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考前焦虑的心理分析(上)

考前焦虑的心理分析(上)

来源:锐游网
考前焦虑的心理分析(上)

一、怎样判断是否患有考试焦虑症

在判断是否患有考试焦虑症时,有两种错误观念:一种是认为,只要感觉到压力,就怀疑患了考试焦虑症,越怀疑就越紧张——这是一种恶性循环。另一种是认为,只有一点都不紧张的人,才是一个能在考场上发挥正常的人。

正确的观念应该是,只要是正常人,在考试前都会自然产生某种程度的紧张情绪。调查研究的结果显示,完全不把高考当回事,那就不会紧张,而这样的人对高考是不报希望的。高考是人生当中的一个重大事件,成绩再好,都会引起适度的紧张。有适度的紧张,才能发挥正常水平。

考试焦虑者,表现在认知和行为两个方面。在认知方面,老想着考好了怎么样,考糟了又怎么样等等跟学习无关的事情。这些想法、思维总是指向考试失败的方面,缺乏自信,在考试环境当中,会感到非常不适。在行为方面,表现为两个,一个是拖延,一个是逃避。

【案例1】 爱拖延的学生

一位患有考试焦虑症的同学,通常制定一个非常完美的计划,比如早上6点起床,背英文单词,上午复习语文、数学,下午复习物理、化学,或者文科综合。但每到开始学习的时候,就借故拖延。总觉得自己没有休息好或没有找到最佳状态等等,找各种借口开脱自己,好像总也找不到精力最好的时候。

点评:精力不能集中,这就是考试焦虑症的第一个症状,在行为上的表现就是拖延。这也是制定完美计划不能实现的一个主要原因。

【案例2】

一个逃避高考的学生

一位患有考试焦虑症的高三男生,身体不是很好,缺少体育锻炼。由于必须通过体育达标测试才能参加高考,所以他忧心忡忡,非常害怕。他知道自己体育测试可能过不了关。体育测试前20天,他得了感冒,医生给了他七天假,到了第七天的时候,他妈妈对他说:“你如果觉得身体不适,还可以休息几天。”于是他得到机会,就借故休息下去,整天看杂志、看电视,最后干脆告诉家长,今年不复习了,明年再考。

点评:正是母亲的这种犹豫,让孩子本来不坚定的心态更加不坚定。母亲要坚持他今年必须考试,不管情况如何,都不给孩子逃避的机会。这是考试焦虑症的第二个症状,就是逃避现实,结果可想而知。 二、考试焦虑对成绩的影响

考试焦虑对成绩的影响,呈一个倒U型的曲线。如果一点都不焦虑,那么考试成绩和复习效果都很低。如果焦虑水平太高,那么工作效率、复习效果也很低。只有当焦虑处于中等水平的时候,考试成绩才会最好,工作效率才会最高。

三、为什么适度的焦虑是必要的

首先,只有适度的焦虑,才能保持学习的警觉性,保持注意力的集中;其次,适度的焦虑,还有助于促进兴奋,使学习效率有所提高;最后,适度的焦虑会调动身体的能量,使我们有充沛的精力去迎接挑战。

【案例3】 爱的力量

谈恋爱的双方,如果喜欢他(她),身心就处于一种全身动员的焦虑状态,陪他(她)逛街也会不觉得累;如果不喜欢他(她),身心没有动员起来,没走两步就觉得很累了。

点评:虽不是很合适的例子,但也说明了适度的身心焦虑会调动身体的能量,使本来不能完成的事情变成了可能。 四、考试焦虑水平过高的原因

1.遗传及身体状况的原因。从遗传学来看,体质类型有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前两种神经类型属于强型,后两种神经类型属于弱型。神经类型属于弱型的人,性格比较内向,对环境刺激比较敏感,考试焦虑水平也较高。而身体素质差、健康状况不良的考生,因为精力不够,又处于人体生物规律的低潮期,所以也容易产生较高的焦虑反应。

人体的生物规律,即每个人自身的体力、情绪和智力都存在着由强到弱,再由弱到强的周期性变化。德国医生菲利斯和奥地利心理学家瓦斯波达发现,人的体力周期为23天,情绪周期为28天,而智力周期为33天。人体生物规律对人的体力、情绪和智力都有影响。

2.认知偏差。焦虑症患者认为考上大学是唯一的出路,不敢去面对考不上的事实,越紧张,就越有压力。

3.知识准备和应试经验不足。

4.家长、教师以及社会对学生的过高要求,造成了他们的压力。

5.求胜动机过强,给自己定的目标太大,自己跟自己过不去,也是学生焦虑水平过高的一个原因。 五、考试焦虑水平测验量表

本测验共32道题,每题4个答案:

A很符合;B比较符合;C不太符合;D很不符合。 1.在重要考试的前几天,我就坐立不安; 2.临近考试时,我就拉肚子;

3.一想到考试即将来临,身体就发僵; 4.在考试前,我总是很苦恼;

5.在考试前,我感到烦燥,脾气变坏;

6.在紧张的复习期间,我老想着“这次考试考糟了怎么办?” 7.越临近考试,注意力就越难集中;

8.一想到马上就要考试,参加任何文娱活动均没兴趣; 9.在考试前,老是预感到这次考试将要考糟; 10.在考试前,常做关于考试的梦; 11.到了考试那天,我就不安起来; 12.考试铃一响,我的心马上紧张起来; 13.遇到重要的考试,我的脑子就比平时迟钝; 14.看到考试题目很多,我会感到很不安;

15.在考试中,我的手会变得冰凉; 16.在考试时,我感到十分紧张; 17.一遇到难题,我就担心自己不及格;

18.在紧张的考试中,常想些与考试无关的事情,注意力集中不起来; 19.在考试时,我会紧张得连平时记得滚瓜烂熟的知识也回忆不起来; 20.在考试时,我会沉浸在空想中,一时忘了自己是在考试; 21.在考试中,想上厕所的次数比平时多; 22.考试时,即使不热,我也会浑身出汗;

23.考试时,我会紧张得手发抖,连写字都很困难; 24.考试时,经常会看错题目; 25.进行重要的考试时,头就会痛;

26.如果发现剩余的时间已来不及做完全部的题,我会急得浑身出汗; 27.考试后,发现自己本来是懂的题,却没答对,我会感到十分沮丧; 28.有几次重要的考试之后,我都腹泻; 29.我对考试十分厌烦;

30.只要考试不记成绩,我就喜欢考试;

31.考试不应当像现在这样在紧张的状态下进行; 32.不进行考试,我能学到更多知识。 评分规则:

A得3分,B得2分,C得1分,D得0分。各题分数相加即是你的总分。

总分焦虑水平 0—24镇定 25—49轻度 50—74中度 75—96重度

这些题,总分在0到24分,是镇定的,心理状态比较好;25到49分是轻度的焦虑;50到74分是中度焦虑;75到96分,就是严重的焦虑症了。

六、考试焦虑的调控

考试焦虑的调控包括认知调控和行为矫正。

1.认知调控。首先,坚决杜绝用“完了”、“我糟糕透了”等这种消极的语言暗示自己;其次,消除大脑中的错误信息,不要被一两次考试失败和一两科考试失误所吓倒,不要以偏概全,认为自己不行,而丧失信心;再次,适当减轻周围环境的压力,针对种种担忧,自己和自己辩论,用这种理性情绪疗法,纠正认知上的偏差。

2.行为矫正。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放松训练,一种是系统脱敏训练。放松训练和系统脱敏训练的原理,是交互抑制原理,即人在放松状态下的情绪,与焦虑是相互抵抗的,比如放松状态出现了,必然会抑制焦虑和紧张状态的出现。

七、放松训练的定义和原理

放松训练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如呼吸法、暗示法、表象法和音乐法等,使人体的肌肉一步步放松,使大脑逐渐入静,从而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水平,缓解紧张情绪,增强大脑对全身控制支配能力的训练方法。放松训练的原理,即肌肉和大脑之间是双向传导的,大脑可以支配肌肉放松,而肌肉的放松,又可以反馈给大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