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应用计算机学习的能力,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信息道德及信息安全准则,培养学生成为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学生进一步了解、认识和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计算机基本操作、办公应用、网络应用、多媒体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技能,初步掌握利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以项目教学为主的教学,学生在经历做项目的过程中,尝试在实践中学习计算机知识和技能,构建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技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发布信息过程中的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并逐渐养成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养成崇尚科学与热爱计算机学科的精神,养成认真学习、勇于实践、独立思考的习惯,养成精益求精和团结协作的作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内容标准
项目名称 工作任务 项目一 认识计算机 任务1 初识计算机 计算机主要部件在系统中的关系及内容标准 活动设计 参考课时 了解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系统的组成,采用任务驱动、学以及计算机系统各主要设备;能描述生自学、小组讨论、小组呈现的方法 4 1
作用。 1、了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过程及趋采用任务驱动、小势,能知道各阶段发展的主要特点; 组讨论、教师引导任务2 计算机发展及应用领域 2、了解计算机在现代社会的工作与生活中的各类应用;能理解数据与信息的概念及数据在计算机中的处理过程 1、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列举常用操作系统的特点和功能,能知道任务1 认识计算机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在计算机系统运行中的作用; 2、能理解文件和文件夹的概念与作用,能掌握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 项目二 计算机操作系统的使用 任务2 1、了解控制面板的功能,会使用控认识操作系制面板配置系统, 统的管理与2、会安装和卸载常用应用程序; 应用 任务3 系统维护与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 1、能熟练安装和使用病毒防治软件、采用任务驱动、自压缩工具软件等; 2、了解数据备份的重要性,会进行简单数据备份; 1、掌握创建、编辑、保存和打印文档;能知道使用不同的视图方式浏览项目三 Word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 格式化 任务1 文档的基本操作与文档文档; 采用任务驱动、自2、能完成文档格式化的设置(字体、主学习和小组讨论段落、边框和底纹、项目符号和编号、法完成既定工作任务。 分栏、首字下沉、文字方向等); 3、掌握设置文档的页面格式、页眉和页脚的方法。 8 主学习和小组讨论法完成既定工作任务。 6 采用任务驱动、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法完成既定工作任务。 6 采用多媒体演示和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学习法。 4 的学习方法。 4 2
采用任务驱动、任务2 表格编辑 掌握在文档中插入和编辑表格、会安排学生完成课程设置表格格式; 表、成绩表的设计编辑工作。 理解文本框的作用,会使用文本任务3 图文混合排版 框;掌握在文档中插入并编辑图片、艺术字、剪贴画、图表;能在文档中插入脚注和尾注、题注、目录等;会在文档中插入公式、组织结构图等对象 采用任务驱动、自理解Excel的功能作用;熟练掌握工作表数据的录入、编辑与保存。 主学习和小组讨论法完成既定工作任务。 掌握工作表格式的设置,会进行任务2 EXCEL表格格式化 项目四 电子表格的基本操作 任务3 数据处理 工作表中插入单元格、行、列、工作表、图表、分页符、符号等操作; 会设置工作表的页面格式;能使用样式保持格式的统一和快捷设置 能理解单元格地址的引用,会使用常用函数; 筛选、分类汇总; *会使用工作表的引用进行多个工作表计算 了解常见图表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任务4 图表制作 会创建与编辑数据图表; *会使用数据透视表和数据透视图进行数据分析 了解演示文稿的基本概念;会使用任务1 演示文稿的项目五 演示文稿软件应用 任务2 演示文稿修饰 掌握更换幻灯片的版式,会使用幻灯片母版、掌握设置幻灯片背景、配色方案; 基本操作 多种方法新建演示文稿;能初步编辑演示文稿; 会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音频、视频等外部对象;会建立幻灯片的超链接 采用任务驱动、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法完成既定工作任务。 12 采用任务驱动、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法完成既定工作任务。 8 采用任务驱动、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法完成既定工作任务。 12 6 12 安排学生制作个人简历、名片等,以小组讨论学习法,完成作品制作。 12 任务1 认识EXCEL电子表格 设计运动会各班成绩表、工资报表、据处理工作,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方式完成。 设计工资报表、成绩单等项目,以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共同呈现的方式完成。 8 12 掌握对工作表中的数据进行排序、成绩单等项目的数3
掌握播放要求选择播放效果、切换任务3 演示文稿的放映 幻灯片方式;会设置幻灯片对象的动画方案;能设置演示文稿的放映方式; 会对演示文稿打包,生成可独立播放的演示文稿文件; 设计广东美食、农夫山泉等项目,以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方式完成项目教学 采用任务驱动、6 任务1 了解因特网的基本概念及提供的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法让学生了解网络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 认识因特网 服务 项目六 因特网的应用 任务2 因特网的接入 了解因特网的常用接入方式及相关设备;会根据需要将计算机通过相关设备接入因特网;了解无线网络的使用方法 熟练使用浏览器浏览和下载相关信息;会熟练使用搜索引擎检索信息;会申请电子邮箱;熟练收发电子邮件; 用任务驱动、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法完成项目教学 设计邮件收发等教学项目以任务驱动、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法完成项目教学 8 6 任务3 网络信息获取 合计 本课程共设置6个教学项目、18个教学任务,总课时为144节,其中8节为机动学时。
四、实施建议 (一)教学方法
建议本课程采用以分组实践教学和小组讨论法为主的教学方法,并辅以多媒体演示法、讲授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相结合,多引入生产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有更直观、更有价值的体会,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教学实施各环节中,教师的理论讲解和技能传授要尽可能启发学生去思考,经常从反面提出问题,要尽可能帮助学生在实践和小组讨论中主动探索,以此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考核与评价
1. 考核方法:围绕本课程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本课程的考核与评价要坚持总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
2、在考核与评价过程中,要重点考核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
4
点关注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计算机文化素养的养成。教师在进行考核与评价时,应跟踪记录学生运用计算机完成任务、案例或项目的过程,评价学生操作过程及操作结果的准确性、合理性、熟练性及全面性。
3、考核标准
目实施过程考核:40%;任务与作业完成情况考核:20%;期末考试40% (三)教材与参考书目
1. 教材选编应以本课程标准为依据,提供的素材要密切联系实际。 2. 要体现通用性、实用性、先进性。要体现地区行业特点。
3. 以工作任务为主线选编教材,根据工作任务的要求引出必须的理论知识,并强调理论知识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
4. 选编的教材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出发,通过实践探索和合作交流,体验知识的发生与发展过程。
5. 考虑到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教材应体现出自己的特色,并具有一定的弹性。教材选编时,应充分考虑与其他课程资源(特别是校本教材)的开发和利用相结合。
6、参考书的选择:①谢剑,文勤辉主编《计算机应用基础》,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②高林,陈承欢主编《计算机应用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四)教学设施
为保证学生顺利实施与完成本课程教学任务,本课程的教学场地包括:多媒体教室、计算机实训室、配备数量合理、配置适当的计算机和相应的外部设备(打印机、投影仪、扫描仪等);具备上网条件。
(五)课程教学和内容安排建议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作为我校计算机专业一门专业基础课,有其特殊性:由于珠海各中小学校普及信息技术课程步调不统一,导致学生基础不统一。因此需要任课教师授课时注意把握学生学习步调。
同时,教师应充分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特点,与各种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有机结合,提高教学效率。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内容较多,由于学时限制,有些章节需要教师选讲、学生
自学。需要任课教师根据教材合理安排。
五、其它说明
5
1. 本课程标准属于首次编写。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