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 生 读 书 心 得
名 田旭东 号 142100450 系 计算机信息管理学院 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级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班
1
微表情心理学
引言:每个人的内心都是一座城,因为城门的紧闭而让别人总是拥有浓厚的兴趣来打开它。
一、介绍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微表情心理学最近越来越流行,通过微小表情来识别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引起了许多心理学专业人士与非心理学专业人士的兴趣。微表情心理学或微表情动作心理学出现的是因为美国的一部电视剧,名叫《千谎百计》(Lie to me)。剧中的主人公莱特曼博士具备高超本领,他不需要确凿证据,也不需要测谎仪,甚至不需要声音,他只是凭借人物表情的变化就可以判断这个人是否在说谎,而且是绝对的正确。从此,微表情心理学或微表情动作心理学一下子为人所了解。以下资料由勤思教育为您整理收集: 在剧中微表情心理学被用于刑事侦察。通过这些一闪而过的绝望、尴尬或者窃喜等细微表情来识别人的内心世界,有个专有名词叫做“微表情”。莱特曼正是通过捕捉这种微表情,破获了一个个连联邦调查局都束手无策的案件。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所长傅小兰2011年9月开始研究微表情与人的情绪机制、无意识状态之间的关系。而且,这一关于微表情心理学的课题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项目立项。
微表情就是脸部表情的“笑里藏刀”。正常的表情一般持续在1/2秒到5秒之间,有一个起承转合的过程。而微表情的与众不同在于持续时间较短,一般只有1/25秒至1/5秒。这种表情往往和欺骗联系在一起,无论是善意还是恶意。当人们试图掩饰、刻意隐瞒某种心理活动时,内心的真实想法反而可能通过微表情表达出来。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遭遇:“为什么我不喜欢这个人笑成这样?”比如,商场里的售货员面对衣着寒酸的顾客,笑脸相迎中可能闪过一秒轻蔑的嗤笑。多数人会错过微表情,但人们的大脑依然受到影响,据此改变判断。如果,一个人在笑眯眯时出现了“冷笑”的微表情,对方会倾向于认为这张高兴的面孔在撒谎。
微表情心理学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保罗·埃克曼在1969年提出。当时,一个名叫玛丽的重度抑郁症患者告诉主治医生,想要回家看看自己的剑兰和花猫。提出请求的时候,她显得神情愉悦而放松,不时地眯起眼睛微笑,摆出一副撒娇的模样。令人震惊的是,玛丽在回家之后,尝试了3种方法自杀,结果未遂。事后,埃克曼将当时的视频反复播放,用慢镜头仔细检视,突然在两帧图像之间看到了一个稍纵即逝的表情,那是一个生动又强烈的极度痛苦的表情,只持续了不到1/15秒。后来,埃克曼将其称为“微表情”。
目前,微表情心理学的研究,主要应用于、局等机关的工作中,成为识破谎言的重要依据。在机场、火车站、地铁站等人群密集的地方,一批经过训练的便衣四处巡逻。他们依据人们脸上的微表情进行判断,谁是潜在的等。
2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教授沈政解释说,微表情测谎的最大优势在于它是通过摄像和计算机系统采集到的最为自然的表情。与测谎仪等其他检测手段相比,它没有对采集对象产生任何干扰,采集对象并不知情,因此也最为真实可靠。
二、各种情绪时的动作
下边是依据微表情心理学与微表情动作心理学原理,发现的有些微表情所透
露的心理世界。 1.高兴。人们高兴时的面部动作包括:嘴角翘起,面颊上抬起皱,眼睑收缩,眼睛尾部会形成“鱼尾纹”。 2.伤心。面部特征包括眯眼,眉毛收紧,嘴角下拉,下巴抬起或收紧。
3.害怕。害怕时,嘴巴和眼睛张开,眉毛上扬,鼻孔张大。 4.愤怒。这时眉毛下垂,前额紧皱,眼睑和嘴唇紧张。
5.厌恶。厌恶的表情包括嗤鼻,上嘴唇上抬,眉毛下垂,眯眼。惊讶。惊讶时,下颚下垂,嘴唇和嘴巴放松,眼睛张大,眼睑和眉毛微抬。 6.轻蔑。轻蔑的著名特征就是嘴角一侧抬起,作讥笑或得意笑状。
7.惊奇、害怕的表情在脸上超过一秒,表示是假装的,对方对你的质问表示不屑,通常你的质问会是真的。
8.回忆。回忆时的眼球是朝左下方的,而谎言不需要回忆的过程。
三、具体介绍
在《微表情心理学》中主要是通过一个人的形体特征来判断一个人的性格、生活习惯或者内心。文中所说的八种形体特征如下:
(1)人体颜色,如肤色、发色、眼睛的颜色、胡须的颜色; (2)体型差异;
(3)毛发、皮肤与面貌等人体组织,粗糙或细嫩; (4)人体结构,粗壮或纤细; (5)面部特征;
(6)肌肉的松紧与骨骼的韧性; (7)身体各部分的大小比例; (8)动作和声音。
关于外表的一些分析,虽然有道理,但外在的东西很容易改变,所以不好判断,比如,文中提到通过分析各种眉形来判断人的性格。但是现在很多人都会修眉画眉啊,本来什么眉形就看不太准了。
相比而言,从有些微动作中确实可以了解到一些信息。 1.手势
(1)紧握双手,表示其内心焦虑、不自信、紧张;
(2)十指交叉,表示轻松,若交叉过紧,则表明内心十分不安; (3)尖塔式手势,表示自信;
(4)双手叉腰,表示挑战,多男性使用;
(5)双手平摊,表示说心里话、说实话,不过也有可能是故意这样,让你相信他说的是实话;
(6)双臂合抱,表示紧张、消极、充满敌意;
3
2.眼睛
(1)如果对方眼睛突然睁大,即使只持续一秒,很可能听到或想到了关键信息; (2)如果眼珠轻微转动,说明在思考你所说的话;
(3)若对方不敢看你,或一看马上移开目光,说明你处于优势; (4)如果对方目光冷硬地直视你,他在威胁你接受他的条件。 3.腿脚
面部离大脑最近,所以很容易伪装,可信度最低,腿脚离大脑最远,想在第一时间伪装很难。
(1)一群人坐在一起聊天,脚尖无意识的指向谁,说明对谁的话题感兴趣; (2)双脚自然的摆动,突然间停顿了一下,说明突然听到了什么重要信息; (3)两人聊天时,一人脚朝向一侧,说明他想离开。
四、学会读人,处事不惊
1.读人之关键,培养洞察力。我们平时在和别人交往的过程中,根本不会注意到对方的身体所发出的信号。我们要清楚,仔细观察对方身体一举一动的重要性,和专心聆听对方讲话是一样的。可以做一个假设,如果我们在听别人讲话的时候耳朵里塞着耳塞,那我们如何能清楚别人讲话的内容呢?这是一个多么愚蠢的做法。同样的道理,我们如果不注意别人的细节的变化也像给自己的眼睛带上的眼罩一样,我们如何能理解别人的身体信号所要表达的意思呢?
2.读人读到心,事事都顺利。痛过别人的一举一动来发现他内心想要的是什么,是读人的目的,也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所以说,一个人的语言可以骗人,可他的言行却是诚实的。通过一个人的非语言行为,就可以让自己掌握别人的心里意图。从而给自己留下充足的时间来让自己做下一步的打算。
学会了通过一个人的言行和表情的变化来破解他心理活动的方法,会让我们在和他们交流的时候更有信心,从而能让我们更好地表达我们心中的目标。
第一要有明确的观察任务。再确定任务的时候,可以把总任务分解为以细节细小的和逐步解决的任务。这样可以提高观察的积极主动性。
第二,观察的成功与否主要依赖是否具备一定的知识、经验和技能。俗话说:“谁知道的最多,谁就看得最多。”一位富有学识的考古学家,能在一片残缺的龟甲上发现许多重要的东西,而一个门外汉缺一无所得。
第三,观察应当有顺序、有系统的进行。这样才能够看到事物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从而不至于遗漏某些重要的特征。
第四,要设法使更多的感官参与认识事物的活动。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获得事物各方面的感性认识,而且所得到的印象也是更深刻的。
第五,观察时应当做好记录。这不仅对于收集和整理所观察到的事实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而且也是促进准确管擦的宝贵方法。
我们在生活中每天都需要与人进行沟通交流,如果具有破解他人身体语言的本领,就意味着你可以轻松的看透周围所发生的人与事,勘破一个人的真伪,洞悉他人内心深处潜在的玄机,以不变应万变,顺利的窥探出情绪变化的温差,辨别出气色蕴含的内涵,是你在人生的旅途上左右逢源,把人生的主动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我们都知道,机会不是等来的,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寻找的。如果我们学会了如何通过一个人的行为表情来读懂他内心的本领,那我们就会在对时局的把
4
握上占据先机。也就非常容易捕捉到成功的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自然就会水到渠成了。
总之,从一个人的言谈举止中,观于人细致、查于人无形,轻而易举的看破他人的内心,让你有一张王牌在手,你就能够轻而易举得绕过生活中的浅滩和躲过四处的碰壁,是你非常从容地融入这个社会,面对人生各种挑战时都能游刃有余,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能够充分把握局面的主动权,成为自己的主宰者。看清表情里的笑里藏刀,抢占人际博弈中的制高点。
5
计算机信息管理学院读书心得评阅表
姓名 专业 书目题目 田旭东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微表情心理学》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微表情心理学最近越来越流行,通过微小表情来识别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引起了许多心理学专业人士与非心理学专业人士的兴趣。 书目内容简介 学号 142100450 班级 14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班 指导老师评语: 成绩: 指导老师签字:___________________ 年 月 日 6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ryyc.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