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士衡为馆阅读答案
【篇一:《三峡》比较阅读及答案】
(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
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三峡》节选
(乙)江水又东径狼尾滩而历人滩。袁山松曰:“二滩相去二里,人滩水至峻峭。南岸有
青石,夏没冬出,其石嶔崯,数十步中悉作人面形,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须发皆具,因名曰人滩也。” 1.解释加点的词语。
沿溯阻绝 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须发皆... 2.翻译下面句子。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数十步中悉作人面形. 3.用原文句子填空。
甲文中第一段描写三峡夏季的景色,侧面描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是“” 以船行之快烘托水流之急。乙文选段说明的对象是人滩,说明其得名的原因的句子是,介绍人滩得名原因的句子是“ ”。 4.总结三峡的景物特点,给下面的对联补出上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高地厚华夏情。
5.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己过万重山。这是诗人李白在被流放途中遇赦写下的《朝发白帝城》。请说说其中后两句诗与文中“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异同。 (二)
【甲】(《三峡》全文)
【注释】①迳: 取道,经过。②纡曲:迂回曲折。③形容:形态。④践跻:登临。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1)略无阙处 (2)常闻峡中水疾 . 1
(3)每至晴初霜旦(4)泠泠不绝 (2)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
3.阅读下列【甲】文中的语句,并从【乙】文中找出与其内容相近的句子来。
(2)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4.请简要概括【甲】文中不同季节的景物特点。
5.请用恰当的成语或俗语,概括乙文“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一句的含义。
(三)阅读[甲][乙]两文,完成11-15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闽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故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蒙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李士衡①为馆职,使高丽②,一武人为副,与之俱使高丽。高丽礼币赠遗之物.士衡皆不关意,一切委于副使。时船底疏漏,副使以士衡所得缣帛藉③船底,然后实己物以避漏湿。至海中,遇大风,船敏倾覆,舟人大恐,请尽弃所载,不尔,船难免倾覆。副使仓皇,悉取船中之物投入海中,曼不暇拣择,约投及半,风息船定,既而,点捡所投,皆副使之物。士衡所得在船底,一无所失。
[注释]①李士衡:北采人,当时在昭工馆为官。 ②高丽:古国名,位于今朝鲜半岛。③藉:垫。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沿溯阻绝 沿: (2)清荣峻茂 荣:
(3)与之俱使高丽 俱:(4)船欲倾覆 欲: 2.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译: (2) 点检所投,皆副使之物。译:
3.[甲]文第一段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2分) 4.[甲]文结尾引用渔歌有何用意?(2分)
15.[乙]文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3分)
2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一)参考答案:
译文:江水又向东流,经过狼尾滩,又经过人滩。袁山松(晋朝著名文人)说:“这两个岸滩相距二里远。人滩,江水非常湍急。江的南岸有许多青色的大石,夏天被水淹没冬天露出来,这些石头,有好几十步远,都是人脸的形状,有的大有的小;那些纹络清晰的,头发胡子都能分辨出来:因此叫做“人滩”。
1.阻断, 隔断;有的2.(1)骑上飞奔的快马驾着长风,也不认为有那样快。(2)有好几十步远,都是人脸的形状。3.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南岸有青石,夏没冬出,其石嶔崯,数十步中悉作人面形,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须发皆具。4.山险水急三峡景;5.描写对象和写法相同:同写三峡、同咏猿鸣,都采用了寓情于景的写法;表达的情感不同:诗句流露出作者重获自由的喜悦、欢快之情;渔歌则表达了三峡渔民对人生艰辛的悲凉感慨。或语言风格不同:渔歌更口语化、更通俗。(同异各答出一方面即可)
(二)【参考答案】1.(1)阙:通“缺”,缺口;(2)疾:快;(3)旦:早晨;(4)绝:消失。
2.(1)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2)书本记载以及口头传说都用登临此境令人恐惧相劝告
3.(1)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2)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
4.夏天:水流湍急;春冬之时:水清山绿;秋天:猿鸣凄异 5.答案示例:①耳听为虚,眼见为实。②百闻不如一见 (三)参考答案:
11.(4分)(1)顺流而下 (2)树荣(茂盛) (3) -起,一同 (4)将要
12.(4分)(1)即使骑着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么快。 (2)清点检查投到海里的东西, (发现)都是副使的财物。
13(2分)山高、岭连、峡深。(答“连绵不断,遮天蔽日”亦可)
14(2分)渲染三峡秋季萧瑟、凄清的氛围,佐证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表达对三峡渔民生活艰辛的感慨。(答出两点,意近即可)
15(3分)对比。(1分)做人不能太自私,否则会自食其果。(2分) 3
【篇二:2014人教版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三)】
s=txt>一、基础(24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 。(柳宗元《小石潭记》)(1分)
(2) ,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 渊明《饮酒》)(2分)
(3)影片中革命烈士们面对敌人的残酷迫害视死如归,看到同学们对此无法理解时,
班主任语重心长地说:“在当时的情况下,贪生怕死就意味着放弃革命大义,所以烈
士们践行了孟子《鱼我所欲也》中‘,’的倡导。”(2 分)
(4)□□□□□,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1分) 马作的卢飞快,。 , 。!
2.根据拼音和语境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探索。
3.选出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 (3分)
a.一时间,满天大雾把什么都遮没了,就是远处的电线杆也躲得杳无音信。 ....
b.他在学习上能够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 .... c.他待人谦和,不论遇到谁,总是付之一笑。 ....
d.我是集邮迷,不管得到什么时期,什么国家的邮票,我都会如获至宝,惜爱.... 有加。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有误的一项是( )(3分) ..
a.保护并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保护”和“了 解”换位)
b.我们在学习上即使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绝不能骄傲自满。(改为“即使我
们在学习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也绝不能骄傲自满。”)
c.各级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加强校园安保工作,保证校园安全事故不再发生。(改为“保证不再发生校园安全事故”)
d.一个人是否拥有健康的体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地参加体育锻炼。(去掉“是 否”)
5.下面是汪国真《雨的随想》中的一段文字。请模仿这段文字的句式和语言特点,
以“一对老人”开头,以“雨中的牵手是一幅耐读的图画”结尾,另写一个感人的
画面。要求:意境优美,想象合理,画面感强,大致符合例句句式和语言特点。 (4 分)
一对恋人走在小巷里,那情景再寻常不过。但下雨天,他们的手中又魔术般的
多了一把淡蓝色的小伞,身上多了件米黄色的风衣,那效果使会截然不同。一眼望
去,雨中的年轻是一幅耐读的图画。 二、(46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第6~18题。 (一)(10分)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
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
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
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6. 下面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必先苦其心志 苦:使?痛苦 b.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喻:明白,.. 知晓。
c. 人恒过然后能改恒:偶尔,有时d.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出:在国.. 外
7.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8.上天让人才在担当大任前历尽磨难是为了 “,”,
开头六位名人的史例是为了直接印证“”的观点。(3分) (二)(9分)
李士衡为馆职,使高丽,一武人为副。高丽礼币赠遗之物,士衡皆不关意,一
切委于副使。时船底疏漏,副使以士衡所得缣帛藉船底,然后实己物,以避漏湿。..
至海中,遇大风,船欲倾覆,舟人大恐,请尽弃所载,不尔,船重必难免。副使仓惶,悉取船中之物投之海中,更不暇拣择。约投及半,风息船定。既而点检所投,皆副使之物。士衡所得在船底,一无所失。
(《梦溪笔谈》)
9.请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⑴一切委于副使 委: .
⑵副使以士衡所得缣帛藉船底 藉: .
10.对画线句“约投及半,风息船定。既而点检所投,皆副使之物”翻译正确的一项
是( ) (3分)
a. 大约丢了一半时,风停了,船停下了。后来检查丢弃的物品,发现都是副使 丢的。
b. 大约丢了一半时,风停了,船平稳了。后来检查丢弃的物品,发现都是副使 的财物。
c. 大约丢了一半时,风停了,船停下了。后来检查丢弃的物品,发现都是副使
的财物。d. 大约丢了一半时,风停了,船平稳了。后来检查丢弃的物品,发现
都是副使丢的。
11.副使是个、的人。(4分) (三)(10分)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每年的四、五月份是牡丹盛开的季节,
也是赏牡丹的好时候。今年的洛阳牡丹节期间,洛阳特别推出了国内首份4d报纸特
刊,让人们在读报的时候“活”色“生”香赏牡丹。而4d报纸一经面世,历史上的
“洛阳纸贵”再现。
所谓4d是指在三维的基础上加入动感、嗅觉、听觉等人体感受而形成的,人们
能够从中获得多方位的感受。4d报纸让人们在读报纸的时候,不仅能够看到立体的
画面,还能闻到阵阵花香,给与读者不一样的体验。
据洛阳日报执行总编李勇介绍,4d报纸是运用分子扩散技术,把牡丹特有香味
提炼出来,在印刷的时候融入到报纸里,印刷后密闭一段时间,保持住香味,读报
的时候戴上配送的红蓝眼镜,既可以看到活生生的牡丹,又可以闻到扑鼻香味。
洛阳4d报纸一经面世,“洛阳纸贵”再次出现,人们争相抢购,并赞不绝口。
“这份报纸很有特色,有立体感,还有香味,不再是以前的油墨味了。”洛阳
市民王金利说,自己家订的有报纸,4d报纸还是第一次听说和看到,感觉很不错。
“以后还可以经常出版,让读者有不同的体验。”
“很新奇!”洛阳一高中生李琳说,“不去牡丹园也能看到争奇斗艳的牡丹,
闻到牡丹香。”
据了解,当天,该报纸卖出达17万份,足足比普通报纸多了2万份。洛阳晚报
执行副总编郑征说,17万份报纸当日早早卖完了,但是求购电话仍然不断,由于配
送的眼镜量有限,就没再加印。
洛阳日报执行总编李勇说,这次出版4d报纸只是尝试性的,以后会在举办一些
特殊活动时不定期出版。“4d报纸比普通报纸成本要高,印刷用纸跟普通报纸不同, 工序也比较复杂。”
(选自《扬子晚报》2011年5月1日)
12.下面最能准确概括这则新闻主要内容的一项是( )。(3分) a. 洛阳牡丹节成为当地报纸新闻 b. 历史上的“洛阳纸贵”再现 c. 洛阳推出国内首份4d报纸 d. 4d在洛阳受到读者追捧
13.下列各项对于4d报纸的介绍,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4d报纸是指在三维的基础上加入动感、嗅觉、听觉等人体感受而制成的报 纸。
b. 读4d报纸时戴上配送的红蓝眼镜,就能够看到活生生的摇曳生姿的牡丹。
c. 人们将牡丹特有香味提炼出来,在印刷的时候融入到4d报纸里。 d. 4d报纸印刷后必须密闭一段时间保持住香味,读者打开报纸才可以闻到扑 鼻香味。
14. 4d报纸会不会广泛推广呢?为什么?请说说你的看法。(4分) 有本事,你也撕 马 德
⑴我高中时候,有个数学老师,姓王。
⑵他上课,常常讲不到十分钟时间,就会有细小的白沫子,挂在两嘴角边,像
刷完牙忘记了擦一样,很扎眼。有捣蛋的学生,给他起了个外号,叫“王白沫”。那
时候,他住在校里,经常自己做饭吃。晚自习辅导的时候,给我们讲题,常见他的
手背上残留着面渍。每每这时候,女生就偷偷地笑,然后问他,老师,你才做过饭
吧。他似乎意识到了什么,就赶紧把那双刚刚和过面的手,藏起来。 ⑶印象中,开始他还显得很窘迫,后来,再遇到类似情况,笑笑,就过去了。
⑷王老师的数学课上得不错,纵横捭阖的,好多题,都给我们讲好几种解法。
他说,他有一个同学,数学很厉害,上高中的时候,老师讲一章,他撕一章的书,
老师讲完了,书也撕完了。而且,他的这个同学数学精通到什么程度呢,据说,选
择题,不用算,只看选项,就知道哪一个是答案。总之,他说得神乎其神。每次讲
到这个故事的时候,他都神采飞扬,嘴角的白沫也愈发地多,仿佛那个人不是他的
同学,就是他自己。
⑸我们有一个数学顶好的同学,很狂妄。王老师有些看不惯他,就说,你要哪
一天也能一边学一边撕书,我就服你。后来,这个故事变成了他的一句口头禅:有
本事,你也撕!有事没事的,他都用这句话来鞭策我们。
⑹我那时候数学很差。上他的课,总不敢看黑板。尤其是他提问的时候,更是
把头扎得低低的,生怕他问到自己。即便这样,有一次,他还是问到了我。他喊我名字的那一刻,我吓得仿佛在黑黢黢的夜里,被魔鬼一把抓住。我脸色苍白,哆哆嗦嗦站起来。王老师见我这样,很严厉地批评我,说,怕什么,谁也不是天生就什
么都会的!不会答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答。我的同学为什么敢撕书,那是一种胆
量和勇气。我教你们,希望你们也能像他一样,在学习上,有这么一股子闯劲和霸 气。
⑺那节课,他在台上唾沫星子飞舞,我们在下边大气也不敢出。下课后,同学
们都埋怨我,说因为我而挨了批。
⑻我有一个同学叫李军,在一次考试结束之后,到办公室,他见办公室无人,
就从王老师的办公桌上,找到自己的数学卷,把第二卷的分数改了,把“61”分改
成了“87”分。然而,改完之后,从办公室跑出来没多久,他傻眼了,因为那次考
试,第二卷满分才85分。
⑼李军吓得惶惶不可终日,他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⑽第二天发卷的时候,李军假装肚子疼,没敢上课去,他怕王老师会当着全班
的面,揭发他的“罪恶”行径。然而,卷子发下来,王老师什么也没说。李军的卷
子上,在被他改过的“87”分上面,轻轻地画了两个斜杠,然后,在旁边,重新写
上了61分。难道老师没有发现?可是,没有发现,他怎么会重新改过来呢?那么发
现了,他怎么没有任何反应呢?
⑾这件事很蹊跷,即便是李军,也觉得不可思议。李军偷偷地和我们说,管他
⑿毕业的那一年,我们班的数学考得很好。成绩下来的那一天,王老师高兴得
喝了不少酒,他说,你们考得不错,虽然没撕书,但都算是有本事的学生。然后,
他又在李军的肩膀上拍了一下,说,你本来也是最棒的嘛??
⒀李军的脸“腾”一下子红了,他尴尬地等在那里,以为老师还要说什么,结
果,王老师什么也没说,只是满脸灿烂的笑。
⒁那笑,被酒燃烧过,红红的,让人一辈子难忘。
15.文章第(2)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16. 请联系原文内容,简要说说王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5分) 17. 请联系上下文,品味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篇三:九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s=txt>语文试卷
(时间120分钟,总分120分) 姓名:班别:学号:
考前寄语:1、与诚信携手同行,跟欺诈挥手道别。2、用心看卷,专心答题,细心复查。3、易题不丢失半分,难题不放弃努力。(不要留空白哟)4、成功,要靠辛勤与汗水,也要靠技巧与方法。5、书写工整能让你赢得青睐,书写潦草定会使你失去分数。(卷面分有5分哟)
一、语言积累运用(24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欲为圣明除弊事,________________!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蓝关示侄孙湘》)(1分)
(2)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____________。(《关雎》)(1分)
(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现词人渴望收复中原、建立功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白居易《观刈麦》)(2分)
(5)把李贺的《雁门太守行》默写完整。(4分)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云龙为君死。 2、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他看完电影《狼图腾》,受到了震撼,感觉开卷有益。 .... b. 新春佳节,我们一家人津津乐道地谈论着春晚的精彩节目,共享天伦之乐。 .....
c.在当地人心目中,王大夫是一位医德高尚、妙手回春的好医生。 ....
d.清晨的公园里,一些老人在指手画脚地打着太极拳,姿势优美,如行云流水。 ....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a.安顺是一个美丽的城市,夏日的龙宫是人们避暑纳凉的好季节。 b.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c.宽带网不仅能浏览信息,还可以提供网上视频点播和远程教育等智能化、个性化。
d.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使我们开拓了视野,提高了能力。
5、仿照划线句子,在下列的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构成排比。(4分) 如果你能使一朵花儿快乐,不用自己的手随意折毁它,那么鲜花也会使你快乐,在你苦闷烦恼时为你送上一束醉人的温馨;如果你能使一条小溪快乐,不把生活的污秽抛向它,那么小溪也会使你快乐,在你口干舌燥时为你送上一捧甜蜜的甘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46分) (一)(10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1)必先苦其心志( )(2)入则无法家拂士( )(3)人恒过然后能改( ) ...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8.下列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第一段主要论证了古往今来受大任、成大业的人都是在困境中造就的观点。
b.本文告诫人们要有忧患意识,不可沉迷于安逸享乐。
c.本文论证严密,先从国家的治理方面来论述,再从个人成才的角度论述,从而得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结论。 d.文章第二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述经受磨炼的好处和沉迷于安乐的危害。 (二)(9分) 副使失物
李士衡①为馆职,使高丽②,一武人为副,与之俱使高丽。高丽礼币③赠遗之物,士衡皆不关意,一切委于副使。时船底疏漏,副使者以士衡所得缣帛藉④船底,然后实己物,以避漏湿。至海中,遇大风,船欲倾覆,舟人大恐请尽弃所载不尔船覆必难免。副使仓皇,悉取船中之物投之海中,更不暇拣择,
约投及半,风息船定。既而点检所投,皆副使之物。士衡所得在船底,一无所失。
[注释]①李世衡(959-1032),字天均,秦州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官至尚书左丞。②高丽:古国名。③币:丝织品礼物。④藉:垫。
9、选出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李士衡为馆职/以牒为城 b.高丽礼币赠遗之物/深追先帝遗诏 ....
c.约投及半/及鲁肃过寻阳 d.士衡所得在船底/得无异乎 .... 10.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舟人大恐请尽弃所载不尔船覆必难免
11.对于高丽的礼物,李世衡和武人的态度与做法有什么不同?读完全文,你悟出了什么道理?(3分) (三)(10分) 读书如熬粥 赵畅
①我的母亲煮得一手好粥。孩提时曾问母亲何以烧出好粥,她告诉我:?粥是熬出来的,熬粥有三要素,即‘好米、文火、持续’。?
②是的,要熬一锅好粥,首先在于有?好米?。米好,粥就好。粥拼的是米,是米本身,是那种不加附加值的实力与质地。有了?好米?,还须用?文火?,即要用比较弱的火来熬,用?文火?易熬透,既能保持营养成分不流失,又能保持那份天然的鲜香味。熬粥还得有耐心,须持续。一锅好粥,少说也得熬上个把小时。熬粥之妙,令我想及读书。细细回味一番,读书不正如熬粥一般吗?
③是啊,读书之法,贵在选择。要多读经典好书,经典往往记录着优秀的思想,它们总是超越时代、历久弥新的。读经典,你将从先贤的精神世界中吸收养分,从与高贵的心灵对话中得到陶冶。秘鲁作家略萨说:?如果一个人不读书,或者很少读书,或者只读‘垃圾书’,他可能会说话,但是永远只能说那点事情,因为他用来表达的词汇量十分有限。不仅是词汇的限制,同时又是智力和想象力的限制,是知识和思想贫乏的表现。?略萨对阅读经典的真谛作了深刻的诠释。一个常读经典作品的人,一个常读好书的人,更容易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
④读书之法,贵在耐心细读。心急火燎是读不了书的,粗枝大叶也不会有好的效果。读书须用?文火?,好似老牛吃草,不慌不忙,细细咀嚼。读书是一个人的心灵之旅,拿到一本书看到书名时,就像在长途汽车站的站牌上看到一个遥远的目的地,它意味着什么,暂时你还不知道,你只是向往。然后,你打开书本,仿佛踏上一段陌生而新奇的旅程。如果说,最幸福的旅行是那种沿途风光无限、刺激浪漫的行程的话,那么,最幸福的阅读则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书本中向你次第展开。按高尔基的说法,就是阅读向你?打开了一扇扇新的不知道的世界的窗户?。只是别忙,须从容读。从容读,你便会觉得处处皆风景。 ⑤读书之法,贵在持之以恒。不能心血来潮,高兴时拼命读,兴头过后就丢弃一旁。真要读书,须耐得寂寞,甘守孤独。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是一种孤独,它更适合于?独啜?。
不要因为这份寂寞与单调,你就感到厌烦无味,就与读书渐离渐远。坚持读书,须有目标追求。这方面,国学大师陈寅恪便是典范。赵元任的夫人杨步伟回忆说:?那时在德国的学生们大多数玩得乱得不得了,只有孟真(傅斯年)和(陈)寅恪两个是‘宁国府门前的一对石狮子’?。意思是说,他们对读书对学问颇有定力。这种咬定目标、坚持不懈的定力,值得每个读书人学习。读书要做到恒久有定力,对那些以忙为由而少读书、不读书的人来说更是如此。胡耀邦同志曾说过一句话:?你要多读书,就要少打扑克,少跳舞,少看电影。?可不是吗?时间挤挤总是有的,就看你舍不舍得少打点扑克和麻将了。 ⑥读书如熬粥,也要遵循?好米、文火、持续?三大法则,只要做到读经典好书、耐心细读、持之以恒地读,读书之?用?就会潜移默化,融进一个人的血液、精神、行动之中,让人享用不尽,受益无穷。 (选自《人民日报》2012年2月21日,有改动)
12.下列对本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头写母亲熬粥的事,目的是引出文章的论题,进而进入对中心论点的论述。
b.文章第?、?段及最后一段用熬粥的“三要素”比喻读书的三大法则。 c.文章第⑤段举国学大师陈寅恪的例子从反面论证读书之法。 d.文章主要运用了比喻论证、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
13.下面的材料,可用作哪一段的道理论据( )(3分)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a.第②段 b.第③段 c.第④段d.第⑤段
14.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认为读书应遵循哪些法则?请根据文意谈谈。(4分)
(四)(13分) 父亲买了贺年卡 葛取兵
天空飘起第一场雪花时,新年的气息又渐渐地浓郁了,我想,父亲该归家了,过年的日子正翘首企盼哩。
好不容易盼到周五,傍晚一回家,父亲果然蹲在院子里吧嗒着旱烟,青色的烟雾不时让父亲急剧地咳嗽,我在村口就早已听到了父亲熟悉的声音。父亲看见我,脸上立马堆满了笑容。?放学了,又长高了,瘦了。?父亲眯着眼,望着我说,只是没有用手来抚摸我的头。我想,在父亲的心中,我该是一个大男孩了吧。大半年没看到父亲,心里竟涌起一丝喜悦与伤感,喜的是父子相逢,悲的是父亲又老了许多,脸上的皱纹更密了,头上的白发日益显山露水了。
我告诉父亲,学校要收校服费和资料费。父亲点了点头,嘴里也喃喃地说:?好!好!?只是脸上的神情又沉重了些。我鼻子有些酸酸的,转头看着窗外。瑟瑟的寒风呼呼地刮着,大片大片的雪花,从昏暗的天空中纷纷扬地飘落下来,一霎时,暗黑的天空同雪海打成了一片,渐渐的都看不见了。晚上,我隐约听到父亲与母亲唠叨了大半个晚上,父亲长长的叹息声,使寂静的山村格外潮湿而阴冷。 早晨起来,父亲不见了,我想又外出忙碌了。晚上父亲回家,脸上却阴阴的,只有与我对视时,脸上才迅疾地掠过一丝涩涩的笑。?娃,帮我写封信吧!?父亲说。写信?识字不多的父亲在我的记忆中好像还未给谁写过信。我连忙找出纸和笔,父亲却从棉袄
里掏出一张贺年卡,大红的灯笼,大大的福字,还有一群笑容可掬的猪娃娃,好漂亮的贺年卡。
其实,我好几次想找父亲开口买几张贺年卡。在学校,我已收到十几张贺年卡了,有些还很精致,一打开,就响起祝你新年快乐的音乐铃声,悦耳动听。可我却没有送出一张,这次找父亲要钱,特地多要了50元钱,甚至买哪种贺年卡我都盘算好了。想不到父亲竟然也买了张贺年卡。?帮我填填吧。?父亲说,?我念,你写。?
?王总:新年好!眼看又要过春节了,娃要交学费,家里要买点种子化肥,可否发工钱??贺年卡的地址是?巴州市第八建筑公司?,这是父亲做苦力整整忙了一年的公司。父亲小心翼翼地把写好的贺年卡放进棉袄的口袋里。嗨,父亲还没讨到工钱,我心里直叫苦,同时对父亲想出这个主意感到悲哀。
星期天下午,父亲说:?我送送你。?一到县城,父亲并没有直接去学校,却来到县人民医院,要我到门口等他片刻,说是有人还他钱。约莫个把小时,父亲才从医院出来,脸色竟有些苍白。?钱讨到了吗??我问。我惦记着父亲没给我学习资料费哩。父亲没有回答,又问,县邮电局在哪儿?在邮电局,父亲把贺年卡小心翼翼地塞进绿色的邮筒,半晌,还望着邮筒,那种神情就像是遭受久旱的秧苗盼望天降甘霖。
到了校门口,父亲从贴身的口袋里掏出400元钱,塞到我手中:?娃,一看到老师就把钱交了,千万莫丢了。?我接过钱时,有一张白白的纸条飘落在地上。我拾起一看,竟是一张卖血的条子。我鼻子一酸,抽出50元钱,递给父亲:?我不需要这么多钱,真的。??拿着吧,马上要考试了,伙食好点儿。?说完父亲摸了摸我的头。父亲那双厚实的大手,暖暖的。
远远的看到父亲的背影消失在街的尽头,我的眼中有些湿润了。(选文有删改)
1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4分)
16.从人物描写或是修辞手法的角度品析下面句子。(3分)
父亲把贺年卡小心翼翼地塞进绿色的邮筒,半晌,还望着邮筒,那种神情就像是遭受久旱的秧苗盼望天降甘霖。
17.本文多处运用“伏笔”手法,请举一例,并结合全文分析其作用。(3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