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名家王雪涛作品欣赏王雪涛,中国现代著名⼩写意花鸟画家。1903年12⽉31⽇出⽣,1982年11⽉24⽇逝世,河北成安⼈。原名庭钧,字晓封,号迟园。⾃幼喜绘画,1918年⼊直⾪⾼等师范附设⼿⼯图画科,毕业后到⼩学执教。1912年考⼊北平艺术专科学校西画系,后转读国画系,受教于陈师曾、王梦⽩等诸位前辈,尤受王梦⽯影响最⼤。1922年⼊北京艺术专科学校,初⼊西画系,后转国画系,1926年毕业后留校任助教、讲师。抗战期间,北平沦陷,辞去教职,专事绘画创作。抗战爆发后,王雪涛以卖画为⽣。同时,集中精⼒向传统学习,在上追徐渭、陈淳的同时,⼜拜当代名家齐⽩⽯、陈半丁为师,画艺⼤进。19年任中国画研究会常务理事,被聘为美术学院民族美术研究所副研究员。1955年参加筹备北京中国画院⼯作,1957年任该院画师、院务委员会委员,1980年任北京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美协北京分会副,北京市第七届⼈⼤代表,北京市第五届政协常务委员,中国农⼯民主党联络委员会委员及北京委员。王雪涛是以⼩写意花卉草⾍⽽著称于世,他既能承宋元以来民族优秀传统,兼能取长补短,所作取材⼴泛,构思精巧,形似神俏,清新秀丽,富有笔墨情趣。创作上主张“师法造化⽽抒⼰之情,物我⼀体,学先⼈为我所⽤,不断创新”。画法上突破了过于⼯细的⽅法,⼯写结合;⾊彩上创造⾊墨结合,以⾊助墨、以墨显⾊等多种⽅法,巧⽤⾊彩,以求整体⾊彩对⽐协调,为画⾯增添韵律。他笔下的作品,注重写⽣,尤善于描绘⼤⾃然的⼩⽣命,如蝴蝶、螳螂、蝈蝈、牵⽜、青蛙、蜻蜓等,栩栩如⽣,引⼈喜爱。上世纪80年代初,新闻纪录⽚⼚拍摄的纪录⽚《中国花鸟画》,王雪涛别具⼀格的花鸟技法被重点收录其中。⽣前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北京分会副,北京画院院长。⼭东济南还兴建了“王雪涛纪念馆”。王雪涛先⽣曾经师从齐⽩⽯、王梦⽩、陈半丁等艺术⼤师学习绘画。他的作品取材⼴泛,构思精巧,清新秀丽,是近现代我国著名的花鸟画家。他对我国⼩写意花鸟绘画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是近现代我国卓有影响的花鸟画家。王雪涛善于描绘花鸟世界的丰富多彩和活泼⽣⽓,⼜精于表现画家的⼼灵感受和动⼈想象。他善于⽤灵巧多变的笔墨,在传统固有⾊中融⼊西洋画法讲求的⾊彩规律;他还能准确地把握动态中的花鸟,并且能在和情景交融中体现出转瞬即逝的情趣,因此他所画的花鸟⾍鱼,刻画细致⼊微,变化多姿,情趣盎然,造型⽣动。摆脱了明清花鸟画的僵化程式,创造了清新灵妙,雅俗共赏的鲜明风格,成为20世纪卓有影响的⼀位花鸟画家。松阴栖禽 纸本设⾊ 1962年作50年代,王雪涛在繁忙的⼯作之余,致⼒于寻求中国花鸟画的⾰新,在⼤量写⽣的同时,⼜研究宋元乃⾄明代林良、吕纪的作品。60年代初,他的个⼈风格渐趋成熟。他的⼩写意笔法,不同于齐⽩⽯的洗炼、纯净、概括,也不像⼯笔画的状物精细,⽽是上承传统,⾃成⼀家,形成意态⽣动,清新活泼,逸趣横⽣的艺术风格。《松阴栖禽》图把客观景物的机趣与主观的情怀很好地统⼀起来,不论粗壮的古松还是斜倾的顽⽯、瑟缩的栖禽都给观者⼀种宁静致远,深雄博⼤的感觉,再现了画家出古⼊新、神与物游的创造⼒。牡丹富贵 设⾊纸本 ⽴轴王雪涛《牡丹图》⽴轴,继承新罗、青藤、⽩阳之法,⽔墨设⾊法作折技牡丹三五朵斜曳⽽绽,花姿绰着。画⾯构思精巧,取象求真。花叶扶流,穿插有致。赋⾊妍艳,笔墨纯熟。传递出⼤⾃然⽣命勃发之情趣。富贵寿考 ⽴轴 设⾊纸本 220×131cm在近代画坛上,王雪涛以雅丽、清新的⼩写意花鸟画独树⼀帜。发扬传统的同时,题材技法上多有创新。《富贵寿考》所绘的是“松鹤延年”的传统题材。作品兼⼯带写,松柏、牡丹造型准确,形态各异,双鹤舞姿⼗分灵动,显⽰画家在长期写⽣的基础上练就扎实造型能⼒。王雪涛⼗分注意观察⾃然,在⼀花⼀草,禽鸟鱼⾍中,感受其中蕴含的造化⽣机。于是,他“夺造化⽽移精神”,借物寄情、缘物写⼼,笔下的物象形神兼备,雅俗共赏。图中苍松翠柏⽤笔⼲练⽽率性,牡丹则是画家最善长的花卉,其布局、设⾊、构思精巧,有清⼈恽寿平画风的清丽意趣。喜鹊、双鹤皆处于动势中,刻划⼊微。作品集中国传统⽂化中象征吉祥的不同形象于⼀体,⽴意与形式得到统⼀,是王⽒盛年精品,加上尺幅之巨,殊为难得。雉 鸡王雪涛喜画花卉、翎⽑、草⾍。前期画风清雅,后期⾊彩明艳,尤擅长画牡丹。他的花鸟画来源于⽣活,技法属半⼯半写语体,造型⽣动活泼、笔法潇洒有致,章法和设⾊也甚为考究,为⼴受⼤众欢迎的花鸟画家之⼀。《雉鸡》以⼤⽚留⽩表现雪景,笔、墨、⾊均灵活⾃然,使这花鸟世界在浴雪中现出勃勃⽣机。此画为画家成熟期的代表作之⼀。荷花三鹅 通景四屏花鸟四屏花卉四屏孔雀古松牡丹双蝶⽟兰禽戏图荷塘鱼戏图春塘聚禽图花⾹深处花卉草⾍荷塘翠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