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开发与运用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开发与运用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来源:锐游网
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开发与运用的研

究课题实施方案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国外的研究综述

2008年美国XXX?XXX就提出了“微课程”的理念,他将建构主义方法转化为以在线研究或移动研究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并在此后将“微课程”理念在该学院应用。

2.国内研究背景

2014年,“学讲计划”为徐州市的中小学教育带来一场思想上的革命,力求转变学生的研究方式,让教于学,让学生真正成为研究的主人。而同时,微课概念在教育界爆发,2013年,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就在徐州举行。微课的提出不仅为徐州市教育信息化带来一次教学资源建设的重大变革,还为学生研究方式的转变,“学讲计划”的实施提供了可能和支持。

二、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把微课和语文课程结合开发,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可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研究需求,转变学生的研究方式。由于微课的选题与制作是就课文的某一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而进行,内容聚焦,时间仅5-8分钟,所以可以

让学生用很少的时间就突破难点。课前看可以让学生的自主预更有针对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对于课文的重点难点,一部分学困生可以通过课后反复观看微课,解决研究困难,提高研究效率。而班内的优等生可以通过微课进行课后拓展,提高难度。对于学生而言,微课能更好的满足学生对不同知识点的个性化研究、按需选择研究,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研究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

三、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一)研究目标

1.引领教师围绕本课题研究、思考、实践,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研究和探索微课的优势,认真落实新课改精神,在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前提下,充分辅以微课教学,从微课内容、微课类型研究入手,做出让学生喜欢,老师满意的微课,并形成资源系统,进行推广应用,有效促进教学。

2.通过本课题的研讨,以研促学,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研究情形,自主选择微课研究内容,改变研究方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兴趣,使之愿学;教给办法,使之能学;培养能力,使之会学;并在微课的引领下,掌握重点知识,突破难点内容,使之学好。

3.通过本课题的研讨,让语文教师告别对教学重点的重复讲解和对教学难点的繁锁机械分析。让学生告别对重点知识的遗忘和对难点知识的费解而不能即时解决的烦恼。充分使用微课资源,使它做好课堂教学得力的后备军。

4.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打造科研型教师队伍,以研促教,将教学推向高科研的轨道,促进学校科学发展、特色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内容

1.研讨小学语文微课教学资源的开发,及如何使用微课引领语文教师专业成长,促进教:

①结合学科及微课特点,进行小学语文微课教学资源的开发与整合。

②利用微课促进教师教学行动的最优化,晋升教师素养; ③利用微课提高教师钻研教材的能力和对教学重难点优化教学的能力。

2.研究如何应用微课资源引导学生高效研究语文,促进学:

①利用微课培养学生研究语文的浓厚兴趣;

②利用微课促进学生轻松研究学科知识,尤其是对重难点知识的掌握;

③利用微课训练学生的注意力和自主研究能力。 4、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一)主要观点:

1.借助已有的理论,通过课题的研究,从实际层面,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及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实现学生愉悦学,教师轻松教,促进了语文学科知识更有效地教与学。

2.对这门课程的微课实施策略进行具体研究,能给一线教学实践带来指导作用,也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研究能力和效率的提高及教师专业水平素养的提高。

(二)创新之处:

1、我校已有的学科课堂模式在全省形成了一定影响,再融合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办法,将取得更突出的成效。

2、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和彰显人文精神的学科课堂模式的探索。

3、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有效地研究。 五、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1、引领教师围绕本课题研究、思考、实践,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研讨和探索微课的上风,当真落实新课改精神,

在以课堂教学为中央的前提下,充分辅以微课教学,从微课内容、微课类型研讨入手,做出让学生喜欢,教师惬意的微课,并形成资源系统,进行推广使用,有效促进教学。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以研促学,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研究情况,自主选择微课研究内容,改变研究方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兴趣,使之愿学;教给方法,使之能学;培养能力,使之会学;并在微课的引领下,掌握重点知识,突破难点内容,使之学好。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让语文老师告别对教学重点的反复讲解和对教学难点的繁锁机械分析。让学生告别对重点知识的遗忘和对难点知识的费解而不能即时解决的烦恼。充分应用微课资源,使它做好课堂教学得力的后备军。

4、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打造科研型教师队伍,以研促教,将教学推向高科研的轨道,促进学校科学发展、特色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

(二)研讨的办法

1、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是行动研究法。教师要将行动与研究结合起来,教师参与研究和实践,并根据研究中遇到的具体情况,边实践、边探索、边修改、边完善,使理论与实践,成果与应用有机统一起来。

2、文献研究法:多渠道收集、整理和运用现今国内外与课题相关的理论,以及本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寻求理论与实践创新。

3、经验总结法:通过总结,全面深入、系统地提高经验实质,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找到要吧运用和借鉴的规律性的东西。

4、调查研究法:综合运用各种调查方法和手段,掌握实验研究的第一手材料,为课题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

六、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一)技术路线

1、充分利用相关的实际、我校的实践素材及相关的研讨成果。

2、充分借助于课题规划部门、科研部门、高校等专家的伶俐。

3、充分调动教师学生介入研讨的积极性。

4、借鉴与创新(校本化)相结合,突出创新(校本化)。 (二)实施步骤

本课题研究自2015年7月—2017年6月,拟通过以下几个阶段用一年多时间实施。

1、课题启动阶段

时间:2015年7月至2015年8月

主要任务:填写课题研讨申请书,制订研讨打算,成立课题组,组织课题组成员研究文献资料和有关微课实际,制订课题管理施行意见。

2、课题初步研究阶段

时间:2015年9月至2016年1月

主要任务:课题开题,展开调查,搜集整理原始资料,根据学科特点和微课特点,研讨小学语文微课教学资源的开发与融合。

3、课题深入研讨阶段

时间:2016年2月至2016年11月

主要任务:继续进一步进行实际研究,在初步研讨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研讨,探究如何使用微课资源指导学生高效研究语文,促进学;如何使用微课引领语文教师专业成长,促进教。总结提炼出一些实际成果,再回到实践中进行应用。

4、课题总结阶段

时间:2016年12月至2017年6月

主要任务:对课题实施情况进行全面总结,撰写结题报告,成果结集。

五、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和主要参考文献

·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讨经验、组成结构(如职务、专业、年岁等)

·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如研讨资料、实验仪器设备、研讨经费、研讨时间及所在单位条件等)

硬件条件:

已具备的研究和实验条件,尚缺少的研究和实验条件及拟解决的途径。

一、师资力量:学校有较强的师资力量以及课题研究的能力,课题组长XXX是特级教师、高级(小中高)教师,是国家(部级)一师一优课评审专家、省基础教育教师培训专家库首批省培专家、省学科带头人,近年来有近二十篇教育教学论文发表与CN刊物或在省市教育教学评选中获奖。

中央成员XXX、XXX、XXX为一级(小学高级)教师,均为市、区主干教师,并在省、市教学比赛和教学技能大赛中获奖。XXX、XXX、XXX三位年轻教师爱岗敬业,在青年教师中脱颖而出,工作热情高涨,课题研讨兴趣浓厚。本课题还聘请了XXX、XXX、XXX3位有研讨专长的名师为课题组指导教师,为课题研讨把脉,以提高课题研讨的实效性。

二、教学设施:学校建有现代化的校园网络教育教学管理平台、多媒体网络教室各班配有电脑和实物展示台、音响等先进的现代化教学设备,为教育教学研究提供了硬件上的保证。拥有先进的电子备课室(配有扫描仪、数码摄像机、数码照相机)用于教师上网查询资料,制作CAI课件、电子教案、个人网页等;教师办公室也配备了电脑,采用校校通管理系统,实现办公自动化。采取购置、复制、下载等多种方式建设了教育资源库,为培养学生语文研究惯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存在的问题是理论水平的不足。拟解决的途径是:通过加强业务研究,组织课题组成员阅读教育专著,做研究笔记摘抄,写心得体会,逐步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理论水平。充分利用外出听课研究的机会,加强与同行的沟通和交流,向专家请教,向先行者研究,尽可能提高研究水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