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关于打造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升级版的思考
关于打造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升级版的思考
来源:锐游网
第16卷第5期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No.5 Vo1.16 2014年5月 Journal of Tianjin Vocational Institutes Mav.2014 关于打造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升级版的思考 曹彦国 (天津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0240) 摘 要: 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的探索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了打造校区合作升级版,应'3-加强政府层面 和学校层面的顶层设计,建立健全法制、制度体系,解决好政府主导什么、怎么主导?行业指导什么、怎么指导?企业 参与什么、怎么参与?学校改革什么、怎么改革等问题。 关键词:校企合作;升级版;顶层设计;体制机制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82X(2014)05—0003—04 黄炎培先生早就提出:“办职业学校的,须同时和一切教育界职业界努力沟通和联络。”校企合作教育 模式在各国有不同的称谓,如美国的合作教育、德国的双元制、英国的三明治、日本的产学合作等。我国高 职院校校企合作发展至今,合作范围和内容不断扩大,对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国家中 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 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这是从国家发展战略高度具体规划了职 业教育的路线图。十八大又从实现中国梦的高度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也是对打造升级版的 校企合作提出的要求。 一、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成效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校企合作取得的成效 各级政府在推进校企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教育部在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 发展的有关政策和措施,都十分注重校企合作的引领作用。 各级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及包括行业主管部门重视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并直接指导企业参与到校企 合作。有的地方形成了政府统筹、行业标准、市场利益三种资源配置方式三分天下的格局,如宁波市正式 施行《宁波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深圳宝安区政府出台《关于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实施办法》;再 如,各铁道类高职院校虽不再归属铁路行业主管,但是铁路部门主动出台政策,直接促进了企业参与校企 合作。在对106所申报国家骨干校的调研中,行业直接参与校企合作比例达到76.42%,已经开展的较深 层次的校企合作,使得校企双方都分享到了合作带来的“红利”。 各高职院校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转变观念、探索建立了相应的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有的已经 真正把学校、行业、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通过利益关系联系起来,形成真正的合作办学实体,产学联盟、股 份实体、合作企业、服务外包、共享型实训基地等校企共同体;专业学院、产学园区、生产性学习实践把行业 企业和社会组织带人了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职教集团、校董会或理事会等各具特色。以天津道职业技术学 院来说,成立了校企合作理事会,学院设立校企合作处,协调各教学系、处等组成的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 各教学系设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定了《校企合作项目管理办法》等制度,初步建立了校企合作办学、合作 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新机制。 (二)校企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职业教育是国家基础性事业,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这个意义上讲,各级政府 收稿日期:2014—04—07 作者简介:曹彦国(1963一),男,山西省永济人,副教授,研究方向桥梁隧道结构工程技术,现从事学校管理。 ・ 3 在主导作用上存在着越位和不到位等问题,主要表现在法制和制度建设、经费支持、统筹协调、监督评估等 方面还不能满足形势的需要,为了解决一些问题,国家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的频率也在不断提高。 行业指导作用不明显,除了对校企合作的认识问题外,对照国外经验,主要原因是法制不健全和行业 协会机构缺失或者不作为,在引导企业与高职院校进行校企合作上显得施展不开“腿脚”。 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热情不高、主体作用发挥不明显。这显然也有对校企合作的认识问题。企业虽 然对校企合作也有需求,但由于政策、法制及合作机制等问题,再加上企业的发展战略中,除了人才需求以 外,更看重的是合作科研和支持开发,这正是高职院校能力较弱的方面,即所谓的合作双方“双赢”对接不 够密切,学校为了适应人才培养需要和自身的改革发展主动性较强,形成了所谓的校热企冷的局面。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主动性强,但是从认识上、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上以及自身能力上都存在不足。相当 比例的院校对校企合作本身的价值认识并不清晰,有存在形式主义的嫌疑,这些学校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办学的一条引领主线,是学校进行体制机制创新的平台,是建立现代升级版校企关系 和政策依据,是培养技能型、服务型、创新型、实用型人才的重要保障。建立了校企合作理事会或者校董 会,有章程,但是在运管管理中学校过份强调自我,把理事会或校董会抛在一边,也不管什么章程,很少考 虑校企双赢,仍然按照过去完全行政化的老路走,制度不改、体制机制不创新,尤其是打不破利益和分配机 制,形成“玻璃墙”、“镜中花”,存在“两张皮”问题。此外,高职院校虽然有其自身的办学特色,但明显存在 科研课题和技术项目开发的能力相对较弱的问题。 二、打造升级版的高职院长校企合作,必须加强政府层面的顶层设计 顶层设计是用系统方法,以全局视角,对各要素进行系统配置和组合,制定实施路径和策略。对高职 院校校企合作来讲,顶层设计主要是要明确高职教育提高生产、管理与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端技能应用型人 才培养质量这个核心,从战略高度把校企合作作为推进高职教育改革的大局和重点,破解校企合作的体制 机制和政策制度的障碍。政府主导作用除了给予经费支持外,更多的是要建立健全法制和制度,更多应在 统筹规划、协调关系、提供标准、评估督导等作用上加大力度,让政府有强大的行政权保障行业的指导作用 和企业的主体作用的有效发挥。 (一)加强法制建设和执法监督,确保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健康成长 国家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全面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 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在经济社会市场化程度很高的情况下,必须建立健全法规以规范校企合作。 加快修订发布新的《职业教育法》或《高等职业教育法》,明确各级政府、行业企业、院校在校企合作中 的职责和权利、义务,明确高职院校在职业教育中的引领作用,加大法治检查力度,保证法律法规的执行刚 度。同时政府应当适当放权,加大合作校企双方主体的决策权,尤其是要出台企业投资校企合作项目的利 益分配制度和建立新型的学校财务运行管理制度,企业社会融资管理办法】;修订《企业法》等,进一步规范 企业在市场中投入职业教育的行为,明确企业在校企合作上的违约责任和惩罚措施。 教育部应加快完善促进校企合作,推进人才培养工作质量提升的运行规则和办法,如校企共同规划、 共同治理、共同培养、共同教学的机制,职业院校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践制度,订单培养制度,顶岗实习制度, 共建实训基地制度,教师参加企业实践的制度,企业技术技能人才到职业院校从教制度,鼓励共享人才信 息技术资源,联合开展产品研发和技术服务,深化校企互利互惠的合作关系的办法,建立健全鼓励兼并重 组、引校进厂、引厂进校等厂校一体化的合作形式以及学生实习工资保障制度政策。加快建立健全鼓励发 展以产权为纽带、利益共享的紧密型职业教育集团,探索集团法人化的实现形式的办法。 建立规范的合法的理事会制度,完善合作章程,明确理事会、校(院)长、各级机构和组织的职责。 (二)进一步加强高职教育投入,确保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健康发展 高职院校在市场化办学过程中存在经费不足已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了。职业教育的成本是最高的教 育形式之一,再加上全国性的生源危机,普通高教热的持续升温,政府的投入支持显得格外重要。在校企 合作层面上讲,应该考虑重点提升高职院校科研开发技术服务方面的实力,建设高质量的实训基地、研发 中心、生产车间、教学工厂等,对高职院校参与企业技术改造、产品研发、科技攻关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给 予奖励,为学生在工学交替实习期间费用和保险“买单”等。 ・4。 (三)加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评估,推进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水平升级 实践证明在推进教育改革发展方面,评估的手段确实有用。因此要把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创业 成效、用人单位满意度、学生持续发展能力以及职业院校对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服务贡献能力等作为职业 院校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建立学校、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 机制进行评估。要建立信息化的评估体系、简化评估程序,使评估成为日常行为。建立与校企合作相适应 的经费激励、招生激励等关联机制。推进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模式改革, 三、打造升级版的校企合作,高职院校进行顶层设计 (一)深刻认知校企合作内涵要求和本质 校企合作是学院和企业双方真正实现合作办学、合作育人、资源共享、责任共担,形成相互需要、互惠 互利的共同体,其深远意义绝非形式的合作而已。世界许多发达国家例如美国、德国、日本等都有成功的 校企合作办学经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必然会进一步全面推行改革,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在这 样的新形势下,校企合作在职业教育领域中的改革引领作用必须加以彰显。一是高职学院要想发展,必须 走校企合作之路,别无选择;二是校企合作是推动高职院校体制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转变、技能型人才 质量提高的总纲,是一条贯彻整个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主线;三是沿着这条主线必须进行院校层面的 顶层设计,彻底打破影响学院创新发展和人才培养工作新模式的体制机制。 (二)以校企合作为主线进行体制机制建设 首先是建立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董事会或理事会以及章程,这是目前最大的困难。作为学校的领 导者要站在事业发展的高度去看待这个问题。高校提倡教授治学,高职学院就应该提倡校企合作治学。 其次是建立与市场对接、与企业对接的专业改革发展机制和课程开发、教材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机制。 适应现代制造业发展的学徒制、企业与与职业院校实行联合招生(招工)和培养。适应企业发展的专业发 展、教学模式等试验等。 第三是建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制度体系。 第四是建立师资职务评定、聘用全新的绩效考核人力资源管理新制度。 第五是建立适应校企合作的财务管理运行体系 构建以能力为核心的质量评价制度。 (三)校企合作需要高职学院加大投入,提升能力 校企合作中的高职院校和企业双方主体都有自己的发展战略,在前文中已经论述了二者的合作愿景 上的偏差。作为学校,要从战略高度引领广大教师科研、技术开发和服务的能力的提高。例如规定教师深 入企业学习调研的制度、参与企业技术改革的制度、参加学术研究或攻读硕士、博士的制度等,实训基地建 设中项目开发功能设计和建设等。 四、打造升级版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必须进一步发挥行业企业积极性 各国在职业教育的发展过程中逐步探索出各自行之有效的发展之路,其中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被公 认为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尤以德国的“双元制”、美国的“合作教育”、英国的“工读交替”、日本 的“产学合作”和澳大利亚TAFE等模式为世人所称道,其中的奥妙是让企业的主观能动作用得到充分发 挥,这其中很重要的行业协会作用不可少。因此应该加强行业协会建设,在其独立性、权威性以及投入上 给予支持。在健全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法规支持下,企业必然会主动参与,分享合作带来的红利,更加显现 其主体地位。 五、打造升级版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必须加强文化引领 第一要把以劳动为荣、以实践为荣、以创造为荣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内容,传承和弘 扬民族工艺文化中以德为先、追求技艺、重视传承的优良传统,培养年轻一代精益求精、严谨细致、勤奋进 取的工作作风和团结协作、爱岗敬业、诚信奉献的职业道德。 第二要弘扬诚实劳动、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民族精神,让职业教育成为当代民族精神和现代产业文 化的重要载体。 第三是建设尊重技术技能劳动和创文化价值观。在院校建立行业劳模、先进人物事迹展等。 第四是加强以先进产业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校园文化建设,紧跟现代工业文明进步的步伐,充实职业教 ・ 5 ‘ 育德育工作的内涵,将绿色节能、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协同创新等先进产业文化和优秀企业文化融合到教 育教学全过程,推进产业文化进教育、工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推动知名企业与职业院校开展 多种形式的文化实践活动,实观优秀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对接,加强职业技术院校学生艺术与人文修养 教育。 第五是加强校风校训校史教育,引导优秀传统和学院精神教育。 参考文献: [1]刘洪宇.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的新 ̄_FJ3.教育与职业,2011,(O5). E23徐永春,唐忠平,娄军委.政府在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中的功能定位和作为[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9,(o3). [3]王艳丽,薛耀文.基于企业视角的促进校企合作效果的实证分析[J].科学学研究,2010,(07). E4]吉文林,杭瑞友.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的顶层设计一以理事会推动江苏现代畜牧业校企合作示范区建设为例 EJ].继续教育研究,2012,(11). Thinking on Building Upgraded Version of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 and Enterprise in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CAO Yan——guo (Tianj in Railway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Tianj in,300240) Abstract:the exploration of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 and enterpris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as achieved certain results,upgrades in order to build a campus cooperation,should strengthen the top government level and at the school level,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system of rule,solve what government should lead and how to.What the industry should lead and how to.What the enterprises should be involved in and how to.What and how issues such as reform of school taken place. Key words: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upgrade;top design;institutional mechanisms 说明:本刊2014年第2期刊发的天津 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评价体系的优化研 2012年度课题,课题名称:职业院校教学质 耷 耷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