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网络教研:基于虚拟空间中的教学研究
网络教研:基于虚拟空间中的教学研究
来源:锐游网
~ 堡. 网络教研 ● 基等虚拟空间中的教学研究 口张 明 (江苏省邳州市第二中学,江苏邳州 221300)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网络技术与教 是网络教师主体自觉参与的行为,远离教育行政的 育教学的整合给教学研究带来了便利。利用学校和 干预,讲究教研的实效性,对学校或区域的教学研 教师家庭现有的硬件设施和网络环境,建立一系列 究起着明显的促进作用。 的网络研究平台,如在BBS论坛、Blog、Wiki、邮箱 (四)突破地域限制,体现不同地域文化和教师 和QQ群上实现便利的教学研究,成为当前教育的 群体间的互补性 热门话题。笔者以本校或区域内的学科教研为例, 不同区域的网络教师,在认识教育教学时。是 探讨当前网络教研的操作范式、面临的问题及应对 有经济和文化背景差异的,通过网络研讨,不同文 策略。 化差异下的网络教师在相互交流的思维火花中,可 一、网络教研的含义及特征 产生强烈的沟通与互补。 网络教研是指在网络环境下,本校或区域内的 二、网络教研的基本内容、形式和操作范式 不同学科、不同年龄、不同风格的教师以及专业性 目前.基础教育网络教研的运行模式主要有两 研究人员.以互联网为载体.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手 大类:一类是校本网络教研;另一类是区域网络教 段,通过网络平台提供的虚拟空间,开放性地进行 研,也包括全国性的学科网络教研,这两类都是网 富有个性化的教学研讨活动。其教研方式是传统教 络化、信息化发展的必然产物。 研模式在时空上的创新,具有许多独特的特征。 校本网络教研,着眼于在学校的真实情境中发 (一)研讨跨时空,机动灵活 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现代教研方式。通过 网络技术使研讨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地点进行, 校本网络教研。激发校内各方面研究与改革潜能, 不受时空限制;网群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习 并促进其发展,是一种全新的教研模式。 惯和爱好.合理安排自己的活动,适时参与某一内 区域网络教研,着眼于地区性或全国性的学科 容的研讨,通过网络与一起研修的其他教师进行灵 教师自发组织的现代教研方式。初始是零星的、分 活交流,及时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散的,到后来发展成教师、教研员、研究人员的自觉 (二)教研形式时尚 主动行为,即由一般的“草根研究”转变为高层次的 网络教研的开展,主要受益于网络技术的迅猛 “专家引领”。 发展;网络技术为网络教研成为现代教研的时尚方 两类网络教研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问疑答难、 式提供可能:网络教研热为基础教育的校本研究开 资源交流、专题研讨、互助学习与研究,以及名师资 启了一扇新的大门,这种方式让教师们呼吸到自 源及优课赏评等.有的还建有Wiki资源库、专题网 由、清新的空气.为基础教育草根研究的持续性插 站等。 上了腾飞的翅膀 为了提高网络教研的理论层次,笔者参与QQ群、 (三)呈现去行政化,多摒弃形式主义 BBS论坛和博客等交流方式,主要通过专家引领、专 传统教研有较多形式化的东西,不少方面对教 题研讨和网群沙龙的形式,提升QQ群的层次和人 师的专业发展低效,而网络教研多摒弃形式主义, 气 以吸引更多优秀教师参与到网群中。 田 专业引领是指由专业研究人员介入教育教学 活动.力求在较高层面上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对接,重 建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专题研讨是指群内成员通过生成研讨专题,利 用网络集体力量实现交流互动,或与区域教师合作, 增强实力,提高研究素养。一般分为主题确定、个人 学习、集体交流和个人反思四个阶段。 I 这四个阶 段是层层递进的。并且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网群沙龙是指在群内成员中选出几个组长, 具体负责每期主题策划,然后定时举行网络研讨会 议。来不及参加网络会议的教师,可以看看会议记 录。沙龙会议可就教学观念、教学行为、教学手段、 学生行为等畅所欲言。 两类网络教研的操作范式,主要体现在“三个 环节”,即生成研讨资源、呈现研讨资料、参与网络 互动,三个环节循环深入,突出本真。[3] 图1 “网络教研”操作范式图 三、网络教研面临的问题 ‘ 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网络发展不平衡.考核 评价、经费运行、人员管理机制的缺位以及网络技 术自身的困惑等因素,成为制约网络教研健康发展 的瓶颈。加之,缺乏系统思路和可供效仿的模式,网 络教研没有充分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一)组织涣散,对网络教研的快速发展认识 不足 网络教研组织松散,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实际 上,比硬件设施更重要、更困难的是人的观念转变。 如果领导及教师没有从观念上转变,再高档的硬件 设备也不会物尽其用,而成为资源浪费。因此,转变 观念,提升网络教研意识是当务之急。因此,有条件 的教育机构要整体推进,不能仅仅停留在教师的兴 趣和可有可无的层面上。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不少教师只是将网络教研 作为个人行为,没有上升到相互交流、讨论的集体 行为,没有形成合力,对网络教研的认识不够深入. 黪} … 蔫 巍 蔷祷 仑坛 话誊 —Li 组织松散:还有许多教师不具备网络教研所必备的 信息素养。更多的教师喜欢做“潜水者”,仅仅把网 络作为获取信息的途径,缺乏积极参与和互帮互助 的意识。 4 (二)缺乏专业引领,导致网络教研在低层次 徘徊 我国相关政策和保障制度的缺失,导致网络教 研往往缺乏理论专业者的参与,造成教研质量徘徊 在较低水平,使得网络教研很难提升档次。很多教师 又在网络教研平台上讨论相关问题时,理性的、学术 的成分不够,“怨”“愤”“水”的成分偏重。尤其需要指 出的是,教师在进行网络教研活动时,缺乏一定的 网络教研范式以及实践策略的指导,真正能满足教 研要求、功能强大的网络教研平台屈指可数。f5 笔者在教育文献和期刊中也只看到少许有价 值的文章。可以说,网络教研还没有形成完善的体 系,这使得基层学校不能很好地将网络教研的成果 运用于课程与教学研究中。作为网络技术条件下的 热点教研方式,网络教研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以 促进教学研究的有效运行。 (三)经费投入不足,校园网平台建设不健全 读者不妨随便上网一搜,你会发现.不少学校 的网页还是停留在上级检查或验收时的页面 网页 管理权限在少数人手中。广大教师没有网页的登录 权限,也不能随便到校园网页上发表观点:网页缺 少及时的更新,更不要说及时的研讨,少数校园网 的BBS论坛也少有人问津,校园网资源库空虚。更 有不少农村中小学根本就没有校园网页。学校拥有 的就是几个简单的微机室,能上网,方便学生上信 息课而已。教师们要实现网络教研。还有不少的困 难,很多教师不得不用家庭网络,参与QQ群和博 客,来进行交流、研讨和写反思等。因此,学校的网 络平台急需更多的投入。 (四)地域文化和教师群体的差异,造成认同 感不一 网络教师的身份、地位、角色、文化底蕴的差 异,使得他们各自形成不同的观念,这些观念必然 在网络教研中发生相互碰撞和冲突。一些教师参加 一段网络教研后,觉得没意思,表现出毫无兴趣。如 果网络教师不能进行有效沟通,搭建平等对话的平 台,则容易造成各自为政、互不相干的局面。 2 011 11。 教学管理 年第 期■■ 一 i 9, 伦烹墨 篓篡 蔫羞 薰 一 坛 …— 二^ 四、网络教研的去问题化策略 的重要障碍,这些问题在经济落后地区尤为突出。 (一)强化同伴互助.构建“网络教研共同体” 因此,本着节约与实用的原则,应该充分利用现有 同伴互助是指,教师在进行自我反思的同时开 设备,防止重复建设。需要指出的是,为了避免盲目 放自己,加强自己与更多的学习同伴之间相互切磋、 投入,我们的研究只需要添加服务器设备即可建立 合作交流,共同分享彼此的学习经验,互相帮助,共 网站群的问题。依托本地教育信息中心网络设备建 同成长。一般采用三种形式,即对话、协作和帮助。E4] 立网站群,这样既节约成本,又利用信息中心的技 “网络教研共同体”就是一种相互尊重、互助互 术力量对网站群进行管理与维护。 动、共建共享的学习型组织。“网络教研共同体”建 (四)搞好网络教研现场,感悟活动实效 设。可以改变网络教研组织松散的状况,树立“问题 首先,教育机构可以举办博客展评、在线教学 即探究和学习机会”的信念,形成寻求问题解决最 设计大赛、工作室评比等活动,增强不同地域、不同 佳方案的集体力量,实现同伴互助。 层次网络教师的认同感。如今,博客已是不少教师 在定期围绕研讨主题进行的BBS论坛中,有的 和专家的个人主页,是他们进行知识管理、行动研 教师从网上下载有用的理论,有的教师发表自己的 究、专业引领、同伴互助的典型平台。通过对教师们 感言.还有的教师不仅记录整理会议素材,更是把 的个人博客、专题博客评比,让教师参与现场。为教 研讨的亮点分期做成iebook电子杂志,以供那些没 师们接受新思维、感受新技术、获取新方法提供诸 有及时参加网络研讨的教师后续学习。 多思路。 (二)借助专业引领,提升网络教研的理论水平 其次,筛选适切的研讨主题,既让教师们有话 专业引领人员主要包括:教学专家、大学教师、 可说,又能集中大家的智慧解决实际问题。 教研人员、学科带头人等。相对于多数中小学一线 再次,选出轮值主持人,由主持人策划,引导参 教师,他们有较高层次的学科知识,坚实的理论基 与者对研讨内容进行先期思考,提高研讨的针对 础,在相关领域具有明确的研究方向。一般中小学 性,不会使网络交流停留在自由闲聊上。 3 在这个 教师长年处于教学一线,虽然不乏教学的实践经验, 过程中,每个参与者都可以提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 但在进行微观问题研究时,往往缺乏操作技术。只 不同观点的相互碰撞、补充.使整个团队对要解决 有专业引领才能使中小学网络教研向纵深方向持 的问题有更深刻的认同趋向,从而使研讨内容和结 续发展。 论得到提升。轮值主持人适时穿针引线,及时梳理, 对专业性研究人员而言,网络教研把指导备课、 恰当小结,使研讨锦上添花。 听评课延伸到网络里,使传统一对一式的交流变成 通过此类活动.学校网络技术运用将不断深入, 了单对多、多对单的交流,使一次性的互动变成了 学科教师信息素养将不断提高,从而带动区域范围 连续跟进的多层次互动,形成特有的网络生态系统。 内的网络教研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这可能出现数百教师共同参与、研讨和分享成果, 放大研究人员的作用。 参考文献: 对一线教师来说,网络教研聚焦的是课堂教学 f1]龚道敏.区域性教研机构开展网络教研的 中普遍存在的、急需解决的本真问题。大家说实话、 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远程教育,2008(3). 谈问题、提意见,通过与他人一起分享智慧、分解困 [2]肖正德.网络教研:一种促进教师专业发 惑、解决问题.从专家、同行、学生等网络生态视角 展的新型教研模式[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7(1). 来反思自己或他人的课堂实践,从而得到自己专业 [3]http://news.eersp.com/DFJY/sSszj/201012/ 成长的实惠。 17774.htm1. (三)加大校园网络平台经费投入,为网络教 [4]张成昆,管永娟.中小学网络教研运行模式 研提供保障 及其实践策略探究.电脑知识与技术。2oo8(2o). 网络平台建设的软硬件设施投入,需要大量的 [5]http://news.eersp.coIn/DFJY/sXynw/201 101/ 经费支持。经费匮乏已成为制约教师参与网络教研 】8155.htm1.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