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课堂效率之我见
[摘要]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标语。当今世界,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和人才的竞争;在我国,教育也是老百姓最为关心的问题。对于学校,老百姓最关心的则是教育质量。那么,该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呢?作为老师,个人认为:提高课堂效率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点之一!
[关键词] 班级风貌 课前准备 课堂调控 课后反思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标语。当今世界,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和人才的竞争;在我国,教育也是老百姓最为关心的问题。对于学校,老百姓最关心的则是教育质量。那么,该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呢?作为老师,个人认为:提高课堂效率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点之一!下面就谈谈自己对提高课堂效率的一些看法。
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有很多,如:班级风貌、课前准备、课堂调控、课后反思……
一、班风习惯要抓好
记得刚入教师队伍时,一位有经验的老教师再三叮嘱:“新接手一个班级,别急着授课,前两周先抓习惯,抓常规,‘磨刀不误砍柴工’……”
后来的教学实践证明:这是真理!一个恶劣的班风会导致班级涣散,学生习惯懒散,在上课铃响之后,你可能不得不仍在处理一些鸡毛蒜皮而又不容忽视的杂事,如此一来,往往或多或少地占用了课堂学习时间,最终必然降低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而一个良好的班风能够促进全体成员的团结,大家都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不拖后腿,在预备铃响之后学生往往就能快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为提高课堂40分钟的充分利用做好前提。
二、课前准备要充分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除了要有良好的班风为前提,教师个人也得做好多项准备。每一堂新课学习之前,教师应熟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及相应的知识储备情况,“吃”透教材,准确把握教材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教学思路清晰,设计合理,突出重难点,方法灵活……
三、课堂调控是关键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因此,课堂教学不是教师的“一言堂”,这里就考验着教师对课堂的驾驭能力,考验着其教学智慧与能力。
1、充分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很多数学老师在上公开课时不喜欢选择“数与代数”模块,因为这块知识看起来相对比较枯燥。但前阵子听过一节五年级《分饼》的课,令人眼睛一亮。
老师充分利用课本情境图,创设了一个学生喜闻乐见的2分钟动画情境(唐僧师徒取经路上化斋得饼,5张饼4个人要怎么平均分),由此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帮八戒解决“分饼”问题,进而激发学生求知欲,通过演示“平均分”,为后面放手让学生对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相关知识的探究学习埋下伏笔,留足时间,做好铺垫。
2、合理设置问题,留足探索时空
课堂问题的设置若具有启发性、创新性,则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思维空间将得到拓宽,学生思维就能得到更好的训练,课堂效率将得到更大的提高。
仍是听课中的收获。在观摩《分数基本性质》这一课时,老师创设“三人吃饼”的情境(三张同样大小的饼分别平均切成3、6、9块),让学生用正方形纸代替饼干,用分数表示出三人分别吃的饼的大小,问:谁吃得多?(2/3 4/6 6/9)学生观察正方形纸片就迅速得出准确结果,老师追问:“为什么分数的分
子和分母不一样大,分数大小却相等”引入课题,通过:“你还能写一组这样的例子吗?”引导学生利用圆片折、涂、写,再组织小组交流:这三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之间有什么关系?什么变了,什么没变?有什么变化规律?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给学生提供了开放的探究材料,通过简单的提问,让他们在观察中发现、比较中分析、归纳中推理,初步概括出分数基本性质。紧接着问:你能用一句话概括自己的发现吗?前面学习了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那么分数的基本性质与除法有什么知识是相关联的?(商不变的规律)
这节课老师遵循《课标》理念,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探究空间和充足的探究时间,让学生在“为什么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不一样大,分数大小却相等”这个问题的引领下,经历观察比较、猜测验证、推理交流、归纳概括等数学活动,从而探索出分数基本性质,其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得到了发展和提高。同时,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了“比较、猜想、归纳、变与不变”等数学思想方法。
这样的问题设置恰到好处,学生积极参与,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也符合《数学课标》提出的理念:“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3、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课标》提出:“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确实,信息技术的合理使用,让我们的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更加高效,更具趣味性……但并非每堂课、整堂课都必须用到信息技术。曾看过这样的课,老师围绕设计好的课件走,教学思路一直被课件所左右,明明有好的课堂资源生成,却硬生生的给错失了,这实在是不该。应该正视:信息技术是我们的教学工具!
提高课堂效率于课堂调控方面,除了情境的创设、问题的设置、信息技术的使用,其涉及的细节还有很多很多,比如课堂评价、教师语言魅力等,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四、课后反思不可缺
不知教过多个平行班级的老师是否发现:自己上完一个班,下一节课再去上另一个班,总会想着刚刚哪个环节做得不错,继续使用;某个地方有点别扭,要是换个方法可能效果会更好,于是下一个班级上完,你会觉得好像第二次上的效果更好一些!其实,这就是反思给我们带来的收获,平时善于反思并做相关记录的老师,其专业成长,比别人更快;课堂教学效率也更高。
总之,提高课堂效率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要立足于学生的学情,讲究科学的方法,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向四十分钟要质量,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 数学课程标准 》 《小学教学参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