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第五章习题及答案
如文档对你有用,请下载支持!
第五单元 AD — AS模型
本单元所涉及到的主要知识点: 1.总需求的构成及其曲线; 2.短期总供给曲线与长期总供给曲线; 3.产量(或就业)与一般价格水平的决定: AD—AS 模型。 一、单项选择
1.总供给曲线左移可能是因为 ( )。
a.
其他情况不变而原材料涨价;
c.其他情况不变而劳动生产率下降;
d.以上都可能。
)。
其他情况不变而货币工资增加; b.
2. 下列哪一种效应不是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 (
a. c.
时际替代效应; b.国际替代效应; 预期通货膨胀效应; d.实际余额效应。
)。
3. 随着物价水平上升 ,实际货币供给量 (
a•增加,从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需求量增加; b. 增加,从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需求量减少; c•减少,从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需求量增加; d. 减少,从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需求量减少。 4. 随着实际货币供给量增加 ,利率(
)。
a•降低,引起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需求量增加; b. 降低,引起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需求量减少; c•上升,引起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需求量增加; d.上升,引起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需求量减少。 5. 下列哪一种情况引起总需求曲线向右方移动 (
a. 量增加;
c.
6. 长期总供给曲线 (
a. c.
7. 长期总供给曲线上的收入是 (
)。
向右上方倾斜; b.向右下方倾斜; 是一条垂线; d.是一条水平线。 税收增加; d.物价水平下降。
)。
物价水平不变时利率上升; b.货币供给
如文档对你有用,请下载支持!
a.
充分就业收入; b.低于充分就业收入; c.高于充分就业收入; d.实际收入。
8.
技术进步会引起 ( )。
a•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都向右方移动; b. 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都向左方移动; c. 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方移动,但长期总供给曲线不变; d. 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右方移动,但短期总供给曲线不变。
9. 自然失业率的降低将引起 ( )。
a•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都向右方移动; b. 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都向左方移动; c. 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方移动,但长期总供给曲线不变; d. 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右方移动,但短期总供给曲线不变。 10.
当宏观经济均衡时 ( )。
a•经济的产量达到其物质限制;
b. 总需求曲线与短期总供给曲线垂直的部分相交; c•经济实现了充分就业;
d. 实际国内生产总值需求量等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供给量。 11. 如果经济处于低于充分就业均衡水平 ,那么,总需求增加就会引起a物价水平上升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增加; b. 物价水平上升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减少; c. 物价水平下降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增加; d. 物价水平下降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减少。 12.
价格水平下降时 ,会( )。
a. 增加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右移; b. 减少货币供给并使LM曲线左移; c. 减少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曲线右移; d. 增加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左移。 13. 下列哪一观点是不正确的 (
)。
)
(
如文档对你有用,请下载支持!
a•当价格水平的上升幅度大于名义货币供给的增长时 ,实际货币供给减少; b •当名义货币供给的增长大于价格水平的上升时,实际货币供给增加; c•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水平上升,实际货币供给减少; d.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水平下降,实际货币供给减少。 14. 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原因是 (
)。
a•价格水平上升时,投资会减少; b •价格水平上升时,消费会减少; c. 价格水平上升时,净出口会减少;d.以上三个都对。 15. 陡峭 (
a. 出乘数较大;
c.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化不敏感;
d.货币供给量较小。
)。
下列哪种情况下 ,总需求曲线更)。
投资支出对利率变化不敏感; b.支
16.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总需求曲线会因为 (
a•政府支出减少而右移; c.税收减少而左移; 17.
b.价格水平上升而左移; d.名义货币供给增加而右移。
短期劳动力供给函数 ( )。
a由于不断增加的劳动负效用而呈正斜率; b. 由于不断减少的劳动负效用而呈负斜率; c. 由于不断减少的闲暇负效用而呈正斜率; d. 由于不断增加的闲暇负效用而呈负斜率。
18. 在既定的劳动需求函数中 ( )。
a. 产品价格上升时,劳动需求减少; b. 产品价格上升时,劳动需求增加;
c. 价格水平和名义工资同比例增加时,劳动需求增加; d .价格水平和名义工资同比例增加时,劳动需求减少。
19.
会实现了充分就业,政府增加购买支出将会(
a提高价格水平和实际产出; c.提高实际产出但不影响价格水平;
如果经济社)。
b.提高价格水平但不影响实际产出; d.对价格水平和产出均无影响。
如文档对你有用,请下载支持!
20.
会实现了充分就业,名义货币供给增加,则(
a实际货币供给增加; c•不影响实际货币供给; 21.
a•政府支出;
b.税收;
b.实际产出同比例增加; d.利率水平下降。
如果经济社)。
下面不构成总需求的是: ( )。 c•净出口;
d.投资。 )。
22.在收入一支出分析模型中,税率的增加将 (
a•使总消费函数变得平缓;
b•在低水平国民收入处使总消费函数变得平缓,高国民收入处使总消费函 数变得陡峭;
c•对总消费函数的斜率没有影响;
d •在低水平国民收入处使总消货函数变得陡峭,高国民收入处使总消费函 数变得平缓。 23.
a•供给总是趋于过剩的; c. 定的。 24.
果汇率上升,总需求(
a. 25. 关系是(
a•实际GDP总是高于充分就业 GDP; b. 实际GDP总是低于充分就业GDP; c•两者总是相等的;
d. 实际GDP可以大于、等于或小于充分就业 GDP; 二、多项选择 1. 入可以 (
a.
当宏观经济短期均衡时 ,实际收)。
低于充分就业收入; b.等于充分就业收入;
增加;
b.不变;
假定其它条件不变,如)。
c.减少; d.难以确定。
实际 GDP 与充分就业 GDP 的)。
长期总供给曲线垂直的原因是( )。 b •产出与价格水平无关;
总需求的限制; d.由价格、资本和劳动力决
如文档对你有用,请下载支持!
c. 高于充分就业收入; d.低于充分就业收入但价
格水平较低。 2.
a.
c.预期利润率的提高; 3.
a•工会要求更高的工资; c.劳动生产率的降低; 4.
长期总供给曲线右移的原因有 ( )。 生产技术的进步; b.人口的增加; d.资本的增加。
短期总供给曲线左移的原因是 ( )。 b.卖方垄断厂商要求更多的利润; d.预期利润率的提高。 总需求曲线右移的原因有 ( )。
如文档对你有用,请下载支持!
a货币供给量的增加; c.边际进口倾向的下降;
b. 政府购买支出的增加; d.边际消费倾向的提高。
5. 在长期总供给和总需求相等时的收入一定是 ( )。
a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和劳动市场同时均衡时的收入;
b. 充分就业收入;
c•国际收支平衡时的收入;
d. 实际收入等于潜在国民收入时的收入。
6.总需求曲线之所以向右下方倾斜 ,是因为价格上升 (
a•会提高利率减少投资;
c.减少净出口; 7.总需求曲线左移的原因有
a.政府购买支出的减少; c. 边际进口倾向的上升;
b.减少消费; d.减少政府购买支出。 )。
b.政府税收的增加; d.法定存款准备率的提高。
)。
8. 当经济处于低于充分就业均衡时 ,可以采取下列哪些措施使经济恢复充分就业 均衡(
)。
b. 增加货币供给量; d.增加税收。
,短期总供给曲线的左移会使 ( b. 价格上升; d.价格下降。
)。
)。
a. 增加政府购买支出; c.降低本币汇率; 9.当经济处于充分就业均衡时
a. 收入减少; c. 就业减少;
10.在长期 ,货币供给量的增加 ,使(
a•价格水平与货币供给量同比率地上
升;
c. 实际就业量不变,仍为均衡就业量; d.实际收入不变,仍为充分就业收入。 11. 在什么情况下,总需求曲线会变得更陡峭(
a.
)。
c. 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变小;
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变小;
b.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变大; d. 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变大。
12. 新古典理论认为 ( )。
如文档对你有用,请下载支持!
a货币工资具有部分伸缩性; c. 竞争市场。
13. 总需求的决定因素包括( )。
a.
c.财政、货币政策; 14.
b.居民存在货币幻觉;
存在收益递减规律; d •劳动市场是不完全
物价水平; b.技术进步; d.预期。
对主流学派)。
的短期总供给曲线而言,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曲线上各点的斜率相等;
b. 当产出超过潜在产出水平时,斜率变大;
c. 在短期中,总需求推动实际产出增加并使价格上升;
d. 如短期总供给曲线与总需求曲线交于潜在产量线左侧,经济一定处于萧 条状态。
15. 当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倾斜时, 大部分产品的生产成本上升, 不会使得总 供给曲线( )。
a. 向右移,价格水平下降,实际产出增加; b. 向左移,价格水平下降,实际产出增加; c. 向右移,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减少; d. 向左移,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减少。 三、名词解释 1.
利率效应; 5.
潜在国民收入; 9.
总需求; 实际就业量;
2.总供给; 6.充分就业量;
3.实际余额效应; 4.7.充分就业收入; 8.11.总量生产函数;
实际工资; 10.滞胀; 12.劳动需求函数
14.膨胀性缺口;
13.劳动供给函数; 四、判断题
15.衰退性缺口。
2.价格水平下降时,实际货币供给增加并使 LM 曲线左移。( 1.政府支出增加会引起总需求曲线向上移动。 ( ) 3. 名义货币供给增
如文档对你有用,请下载支持!
加,价格上升,则实际货币供给增加。 (
4.
只会小于或等于潜在GDP,不可能大于潜在GDP。( 5.
IS 曲线位置的影响而影响总需求曲线。 (
)
实际GDP)
财政政策通过对 )
6. 扩张的财政政策会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而扩张货币政策导致总需求曲线
如文档对你有用,请下载支持!
向左移动。( )
7.在 LM 曲线一定的时候, IS 曲线越陡峭, AD 曲线也越陡峭。( ) 8.自然失业率的降低会引起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但长期总供给曲线不变 () 9.经济低于充分就业均衡水平时,政府购买支出的增加会引起物价水平下降和 实际 GDP 上升。( ) 10.当经济社会的就业量达到潜在就业量时,说明失业率为零。 ( )
11.古典经济学认为工资和价格具有完全的伸缩性, 业产量。( )
12.汇率上升或下降不会引起总需求的变动。 ( 13.货币工资率的上升会使长期总供给减少。 (
) )
经济中的产量始终是充分就
14.当工作的负效用减少时,劳动供给曲线右移。 ( )
15.没有工资刚性的假设,凯恩斯的扩张财政政策是无效的。 ( ) 16.如果劳动力需求立即对价格水平的变化作出调整,而劳动力供给不受影响, 则总供给与价格水平正相关。 ( )
17.在其它情况不变时, 主要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会引起总供给曲线右移。 ( 18.当预期通货膨胀率低于实际通货膨胀率时,通常总需求会减少。 ( 19.技术进步会引起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都向右移动。 ( 20.在短期内,工资提高或原材料价格上升较大幅度有可能引起滞胀。 ( ) 五、辨析题
1.由价格变动所引起的总需求变动与由政府支出所引起的总需求的变动在总需 求曲线上是相同的。
2.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 3.当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时,总需求的变动会引起国民收入与价格水 平同方向变动。
4.当经济社会实现充分就业时,总需求的变动会引起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同方 向变动。 5.在总需求不变时,短期总供给的增加会使国民收人增加、价格水平下降。 6.名义货币供给不变时,价格水平的变动将引起总需求的变动 7.预期未来收入的上升能带来总需求的增加。 8. IS 曲线的利率弹性越小,总需求曲线越平坦。
9.货币乘数越大,总需求曲线越陡峭。 10.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越小,总需求曲线越
) )
)
如文档对你有用,请下载支持!
陡峭。
11.财政政策通过对 LM 曲线位置的影响而影响总需求曲线。 12.汇率的上升会使总需求增加。
13.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短期内,主要原材料价格的上升会引起经济繁荣。 14.长期总供给曲线垂直是因为工资率的调整。
15.当经济社会实现了潜在产出水平时, 意味着社会的生产资源均已得到充分利 用。 六、简答题
1.说明总需求曲线为什么向右下方倾斜。 2.物价水平持续上升的原因是什么 ?
3.在古典 AD—AS 模型中 ,当政府支出增加时 ,价格水平、总产出、利率和就业 量如何变化 ?
4.为什么古典模型中存在“货币中性”性质 ? 5.为什么短期总供给曲线先向右上方倾斜后又垂直 ?
6.为什么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线? 7.总需求不变时,短期总供给的变动对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有什么影响? 8.影响总需求曲线斜率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9.简要说明主流经济学短期供给曲线的政策含义。
10.总需求主要包括哪些内容?政府公开市场买进债券会怎样影响总需求? 11.主流学派的总需求曲线是如何得到的 ?
12 •当AD曲线是一条垂直线时: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对 AD曲线的位置有何影 响?当 AD 曲线接近水平时对 AD 曲线的位置有何影响? 13.政府政策是否能影响经济的供给方 ?
14.为什么凯恩斯扩张总需求的政策要以工资刚性为前提。
15.能源是我国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 其原因之一就是价格偏低, 如果国家决定 大幅度地提高能源价格, 试分析在总需求曲线不变的情况下, 对国民经济价格水 平和产出水平的影响。 16.如长期总供给曲线由于技术进步的原因右移,试分析通过价格水平的变动, 经济将如何调整 ?在政府的税收政策和支出不变的情况下,消费、投资与净出口 在总产出中所占份额有何变化 ? 七、论述题
1.说明长期总供给曲线的推导过程;
如文档对你有用,请下载支持!
2.试说明主流学派经济学家是怎样用总供求分析法说明经济的“滞胀”状态的 3.试述微观经济学的供求模型与宏观经济学的总供求模型的异同。
?
4.试述总供给曲线的三种类型及其政策含义。 5.解释凯恩斯和古典总供给曲线不同的原因,并利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分析 凯恩斯情形和古典情形下的扩张效应。 6.试比较分析产品市场的凯恩斯模型、 IS- LM 模型和 AS-AD 模型的内在联 系。 7.新凯恩斯主义在承认理性预期和微观基础的前提下是如何解释刚性工资和价 格的。 八、计算题
1.设 IS 曲线的方程为 r=0.415- 0.0000185Y+0.00005G, LM 曲线的方程为 r=0.00001625Y— 0.0001 ( M/P);其中r为利率,Y为收入,G为政府支出,P为价格 水平, M 为名义货币供给量; 试导出总需求曲线 ,并说明名义货币供给量和政府支 出的变动对总需求曲线的影响。
2 •设总量生产函数Y=F(K,L),其中,Y代表总产量,K代表总资本量丄代表总劳动 量。试说明,如果规模收益不变,则按人口 (或劳动力 )平均的产量唯一地取决于 按人口(或劳动力 )平均的资本。
3. 如果总供给曲线为 Ys=500,总需求曲线为Yd=600 — 50P, (1) 求供求均衡点;
(2) 如果总需求上升 10%,求新的供求均衡点。
4. 某经济社会的总消费 C=0.8Y+50,投资1=200 — r,货币需求L=0.2Y — 4r,当 名义货币供给量为 200时,试推倒该社会的总需求曲线。 5. 假定劳动力供给函数为 NS=140+5W/P;
(1) .当 P=1,W=4、3、2、1 时,劳动力供给各为多少 ?
(2) .若价格水平上升为 2,(1)中各名义工资水平下的劳动力供给各为多少 ? 6. 已知某经济社会的消费 C=0.75 (Y — T) +120,投资1=5000 — 4000r,政府收 支平衡量48,货币需求L=0.25Y — 1000叶268,生产函数为 Y=1.664N (其中N 为就业量)。当充分就业产量为 1248,货币供给为 500 时,试分析( 1)三大市 场是否同时处于均衡状态; ( 2)充分就业量。 7.
假定经济的短期生产函数是 丫=14N — 0.04N2,劳
动力需求函数是 Nd=175— 12.5(W/P) ,劳动力供给函数是 Ns=70+5(W/P) ; (1) .在 P=1 和 P= 1.25的水平下 ,求解均衡就业量;
如文档对你有用,请下载支持!
(2) .求解P=1和P=1.25水平下经济的短期产出水平;
8. 某经济社会的生产函数为 Y=10+2N2,当货币工资为4时,推导该经济社会 的总供给函数。
9. 假设价格具有伸缩性,且经济满足 Y=C+I+G+ (X — M ),其中收入丫=8000, 消费 C=600+0.9Yd,投资 1=1000 — 2000r,净出口 NX=880 — 0.08Y— 1000r,货币 需求L=0.6Y — 5000r,名义货币供给 Ms=3080,税率t=0.25,政府购买G=1000, 求: ( 1 ) 利率;
( 2)价格水平 P;
( 3)若政府支出减少到 940,利率和价格水平各为多少? ( 4)若货币供给减少为 2200,利率和价格各为多少? 九、案例分析
1. 2005年成品油调价之路: 7月23日:上调汽油出厂价格每吨 300元;上调柴 油出厂价格每吨 250元;上调航空煤油出厂价格每吨 300元; 6月 25日:上调 汽油出厂价格每吨 200元;上调柴油出厂价格每吨 150元;上调航空煤油出厂价 格每吨 300元; 5月23日:降低汽油出厂价格每吨 150元; 5月1 0日:上调柴 油出厂价格每吨 150元; 3月 23日:上调汽油出厂价格每吨 300元。
运用 AD—AS 模型分析,油价的上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2. 2005 年 7 月 21 日,央行将人民币汇率从单一盯住美元改成盯住一篮子货币, 解决了前一个问题, 新的汇率机制有望保持相当长一段时间。 于是,市场就将更 多的目光转移到了后一个问题上。 央行当初利用汇改之机将人民币汇率升值 2% 后,人民币汇率就此踏上了升值的通道。 截至到现在, 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幅 度达到了 2.38%。对于 2006 年人民币汇率的走势, “升值”成了共同的预期。特 别是,在央行首次实施的掉期操作中, 一年期美元兑人民币定价为 7.85,这对人 民币远期定价无疑具有一定的影响, 市场据此也更加确信, 未来人民币汇率升值 不可避免。
运用 AD—AS 模型分析说明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第五单元 AD — AS模型
一、单项选择
1.d; 8.a;
2. c; 3. d; 9.a; 10.d
4.a; 11.a;
5.b; 12.a;
6. c; 7. a; 13.d; 14.d 20.c ; 21.b
15.a; 16.d; 17. a; 18.b; 19.b;
如文档对你有用,请下载支持!
22.a; 23.b; 24. c;
25.d。
二、 多项选择
1.abcd; 6.abc; 11.bc;
2.abd; 7.abcd; 12.bc;
3. abc; 8. abc; 13 .acd;
4. abcd; 9. abc; 14.bcd;
5. abd; 10.abcd; 15.abc。
三、名词解释
1.总需求是指经济社会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下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
2.总供给是指经济社会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上能够提供的商品和劳务的总量。 3.实际余额效应是指价格水平上升,使得人们所持有的货币以及其它以货币固 定价值的资产的实际价值降低, 人们会变得相对贫穷, 于是人们的消费水平就相 对的下降。 4.利率效应是指价格水平变动引起利率同方向变动,进而使投资和产出水平反 方向变动的情况。
5.实际就业量是指所有厂商所雇佣的劳动总量。实际就业量可以大于也可以小 于充分就业量。
6.充分就业量是指劳动市场均衡即劳动供给和劳动需求相等时的就业量。 7.充分就业收入是指劳动供给和劳动需求相等时 ,均衡就业量所创造的收入。
8.潜在国民收入是指经济达到充分就业时所创造的收入。潜在国民收入等于充 分就业
收入。
9 •实际工资是指名义工资和一般价格水平之比。
10 •滞胀是指经济处于低于充分就业均衡和价格水平较高即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 同时并存的现象。
11•总量生产函数又称宏观生产函数,是指一国总收入和总产出之间的关系,总 投入包括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力中的总就业量、
自然资源和资本存量,总产出则可
以指一国的GDP。在总投人中,由于自然资源可以被视为常数,所以投入变量 只有就业量和资本存量。如果用 N表示总就业量,用K表示资本存量,用丫表 示总产出,则总量生产函数则表示为:
丫 = F(N,K)。这一函数表明,在自然资
源既定条件下经济社会的总产出取决于社会的就业量和资本存量。 12.
量与实际工资的关系。
劳动需求函数是指劳动需求若用Nd表示劳动需求量,
如文档对你有用,请下载支持!
W和P分别表示货币工资和价格水平,则劳动需求函数可表示为:
Wx
Nd — Nd (p)
上式中,W为实际工资。西方学者认为,实际工资低时,劳动的需求量大;实
P 际工资高时,劳动的需求量小。即劳动需求是实际工资的减函数。 13.
量与实际工资的关系。
劳动供给函数是指劳动供给若用Ns表示劳动供给量,
W和P分别表示货币工资和价格水平,则劳动供给函数可表示为: W
Ns — Ns (P)
上式中,W为实际工资。一般地,劳动供给是实际工资的增函数,实际工资低
P 时,劳动供给量小,实际工资高时,劳动的供给量大。 14•衰退性缺口是指潜在 GDP大于实际GDP的量。 15•膨胀性缺口是指实际GDP大于潜在GDP的量。 四、判断题
1•对;2•错;3•错;4•错;5•对;6•错;7•对; 10•错; 11.
对;12.错;13.错;14.对;15.对; 16.对;17.错;18.错; 19.对;20.对。
8•错;9•对;
五、辨析题 1.错。价格变动引起总需求沿着需求曲线上下运动,而政府购买改变会引起总 需求曲线发生平移。
2.错。凯恩斯的总供给曲线包括向右上倾斜和垂直两部分。 3.对。总需求增加价格和国民收入上升,反之亦然。 4.错。国民收入不变,维持在充分就业收入水平。 5.对。供给增加,产出增加;供给相对需求增加,价格下降。 6.对。价格变动引起实际货币供给量变动。
7.对。预期收入上升,消费需求增加。
8.错。 IS 曲线的利率弹性越大, AD 曲线越平坦。
9.错。货币乘数越大, 单位基础货币的变动会带来实际货币供给量更大的变化。 10.错。货币需求利率弹性越小,货币政策效果越大。
如文档对你有用,请下载支持!
11.错。财政政策影响 IS 曲线位置。
12.错。汇率上升增加进口减少出口。 13.错。受短期总供给冲击,经济出现滞胀状态。 14.对。长期工资具有完全伸缩性。 15.对。潜在产出水平即充分就业产出水平。 六、简答题
1.答:在 IS-LM 模型中 ,若经济处于中间区域且其他条件不变时,价格下降, 则使实际货币供给量增加 丄M曲线右移,进而使得LM曲线和IS曲线的交点右移, 最终增加总需求量。 价格下降之所以会增加总需求量, 是因为价格下降引起的实 际货币供给的增加降低了利率,使投资增加 ,从而使总需求量增加。同理,价格 上升就使总需求量减少。因此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2.答:物价水平的上升可能是由于总需求的增加 ,也可能是由于总供给的减少。 这两种因素都使总需求大于总供给, 导致物价水平的上升。 但是引起物价水平稳 定而持久地上升的原因是总需求稳定而持久地增加。 因为总供给不可能稳定而持 久地减少。而总需求稳定持久地增加的原因是货币供给量持久的增加。 持久的通 货膨胀本质上是一种货币现象。
3.答:在古典模型中 ,政府支出的增加将使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 ,价格水平上 升; 实际货币供给减少,利率上升; 总产出和就业水平不变。这里政府支出 的增加使得私人部门的投资被“完全挤出” 。 4.答:当总供给曲线为垂直线时,名义货币供给的变化会导致价格水平同比例 变化。由于实际货币供给保持不变, 名义货币供给的变化就不影响利率水平和产 出构成。从这个意义上讲,名义货币变化就是中性的。 5.答:向右上方倾斜的短期总供给曲线根源于劳动市场不完全竞争,货币工资 向下刚性的假定。
在名义工资既定的情况下,一般价格水平上升引起实际工资就下降。在劳动 市场上,实际工资的下降, 使得劳动需求量大于劳动供给量。 根据劳动市场不完 全竞争,货币工资向下刚性即只能上升不能下降的假定, 货币工资一定上升, 并 将一直上升到使实际工资等于均衡实际工资时为止。 由于实际工资不变, 故实际 就业量也不变, 仍为充分就业量, 从而收入也不变仍为充分就业收入。 故在充分 就业收入水平上,短期总供给曲线垂直。
若一般价格水平下降, 如果名义工资既定, 实际工资就上升。 在劳动市场上 , 实际工资的上升, 使得劳动需求量小于劳动供给量。 根据货币工资向下刚性的假 定,货币工资此时并不下降, 从而劳动需求量小于劳动供给量的态势不能被逆转。 由于实
如文档对你有用,请下载支持!
际就业量取决于劳动需求量, 于是实际就业量就小于均衡就业量和充分就 业量,进而导致实际收入小于充分就业收入。 所以在充分就业收入以下, 总供给 曲线就向右上方倾斜。 6.答:在长期中,价格和货币工资都具有完全的伸缩性。当价格水平变化,从 而引起实际工资变化时, 劳动市场均衡被打破, 存在超额供给或超额需求, 于是 货币工资自动调整最后实际工资调整到使劳动市场均衡的水平。 即在长期中, 经 济的就业水平并不随着价格水平的变动而变动, 始终处于充分就业的状态, 经济 的产量水平也将位于潜在产量水平,不受价格变动的影响。 7.答:总需求不变时,短期总供给的减少会使得经济处于“滞胀”状态即通货 膨胀与经济停滞并存的状态;短期总供给的增加将引起产量增加和价格下降。 8.答:决定总需求斜率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 IS 曲线的斜率。在 LM 曲线的斜率不变的情况下, IS 曲线的斜率绝对值越大,总需求曲线的斜率绝对 值越大,反之越小;二是 LM 曲线的斜率。 IS 曲线斜率不变的情况下, LM 曲线 的斜率越大,总需求曲线的斜率绝对值越小;反之,越大。 9•答:主流学派认为总供给-总需求曲线可以用来解释萧条状态、高涨状态和滞 胀状态的短期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也可以用来解释充分就业状态下的长期收 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相应的政策主张上,主流学派经济学家认为,虽然资本主 义经济在长期内可以出在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 但短期的萧条和过渡繁荣是不可 避免的,仍然可以给社会带来损失。因此,有必要执行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 以熨平萧条和繁荣所带来的经济波动,使经济持续处于稳定的充分就业状态。
10. 答:总需求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国外需求。
政府在公开市场上买进债券并不能直接影响总需求,但会间接导致总需求增 加。政府在公开市场上买进债券,实际上是扩大货币供应量,在货币需求不变的 情况下,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降低利率水平。 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利率的降低 刺激了投资需求,投资需求增加就会使得总需求增加。
11. 答:总需求是指对应于既定的价格总水平的社会总支出水平或总需求量,表 示经济中的需求总量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曲线就是总需求曲线。 在一个两部门 的经济中,总需求由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构成。通过分析消费和投资二者的需求 量与价格总水平之间的关系就可以得到总需求曲线。
依照主流经济学派的观点,在既定的价格总水平下,经济中的货币量是总需 求量的货币反映。在经济处于均衡状态时,这些货币被用来满足交易和预防需求 以及投机
如文档对你有用,请下载支持!
需求。交易和预防需求构成了消费需求,而用于投机的货币则通过金融 市场转化为投资需求。因此不同的价格总水平与总需求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由 IS— LM 模型得到.即:I (r) =S (y) 从中消去利息率r,即得到总需求函数。
12. 答:当AD曲线是一条垂直线时:扩张的财政政策使 AD曲线右移,货币政 策完全无效,这就是凯恩斯极端的情况,即使货币供应量发生变化,也不会造成 AD曲线的移动,因为,丫
理爲煮hdJct) ik ? 当AD为垂线时,对应h— 0和i=0。
当AD曲线接近水平时, 即古典主义极端情况,货币需求的利息率敏感度 为零而投资的利息率敏感度无限大,即 h = 0和b—x。货币政策的变动将导致 AD曲线位置的移动。财政政策的变动将不会使 AD曲线的位置发生变动。货币 主义者主张财政政策无效,货币政策有效正是因为他们认为货币需求的大小同利 息率的变动没有关系,而投资需求对利息率的变化极为敏感, 因为此时AD曲线 退化为P = ,即丫二-M是与财政政策参数无关,而与货币政策 M正相关。
KY KP
13•答:(1)如果AS是短期凯恩斯极端情况,即 AS曲线为水平,那么,政府宏 观经济政策是有效的,政府政策影响经济的供给;
(2)如果AS是短期向上倾斜
时,政府宏观经济改策也是有一定的效力的, 即此时政府政策也影响经济的供给 方;
(3)如果AS是垂直的,即在古典主义情况下,此时政府宏观经济政策对产 出没有影
响,因而政府政策无法影响经济的供给方。
14•答:可以分两种情况来说明:(1)假设在价格水平既定情况下出现了失业。 如果不是工资刚性、而是工资弹性,那么名义工资就会下降。接下来,劳动需求 增加、就业增加、产出增加,最后直至充分就业。这样,根本就不需要凯恩斯扩 张总需求的政策。(2)假设政府在失业的情况下采取扩张总需求的政策。
在一般
情况下,这会引起价格提高。如果不是工资刚性、而是工资弹性,那么名义工资 就会提高。如果名义工资和价格水平同比例提高,企业就会失去增加供给的刺激, 这样政府扩张总需求的政策就实效了。
15•答:能源价格的大幅度提高,必然会对社会经济的诸多行业产生影响。引起 大量企业生产成本的提高,成本的提高阻碍厂商提高产量,社会的总供给水平下 降,推动
如文档对你有用,请下载支持!
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假定经济中的需求方不变,其结果必然会使得经 济社会中新的总供求均衡点向左上移动,导致一个更高的均衡价格水平和更低的 均衡产出水平,经济可能出现滞胀状态。
16•答:a..由于技术进步,生产能力的提高,在既定均衡价格水平下,经济的 总供给超过总需求,价格水平就会下降;实际货币供给增加,LM曲线向右移动, 利率水平下降,经济中对利率水平变化反应较敏感的私人部门的投资会增加。
b•如果税率和政府支出不变,利率降低将使总产出中私人部门的投资需求 扩大;同时,总收入的增加还会扩大人们的消费需求。 对净出口的影响并不确定, 价格水平下降使出口扩大,但同时收入的提高也增加了进口需求。 七、论述题
1 •答:总供给是指经济社会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提供的商品和劳务的总量,是经 济社会的基本经济资源用于生产时可能达到的总产量。
一般价格水平影响总供给的过程可以表述如下: 一般价格水平的变动影响实 际工资的变动, 实际工资的变动影响劳动需求量和劳动供给量, 实际就业量因此 而变动。 最后实际就业量的变动影响总供给量 (若技术等其他条件不变 ,总供给是 就业量的增函数 )。
垂直的长期总供给曲线根源于劳动市场完全竞争, 货币工资完全伸缩性的假 定。 若一般价格水平上升,如果名义工资既定,实际工资就下降。在劳动市场 上,实际工资的下降, 使得劳动需求量大于劳动供给量。 根据劳动市场完全竞争 货币工资完全伸缩性的假定, 货币工资一定上升, 并将一直上升到使实际工资等 于均衡实际工资时为止。 由于实际工资不变, 故实际就业量也不变, 仍为充分就 业量,从而收入也不变仍为充分就业收入。反之,若一般价格水平下降,如果名 义工资既定,实际工资就上升。在劳动市场上,实际工资的上升,使得劳动需求 量小于劳动供给量。 根据劳动市场完全竞争货币工资完全伸缩性的假定, 货币工 资一定下降, 并将一直下降到使实际工资等于均衡实际工资时为止。 由于实际工 资不变,故实际就业量也不变 ,仍为充分就业量,从而收入也不变仍为充分就业 收入。
可见,不管价格水平怎样变动 ,由于名义工资能够随着价格水平的变动作相应 的变动,使实际工资始终处于均衡实际工资水平保持不变, 从而实际就业量始终 为充分就业量, 实际收入始终为充分就业收入。 故总供给曲线垂直。 垂直的总供 给曲线之所
如文档对你有用,请下载支持!
以叫做长期总供给曲线, 是因为在长期, 所有市场都是出清的, 实际 就业量一定等于均衡和充分就业量,从而收入一定等于充分就业收入。 2.答:主流经济学家认为 ,如果经济开始处于充分就业状态 ,总需求曲线交于短期 总供给曲线先向右上方倾斜后垂直的转折点。 后来短期总供给曲线左移, 既定的 总需求曲线交于新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区域。 与原来的均衡状态相比, 现 在的收入较低而价格水平较高, 形成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同时并存的 “滞胀” 局 面。短期总供给曲线的左移根源于劳动市场和产品市场的不完全竞争: 工会要求 更高的工资或厂商要求更高的利润。 如果劳动供给存在完全垄断(只有一个工会,所有工人都是工会会员) ,于 是货币工资绝对向下刚性。 若其他条件不变, 工会要求更高的工资并且真的实现 了这一要求。 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上, 货币工资的提高使实际工资提高, 并降低对 劳动的需求, 最终降低实际就业量和总供给量。 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上总供给量的 减少意味着总供给曲线的左移。
如果在产品市场上的厂商是完全垄断者,垄断厂商对劳动的需求原则为
MP • MR=W。由于MR
3.答:二者在形式上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微观经济学的供求模型主要说明单个 商品的价格和数量的决定; 宏观经济中的供求模型主要说明总体经济的价格和国 民收入的决定。 二者在图形上都用两条曲线来表示, 在价格为纵坐标, 数量为横 坐标的坐标系中,向右下倾斜的为需求曲线,向右上倾斜的为供给曲线。
但二者在内容上有很大的不同:其一,两模型涉及的对象不同。前者是研究 微观经济事物,后者是研究宏观经济领域的事物。其二,各自的理论基础不同。 微观经济学中的供求模型中的需求曲线的理论基础是消费者行为理论, 而供给曲 线的理论基础主要是成本理论和市场理论。 宏观经济学中的总需求曲线的理论基 础主要是产品市场均衡理论和货币市场均衡理论, 而总供给曲线的理论基础是劳 动市场理论和总量生产函数, 它们都属于宏观经济学的内容。 其三,各自的功能 不同。前者在说明商品价格和数量决定的同时, 还可以来说明需求曲线和供给曲 线移动对价格和商品数量的影响。 后者在说明价格和产出决定的同时, 可以用来 解释宏观经济学的波动现象, 还可以用来说明政府运用宏观经济政策干预经济的 结果。 4.答:(1)古典的总供给曲线,又称为长期的总供给曲线。古典经济学家基于 工资的完全伸缩性或市场的完全竞争的假定, 认为经济中的就业水平并不随着价 格的变动而变动, 而是总处于充分就业的
如文档对你有用,请下载支持!
状态, 此时总供给曲线为一条直线。 该 垂直的总供给曲线表明在长期中, 经济的产出主要由充分就业的劳动力数量所决 定,从而独立于价格水平。 政策含义是, 在长期总需求管理的宏观经济政策不能 增加产出和就业只能改变价格水平,凯恩斯主义的政策是无效的。
2)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基于货币工资向下刚性和货币幻觉的假定,凯 恩斯主义认为, 在经济实现充分就业之前, 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 线,实现充分就业之后转为垂直线。 ( 3)简化的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西方学 者往往还对上述曲线加以进一步简化, 把该曲线的向右上方倾斜的部分当作一条 水平线。它们的经济含义是, 在未达到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之前, 经济社会能以 大致不变的价格提供任何数量的国民收入, 而实现充分就业以后, 总需求不管怎 么变化,国民收入不再增长,只会出现通货膨胀。其政策含义是在短期内,经济 未实现充分就业, 总需求管理的宏观经济政策能提高社会的就业和产出水平, 凯 恩斯的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是有效的。
5.答:(1)古典总供给曲线又称为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线。其原因在 于假设工资的完全弹性或劳动市场的充分竞争性。 劳动市场的充分竞争性保证了 劳动市场经常处于充分就业状态, 劳动的供求受实际工资的影响。 在名义工资既 定时,价格变动引起实际工资变动, 劳动市场出现非均衡, 导致名义工资与价格 同方向变动, 直至劳动市场重新恢复均衡。 凯恩斯的总供给曲线又称为短期总供 给曲线,在充分就业以前是向右上方倾斜, 实现充分就业之后转而垂直。 凯恩斯 总供给曲线存在的前提是基于货币工资刚性和货币幻觉两个假设。 ( 2)两条总供 给曲线不同的原因在于两者的理论基础不同。 古典理论认为, 劳动市场运行毫无 摩擦,总能维持劳动力的充分就业, 因此无论价格水平如何变化, 经济中的产量 总是充分就业时的产量, 所以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于潜在产出水平的直线。 而 凯恩斯主义则假设工资刚性, 并且劳动力市场存在摩擦, 充分就业和达到潜在产 量只是一种理想状态。 价格变化引起实际工资的变化, 劳动市场失衡状态并不能 总是自动矫正, 充分就业也不能总是得以实现, 所以总供给曲线不会维持在充分 就业保持垂直, 而是保持水平或者正斜率的状态。 (3)财政扩张主要作用于总需 求曲线,使其右移。 财政扩张效应在凯恩斯和古典情形下的差异是很大的。 在凯 恩斯极端情形下, 扩张的财政政策只是提高产量和就业, 对价格水平不产生任何 影响。在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情况下,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会导致价格小幅 度上升,同时引起产出增加, 只是政策效果没有极端的情形下明显。 然而在古典 情形下,扩张的财政政策引起总需求增加的结果, 只会导致价格的上升而不能增 加实际产出水平。综上所述,在凯恩斯情形下,扩张的财政
如文档对你有用,请下载支持!
政策有效,而在古典 情形下,扩张的财政政策无效。
6.答:(1)产品市场凯恩斯模型。在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均衡条件为: 总需求等于总供给或者I=S,这是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决定的恒等式。如果 l>S,则意味着意愿总需求大于实际产出,厂商的意愿存货投资减少,必然扩大 生产规模,增加实际产出,直至 I = S 。反之亦然。 (2) I S —LM 模型。 IS 曲线是 一系列使商品市场均衡的利率与收入的组合点的轨迹, 且均衡的利率与收入间存 在反方向变动关系。在LM曲线是一系列使货币市场均衡的利率与收入的组合点 的轨迹,且均衡利率与收入同方向变动。 lS—LM 模型就是将二者结合起来分析 同时使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均衡的收入和利率的情况。 lS 曲线与 LM 曲线交于 一点,在该点上, 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实现均衡, 均衡利率和收入数值可以 通过求解IS与LM的联立方程组得到。而当两个市场失衡时,会自发的调整恢 复到均衡状态。当收入与利率组合点位于IS曲线左下方,投资大于储蓄,即I>S, 有超额产品需求, 从而导致收入上升, 组合点右移; 当收入与利率组合点位于 IS 曲线右上方,I 如文档对你有用,请下载支持! 总供给曲线称为长期总供 给曲线。(4)内在联系。简单凯恩斯模型假设价格不变、利息率不变。用乘数理 论刻画财政政策效应。 该模型对总产出决定和政策效应的分析实际上是总需求分 析。 IS—LM 模型保持价格不变的假设。重点引入货币因素通过利息率变动对宏 观经济的影响。 该模型在利息率可变情况下分析总产出决定, 并分析了利息率决 定。对财政政策效应的分析既保留了乘数效应,又引入了挤出效应。此外,还分 析了货币政策效应。 但是,该模型仍然是总需求分析。 总供求模型引入劳动市场 从而分析总供给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于是放弃了价格不变假设。 该模型在价格可 变的情况下分析总产出决定, 并分析了价格水平决定。 不仅分析了需求管理政策 的产出效应, 而且分析了它的价格效应。 不仅进行了总需求分析, 而且进行了总 供给分析。 7.答:(1)工资刚性(或黏性)存在的理由。关于这一点,新凯恩斯主义者认 为,工资由雇佣合同所规定。 在协商合同时, 劳动者根据他所估计的或预期的价 格水平( Pe )来决定他要求的工资( W e )的高低。如果双方同意某一水平的 工资 We ,那么合同就被签订。在合同期限内,劳动者必须按照根据他预期的价 格水平而计算的 We提供劳动,即使在这期间实际价格水平(P)有所变动,劳 资双方必须遵守 We 的 数值。基于这一事实, 新凯恩斯主义者提出了工资黏性的 两个主要理由:a.合同的长期性。合同具有期限而且期限往往较长,在合同期内 货币工资不能改变,所以工资具有黏性;b.合同的分批到期的性质。一个社会的 全部劳动合同不可能是同时签订的也不可能同时达到终止期, 合同的这种分批到 期的性质使得工资具有黏性;除了主要理由外还有两个次要理由:a.效率工资论。 为了保持工人的劳动积极性, 厂商愿意支付比平均工资稍高一点的工资, 此外为 了使原有职工不会外流并且保持他们的积极性,厂商一般不愿意轻易降低工资; b.就业与失业职工的差别。与厂商进行工资协议的人是已就业的职工,此时,虽 然事业的职工愿意接受较低的工资,但厂商无法和他们进行联系。 (2)价格黏性的理由:a.市场的不完全性。市场的不完全性意味着垄断的 存在,而垄断的存在使得厂商具有一定的控制价格上升或下降的力量; b.工资的 刚性。工资构成了企业产品成本的一个重要部分, 工资的刚性使得成本没有变化, 或变动不大,从而,厂商也没有多大改变价格的动机; c.菜单成本。厂商改变价 如文档对你有用,请下载支持! 格,需要重新印制产品价格表,向客户通报价格改变的信息与理由等都会引起菜 单成本;d.价格分批变动的性质。和工资一样,社会所有的价格并不是在相同的 时刻一起变动的,一部分价格受合同的限制不能任意改变, 黏性。 以上分别说明了新凯恩斯主义提出的造成工资和价格刚性的原因。 这些原因 试图说明,尽管人们的预期是理性的,人们持有使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动机, 西方 由此可以造成价格的 社会的体制和结构使得工资和价格必然具有刚性,而这种刚性又导致了产量和就 业量的波动,以致使斟酌使用的经济政策成为必要。 八、计算题 1 •解:根据题意:可得总需求曲线的方程为: 0.145— 0.0000185Y+0.00005G=0.00001625J 0.0001* 即:Y=(1660000+200G+400 兽)/139 名义货币供给量和政府购买支出的增加将右移总需求曲线。 反之,名义货币供 给量和政府购买支出的减少将左移总需求曲线。 2•解:对于社会生产函数 Y=F(K,L),由于规模报酬不变,则有 =F (K • 1/L,L • 1/L) 即r=F(r)。显然人均产量Y/L唯一地取决于人均资本量 K/L 0 Y 3•解:(1)在总需求与总供给均衡时有:600— 50P=500,则P=2。故供求均衡点 的收入和价格组合为:(2,500) o (2)如果总需求上升 10%,即卩 YD'=YD(1+10%)=(600 — 50P)(1+10%)=660 —55P 总供求均衡时,660 — 55P=500则P=32/11。故新的供求均衡点的价格和产量组合 为: (32/11,500)。 4•解:由产品市场均衡条件 Y=C+I得:r=250-0.2Y; 由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L=M得:晋=0.2Y-4r; 由上两式得到 晋二丫-1000,即总需求函数为丫二爹+1000。 如文档对你有用,请下载支持! 5 .解:(1) P=1时,把W的值代入劳动供给方程 2=140+5帶,则有: W=4 如文档对你有用,请下载支持! 时,N=160; W=3 时,N=155; W=2 时,N=150; W=1 时,N=145。 W=2 (2)同理,若 P=2,则:W=4 时,N=150; 时,N=145; W=1 时,N=142.5。 W=3 时,N=147.5; 6. (1)由产品市场均衡条件 Y=C+I+G 得:r=0.158-0.0000625Y, 由货币市场均衡条件M=L得:r=0.00025Y-0.232,贝U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有:r=0.08,Y=1248, 计算结果显示,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收入恰好等于充分就业时的收 入,这说明劳动市场也同时实现了均衡,即三大市场都实现了均衡。 (2)由生产函数Y=1.664N得:N=Y/1.664,由已知充分就业产量 Y*=1248,可 以解得充分就业量为:N*=1248/1.664=750 7. 解:(1)当价格水平P=1时,将劳动力的需求与供给函数 Nd=175- 12.5W, Ns=70+5W 联立,可得 175- 12.5W=70+5W。于是均衡就业量 N=100; 名义工资=6。 当P=1.25时,可用同样的方法求得:N=100 ,W=7.50。 (2)从(1)中可看出,劳动力市场上的均衡就业量不受价格水平变化的影响 ,无 论P=1还是P=1.25,均衡就业量都为100单位。故短期产出Y=14N — 0.04N2=1400 —400=1000也与价格无关。 8•根据宏观经济效益最大化条件:边际生产力等于实际工作率,即 当 W=4 时,4N=4/P,即:N=1/P。由已知 Y=10+2N,即:N=(号0 ) 1/2,由上 两式得: 9. (1)由Y=C+I+G+NX和已知条件得: Y=600+0.9Yd +1000-2000叶1000+880-0.08Y-1000, 由已知 丫=8000, Yd=Y-T=8000-0.25X 8000=6000, 故有 8000=600+0.9X 6000+1000-2000r+1000+880-0.08X 8000-1000r 可得:r=0.08。 2 需=¥, 1/2 。 如文档对你有用,请下载支持! (2) 由 Ms=3080, L=0.6Y-5000r, Y=8000, r=0.08 和 JP=L 可知: 3080/P=0.6X 8000-5000X 0.08,故 P=0.7。 (3) 若政府支出减少到 940,则由Y=C+I+G+NX得:r=0.06, 将 r=0.06 代入货币需求函数,得 L=0.6Y-300,由于 Ms=3080, Ms/P=L , Y=8000, 解得: P=0.684。 (4)若货币供给减少到 220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产品市场均衡条件 式仍可得r=0.08;再由货币市场均衡条件可得: 2200/P=0.6X 8000-5000X 0.08=4400 得: P=0.5。 九、案例分析 1.燃油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燃料,其价格的变化,会对社会经济的诸多行业产 生影响。油价的持续显著上涨, 必然引起大量企业生产成本的提高, 成本的提高 阻碍厂商提高产量, 促使总供给水平下降, 推动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假定经济 中的需求方不变,其结果必然会使得经济社会中新的总供求均衡点向左上移动, 形成的新的均衡价格上升,均衡产出下降,经济可能出现滞胀状态。 2.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总需求函数表示在产品市场和 货币市场均衡时产量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它表示在某个特定的价格水平下, 经济社会需要多高的收入。 总供给是经济社会的总产量。 它描述了经济社会的基 本资源用于生产时可能有的产量。从 AD-AS 模型来看,人民币升值会使人民币 相当于外币价值上升,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上升,而进口商品的本币价格下降, 从而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 净出口的减少, 会降低一国的总需求水平, 从而进 一步会降低产出,影响就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