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导学目标:
1.感受鲁迅先生超群的智慧,广阔的胸襟和可亲可敬的个性品质。 2.学习本文通过捕捉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导学重点:
理解伟人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导学难点:
学习本文善于从撷取生活琐事中去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导学过程
预习案
一、课前导学
1.复习有关鲁迅的知识。
2.查阅作者萧红的生平事迹,将主要内容整理在书上。 要点:
萧红,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1930年为了反抗父母包办的婚姻离家出走。1932年认识萧军并与之结为志同道合的伴侣。1934年在鲁迅的帮助下和萧军一起来到上海。抗战爆发后,上海沦陷,萧红到了香港,1942年病逝于香港九龙。主要作品:《生死场》、《马伯乐》、《呼兰河传》、《小城三月》。
鲁迅说过,“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又曾表示,“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为了培育萧红这朵中国三、四十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园圃的奇葩,鲁迅甘作春泥,甘为人梯,在她的作品中倾注了大量心血;鲁迅去世之后,萧红从悲痛中振奋起来,陆续出版和发表了《马伯乐》、《回忆鲁迅先生》、《萧红散文集》、《呼兰河传》等名篇佳作,这些作品又像春泥一样,继续滋养着中国文坛的茂林佳卉。鲁迅和萧红之间的动人情谊已经成为文坛佳话,被千千万万的读者传诵…… 二、尝试练习
1.给下列生字注音,学习生字词(给加点的字注音)
鉴( )赏 混( )浊 窘( ) 掠( ) 旷( ).....代
深恶.( )痛绝 抽屉.( ) 阖.( )眼 搭讪.
( )
了( )然 筵( )会 解剖( ) 挟( )着 紊( )乱 ..... 虔( )诚 踌( )躇( ) 堵塞( ) 着( )色 校( )样 ......
2.解释下列词语:
鉴赏: 虔诚: 祈祷: 抹杀: 旷代: 校样: 3.文中的鲁迅给你的总体印象是怎样的?
三、学生质疑
在自读过程中,你有哪些不懂的地方或产生了哪些疑问,把它标记在书上。
学习案
一、合作学习
1.作者选择了哪些生活场景来表现鲁迅的性格的? 从鲁迅的饮食起居,待人接物,读书写作,休闲娱乐。
2.作者通过女性作者的细心体察,敏锐捕捉到了鲁迅先生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出鲁迅的个性,情趣,魅力,气质,试从文中找出这些细微处加以分析。
如:文章开头就是神来之笔:“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寥寥几句,一个乐观爽朗、平易近人的鲁迅形象便跃然纸上,跟一些人心目中“多疑善怒”、“冷酷无情”的鲁迅形成了鲜明对照。
萧红还形神兼备地描绘了鲁迅的一些习惯动作,比如走路很轻捷,“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这些动作表现出鲁迅一往无前、义无返顾的大无畏精神。淡淡几笔,就画龙点睛般地勾画出一个独一无二、鲜灵生动的“活的鲁迅”。 二、品味探究
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文章却大量地细致地记述他生活、工作中的琐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要点:今天通过萧红的回忆,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生活化真实化的鲁迅,鲁迅是人而非神。他有着普通人的心态,他可以对人的穿着品头论足,他可以和年轻人开童心未泯的玩笑,他有普通人一样饮食、起居,他同样可以享受亲情,
享受天伦之乐。正如他的诗歌所说的那样:“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三、问题质疑
学生质疑,师生共同探究。
反馈案
一、积累运用
1.鲁迅,原名_______ ,浙江____ 人,我国伟大的_______、_______ 、________。他的散文集有___________ ,小说集有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2.萧红(1911-1942),中国___代女作家,原名_________,_______人。代表作有《 》、《 》、《 》等。
二、拓展延伸
1.上网阅读唐弢的《琐忆》,谈谈这两篇文章的异同,说说哪篇文章里的鲁迅,你感到更真实?为什么?
2.学完本文,你觉得鲁迅先生哪些方面是值得你学习的?
三、会考对接
鲁迅先生说:“鬼也是怕踢的,踢他一脚就立刻变成人了。”这句趣话妙在哪里呢?文中记述了好些鲁迅所说的话。请再选择一例,谈谈其中的妙趣或隐含的道理。
21 伟大的悲剧 学习目标: 1、积累字词。
2、理清故事情节,把握关键语句。 3、感悟并学习主人公的精神品质。 一、预习导学
1、导入 :是的,南极,这块被冰雪包裹的圣洁之地,曾留下了一批批勇敢的探险家的足迹,但是,也有许多探险家因为气候或条件的不足,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现在,让我们看看那些为探索南极而献出生命的勇士们。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遭到毁灭的仅仅是斯科特一行人的肉体,生命,而他们的精神确是有价值的,是伟大的。所以文章充满了悲壮的情感。 2、作家作品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 (国家)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无垠( ) 遗孀( ) 夜不成眠( ) 毛骨悚( )然 凛冽( )( ) zhuài( )出来 diān( )狂 步lǚ( ) 鲁mǎng( ) 忧心chōng chōng( )( )
4.找出并修改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跚跚来迟 ( ) 秧秧不乐 ( ) 母宁 ( ) 赢弱 ( ) 5.结合语境解释加点词语。
(1)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2)刻骨的寒冷吞噬着他们已经疲惫不堪的躯体。
(3)从他语无伦次的话里,他们终于明白,这个苦命的人由于摔了一跤或者由
于巨大的痛苦已经疯了。 (4)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 二、整体感知
1、斯科特和他的探险队员们体现出人类哪些优秀品质?试从课文中找出实例。 2、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何在?
三、合作学习
联系上下文,体味下列语句的含义,讨论括号里的问题。
1、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
(作者在这里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2、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国旗怎么会“耀武扬威”“洋洋得意”?这里表现出斯科特内心什么样的复杂感情?)
3、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完成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斯科特为什么要接受这项为他人业绩作证的任务?他不接受不行吗?)
4、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了话。
(联系上下文看,“内心中的海市蜃楼”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比喻?)
5、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
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这话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四、探究学习
1、同样是探险南极,阿蒙森成功了,斯科特失败了。可是茨威格这位著名的传记作家,为什么要充满激情地给失败的斯科特作传?在文中你能找出体现作者对这一事件的态度的句子吗?试着品读分析,谈一谈你的看法。
2、题目为《伟大的悲剧》,既然是“悲剧”,那又为何“伟大”?这是否矛盾?
【答案】
一、预习导学 2.奥地利
3.yín shuāng mián sǒng lǐn liè 拽 癫 履 莽 忡忡 4.跚-姗 秧—怏 母-毋 嬴-赢
5.(1)以拟人化手法写出挪威国旗似乎在炫耀威力,显示威风。 (2)①吞食 ②极度疲劳 (2)话讲的很乱,没有条理。(3)比喻虚幻的事物。 二、整体感知
1、(1)无私、诚信,有令人敬佩的绅士风度。愿意“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2)坚毅、执著,为事业而献身的英雄气慨。以他的绝命书为证。
(3)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威尔逊博士在离死只有寸步之遥的时候,他还拖着16公斤的珍贵岩石样品。奥茨勇于走向死神。 (4)无私的爱。斯科特的日记即是证明。
2、认识自然,挑战人类自我,实现生命的价值,给后人以精神的鼓舞。
三、 1、在这里,作者站在斯科特的角度,表达了角逐失败后的一种极度沮丧、悲哀的心情。但事实上作者本人并不这么认为,理由是,作者为斯科特这个失败者作传,本身就说明作者不同意“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的观点。
2、作者在这里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的是斯科特和伙伴的心情。此时,在痛苦万分的斯科特眼中,风中飘扬的挪威国旗就是他的对手,胜利者阿蒙森似乎站在那里耀武扬威、
洋洋得意。这真是“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
3、英国人普遍讲求绅士风度,主张诚实、守信,坦然面对成功和失败。这种文化传统熏陶下的斯科特,不能不接受这项为他人的业绩作证的任务。正因为他的这一行为,其人格才显得无比的高尚,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4、联系上下文看,“心中的海市蜃楼”是指斯科特在离开世界前心中回忆的美好的往事和他对遥远祖国、亲人和朋友的怀想,它们与现实的严酷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海市蜃楼是美好的,却是根本无法实现的。这样写更加突出了悲剧效果,给人心灵的冲击。
5、这两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斯科特崇高的赞誉,意思是斯科特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虽然失败了,他的肉体倒下了,但是他的心灵经受了考验,变得无比的崇高。有价值的、美的毁灭当然是伟大的悲剧。这话在全文中可作为主旨句,中国题的作用。
四、句段分析
1.文章结尾句子,能较明显地体现作者的态度。因为作者看中的是斯科特失败背后所体现的伟大精神,特别是与自然顽强搏斗、以无比的勇气战胜困难的豪迈气概,这种精神是人类的伟大财富。
2.按常理,斯科特等历经艰险终于到达南极点,实现了追求的目标,应该是成功的,但悲哀的是他们不是第一个,也就失去了行动原本所追求的意义;特别是在沮丧心情下不断走向归途时,绝望心理笼罩着整个集体,实为一起悲剧。但是,斯科特等人顽强走向困难并战胜困难的意志和勇气、为集体甘愿牺牲个人的精神、接受失败的科学精神、忍受失败的屈辱甘为胜利者作证的胸怀、热爱祖国亲人的人生态度、为集体荣誉而甘于献身的探索精神的意义,是远远大于失败的,是“悲剧”之外的“伟大”体现。这也是作者写本文的目的,斯科特等人在悲剧中表现出来的伟大是人类精神的骄傲,这是事件的伟大之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