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石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石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来源:锐游网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三年级语文《石榴》设计思路

长桥小学 陈秀文

《石榴》设计思路

这篇课文文笔优美,以季节的变化,按照石榴的生长过程(即:抽枝、长叶、开花、结果。)来描写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此文结构明朗,详写了石榴的花和果(就这两者而言,果更为突出。)故在教学中重点应把握这两点展开。

第二自然段写了春和夏两个季节石榴树抽枝,长叶和开花的景象,重点写出了花。分别写了花的色:“火红”;花的多:“越开越密”、“越开越盛”;花的形:“小喇叭”。写出了石榴的活泼、美丽,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感受石榴的美。

第三、四自然段它的果实——石榴。主要写了它的两个方面:一、课文的第三节,写石榴的成熟过程及它的外形。在处理这一段的时候我以“作者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作为思考,让学生找出石榴的生长过程是:花谢了,树上结出小石榴———天天成熟,石榴外皮颜色的变化——熟透了的石榴形态;其中随着石榴的生长,它的外皮颜色发生了变化:青绿色——青中带黄,黄中带红——一半儿红,一半儿黄,在此我让学生找出看出颜色变化的连接词:“先„„逐渐„„最后„„”再通过图片与文字对照,让学生领悟其用词的准确生动,总结出只有平时仔细观察,才能把文章写好。对熟

16

1

透了的石榴描写特生动。: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作者用了拟人的方法进行描写。在此我设计了一个小练习,让学生通过对比,来体会拟人写法的好。对“急切地扒开”“朝外张望”的处理是表演加采访,说说石榴娃娃你为什么这么急切地朝外张望?从而引出石榴成熟了的喜悦心情。二、课文第四节,写石榴子粒的形态和它滋味。我是以实物出示让学生直观的进行观察,品尝,从而再来交流,并读好文章中的句子。

此文是一片非常好的习作例文,所以最后我让学生齐读全文后再次回顾整篇文章,并整理出文章的思路,写在黑板上,同时也作为板书。这样学生对文章的思路一清二楚。让学生用所学知识仿写一种水果,做到读写结合。

16

2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三年级语文《石榴》第二课时原始教案

长桥小学 陈秀文

一、教学目的

1、学习生字词,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学写植物特点的方法。 2、能体会文中优美的词句,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感。 3、激发学生对石榴的喜爱,对大自然的喜爱。 4、试仿说仿写课文第四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文中优美语句,知道作者介绍石榴的顺序。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6课读――: 学生读课题石榴

2、课文中的词语你读熟了吗?(出示词语)老师来验收一下吧。 齐读

驰名中外 红白相间 晶莹透亮 酸溜溜 甜津津

3、课文中的短语你能读好吗?(出示短语)

16 3

郁郁葱葱的绿叶 火红的石榴花 笑得咧开了嘴 玛瑙般的子儿 指名领读。

评价:同学们生字记住了,词语又读得这么好,肯定是多读了书的结果。

4、现在,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到了枣庄,让我们一起去石榴园看看吧!

二、精读训练

1、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说说都看到了些什么? 2、指名交流

3、看到石榴树的叶子。 板书:叶

叶子怎么样?你是从哪读到的?

(板书:嫩绿 郁郁葱葱)请你来读一读。齐读。 4、看到石榴树的花。(体会石榴花的美) (1)你看到了怎么样的石榴花? 火红的石榴花 石榴花开得多 花的形状像小喇叭 石榴花很可爱(活泼)

(2)出示:到了夏天,郁郁葱葱的绿叶中,便开出一朵朵火红的石榴花。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走近看,仿

16

4

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3)指名交流

A、花颜色美:火红(板书:火红)

*老师听出来了,你看到了火红的石榴花,你觉得火红的石榴花怎么样?

B、花开得多、开得盛:一朵朵、密、盛、越开越„„满、不久 *谁也看到了这么多的石榴花?你能给大家来读一读吗? C、花开得生机勃勃(鼓足了劲儿)你能读出这股劲儿吗? 花的形状像小喇叭(板书:小喇叭)

(4)指导朗读,读出花开得多,开得盛。齐读。 5、体会石榴果的可爱(在石榴园里,你还看到了什么?) (1)出示句子:热闹了好一阵的石榴花渐渐地谢了,树上结出了一个个小石榴。石榴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它的外皮先是青绿色,逐渐变得青中带黄,黄中带红,最后变成一半儿红,一半儿黄。

(2)读这句句子,找出表示先后顺序的字或词 先是、逐渐、最后

(3)划出横线:青绿色――青中带黄――黄中带红――一半儿红,一半儿黄

(出示图片)请你来排一排:先是 逐渐 最后 。

(4)可不可以把这几个词语调换一下顺序?(不可以,为什么) 你看,作者观察得多仔细,用词多准确哪。他抓住了事物的生长顺序。

16

5

(先后出示小卡片:仔细观察、按照顺序) (5)指名读,读出先后的顺序 (6)你还看到了什么?

A、出示句子: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向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

B、大声地读一读,体会体会,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石榴娃娃? (可爱)笑、咧开了嘴、笑破了肚皮、急切、扒开、张望、报告 C、他们为什么笑啊?为什么这么高兴(开心)啊?为什么这么急啊?

(板书:高兴地笑)

D、作者怎么会把这些石榴娃娃写得这么可爱呀?(喜欢石榴) E、你看,作者喜欢这些石榴娃娃,他把石榴当成了人来写了。让我们也带着这股高兴的劲儿来读一读这句话吧。

(7)你看,把石榴娃娃当成了人来写,写得多可爱啊,多有趣啊!

现在,让我们把小动物也当成人来写,你也能写几句这么有趣的句子吗?

出示句子:花丛中的小蝴蝶开心地挥舞着翅膀,招呼着同伴去参加歌舞会。

天空中的小鸟( )。(8)再次齐读第三自然段 6、体会石榴子的可爱、美

16

6

(1)出示句子:这时,你摘下一个石榴,剥开外皮,只见玛瑙般的子儿一颗颗紧偎在一起,红白相间,晶莹透亮。取几粒放入口中嚼嚼,酸溜溜、甜津津的,顿时感到清爽无比。

(2)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样子、色彩美(出示红白相间的子儿理解):玛瑙般的子儿一颗颗紧偎在一起,红白相间,晶莹透亮。

(板书:红白相间,晶莹透亮)

(请你来读一读,读出石榴子儿的样子,颜色的美) 味道美:酸溜溜、甜津津的。(板书:酸溜溜 甜津津) (谁也读到了这股酸溜溜、甜津津的味道,请你来读一读。) (3)齐读 三、总结:

石榴不仅叶子_(可爱)、花_、果_,里面的子儿也_,(板书:可爱 美)你看,作者抓住了石榴的可爱、美的特点,按照顺序(指卡片)把《石榴》这篇课文写得多生动啊。我们在写一样事物的时候也要学着抓物事物的特点。(出示:抓住特点)

四、石榴园参观完了,在回来的路上,老师给你们说一件有趣的事吧。

上个星期五我去买了一只石榴准备尝尝,下班后,我去候车亭等车,看见一个小妹妹正在哭鼻子呢!原来,她的妈妈去华联里换一样东西,叫她等在这儿,可现在还没有回来,所以小妹妹急得哭起来了。同学们,你们觉得老师会怎么说啊?

16

7

(小妹妹,不要哭了,这个石榴给你吃。)

师:是啊,我也是这么说的,她马上不哭了,看了看石榴说:“这是什么东西?好吃吗?”

这下,你觉得老师又该怎么说呢?

(指名说说石榴的子儿:小妹妹,这个石榴可好吃了,„„) 你知道吗?那天我几乎是吹着口哨回家的,心里真是开心无比。 你知道开心无比是什么意思?(非常开心)那课文里的“清爽无比”呢?

F、你最喜欢哪种水果?如果当时你手里有一只( ),你会对小妹妹说些什么?

指名说话练习(多选几名学生,说说不同的水果) 五、同学们,今天的枣庄之行结束了,你有什么收获吗? 六、布置课外作业

老师今天在作业 超市里列出了以下的作业 ,请你任意选择两题完成。

(1)配乐朗读课文。

(2)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背下来。

(3)选择自己喜欢的水果,画一画,再仿照第四自然段写一段话。

(4)找一找你身边美的事物,试着用几句话写写它的美

16

8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三年级语文《石榴》第二课时教学预案

长桥小学 陈秀文

一、《石榴》教材分析:

《石榴》这篇课文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5册中的一篇课文,课文以时间为线索,描写了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结果这一过程。文章语言优美,在描写石榴花与石榴果时,还运用了比喻与拟人的写作手法,对学生阅读、习作是一篇很好的范文。

二、教学目标:

1、复习生字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读中能体会文中优美的语句,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感。初步理解拟人化的写法。

3、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写法,品尝一种水果写一段话。

4、激发学生对石榴的喜爱,对大自然的喜爱。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体会文中优美语句,知道作者介绍石榴的顺序和拟人手法的运用。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理清文章脉络。

1、瞧,这是什么?引出《石榴》今天这节课咱们继续走近、熟悉《石榴》。先来复习一下课文中的生字词好吗?

2、出示:

这些生字词,还记得吗?

抽出、仿佛、甚至、扒开、喜讯 (强调“甚至”这个词)。

16

9

3、瞧!这些词语写得多好呀,会读吗?

酸溜溜、甜津津、驰名中外、红白相间、晶莹透亮

4、读得真好,再看,难度加大了,字多了,能读好吗?注意轻声

郁郁葱葱的树叶 火红的石榴花 玛瑙般的子儿 笑得咧开了嘴 5、这个会填空吗?先默读课文,再填写。

出示:这篇课文写了石榴树春天( )枝条( )叶子;夏天( );秋天( )。

指名填写,最后齐读。 6、师小结并板书:

是呀,这篇课文作者按照春天、夏天、秋天的顺序写了石榴树呀长叶、开花、结果,多有意思啊

春天 长叶 夏天 开花 秋天 结果

7、师:这节课咱们就来仔细地读读课文,去看看春天、夏天、秋天石榴树都是什么样子的,好吗?

(二)、研读课文,品读词句,体会写作手法。 A春天抽枝长叶

1、师:打开书,轻声读第二自然段,想想春天、夏天石榴树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一边读一边想,还要把你最喜欢的地方圈出来。

2、交流春天石榴树是什么样子的?

体会春天石榴树抽枝长叶的生机勃勃的样子。

重点理解:抽出。(表示一下子很快;也看出生命力的旺盛。) (1)、通过做个动作理解。

16

10

(2)、通过换词语理解。

3、师:是啊,新枝嫩叶在这生机盎然的春天里长得多快呀!多好呀!

指导朗读。 B夏天开花

1、那夏天呢?把你最喜欢的地方给大家读一读,说一说。 (1)对“郁郁葱葱”和“火红的”石榴花一句进行理解,同时借助图片图文并茂去感受石榴花颜色的美丽和开得旺盛。

(2)指导朗读。

(3)夏天的石榴花你还喜欢哪里呀?

(3)自读第二句。从这句话里读出了什么?(从“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就挂满枝头” 从这句话感受到花开得特别多。)

(4)指导把那么有生命力,那么茂盛的景象读出来。 (5)走近去看看„„(生读)

大家都喜欢这句话?为什么喜欢?(非常可爱)哪里看出的? (6)朗读体会把石榴花的样子比成了活泼的小喇叭。这样的打比方多形象啊!“活泼”“鼓着劲”这两个词的拟人手法写出了石榴花像小朋友一样的可爱。

(7)(做鼓着劲的动作)指导把石榴花可爱的样子读出来。 2、师小结:像这样花开得那么多,颜色那么火红,你争我抢地开着,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课文中有一个词就写出了这样的画面,找找看!(热闹)

播放图片,看图师领着背诵。

3、师小结:孩子们,春天石榴树抽出了新枝,长出了嫩叶;夏天树上开满火红的石榴花,作者把石榴花比成了小喇叭,还把它们写得像小朋友一样活泼可爱,正鼓着劲在吹,这样的句子就是拟人句。

16

11

拟人句给你什么样的感受?(感受到活泼、生机勃勃、可爱)

C秋天结果

1、热闹了好一阵的石榴花渐渐地谢了,树上结出了一个个小石榴。小石榴是怎样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的呢?

大家轻声地读读第三段,边读边想,并在书上划一划表示颜色变化的词。还有几个表示先后顺序的词?

(“青绿色”、“青中带黄”、“黄中带红”、“一半儿红,一半儿黄”) 2、再找找看哪些词写出了这些颜色的先后变化? (“先”、“逐渐”、“最后”)

3、同学看图用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说说石榴外皮颜色的变化。 4、孩子们,作者在描写中用上了“先”„„“逐渐”„„“最后”把石榴生长过程写得更加清楚了,这多值得我们学习呀!

5、小石榴就是这样一天天长大的!一天天成熟的!那熟透了的石榴是什么样的?自己快到文章里去读一读,找一找。

(1)熟透的石榴是什么样的? (2)看图读词句:咧开嘴的石榴。 笑破肚皮的石榴,露出了满满的子儿。 (3)指导把它们可爱的样子读出来。

(4)从这些石榴娃娃„„这句话里你读出了什么?(拟人、可爱、喜爱)这些石榴娃娃在干什么?(急切、扒开、张望、报告)做动作。

(5)嘘!你们听——石榴娃娃开口讲话了:农民伯伯快来呀!我们成熟了!„„石榴娃娃们你们还想急切地报告什么?

你们看这是什么样的石榴呀!(丰收的、可爱的„„) (6)把成熟的石榴当成人来写,写得多生动,多有意思呀!让我们读着读着不由得笑了起来,我们一起来读好吗?(还可以加上动

16

12

作演演石榴娃娃)

1、看图,这时你摘下一个石榴,剥开外皮,只见„„(红白相间,晶莹透亮)。

2、看实物理解体会:玛瑙和石榴子的相似之处。

它们一颗颗紧偎在一起,给你什么感觉?(团结、可爱„„) 3、指导读这句话。

4、这句话是写石榴的——(剥开皮的样子) 5、取几粒放入口中嚼嚼——给学生吃 什么味道哦? 指导读好这一段。

6、师小结:今天咱们学习了枣庄的石榴,作者通过细心观察、展开丰富的想象,运用了拟人手法,让我们仿佛看到来了春天里生命力极强的石榴树,夏天像小喇叭一样火红的石榴花,秋天满树可爱的石榴娃娃。生动的描写不仅把石榴写得更加可爱,还把自己对石榴的爱对家乡的爱全部都表达了出来

配乐朗读课文。

(三)、回顾课文,总结写法,动手写写水果。

同学们,作者先是仔细观察石榴子的样子,再写石榴的味道,写的时候还恰当地运用拟人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最后还亲口去尝尝,这样写出来的石榴啊,就非常讨人喜爱。今天咱们每人都带来了一种自己最喜欢的水果对吗?

(1)水果大拼盘:

仿照第四自然段的写法:观察自己带来的水果,先观察剥开皮时水果的样子。(看到了什么?可运用拟人手法,展开丰富的想像。)再放到嘴里尝尝味道。

(2)生交流。

16

13

(四)布置作业

(1)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背下来。

(2)选择自己喜欢的水果,画一画,再仿照第四自然段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石榴 春天 长叶 夏天 开花 秋天 结果 子儿 形色味

16

14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石榴》教学反思

长桥小学 陈秀文

《石榴》是苏教版第五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作者以季节变化为线索,描写了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结果。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在教学时,我努力运用直观效应,引导学生用眼、用口等形式去理解词语,感悟课文内容,从而更好地进行朗读与说写训练。

1、多种形式理解词语

在精读感悟时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来体会,在理解词语时我尽量用多各形式让学生自主感悟。如“扒开”“张望”等词语,我让学生做动作来理解,而“玛瑙般”、“一颗颗紧偎”、“红白相间”、“晶莹透亮”这些词我则通过出示实物,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石榴子儿,观后交流感受。接着,我将石榴子儿掰开,让学生们一起分享。吃完后,问他们味道怎么样?学生们纷纷举手,有说酸酸的,有说酸中带点甜,我又相机让学生理解“酸溜溜”“甜津津”,学生感受到了,在此基础上再指导学生诵读是比较成功的。 2、不断渗透写作方法

本文是一篇很好的习作范例,因此我在让学生朗读、感悟的同时注重写作方法的渗透,比如:拟人的修辞手法。在教学第三节时当学生感受到石榴的可爱之后,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是怎样把石榴娃娃写

16

15

得如此可爱的?学生自然而然的体会到,作者是把石榴当作人来写。这时我又让学生学以致用,让学生补充句子。活学活用,对学生的训练的实效性较高。再如:在教学第四节时,在引导学生朗读、感悟石榴果实的特点之后,让学生思考:作者是怎样写石榴果实的?学生总结出作者的写作方法,先写看到的,再写品尝到的。在作业设计时我让学生仿照第四节的写法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水果,收到了较理想的效果。

但是,这堂课也留下了一些遗憾,比如:课文的2、3、4自然段都有重点内容,我因为舍不得放弃任何一个重点而导致第4自然段没能处理特别到位,并且还出现了超时的现象。在一篇课文重点较多的情况下,明明做不到面面俱到,何不加以筛选呢?与其因为时间的限制,在任何一个重点处都没能深入学习,只是一带而过,不如学会放弃一些,抓住重中之重,加以深入学习。

另外,在本节课中学生的表现也不尽人意,除了学生紧张之外,主要是由于我对本节情感投入不够。并且,我对学生朗读以及回答问题的评语还比较单一,这一点我决心在今后的每一节课中都有意识的训练自己,争取在每一节平常课中积淀语言,彰显教师语文魅力。

16 1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