
探究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由读、听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快速默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一边读,一边注意自己的感受,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在旁边注上问号。
3.交流感受
4.在交流资料的基础上,初步感受20世纪科学技术的魅力,感受人类生活的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自由读、听读,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有了一个大概的了 解,也能从读的过程中感受到祖国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魅力,感受到人类生活的巨大变化。
三、练习
1.如果让你评价一下20世纪,你会如何评价呢?
2.句式训练:20世纪是一个 的世纪。 【设计意图】:学生评议的过程,也是表达自己感情的过程。
四、小结
1.引导学生再次回忆本节所学的生字、词以及认识新字的方法;
2.熟悉课文主要内容,知道课文题目是什么意思。 【设计意图】:概括学习内容,总结学习方法。 五、 作业布置 1.基础作业:
熟记本课生字词,能够流利地诵读本课课文。 2.拓展作业:
知道中国20世纪以来中国科技发生了哪些变化并讲给爸爸妈妈听。
【设计意图】: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本节课新字词的巩固,另一方面,设计讲给爸爸妈妈听,目的在于让学生再次熟悉课文内容,为下节课学习奠定基础。
析书设计:
7.呼风唤雨的世纪 20 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人类 科技 发现和发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