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20年春七下语文第四单元同步学与练答案

2020年春七下语文第四单元同步学与练答案

来源:锐游网


2020年春七年级下册语文同步学与练答案(配部编人教版,主编唐京伟)

第四单元学与练答案

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1.叶圣陶先生是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在语文教育方面有许多中肯[zhòng kěn]的见解。这些言论体现出叶圣陶先生的学术品格和专于事业的精神。

2.本文的语言平易质朴,文字简练,但内蕴深厚。文中多处议论引用古语,与叙述语言的承转很自然,口吻和婉,暗含褒贬和情感。

巩固达标

1.C

2.B

3.C

4.C

5.(1)“描”字解释为“依照原样摹画或重复地画”,精准生动地写出了叶先生严谨认真、绝不草率了事的态度,同时也显示了他对作者的尊重。

(2)作为一个颇有成就的大家,能够如此“不耻下问”,一而再再而三地与别人商讨

课本的修润,不厌其烦, 足见他的谦和及一丝不苟的态度。

6.①为吕叔湘先生的文章描标点。

②让“我”帮助修润文字。

③送客人细心周到。

④“我”留言之后,第二天就收到他的回信。

7.(1)句中“繁碎”一词,既写出鞭炮声连续不断,节奏快的特点,也写出了作者的心情,听到叶圣陶逝世的消息是在除夕夜,于是传达喜气的声音,也成了惊扰,感到纷乱,直至“双层的悲哀”。

(2)用一系列精准动词,写出叶圣陶先生宽厚待人的品质,写出作者对叶圣陶先生的赞美与敬佩之情。

8.这两句话既是对叶圣陶先生的总体评价,又是叶先生高尚品德的具体表现。这样写使先生的品德高尚更具体可感,也使文章更有文采。

9.这是以小见大的写法,本文主要是记人,文章中没有精细的人物描写,而是通过一件件具体的生活小事,来再现叶圣陶先生的品格风采,使得人物形象更生动感人,给读者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

10.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我”与周有光先生的几件事。

11.要为周先生出版多卷文集。

12.活到老,学到老;治学严谨,求知欲强。

13.点明中心(掲示主题),照应题目(点题)。

14.B

15.①“层”改为“成”;②“怠”改为“贷”;③“致”改为“治”;④“予”改为“与”。

16.(1)B

(2)示例:选①。喜爱绘画艺术;提升艺术品位;拓宽国际视野。选②。对中医感兴趣;増加中医药知识; 了解中医传统文化。选③。热爱大自然;増长“人与自然”的知识;増强和谐共生意识。

(3)示例:②我们的博物馆利用率过低,有必要走进博物馆,共享文化资源。或:法国人从小走进博物馆的事例,启示我们应更多地走进博物馆。③国内外博物馆利用情况对比鲜明,提醒我们要充分利用博物馆资源。或:观众留言表明进博物馆收获颇丰,启示我们更多地走进博物馆。

14.驿路梨花

问题探究

1作者以茅屋主人出现的顺序构思全文。文中一共设置了三次悬念.使文章一波三折,引人入胜,同时也突出了学习雷锋、乐于助人、让雷锋精神代代传承的主题。

2.①“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梨树林啊!”“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此处是实写,为下文小茅屋的出现做铺垫,烘托屋主人的美好心灵。

②“这天夜里……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此处是虚写梨花,把梨花同哈尼小姑娘梨花融合在一起,衬托哈尼小姑娘梨花美丽的形象和心灵。

③“我望着这群……‘驿路梨花处处开’。”再次把梨花和哈尼小姑娘相映照,以花衬人。以花喻人,喻雷锋精神,深化了主题,突出梨花的象征意义,同时与题目相照应。

④标题《驿路梨花》,形象优美,富意深远。 “梨花”既指山间小屋旁盛开的洁白的梨花,又指具有美好心灵的哈尼小姑娘,更象征着相互传递的雷锋精神。

巩固达标

1. B

2. D

3. C

4. B

5.(1)景物描写。这句话主要描写了梨花飘落的美丽情景,为下文小茅屋的出现做了铺垫,

以自然环境之美烘托屋主人的美好心灵。

(2)“粗大”一词说明字写得非常醒目,易于被人发现。表现出茅屋主人的细心、周到。

6 .“我们”遇到梨花的妹妹,听她讲述了小茅屋的来历。

7. (1)“闪出”一词指“不经意间突然出现”,这个词语既写出了因为梨树林挡住而突然发现小姑娘的感觉,又生动地表现岀小姑娘的天真活泼、轻松欢快。

(2)动作描写。“走”“弯下腰”“行”这些动词写出了瑶族老人把小姑娘当成茅屋主人时行礼的动作,生动传神地表现出老人对小姑娘们诚挚的感谢之情。

8.运用插叙。交代了小茅屋的建造者和照料者以及他们这样做的原因,表现了解放军、哈尼姑娘乐于助人的形象、品质,歌颂了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突出了文章的主题,使小说情节波澜起伏。

9.运用側面描写。通过哈尼小姑娘的叙述,让“我”和老余间接地了解到梨花姑娘助人为乐的品质,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10. 示例1:先是暧色调,再是冷色调。文章开头的景物描写明亮美好,两人的相处温馨和谐,令人温暧;随着战争的到来,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毁灭消失了,令人感伤。

11. 下棋的情节一方面表现两人相处和谐愉快;另一方面也为故事的发展做了铺垫.棋盘上的战争与真实的战争形成对比:一个温馨和谐,一个冰冷残酷。

12. 示例3:选③,两国交战,他们作为士兵,为什么不是敌人呢?

13.野蔷薇营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是美好的自然与善良的人性的象征,它随着青年之死而凋零,暗示战争的死亡之吻不放过任何美好的生命,让人痛惜,引人深思。

14.(1)高娜为环卫工人赠送手套,让他们冬天不受冷。

(2)同学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雷锋精神始终植根于我们的内心。让我们伸出双手,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学雷锋,我行动”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3)我认为这些人的说法是不正确的。因为每个人都是国家的一分子,都应该有社会责任感。只有每个人都能够关心社会和他人,我们的生活环境才会越来越美好。

15. 最苦与最乐

问题探究

1.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负责任,因为未尽责任会受良心的责备,且无法逃避;人生最大的快乐是尽责任。结论:要在尽责中寻找快乐。

2.通观全文,作者始终围绕“责任”来谈,从“负责任”和“尽责任”两个对立面写起,阐明人生最苦与最乐之事,这两个方面互相支持,使文章结构十分严谨。

巩固达标

1.B

2.D

3.D

4.C

5.(1)运用排比、设问的句式提出关于人生最大痛苦的许多答案(贫、失意、老、死),并加以否定,引出下文作者的观点。

(2)引用古语和俗语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说明尽了责任所达到的快乐自由境界,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6.第③段论述“人生不应当逃避责任”,其理由是“责任是逃避不了的”。

7.第②段作者引用孟子和曾子的名言阐释了“人生当勇于负责任”的观点。

8.“卸却责任”指未尽责任,丢开不管;“解除责任”指尽了责任,再无负担。

9.最苦: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能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最乐,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10. 自尊自强自立、诚实善良、温柔耐心、心灵纯洁美好,拾金不昧。

11. 瓢泼大雨为下文小姑娘在暴雨中等待失主做铺垫;使文章前后照应;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12. 一个“裹”字,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雨的细腻缠绵;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无形的思念化作有形的雨,写出“我”对小姑娘强烈的思念之情。(任意选取一个角度赏析,意思相近即可)

13 .小姑娘既弱小又高大,既平凡又高贵,她心灵的纯洁感化了别人,更是温暖了这个世界。

小姑娘的精神品质让“我''无比温馨,伴“我”走过每一天。(意思相近即可)

14. (1)让中国变强盛毕生奉献

(2)办“责任的青春”板报

(3)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鲁迅为唤醒国民意识弃医从文。

(4)

邀清函

尊敬的刘爷爷:

为了帮助同学们树立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的责任感,我们真诚遨请您为我们做一场“传承革命精神 承担家国责任”的主题报吿会,拟定于2018年4月5日下午五点在本班教室举行,诚邀您参加!

七年级三班班委会

2018年X月X日

15. 家庭的每个成员都需要付诸努力。首先,建议爸爸们和“影子”说拜拜;其次,作为子女,

要主动帮助父母分担家务;最后,妈妈们应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避免“咆哮”带给孩子的负面影响。

16.短文两篇

1.用“何陋之有”反问,言外之意是不陋,与文章开头相呼应,更好地表达作者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精神,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2.叹惋菊花:为了洁身自好而逃避现实,超然物外,处世态度未免有些消极。

鄙薄牡丹:追名逐利,攀附富贵,未免有些庸俗。

赞美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立身污浊尘世却能永葆高洁本色,十分难得。

巩固达标

1.陋室(lòu)德馨(xīn) 鸿儒(rú) 案牍(dú) 甚蕃(fán) 淤(yū)....泥 亵(xiè)玩隐逸 (yì) 鲜(xiǎn)有闻 .

2.(1)居室环境 交往人物 日常生活 安贫乐道

(2)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孤高自傲 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 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

3.A

4.(1)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2)我唯独喜爱莲从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5.(1)出名 (2)只,仅仅 (3)大,渊博 (4)调弄

6.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子的主人)的品德高尚,也就不显得简陋了。

(2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

7.以类比起兴,以虚衬实。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喻“陋室”也具有“名”和“灵”的性质,引出本文主旨句“惟吾德馨”。

8.运用对偶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上”“入”二字对仗工整,化静为动,生动传神,突出了陋室环境的生机盎然;“绿”“青”色彩清丽,衬托出陋室的清新、幽雅,以景色之雅衬托“惟吾德馨”,突出“陋室”不陋。

9.虚实结合的手法。前一句从正面实写,表现主人的从容恬静;后一句从反面虚写,表现主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弃。以情趣之雅见“惟吾德馨”,突出“陋室”不陋。

10.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对自己的简陋居室的描写,说明了“陋室”不陋,表达了

作者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11(1)多 (2)更加 (3)亲近而不庄重

12.(1)香气远播,更显得清芬;它笔直地洁净地挺立(在那里),(只)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去玩弄啊。

(2)对牡丹的喜爱,人应该很多了。

13.写菊花、牡丹是为了用古人对花的不同喜好作为比较和陪衬,来衬托作者对莲的情有独钟。

14.①“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从生长环境角度,写出莲的高洁、庄重,不同流合污,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

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从体态、香气角度写出莲的通达正直、行为端正,美名远扬。

③“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从风度、气质角度写出莲的志洁行廉,仪态庄重,令人敬重而不可轻慢亵渎。

15.(1)这。

(2)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3)读书人。

(4)形体、躯体。

16.(1)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的呢?”

(2)怎么可以一天没有这位先生!

17.共同点:所居的屋宇都很简陋,但所居之人志向高远、品性高沽,故而陋室不陋,空房不空,因所住之人而显得幽静雅致。

看法:与广厦华服等外物相比,更重要的是对高尚的情操与高洁的志趣的追求。在我身边有很多家境不好的同学,但是我认为个人的出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够具备优秀的品格与良好的修养。

18.A

19.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20.菊象征隐士,他们有着遗世独立,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处世态度,有逃避现实的归隐态度。而莲所象征的君子是本着身在世俗,却坚守清廉的生活态度,其生活态度更为积极。(意对即可)

21 .《爱莲说》所写的牡丹是富贵者的形象,《闲情偶寄》所写的牡丹性格刚直,有名士风范。(意对即可)

综合性学习指导与训练 孝亲敬老,从我做起

1. 示例:①中国老龄化严重,老人“空巢”现象普遍。

②空巢老人比非空巢老人精神和身体状况差。

2. 示例:①身患疾病少帮手(身患疾病难应对)。

②精神生活很单调(精神生活太空虚)。

3. 示例:学校应组织中学生成立关爱“空巢老人”服务队,建立“三天一电话,每周一拜访”制度。在社区建立文化活动中心,比如组织老人们开展下棋、打牌等竞赛活动,还可以组织老人练太极拳、跳健身操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