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_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伟大的悲剧》的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我们来看这样一组图片,(出示图片)
提问:这是一组什么地方的图片?看完这组图片之后,大家有什么感受?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2、冰雪覆盖下的南极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呢?有这样的两群人,为了一睹南极的风姿,揭开蒙在她脸上神秘的面纱,开始了人类历史上首次南极探险,其中一支以阿蒙森为代表,他们顺利的到达南极点之后凯旋,而另外一支队伍在这个美不胜收、冰天雪地的大陆上,上演了一场伟大的悲剧。 二、学习新课 (一)介绍作者
1.请同学们打开书,板书课题。
2.通过课前预习,大家知道《伟大的悲剧》的作者是谁?(茨威格) 3.同学们之前收集了一些作者的资料,了解了这位伟大的作家,老师整理了同学们收集的资料,下面请一个同学给大家读一下,其他同学想想他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擅长什么?
同学朗读过程和概括特点中出现的错误,教师加以纠正。
今天我们看看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他是怎样用天才的想象力来再现这场伟大的悲剧的始末的。 (二)掌握词语
阅读文章之前,看看同学们预习的生字词是否掌握了,请一位同学上来做小老师,给大家讲一讲,说一下有哪应该注意的词语。
教师点评,读词语两遍。 (三)感知文章内容
文章篇幅比较长,大家都预习了很长时间,为了理清文章内容,下面请同学们用浏览的方法阅读全文,(提示:快速翻看,一目十行。)再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 方法指导:
1. 浏览:心无旁骛,聚精会神地浏览;每分钟不少于400字;一边浏览一边把
关键性词语进行勾画;抓住小标题。 2. 概括文章内容:谁?干了什么?结果怎样? 请同学起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老师点评纠正。 (四)人物形象
茨威格是一位擅长刻画心理的作家,大家在理清内容情节时,会发现一些令人感动,触动人们心弦的情节,请同学们从书中找出来,小组交流一下,然后说说触动你心弦的理由是什么?
再读文章,引导学生抓住一些重点语段、重点词语体会人物的特点,作者的情感。
一些感人的片段,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来加深理解。 (五)研讨问题
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请同学们先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然后再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探讨一下这个话题,每组请一位同学代表小组表达你们小组的观点。在讨论的基础上,加深同学们对主题的理解。
探讨话题:“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
提示:古语有云:“胜者为王,败者寇。” • 以成败论英雄? • 不以成败论英雄? (六)主题探究
• 为什么是“悲剧”?(死亡之悲、失败之悲、作证之悲) • 为什么说是“伟大”?(心灵、人格) (七)质疑问难
同学们还有哪些地方不懂的,请提出来大家一起交流。 (八)拓展延伸
问题: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何在?
——认识自然,挑战人类自我,实现生命的价值,给后人以精神的鼓舞。 三、作业
充实自己的材料,围绕着“以成败论英雄?或不以成败论英雄?”写一篇小短论,字数在300字左右。 四、课下推荐阅读
《人类群星闪耀时》和《跟随勇敢的心》
学情分析
本课的篇幅长,内容比较浅显,学生们很感兴趣,主动阅读的兴趣浓厚,本班学生基础比较薄弱,能力有欠缺,所以教学上有一定困难,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由浅入深的方式,逐步提升他们的能力。辩论学生们普遍感兴趣,容易形成混战的局面,老师要调控好。
效果分析
1.浏览的阅读方式,学生能够快速阅读,概括出文章主要内容,效果良好。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通过学生的反复训练,很多同学效果提高明显。
3.辩论,提高了学生组织运用语言的能力。 4.情感价值观方面,学生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教材分析
《伟大的悲剧》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1课。本单元所选4篇课文,从内容上可以分为探险和科幻两部分内容,从题材可以分为传记文学、科幻小说以及笔记小说,《伟大的悲剧》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写的有关斯科特等人为探险事业而牺牲的一篇感人的文章,是一篇传记文学。
本单元学习的目标,一是让学生理解并体验探险与科学幻想在人类科学发展历史中的伟大价值。二是让学生尝试并逐步学会运用浏览这种阅读方法,拓展自己阅读的范围和阅读的
视野。三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并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有所思考和质疑。《伟大的悲剧》这篇文章的教学,可以很好的体现和达成本单元教学的三个目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习浏览的阅读方式,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伟大的悲剧”的含义。 3.理解课文所表现的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以及人类探索未知的科学精神。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1.在概括内容,理清故事情节时,教会学生浏览的阅读方法。
2.在感受作品中人物的精神品质和作者思想感情时,教会学生抓住典型事件和典型人物,体会人物特点和作者的情感,进一步理解“伟大”“悲剧”的含义。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 培养学生树立团队合作、勇于探索和诚实守信的优秀品质。 2.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人物形象的特点,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深刻理解“悲剧”“伟大”的含义。
《伟大的悲剧》随堂演练
班级: 姓名:
一、我能行 1.给下列词语注音:
怏怏( )不乐 贮( )藏 忧心忡忡( ) 拽( )出来 2.根据拼音写汉字:
吞shì( ) 毛骨sǒng( )然 告qìng( ) léi( )弱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风采展示
4.请你尝试运用下列词语,发挥想象写一段话。
忧心忡忡 坚持不懈 语无伦次 疲惫不堪
三、课内探微
阅读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斯科特海军上校的日记一直记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记到他的手指完全冻住,笔从僵硬的手中滑下来为止。他希望以后会有人在他的尸体旁发现这些能证明他和英国民族勇气的日记,正是这种希望使他能用超人的毅力把日记写到最后一刻。最后一篇日记是他用已经冻伤的手指哆哆嗦嗦写下的愿望:“请把这本日记送到我的妻子手中!”但他随后又悲伤地、坚决地划去了“我的妻子”这几个字,在它们上面补写了可怕的“我的遗孀”。
住在基地木板屋里的伙伴们等待了好几个星期,起初充满信心,接着有点忧虑,最后终于愈来愈不安。他们曾两次派出营救队去接应,但是恶劣的天气又把他们挡了回来。一直到南极的春天到来之际,10月29日,一支探险队才出发,至少要去找到那几位英雄的尸体。11月12日,他们到达那个帐篷,发现英雄们的尸体已冻僵在睡袋里,死去的斯科特还像亲兄弟似的搂着威尔逊。他们找到了那些书信和文件,并且为那几个悲惨死去的英雄们垒了一个石墓。在堆满白雪的墓顶上竖着一个简陋的黑色十字架。
在英国国家主教堂里,国王跪下来悼念这几位英雄。
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5.为什么斯科特上校在他生命的最后一息还写日记?这体现了他的什么精神? 6.“死去的斯科特像亲兄弟似的搂着威尔逊。”这一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7.为什么英王要跪下来悼念这位英雄?
8.你是怎样看待斯科特一行的南极历险的?他们为历险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值得吗?谈谈你的看法。
《伟大的悲剧》课后反思
本课的优点:
1. 本课教学环节清楚,重点突出。 2. 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活跃,效果良好。 3. 教师指导、点评到位,学生收效大。 4. 形式灵活,多角度训练学生的能力。 5. 能熟练运用多媒体辅助手段教学。 本课的缺点:
这堂课课堂安排上,前半部分放得过松,不太紧凑,因此后半环节明显仓促了一些。教师在课堂节奏的把握上要改进。
课程标准分析
初中阶段现代文阅读有如下要求:1.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3.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4.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
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5.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本课教学内容,学生能快速浏览课文,概括文章中的主要事件,把握人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等诸多方面,都能很好的体现课标的训练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能在不同程度上有收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