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卷第1期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Vo1.21,No.1 2012年3月 Journal of Jili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March.2012 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林艳辉,栾立明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吉林132101) 摘要: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阶段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培养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既是我国社会发展的 客观要求,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多元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以培养综合性、应用型人才为己任的一般本科院校的工商管理 专业更应该及时转变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新的形势、新的要求。本文从当前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入手,分 析了其存在问题和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改革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F272—4 文献标识码:A Study on the Personnel n Ilil1g Mode of Applied Undergraduate of Business AdminL ̄ration Professional LI N Yanhui,LUAN Liming (肋 dgr Sc Ⅱ Technology University School ofEconomy Administration,Jilin 132101) Abstract:At present,higher education has been the elite education into inass hihger deucation,cultivating the applide talents of undergraduate level both is the objective requi ̄ments of development in China,but also an in- evitable tI1end ofdiversiifde development fo hihger deucation in China.Business Administration Profsesional in general nuiversities which to cultivate comprehensive,applide talents as objcet,should change the training model to adapt to hte ne'w situations and new demands.From hte status quo fo Business Admiinstration Profsesional training mode,ana— lyzes the problems nad causes,existed in it,and puts forward hte innovative ideas nad methods of reform hte personnel traiinng mode of applide undergraduate of business applide undergraduate. Key words:Business Admiinstration Professional;applide undergraduate;personnel traiinng mode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社会对管理人才 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经济法、管理信 的需求不断增加。然而每年大量管理类毕业生却 息系统、企业生产运作管理、企业战略管理、人力 难以胜任相关的管理工作要求。究其原因是多方 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企业会计学、市场营销、统计 面的,但最主要的原因是传统工商管理专业人才 学等,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社会调查、专业 培养模式存在严重问题。如何改革应用型本科院 实习、毕业实习等。该课程体系,由通识基础课 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适应市场 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环节4大 变化、社会需求的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已是当务 基础模块和分阶段、渐进式教学安排组成。 之急。 通识基础课程是指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各专业 1 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在校本科大学生都必须要求掌握的基本知识、基 现状 本能力和基本素质。主要包括“两课”、大学英语、 目前我国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 计算机基础、高等数学、大学体育等。一般安排在 依据国家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 大学第1~2学年内完成。通识基础课程一般占 专业介绍》的要求制定,主要骨干课程包括:管理 该专业总学时的40%左右。 收稿日期:2011—12—24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厅2008年教学研究重点项目阶段成果 作者简介:林艳辉(1973一),女,吉林省大安市人,副教授,从事企业管理方面的教学与研究。 ・ 87 ・ 第21卷第1期 2012年3月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Vo1.21,No.1 Journal ofJili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March,2012 目标从整体上看大致相同,甚至有些共性的培养 专业基础课程是指在校本科生所必须掌握的 本学科本专业特有的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 素质。其目的是在修完通识基础课程基础上,为 目标和教育部颁布的专业介绍中的专业培养目标 完全一样。如果我们从十个不同学校中抽查其工 专业课程学习打好基础,一般安排在大学第2~3 学年内完成。专业基础课程一般占该专业总学时 的28%。 商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可能很难区分哪个专业 是哪个学校办的,缺乏针对性。同时不同学历层 次的培养目标界限不明确,应用型人才与研究型 专业课程包括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两 人才的培养目标界限也不明确。如不少二本商科 类,一般安排在大学第3~4学年完成。专业必修 院校将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基础扎实、综 课是指工商管理专业所特有的、在特定专业领域 和范围内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这类 课程包括:工商企业管理、生产运作管理、人力资 源管理、企业战略管理、财务管理、质量管理。专 业选修课是指根据学生自身条件和兴趣,选择一 定数量与工商管理专业密切相关的若干其他课 程,以拓展工商管理专业学生专业知识的深度和 广度,进一步提升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提高分析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类课程包括:行政管 理、零售企业经营管理、酒店经营管理、房地产经 营管理、物流管理、创业管理、领导科学、经济写 作、专业英语、国际金融、商品学、证券投资等。专 业必修课程占该专业总学时的8%,专业选修课程 一般占该专业总学时的6%。 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指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 合,知识与能力相交融,动手与动脑相协调的实践 性教学过程,一般集中安排在大学第3 4学年, 并贯穿整个大学4年的全过程。主要包括:入学 教育与军训、认识实习、学年论文、工商管理综合 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论文以及课外创新实践环节 等。实践教学环节一般占该专业总学时的16%。 目前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 式,并不是不合理,而是没有特色和创新。经过多 年的教学实践,尽管有些高校根据本校师资状况 和教学条件对上述课程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也都 没有对上述课程总体框架所规定的课程范围和内 容做出实质性改革和突破。而囿于这种单一人才 培养模式,就必然会出现应用型本科学校培养出 来的本科学生专业技能不及高职高专,专业基础 和更精深的业务管理能力又不及研究型本科大学 的尴尬局面I1 J。 2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存在的问题 2.1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 不少高校制定的工商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 ・ 88 ・ 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具有市场意识和创新精神 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试想如果作为一般本科 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高级专 门人才”,那么重点大学应该定位在哪里?硕士和 博士又该如何定位?这就要求我们这些以培养工 商管理专业人才为主的学校要不断地调整办学思 路、机制和模式,优化课程结构和内容体系,更新 教学方法和手段,以确保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提升。 2.2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2.2.1课程设置特色不鲜明从目前的课程设 置的知识面看,包含的课程不少,但缺少培养现代 管理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与基本技能的相关课 程。这种宽的知识面对学生的接受能力提出了较 高的要求,仅仅依靠四年的专业学习要想掌握企 业管理的全部知识并能熟练运用几乎是不可能 的[ J87。 2.2.2课程设置缺乏柔性,不能随着市场需求的 变化适时进行调整许多高等院校工商管理专业 课程教学内容陈旧、老化、更新慢,而刚性的课程 体系设置又了课程调整的空间,致使课程体 系、课程内容的调整大大滞后于市场需求的变 化 。 2.2.3课程结构不完善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 课、专业选修课比例不合适,了学生个性与特 长的发展。课程设置与学生的个性特点、志趣、需 求相互脱节。课程设置往往盲目向一些名牌院 校、重点院校看齐,而没有充分地、实事求是地考 虑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志趣的学生的特点, 难以因材施教,难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导致相当部分学生厌学_392。 2.2.4教学内容与企业管理的实践脱节 工商 管理专业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应用性与实践性,实 践环节的薄弱直接导致了学生的就业困难。另外 各课程的教学内容交叉、重复较多,导致课堂教学 时间较多,出现实践环节被理论教学挤压的现象。 第21卷第1期 2012年3月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vo1.21。No.1 Journal oi‘Jili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March.2012 2.3教学方法与手段落后 在教学手段方面,大部分已经采用多媒体手 段,但仅仅是对“黑板+粉笔”教学手段的一种简 职能的管理能力。这就要求工商管理专业在课程 设置上应该强调兴趣模块——按专项职能设置课 程群,否则该专业就会给人一种空洞化的感觉。 对于同时招收工商管理专业二级学科的学校,在 确定专项职能管理方向时,要避免与其他二级学 科相冲突,因此,可以考虑设置“工业工程”、“项目 单替代,也就是把应写在黑板上的通过投影仪打 在了屏幕上而已,并未真正发挥多媒体等现代教 学手段的作用。在教学方式和方法上都在进行探 索和改革,力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但 由于各种环境和条件的制约并未达到预期的效 管理”、“质量管理”等兴趣模块,一方面现在企业 对这方面的人才需求较为强劲,另一方面当前这 果。老师绝大部分是学生出身的老师,缺少工商 管理的实践经验,又缺少机会或能力组织和从事 大型科研项目,反映在教学过程中,上课主要以书 本知识为主、以理论教学为主,教学满堂灌。对学 生自主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适应市场能力的 培养不足,难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不利于培养 满足市场需要,具有独特技能和优势的应用型工 商管理人才。 3完善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模式的对策 3.1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对不同层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的分析,确定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的人才培 养目标为:该专业培养具有扎实宽厚的综合性多 学科基础知识,掌握某一类职业生涯所需要的专 门知识和技能,初步具有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的 能力,具有操作层所需要的执行力和中层管理者 所需要的沟通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部门 从事管理工作的、面向管理实际业务的高素质应 用型人才【 l踟。这样的培养目标才能使得供求实 现动态平衡。 3.2重新构建课程体系 为实现以上确定的培养目标,必须改革现有 的课程体系,以保障培养目标的实现。按照“平台 +模块”的模式,减少理论教学课时增加实践教学 课时,对课程进行合理的取舍与分类。包括:一是 确定“学科基础平台”课程。按照管理学科门类设 置,如管理学、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等;二是确 定“专业基础平台”课程。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等; 三是确定“专业模块”课程。以调查为依据,安排 专业主干课程,按照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未来所需 知识、能力、技能来设置,如企业管理模块、人力资 源管理模块、物流管理模块等;四是突出工商管理 专业的兴趣模块建设l2 。应突出学生在某种项 方面人才培养相对较少,很有市场。实现这一目 标的途径可通过加大选修课比重来实现。 3.3推进教材与教学内容的创新 根据工商管理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 标,研究和编写适合应用型本科专业的实用性教 材。配合课程体系的改革,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的 教学内容需要有所调整。教学内容改革的一个总 体原则,就是在保持知识系统性的前提条件下精 讲理论,延伸实践技能教学。也就是说,先把一门 课的整体构架及每一部分主要理论及发展趋势介 绍给学生,让学生对这门课有一个总体的认识,然 后,将整体构架分解成实践性较强的技能模块,再 配以合适的资料或案例进行技能性的强化 。 3.4提升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有效性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 是:服务于专业培养目标,强调实际效果,不片面 追求形式,不强调千篇一律,具体教学方法应因课 程而异,因教学对象而异。应特别重视和鼓励基 于问题学习、网络教学、案例教学等有利于应用型 ・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在教学实践中的 应用。为使学生切实感受企业家及企业经营管理 者的创业与管理实践,培养其创业创新意识,在发 动学生广泛参与的基础上,通过定期或不定期举 办研讨会,邀请企业家讲座,聘请商界人士担任兼 职教授等形式,使学校成为民营企业家谈道论剑 的场所。 3.5加强教学实践性环节的建设 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人手:第一,灵活安排实 践活动方式;第二,重视模拟实验室建设,为管理 情景模拟、会计报表阅读分析、市场凋研等实践环 节的教学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第三、建立长期、 稳定的实践基地。学校应密切与企业的联系,发 展企业界与学院的良性互动关系;第四,师生共同 参与项目咨询和研究。教师在力所能及的条件 (下转第113页) ・89・ 第21卷第1期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Vo1.21,No.1 2012年3月 Journal of Jili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March,2012 到衰减,甚至失去电化学活性,产生安全问题,在 素还存在,其中就包括离子脱嵌通道的因素,这使 允许的范围内,还是可以通过提高充电电压来提 得恒流充电模式来充电,要经过数次循环后,才能 高电容量的,比如上图,充电电压仅仅略高于另一 使材料逐渐的达到稳定状态,进而使放电容量趋 充电电压,高充电电压的材料的电容量却要要远 于平稳[7-8]。 大于低充电电压的电容量,其中4.5伏电压充电下 4发展前景展望 的充电容量为157mAh・g~,4.4伏充电电压的冲 锂离子蓄电池是新时代的能源,作为一种正 电容量为125mAh・g一。 极材料的替代,在价格方面、环保方面、使用安全 图6是在4.5V恒流(cc)和恒流恒压(cccv)两 方面都是一个提升,就目前已有的方法,尚待进一 种充电模式下的循环次数一放电比容量图。由图 步研究,希望有更优秀的合成方法,及优化合成条 中可以看出,首次容量都接近150 mAll・g一,但第 件,得到更加理想的材料,还可对材料进行掺杂和 一次循环后都发生了巨大衰减,20次循环后才趋 改性研究。掺杂何种金属元素,掺人量的控制以 于稳定,恒流(cc)充电模式循环比容量有更大的衰 及对晶体结构的影响,进而对电化学性质的影响 减。 都有待研究。 参考文献: [1],陶占良.能源化学[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239. [2]王双才,李元坤,刘述平.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究动态[J]. 中国锰业,2004,22(3):31~34. ●● [3]Liu W,Kowal K,Farrin蹲nn G C.Mechanism ofthe elearochemical 图5不同充电电压下的充放电曲线 imertion oflithiuminto LiMn204 spinels[J].JElectrochem Soc,1998,145 (2):459~461. [4]Thackeray M.,Shao—Horn Y.,Kahaian A.J.,et1a.Stmctnral Fa- liguein Spinel Electrodes in High Voltage(4 V)Li/LixM ̄04 ceus[J]. Eleelrochera.Solid StaleLett.,1998,1(1).7~9. [5]Wang X.,Naknmum H.,Yoshio M.Capacity fading mechanism of oxygen d 吼印inel∞a 4Vcathode material in Li—ion b ̄tteries[JJ.J. 0 Power Sources,2002,110(1):19—26. 图6在恒流和恒流恒压两种充电模式 下电池的循环次数一放电比容量图 E6]Xia Y.Y.,Yoshio M.An investigation oflithium ion inseriton into 出现恒流模式没有恒流恒恒压冲电模式稳定的原 spinelslruclnreLi—MⅡ一O o町np0Illld日[J].J Eharochem Soc,1996,143 因是材料在刚开始进行循环时,状态不稳定,在恒 (3):825~828. [7]Dahn J.R.,Zheng T.,Thomas C.L..Stmclllre and electrochemistry 流恒压这种模式充电下,可以使材料很快的达到 ofLi2CrxMn2一xO4for1.O≤x≤1.5EJ].J.Eleetroehem.Soe.,1998,154 稳定的状态,锂离子脱嵌通道对锂离子脱出的影 (3):851~854 响被很大程度上的消除了,而恒流充电模式,没有 [8]Amatnceia G.,Tm'as ̄nb J.一M..Op ̄on of ̄cqertion Com- 使材料达到稳定状态,一些影响锂离子脱嵌的因 pounds Such∞IjMI】2o4 for Li—Ion Battezies[J].J.Ehctrochem.Soc., 2OO2.149(12):31~46. 责任编辑:建德锋 写 岍 石 翰 石 名 蜀 嘧 石 七 七 岍 (上接第89页) 下,要主动承担地方经济建设项目和企业咨询项 的需要,同时也能实现其人生价值。 目,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研究项目 93。 总之,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工商管理专业 参考文献: 必须从社会的需要出发,不仅要培养学生掌握基 [1]宋新刚.基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 本的管理学科理论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其将理论 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9):109一l10. [2]王卫.应用型本科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指导实践并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因此必须在对培 [J].浙江树学学报,2010(1):87~89. 养目标重新定位的前提下,改革课程体系,改革教 [3]李涛,张智利.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 学方法,使得培养的学生将来能更好地适应社会 题与对策[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oo9(8):91—93. 责任编辑:建德锋 ・ 1l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