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来源:锐游网
2010年l0月 热带农业科学 第30卷第10期 0ct.2010 CHINESE JOURNAL OF TROPICAL AGRICUI URE Vo1.30,No.10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① 朱冬-X- ̄李 粤 廖宇兰 王高平 (海南大学工程学院 海南儋州 571737) 摘 要从《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及所面向学生的特点,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采用优化 教学内容、有效的教学方法、多种教学手段并存等措施.结合当前国内外的发展趋势,培养适应世界工业发展 潮流与我国机械制造业实际需要的技术人才。 关键词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教学质量;改革;实践 分类号G642.0 Reform and Practice of Interchangeability and Technical Measurement Teaching ZHU Dongyun LI Yue LIAO Yulan WANG Gaoping (College of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Engineering,Hainan University, Danzhou,Hainan 57 1737,China) Abstract The interchangeability and measurement course is aimed to train technical personnel needed in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China,through the nature and task-oriented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s,improving the teaching quality,using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s and other measures,combining with the current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trends. Keywords interchangeabiliyt and measurement technology;teaching qualiyt;reform;practice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是机械类专业技术基础课 为后继课程及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既是基础教育又对实践性操作环节具有很高的要 1 优化教学内容 求.是联系设计课程与工艺课程的纽带.是基础学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由互换性和技术测量两部分 习到专业学习的桥梁 其任务是使学生获得互换性 组成 互换性属标准化范畴即研究如何通过规定公 与测量技术的基础知识及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 差与配合合理地解决机器使用要求与制造工艺之间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通常是学生在完成 的矛盾 技术测量属计量学范畴即研究如何运用技 了基础理论课学习以后首先接触到的一门技术基础 术测量手段保证国家公差标准的贯彻实施 课程的 课.他们缺乏学习课程所需要的专业生产知识和经 基础性需讲授基础标准的内容。实践性又要求在较 验 在教学实践后反应.学生在后续课程的学习和 短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精度设计能力与仪器的操作 毕业设计中在技术要求方面难于胜任.以及到工作 能力 因此.针对课程在教学过程及实践中出现的 岗位后有关技术把关方面也是个难点 笔者根据本 问题.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与优化.以达到 学科的发展和课程特点,从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 提高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的目的。 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等方面着手.以提高教学质量为 1.1 有效地组织教学内容 目标.使学生从基础课学习顺利地转向专业学习. 根据高等学校工科本科专业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①基金项目:海南省教育厅“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体系与实验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项目(Hj2009 87)。 收稿日期:2010—09—20。责任编辑/兰 莹;编辑部E-mai1:rdnk@163.tom。 ②朱冬云(1970 ̄),女,广东陆河人,副教授。E-mail:zhudongyun@l63.com。 一86— 朱冬云等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的教学基本要求.结合我校的专业特点,建立一个 系的框架,了解国际标准、国家标准、企业标准之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教学平台,针对不同的专业,以 间的基本关系.了解计量传递体系的基本内容和操 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为主线有效地组织教学内 作方式.开阔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将来从事工程技 容.如在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加强精度设计这方面 术与管理工作.同时也满足企业对人才知识结构的 的内容。 迫切要求.提高学生的就业机会。 为在有限的学时内把这门课的内容讲清楚.同 1.4与专业结合 时做到主次分明,条理清晰,有利于学生理解掌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主要对大机械类学生开 握 教师在上课之前就要做出完整的规划,根据专 设.但不同专业学生的兴趣点有所不同。我校交 业增减课程内容.做到“面向工程”。对课程的内 通、车辆专业的学生,对汽车、发动机比较感兴 容进行取舍,注意与其他课程的衔接。处理好《机 趣.课程中我们尽量列举汽车、发动机零部件的精 械制图》、《金工实习》中所学习的理论内容及实践经 度设计实例。对于机械设计、机电、农机专业的学 验在本课程中的联系和应用.采用联系讲解,有利于 生.多列举普通机械、机床及工艺装备等零部件的 对本课程更深层次的理解。为《机械设计》及《机械 精度设计实例 以激发学生的专业热情。提高学生 制造工艺》等后续课程的延伸打下坚实的基础。 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把原来以几何学理论为基础的公差标 准溶入以数学为基础语言.以计量学为根基,在产 2有效的教学方法 品功能、技术规范、制造与检测之间建立一套量值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是一门工程理论联系实 传递的数学方法,为产品设计、制造、检测,以及 际.化抽象为具体.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学过程 质量管理人员提供技术语言平台 同时在教学过程 中应注重与生产实践的结合.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 中体现本学科的科学性、全面性、实用性。 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多举实例来提高学生的认识 1.2更新教学内容 和理解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的理论、新的方 2.1 启发与互动并存 法和新的工具不断涌现.教学内容也应做相应调 “兴趣”对学生学习新的课程十分重要.特别 整 如随着现代加工技术和测量技术的发展.更高 是专业技术基础课.学生对很多问题无法用现有的 等级的精度在生产实际中已成为可能 这就要求教 知识做出解释.无法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要引导学 师不能仅仅局限在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这门课程.应 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学生在学习中带着问题 向新技术看齐 对生产实际中已很少使用的方法及 去学习、思考 随着课程内容的深入。引入与专 工具等不再讲述。而将先进的、应用较为普遍的测 业相关的实例.会使学生感觉到他们所学的知识在 量原理、测量技术、数据处理方法等介绍给学生, 实践中有用及本课程在机械工程技术领域中的重要 并补充反映本学科最新发展的内容 地位.使学生在思想上重视本课程.从而激发学习 1.3重视标准化 兴趣.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标准化是实现互换性的前提.也是当前现代化 该课程标准规范较多.应用性很强.必须让学 大生产的基础.而现有教材对此讲述不多.其它课 生亲自动手参与到教学中.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 程更少有介绍.学生普遍缺乏这方面的知识 随着 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对一些标准规定能很好地 经济全球化.各项标准逐步与国际接轨,掌握标准 应用。在第一章孔与轴的极限配合教学过程中.准 化知识已成为时代的需要 现在国家各项质量监督 确查孔、轴的标准公差和基本偏差表是教学的基本 法规以及GB和ISO体系的结构、内容等知识在课 要求 为了达到这一要求.需要精心准备典型的实 程中应有所反映 为此.课程内容应与工厂质量论 例。例如:确定孑L、轴的标准公差、上下偏差。先 证工作结合.介绍标准化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使 由教师计算.后让学生查表.两种方法的结果比 学生初步了解有关国际组织、认证机构和标准化体 较,讲清楚本门课程的各种图表的来由.表明它们的 一87— 2010年l0月 热带农业科学 第30卷第l0期 科学性和系统性。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另一 方面也起到再现知识点的作用 通过查表.进一步明 确标准公差值由基本尺寸和公差等级决定:基本偏差 由基本偏差代号确定.孔的基本偏差值是由轴基本偏 差值经过通用规则和特殊规则演变而来的 2.2 突出重点.讲清难点 教学重点是教学活动中为了达到确定的教学目 标而要着重讲解和分析的内容 本课程的重点是 “精度”。整个课程教学应围绕重点进行.各单元又 围绕课程重点而确定单元重点.每章节也都有其重 点,且都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 对教学内容进行概 括,围绕教学重点,安排好各个教学环节.抓住中 心内容.设计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按照教材的科 学体系,分清主次.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学内容.把 重点问题有计划地分散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力求使 教学内容系统连贯 其次.在授课中要围绕重点予 以准确而又能充分的表达.时间的分配要有所偏重 教学难点是指在实现教学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障 碍,是学生不可能自己理解或理解有困难的内容. 主要受学生的知识水平差异和教学内容的复杂程度 的制约 教学活动的主要目的就是帮助学生解决学 习中的疑惑 教学过程中的难点不是孤立的.不仅 与难点本身的知识难易有关.而且与学生掌握的相 关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 因此.一方面要分散难 点.将其周围内容讲解明白.把相关概念讲清楚. 另一方面要搞好相关知识的预习和储备 在教学中 要遵循由浅人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因 材施教。要根据实际情况.在学生疑惑的地方多 讲、细讲、慢讲,反复加以分析论证,使学生从不同 的角度接受知识 在本课程中的难点为“应用”,主 要是学生的感性知识不足所致 因此.教学中要指导 学生对教学内容.特别是难点内容进行预习.加强普 遍性的课前指导和课后辅导.以突破教学难点 2.3重视实验教学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是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在 教学中.实验教学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学生 巩固课堂知识、提高基本技能起着显著的作用。为 了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必须精心安排课程实验。在 实验过程中教师既要进行科学的指导.又要注意发 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通过实验.增加学生的感性 88一 认识,使学生加深对概念、原则和理论的理解;培 养学生综合运用基本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 素质。我校近两年来在仪器设备的投入是较大的, 为学生的实践提供了条件。 3 多种教学手段并存 有效的教学方法还需要有与之匹配的教学手段 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教学手段从传统到现代 不断变化发展.先进的教学手段不等于优良的教学 方法,如不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合理的运用. 很难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3.1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随着学时的减少.新的知识不断涌现.仅靠传 统的教学手段日显力不从心 在多媒体教学中充分 利用图、文、声、像并茂的多媒体性能,增加学习 的趣味性.同时多方位展示课程的内容.增强教学 效果 如形位公差带的最小区域的表达利用 Flash、3Dmax等工具研制仿真,使得教学形式更 为生动.有效地帮助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3.2适当地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 凡事都有其两面性.多媒体教学在具备它的优 点的同时.一展而过演示的跳跃性也不利于学生的 记忆。为此,适当地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控制授 课的节奏,让重点、难点复现或定格,让大部分学 生跟上教学节奏 这就要求助传统的教学手段.如 黑板,自制的教具等 3.3加强网络课程建设 为了适应个性化教学.应加强网络课程建设, 把相关的教学资料放到网络教学平台上.方便教师 与学生交流 创造轻松、活泼、自主的学习环境, 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意识和 求异思维,同时巩固和加深课堂学习内容。 4结语 我校相关专业的毕业生经过毕业实习或走入社 会后.一届比一届强烈地向院系反映《互换性与技 术测量》课程在就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也提出 了许多好的建议.因此.院系在制定新的教学计划 时《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的计划学时从30学 时增加到40学时 朱冬云等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结合当前的国内外发展 参考文献 趋势.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培养适应世界工业 [1]杨练根.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改革与实践.2007机械 发展潮流与我国机械制造业实际需要的技术人才为 类课程报告论坛文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目标。对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 2007. 手段、实验教学等进行改革。得到了学生、同行的 [2]廖念钊.互换性与技术测量[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 社.2008. 认可 同时也为相关的专业提供良好的技术基础平 [3]费少梅.工程图教学方法改革的若干探索与实践.2004 台,实现“重基础、宽口径、强能力、善应用”的 图学教育研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办学方针 [4]王金武.《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J].农机化研究,2002(1):141—142. (上接第5O页) stenophyllum.Cancer Chemother Pharmacol,2005 [17]张学成,张锦东.隋正红.等.江蓠属藻胆蛋白的研究 56(4):436—446. I诱变、突变体筛选及藻胆蛋白的光谱特性[J].青 [23JDamonte EB,MatulewiCZ MC,Cerezo AS.Sulfated 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03):318—326. seaweed po一1ysaccharides as antiviral agentS [18]陈美珍,张永雨.余杰.等.龙须菜藻胆蛋白的分离 [J].Curr Med them,2004,11(18):2 399—2 419. 及其清除自由基作用的初步研究[J].食品科学.2004 [24]邓志峰.纪明侯.龙须菜和扁江篱多糖的组成及其抗 (03):159—162. 肿瘤效果[J],海洋与湖沼.1995(03):575-581. [19]张永雨.陈美珍.余杰.等.龙须菜藻胆蛋白抗突 [25]叶静,肖美添,汤须崇.江蓠藻膳食纤维吸附脂肪、 变与抗肿瘤作用的研究[J],中国海洋药物,2005,24 胆固醇和胆酸钠的研究,营养与功能[J],2010,26 (3):36—38. (1):92—94. [2O]陈美珍,葛安山.余杰.等.龙须菜藻红蛋白抗肿 [26]肖美添,叶静,汤须崇,等.江蓠藻膳食纤维的降 瘤活性的研究[J],中国海洋药物,2007,26(4): 血糖及抗氧化作用[J].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7—31. 2009.(06).665—667. [21]陈美珍,余杰.钟秋玲.等.龙须菜藻胆蛋白免疫 [27]王亚飞.孟庆勇.粗江蓠多糖对辐射损伤小鼠NK细胞 机能和抗氧化作用的研究[J],食品科学,2005,26 的影响.放射免疫学杂志.2009,22(6):557—559. (9):456—459. [28]王亚飞.盂庆勇.蔡康荣.粗江蓠多糖对大鼠淋巴细 [22]DIAS PF, SIOUEIRA JM,VENDRUSC0L0 LF, et a1. 胞周期的影响[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7.23 AntiangiOgenic and antitumoral properties of a (11):2 268—2 269. polysaccharide i solated from the seaweed Sargassum 8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