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7年新优园林植物品种及新技术研讨会”成功召开

“2017年新优园林植物品种及新技术研讨会”成功召开

来源:锐游网
Qiqiao Festival of Zhucun in Guangzhou

夕乞巧、赛龙舟、北帝诞、金花节等。这些传统民俗节事活动,不仅延续了传统民俗文化,更增强了社区文化认同感和凝聚力。本研究通过珠村乞巧节事空间的微改造实践研究,尝试提出以节事活动空间为触媒[6],激发城中村的社区活力,探索适用于城中村的微改造策略与方法。

致谢:本研究在组织策划和展出的过程中,得到了《广东园林》朱纯教授、广州市天河区珠吉街文化站杨静站长、乞巧民俗文化艺人潘剑明、潘尧珊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华南农业大学城乡规划专业吴宝娜、卢丹梅、陈思颖、陈思佳等参加了调研、访谈和方案设计工作,仅此一并致谢。

注:图1~8来自华南农业大学岭南节事课题研究组设计方案《广州珠村乞巧节事空间微更新设计》。

城市发展研究,2017,24(4):29-34.[5]杨静. 建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制体系的探讨——以广州珠村“乞巧节”的保护为例[J]. 文化遗产,2009(4):32-35.

[6]金广君. 城市设计的“触媒效应”[J].规划师,2006(10):22.

参考文献:

[1]陶伟,陈慧灵,蔡水清. 岭南传统民俗节庆重构对居民地方依恋的影响——以广州珠村乞巧节为例[J]. 地理学报,2014,69(4):553-565.

[2]储东爱.城中村的民俗记忆[M].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2.

[3]郑力鹏,王育武,郭祥. 广州珠村人居环境调查与改善研究[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2):59-61.

[4]蔡云楠,杨宵节,李冬凌. 城市老旧小区“微改造”的内容与对策研究[J].

作者简介:

赵建华/1977生/女/河南郑州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与保护*通信作者:

佘美萱/副教授/ E-mail:183149545@qq.com

简讯:

“2017年新优园林植物品种及新技术研讨会”成功召开

2017年10月13日,由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主办,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和广东省园林植物创新促进会承办,广东园林学会支持,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棕榈生态城镇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协办的“2017年园林新优植物品种及新技术研讨会”,在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举行。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粟娟总工程师出席会议并讲话,广东园林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彭承宜,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江定钦、张永健处长以及来自广州市、区的林业园林主管部门、局系统的公园、林场、科研单位、高校、生产及经销企业、设计单位的领导和技术人员,行业内的一些专家学者以及海口、柳州、珠海、深圳的从业人员,约46家单位共180余人。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阮琳院长代表承办方致欢迎辞。

会上,华南农业大学冯志坚副教授、棕榈生态城镇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总监赵强民等5位专家,分别从种质资源创新、研发及应用、商业模式探索、植物设计、全球化背景下的园林植物育种等方面做了大会主题报告。

主题报告结束后,与会人员参观了新优园林植物品种及新技术现场展示会,展示会由科研机构专区、企业专区、特色展区组成,共有12家单位参与布展。展示会上展出的红颜、鸿韵、至尊等姜荷花品种及其他新优品种共100余种,除此之外还展示了德国植被毯、国产植被毯、生态植被砖及立体绿化轻型基质等新技术,让大家眼前一亮,与会人员给予了广泛好评。

下午的专题研讨会,由与会各单位主管领导及相关专家参加。会议就相关标准制定、品种保护、推广平台建设和如何进行工作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并就如何促进新优园林植物品种的研发及推广应用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通过一天的研讨沟通交流,从业人员更加深入了解到新优园林植物品种及新技术的发展现状,促进了新优园林品种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深度融合和不断创新,为今后新优品种的研发和技术创新、应用以及配套产品的开发提供了参考,也为实现行业内各单位的优势互助、技术共享、资源互通,促进园林行业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供稿/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 整理/《广东园林》编辑部)

2017年 第5期 Vol.39/180

4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