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性质危害
相对分子质量: 100.46 化学品类别: 无机物--酸
管制类型: 高氯酸(*)(腐蚀)(易制爆) 储存: 密封干燥阴凉保存
. 高氯酸(*)(腐蚀)(易制爆) 该品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受公安部门管制。物理性质
外观与性状:无水物为无色透明的发烟液体。 熔点(℃):-122
相对密度(水=1):1.76 沸点(℃):130(爆炸) 分子式:HClO4 分子量:100.46
含量:优级纯、分析纯均在70~72%之间。 饱和蒸气压(kPa):2.00(14℃)
溶解性:与水混溶 化学性质
强氧化剂。与有机物、还原剂、易燃物如硫、磷等接触或混合时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在室温下分解,加热则爆炸(但市售恒沸高氯酸不混入可燃物则一般不会爆炸)。无水物与水起猛烈作用而放热。具有强氧化作用和腐蚀性。
是目前已发现的无机含氧酸中酸性最强的酸。
木炭、硫磺和纯度较高的高氯酸反应,立刻发生燃烧然后爆炸。 高氯酸能铁、铬、镍、锌等剧烈反应生成氧化物,还能将元素磷和硫分别氧化成磷酸和硫酸
其他信息:室温时氧化活性很弱,与Zn Al Cr 等都不反应,与Sn,Ti,V反应缓慢,但浓热的高氯酸是强氧化剂可与大多数金属包括金,银发生反应将他们氧化,生成对应的高氯酸盐和水 浓热的高氯酸是强氧化剂可与大多数金属包括金,银发生反应将他们氧化,生成对应的“高价金属高氯酸盐”和水
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该品有强烈腐蚀性。皮肤粘膜接触、误服或吸入后,引起强烈刺激症状。
燃爆危险:该品助燃,具强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1]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1] 消防措施
有害燃烧产物:氯化氢。
灭火方法:考虑到火场中可能存在有机物会引起爆炸,不可轻易接近。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1] 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勿使泄漏物与有机物、还原剂、易燃物接触。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1] 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操作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自给式呼吸器,穿聚乙烯防毒服,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酸类、碱类、胺类接触。尤其要注意避免与水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禁止震动、撞击和摩擦。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稀释或制备溶液时,应把酸加入水中,避免沸腾和飞溅。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酸类、碱类、胺类等分开存放,切忌
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高锰酸钾
高锰酸钾,也叫灰锰氧、PP粉,
2.与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高锰酸钾与浓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KMnO4+ 16HCl == 2KCl + 2MnCl2+ 5Cl2↑+ 8H2O
医药
1.消毒用法与用量:外用。创面,腔道冲洗应用0.1%水溶液;洗胃用0.1%-0.2%水溶液;嗽口应用0.5%溶液;冲洗阴道或坐浴用0.125%溶,0.1%溶液用于清洗溃疡及脓肿,0.1%溶液用于水果等消毒 ,浸泡5分钟。消炎:高锰酸钾为强氧化剂,遇不饱和烃即放出新生态氧,有杀灭细菌作用。其杀菌力极强。临床上常用浓度为1:2000—1:5000的溶液冲洗皮肤创伤、溃疡、鹅口疮、脓肿等。溶液漱口用于去除口臭及口腔消毒。注意的是,溶液的浓度要掌握准确,过高的浓度会造成局部腐蚀溃烂。在配置溶液时要考虑时间,高锰酸钾放出氧的速度慢,浸泡时间一定要达到5分钟才能杀死细菌。[6] 2.洗胃 在野外误服植物中毒时,要尽快洗胃,减少毒性物质吸收,简单的方法就是用1:1000—1:4000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洗胃。检验此浓度的简易方法是直视溶液呈淡紫色或浅红色即可。如果溶液呈紫色、深紫色时,其浓度已达1:100—1:200,这种极高浓度的高锰酸钾液可引起胃粘膜的溃烂,绝对不能用它洗胃。误服极高浓度的高锰酸钾液会造成中毒,所以要注意安全使用
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吸入后可引起呼吸道损害。溅落眼睛内,刺激结膜,重者致灼伤。刺激皮肤。浓溶液或结晶对皮肤有腐蚀性。口服腐蚀口腔和消化道,出现口内烧灼感、上腹痛、恶心、呕吐、口咽肿胀等。口服剂量大者,口腔粘膜
呈棕黑色、肿胀糜烂,剧烈腹痛,呕吐,血便,休克,最后死于循环衰竭。 燃爆危险:该品助燃,具腐蚀性、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4]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4]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强氧化剂。遇硫酸、铵盐或过氧化氢能发生爆炸。遇甘油、乙醇能引起自燃。与有机物、还原剂、易燃物如硫、磷等接触或混合时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氧化钾、氧化锰。 灭火方法:采用水、雾状水、砂土灭火。[4]
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小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 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4]
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穿胶布防毒衣,戴氯丁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还原剂、活性金属粉末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
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超过32℃,相对湿度不超过80%。包装密封。应与还原剂、活性金属粉末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氯化亚锡
性状:无色单斜棱柱体结晶。结晶或溶液都能从空气中吸收氧成为不溶性氧氯化物。强热时分解。极易溶于稀的或浓的盐酸,溶于小于本身重量的水,当溶于大量水时,形成不溶性的碱式盐,溶于乙醇、乙酸乙酯、冰乙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加微量的金属锡,可预防溶液的氧化作用。相对密度 (d?15.54)2.71。熔点 37~38℃(急热)。有毒,半数致死量(大鼠,静脉)7.83mg/kg。有腐蚀性。
氯化亚锡溶液与皮肤接触能引起湿疹。 氯化高汞
氯化汞(Mercuric chloride),俗称升汞。化学式 HgCl2。白色晶体、颗粒或粉末;熔点276℃,沸点302℃, 密度5.44克/厘米3(25℃);有剧毒;溶于水、醇、醚和乙酸。氯化汞可用于木材和解剖标本的保存、皮革鞣制和钢铁镂蚀,是分析化学的重要试剂,还可做消毒剂和防腐剂。
本品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受公安部门管制。 紧急处理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新鲜空气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误食:误服者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3)皮肤接触无机汞化合物溶液可引起接触性皮炎,出现红斑、丘疹、
水疱,容易继发感染,严重者可发生剥脱性皮炎。 (4)实验室检查:尿汞、血汞明显升高(正常参考值见金属汞中毒),常伴周围白细胞总数升高,核左移。
处理原则
(1) 中断毒物的吸收。刺激咽部引吐,或服用吐根糖浆10~30 ml,然后服用温开水100 ml进行催吐;最后用清水或2%碳酸氢钠液洗胃(忌用生理盐水),但对胃肠道腐蚀重者洗胃应慎重。口服蛋白或牛奶,最后给予硫酸钠或硫酸镁20~30 g导泻。 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误服者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硫酸
硫酸是化学六大无机强酸(硫酸、硝酸(HNO3)、盐酸(HCl,学名氢氯酸)、氢溴酸(HBr)、氢碘酸(HI)、高氯酸(HClO4)之一,也是所有酸中最常见的强酸之一。 1.脱水性
脱水指浓硫酸脱去非 数滴浓硫酸迅速蚀穿毛巾游离态水分子或按照水的氢氧原子组成比脱去有机物中氢氧元素的过程叫做脱水性。 (1)脱水性简介 就硫酸而言,脱水性是浓硫酸的性质,而非稀硫酸的性质,浓硫酸有脱水性且脱水性很强。(按水的组成比脱去) (2)可被脱水的物质 物质被浓硫酸脱水的过程是化学变化的过程,反应时,浓硫酸按水分子中氢氧原子数的比(2:1)
夺取被脱水物中的氢原子和氧原子或脱去非游离态的结晶水,如五水合硫酸铜(CuSO4·5H2O)。 (3)炭化 可被浓硫酸脱水的物质一般为含氢、氧元素的有机物,其中蔗糖、木屑、纸屑和棉花等物质中的有机物,被脱水后生成了黑色的炭。 C12H22O11=浓硫酸=12C+11H2O
健康危害:对皮肤、粘膜等组织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蒸气或雾可引起结膜炎、结膜水肿、角膜混浊,以致失明;引起呼吸道刺激,重者发生呼吸困难和肺水肿;高浓度引起喉痉挛或声门水肿而窒息死亡。口服后引起消化道烧伤以致溃疡形成;严重者可能有胃穿孔、腹膜炎、肾损害、休克等。皮肤灼伤轻者出现红斑、重者形成溃疡,愈后癍痕收缩影响功能。溅入眼内可造成灼伤,甚至角膜穿孔、全眼炎以至失明。慢性影响:牙齿酸蚀症、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肺硬化。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大量硫酸与皮肤接触需要先用干布吸去,不能用力按、擦,否则会擦掉皮肤;少量硫酸接触无需用干布。然后用大量冷水冲洗,再用3%-5%碳酸氢钠溶液冲洗。用大量冷水冲洗剩余液体,最后再用NaHCO3溶液涂于患处,最后用0.01%的苏打水(或稀氨水)浸泡。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8]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遇水大量放热,可发生沸溅。与易燃物(如苯)和可燃物(如糖、纤维素等)接触会发生剧烈反应,甚至引起燃烧。遇电石、高氯酸盐、雷酸盐、硝酸盐、苦味酸盐、金属粉末等猛烈反应,发生爆炸或燃烧。有强烈的
腐蚀性和吸水性。
磷酸
健康危害 蒸汽或雾对眼、鼻、喉有刺激性。口服液体可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血便或休克。皮肤或眼接触可致灼伤。慢性影响:鼻粘膜萎缩、鼻中隔穿孔。长期皮肤接触,可引起皮肤刺激。
氢氟酸(分子式 HF·H2O) 是氟化氢气体的水溶液,为无色透明至淡黄色冒烟液体。有刺激性气味。相对密度 1.15~1.18。沸点 112.2℃(按重量百分比计为38.2%)。市售通常浓度:约47% ,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达35.35%。有剧毒。最浓时的密度1.14g/cm3,沸点393.15K(120℃)。具有弱酸性,但浓时的电离度比稀时大而与一般弱电解质有别。腐蚀性强,对牙、骨损害较严重。对硅的化合物有强腐蚀性。应在密闭的塑料瓶内保存。
氢氧化钾(腐蚀)该品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受公安部门管制。 具有碱的通性,易溶于水,有强烈腐蚀性。溶于水放出大量热。并且由于氢氧化物对碳水化合物的分解作用,而使其相对于酸腐蚀的危险更加严重,经氢氧化钾腐蚀的皮肤,通常呈现深度灼伤,且难以愈合,一旦眼睛或皮肤接触到氢氧化钾,应迅速将受伤部位以水不断冲洗15分钟以上,并立即就医;口服会灼伤消化道,可致命。
皮肤接触:立即用水冲洗至少15分钟有条件的用弱酸清洗伤口(如醋酸、硼酸)。若有灼伤,就医治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或用3%硼酸溶液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患者清醒时立即漱口,口服稀释的醋或柠檬汁,就医。
氢氧化钠其水溶液有涩味和滑腻感。氢氧化钠对二氧化碳有吸收作用,也是生物实验常用的化学品。 食品生产
在食品生产中,氢氧化钠有时被用来加工食品。氢氧化钠甚至是一道名菜的必要调料。注意,此时氢氧化钠的使用是严格控制的;而一些不法商贩会过量使用氢氧化钠从而使食品更“好看”,但这样的食品能致病 三乙醇胺
1、急性毒性:在胺类中口服毒性最低,大鼠经口LD50:9110mg/kg;小鼠经口LC50:8680mg/kg 2、刺激数据:皮肤- 兔子 560 毫克/ 24小时 轻度; 眼- 兔子 20 毫克 重度 3、吸入性中毒的可能性小,但如沾染和接触该品,手和前臂的背面可见皮炎和湿疹。对眼睛毒性较大 易燃产生氮氧化物 重铬酸钾
稍溶于冷水,水溶液呈酸性。有毒,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0.01mg/m³。在盐酸中冷时不起作用,热时则产生氯气。为强氧化剂。与有机物接触摩擦、撞击能引起燃烧。与还原剂反应生成三价铬离子。经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对人有潜在致癌危险性
酸化的重铬酸钾遇酒精由橙红色变灰蓝色,以检验司机是否酒后驾驶,或化学生物中检验是否有酒精生成
20g的K2Cr2O7,溶于40mL水中,将浓H2SO4 360mL 硝酸铋
健康危害:对眼睛、皮肤、粘膜和上呼吸道有刺激性,其溶液形式可以迅速灼伤皮肤产生黑斑。至今未发现有职业中毒报导。非职业性中毒可发生肝、
肾、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及药疹等。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硫酸钡
健康危害:纯硫酸钡不溶于水,无毒。吸入后可引起胸部紧束感、胸痛、咳嗽等。对眼睛有刺激性。长期吸入可致钡尘肺。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不燃。
危险特性: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硫化物烟气。 有害燃烧产物:三氧化硫。 EDTA
中文名称: 乙二胺四乙酸 俗名:依地酸
作为广泛应用于洗护产品中的EDTA,其刺激皮肤,黏膜,引起哮喘,皮肤发疹的负面作用正在凸现,是一种可能引起过敏的物质,通过丙二醇等透皮吸收剂被摄取后会引起钙缺乏症,血压降低,肾脏障碍,染色体异常和原生变异等一系列有害作用。目前主流的天然和有机护肤洗护品牌已经将“NO EDTA\"作为标准之一。 钙黄绿素 安全等级:22-24/25 S22 不要吸入粉尘。
S24/25 避免皮肤和眼睛接触。 酚酞
医药轻泻剂,能刺激肠壁,引起肠的蠕动促进排便。 甲基橙 吞食有毒
硫代硫酸钾 它可以解氰化物中毒及升汞中毒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