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时 主题 教 学 目 三间色和三原色 2.认识三原色--红、黄、蓝;三间色--橙、绿、紫。 2.掌握用原色调配间色的技能。 标 教学重点 重点:使学生认识三原色和三间色及其色彩特教学难点 性。 难点:掌握原色与间色的色彩关系,学会用原色调合间色的调色本领。 四、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五、导入新课:(2分钟)。 1·放录像思考问题: 基 a.在缤纷的色彩世界中,我们经常看到的颜色本 过 程 有哪些? (师播放录像,生观察。) b.看了录像,我们知道日常生活中色彩确实很多。 请同学回答,刚才看到的颜色有哪些? (红、黄、蓝、橙、绿、紫…, 2.板书课题: 画画离不开色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最基本的色彩知识--《三原色与三间色》。 板书课题:《三原色与三间色》 六、讲授新课:(10分钟) (二)认识三原色与三间色。 1·认识三原色: a.出示定义。 问:在这么多颜色当中,怎么样的颜色称为原色?哪几种颜色是原色?请大家先记住这么一句话:不能由其他颜色调合成的颜色叫原色。 b.观看电脑课件。 师:哪几种颜色不能由其他颜色调合成?下面大家来看一组画面。听听颜色自己的声音。(师击键,播放设计制作好的电脑课件,一段拟人卡通画面)。 师:看了动画镜头,知道几种什么色在说话? (让学生回答,说出红、黄、蓝。) 师:这三种色都说了句什么? (不能由别的颜色调合成) c.得出定义:我们知道,不能由别的颜色调合成的颜色是原色,红、黄、蓝不能由别的颜色调合成,那么,红、黄、蓝就是原色。因为是三种颜色,所以我们称它们为三原色。 2·认识三间色: b.观看幻灯,让学生观察三原色相加能否变化出别的颜色。 b.观察色轮,出示三色轮,思考三原色相加变化哪三种颜色。 问:色圈红色和黄色重叠的部分可能是什么色? 色圈黄色和蓝色重叠的部分可能是什么色? 色圈蓝色和红色重叠的部分可能是什么色? (让学生尝试后回答。) 生小结:用色块表示。 红+黄=橙黄+蓝=绿蓝+红=紫 c.做实验:尝试其他两色相加有什么新发现。 d.学生讨论间色定义(只有用两种原色调合成的颜色叫间色)。 四、课堂练习(15分钟) 1·用圆、方、三角形等几何图形,自己设计排列组合,形成新图形,分别用三原色和三间色进行填色练习。 2·作业要求: 3、可自己设计图形填色。 4、调色时注意水份的掌握。 3、平涂着色。 3·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轻音乐) 五、讲评作业。(7-8分钟)
第4课时
主题 教 学 夜景(构图) 1、了解美妙的灯火使我们的生活变得绚丽多彩,感受到现实生活的美好与幸福。使学生了目 标 解到颜色有深浅的不同,就是同一种颜色也有深浅的变化,而深浅颜色会使画面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 2、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周围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而体验到生活的乐趣。 教学重点 重点:通过对夜景的观察、回忆和感受,表现 夜景的美感,认识深浅色使画面产生的对比效教学难点 果。 难点:如何利用颜色对比表现夜色的美感。 1、情趣盎然——激发艺术激情 魔术表演:白昼变黑夜 演示:黑板上贴有依仗表现城市白昼的图画,基 画面中老师事先用粉笔画好了太阳、云彩等,本 过 程 只见老师用蘸满黑色水粉颜料的大刷子在画面上一刷,白昼立刻变成了黑夜,天空中出现了月亮、星星、烟花等。学生赞叹不已。 2、赏心悦目——获得美感体验 ⑴ 你记忆中的夜晚是怎样的? ⑵ 今天,老师就来当一回导游,带大家一起去逛逛宁静而美丽的夜晚。 多媒体欣赏:各种各样宁静的夜晚:城市、乡村、海洋„„ ⑶ 逛了这么多地方,你对夜晚是否有了新的感知?请你来说一说。 3、乐在其中——品位艺术内涵 ⑴ 听,宁静的夜空,响起了一种声音,猜猜看,它是什么?(烟花) ⑵ 跟上导游,我们一起去逛逛烟花会。 多媒体欣赏:各种各样的烟花:园的、长的、单色的、彩色的„„ ⑶ 你最喜欢怎样的烟花,在纸上画一画。 ⑷ 选择两张学生作业,进行对比。 提出问题:为什么两张作品的效果有所不同?应该怎样? 解决问题:① 握笔力度不同,应用力的画。 ② 色彩对比不同,应选择色彩对比强烈的颜色。 第 5 课时
主题 教 学 目 夜景(上色) 1、学习表现夜色的几种基本方法,能运用明亮色和暗色的对比关系来表现美妙的夜色,进而创作出大胆、生动的画面来。 标 2、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设计思想,勇于展示自己的个性,树立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道德情操。 教学重点 利用颜色对比表现夜色的美感。 教学难点 4、放飞想象——创造艺术作品 ⑴ 除了烟花,还有什么事物可以扮靓夜色呢? 基 ⑵ 让我们一起去寻找扮靓夜色的好方法。 本 过 程 多媒体欣赏:五彩缤纷的夜晚:彩灯、星月、倒影、闪电„„ ⑶ 欣赏学生、画家表现的夜晚美景 ① 油画棒画 ② 水粉画 ③ 剪贴画 ④水彩笔画„„ ⑷ 学生创作 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创作一幅美丽的夜景。 5、春风化雨——感动生活艺术 ⑴展示评价 ①向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 ②欣赏其他学生的作品。交流经验。 ⑵感动生活 ①师展示无锡各地的夜景,猜一猜这是哪? ②总结:原来,美丽的夜景就在我们身边,生活是如此美丽,让我们好好珍惜。 第 6 课时
主题 教 学 目 标 蜡笔水彩图案(图案基础课) 1、通过教学\"蜡笔水彩图案\"的描绘方法,能大胆地运用色彩,画出较美的图案。 2、在借鉴生活美景中设计图案,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重点:掌握\"蜡笔水彩图案\"的描绘方法,并能教学难点 较大胆地表现图案的色彩。 难点:图案中点、线、面的组合运用与图案色彩运用能力的培养。蜡笔水彩图案 1、情境导入 ,揭题 (1)带领学生参观小灵家的新房子(课件展示) 基 (2)你能帮小灵把这床单、墙壁打扮得本 漂亮些吗?(展示小灵的房间) 过 程 (3)揭题:我们为小灵房间内装扮的花纹叫图案(板书) (4)了解图案的作用:图案除了用来装扮床单、墙、地毯外,还可以在桌布、衣服、窗帘、手帕等处看到,有了图案可以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今天我们就要学用蜡笔水彩的方法画图案。(板书) 2、新授 (1)了解图案的构成:仔细观察这些图案有什么共同点呢?四人小组讨论。(展示6幅图案)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图案中的点、线、面。(点、线、面闪动) 讲解点、线、面的多种形式。 结论:我们发现图案一般都由点、线、面构成(板书)。 (2) 了解点、线、面的组合特点:是不是每幅图案都由点、线、面构成呢?观察6副图案。指名回答。 结论:图案可以由单独的点、线、面构成,也可以由点、线、面组合而成(板书)。 (3) 比较点、线、面的不同组合效果:老师也用了点、线、面组成了两幅图案,比一比,你喜欢哪一幅?为什么?(课件展示) 结论:用点、线、面组合时,要把它们穿插在一起、分散排列在画面中,那才漂亮! 3、范画(示范蜡笔水彩图案的描绘方法,学会大胆运用色彩) (1)构思:掌握了点、线、面的组合,我们就可以来画图案了,首先,我们要想好设计怎样的图案,书中的同学是怎么想的,我们来听听吧!(课件展示) (2)范画:原来在大自然中也能找到这么美的图案,让我们到大自然中去看看吧!(课件) 看到这么美的画面,老师真想来设计一幅。示范。讲解注意点:①设计不是临摹,要有创意;②用蜡笔画时要肯定、有力; ③调颜色时,可稍多加水,刷一遍就够了。 (3)比较不同底色的效果:改变底色,效果一样吗?(出示不同底色的两幅图) 你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结论:我们发现用这些相邻的色彩放在一起比较和谐,这三组色彩在一起对比强烈、很醒目。(出示色相图) 4、布置作业 (1)激趣:小灵还要大家帮个忙。(课件展示)同学们,愿不愿意当回设计师啊? (2)欣赏:就让我们边欣赏这美景边构思你要设计的图案吧!(课件展示)简介:这边是大设计师们设计的图案,那边是老师在生活中发现的美的画面,相信同学们肯定看到过更美的,就请你把最美的设计成图案吧! (3) 作业 。 5、巡视指导 6、小设计师作品展,讲设计思路。 7、课堂小结:今天,我们每位同学都当了回设计师,帮小灵设计了这么多漂亮的图案,小灵的墙上都挂不过了,你可以带回家装扮自己的房间了。 看到大家这么能干,老师相信同学们长大后肯定能成为一名真正的设计师,把生活装扮得更美!
第7课时 主题 美丽的圆形纹样 教 学 目 标 1.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圆形纹样的基本特点,在秩序中体验整体美,学习色彩的分布, 提高认识与动手能力。 2. 通过教学, 掌握描绘圆形纹样的基础技法, 经过观摩、欣赏、想象、构思、设计,动手描绘出美丽的圆形纹样。 3.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大胆灵活地运用色彩,描绘出较好的圆形纹样,培养创造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 重点: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一般圆形纹样的描绘技法,进一步懂得圆案艺教学难点 从中培养学生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术与人民生活有比较密切的联系。学好基础图案,创造出更新更美的图案,美化我们的生活。 难点: 掌握圆形图案创作的特点与规律. 一.组织教学 二.引题谈话,导入新课 (出示范图)你们知道,这是什么画呢? 图案画。基 图案又可称纹样。这幅纹样是什么形状的?圆形纹样,本 过 程 里面所画的纹样,必须适合圆形,所以也称为圆形适合纹样。(板书:适合纹样)谁知道日常生活中哪些物品用得上圆形纹样(根据学生回答,适当地出示实物欣赏) 出示课题:美丽的圆形纹样 三.讲授新课 1、那么你们知道这圆形纹样是怎么画出来的呢? 出示幻灯片 ①圆形纹样也有它的规律,也就是也有它的骨架。骨架既表示方向,同时也帮助我们绘制纹样。下面,我们看一看这几幅纹样,找一找它们的方向性有什么特征. ②(出示四幅不同形式圆形纹样,请学生在黑板上画骨架图)我们给这一种纹样的骨架一名称叫直立式。(板书:直立式)学生按照幻灯片依次画出骨架图,老师肯定,发现错误进行纠正,并板书骨架式名称. ③依次板书: 旋转式、同心式、向心式、放射性 ④小结:骨架线,(板书: ①画骨架)然后②画纹样 解决细节难点: 向心式和放射式较难区别,放射式的纹样就像一个太阳,光芒四射,单 元纹样是大头朝里,小头朝外。而向心式则正好相反,小头朝里,大头朝外。 2、看了这么多的纹样,你们有没有发现无论它采用何种构成形式,它们都有一个共同 点。圆形纹样可以不画花边,但是加了花边更好看,根据设计而定。 3、谁能告诉大家,这几幅纹样,是什么构成形式?(欣赏图范画,及时反馈) 4、圆形纹样美不美?美在哪里? ①圆形纹样不仅中心花纹美,花边美,还要色彩美。 ②(板书:②构图 ③涂色)要求:最大胆、最大胆 四、布置作业 老师发给每位同学一张圆形的作业纸,请你在上面设计一种产品的圆形纹样。 我们根据自己的设计方案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要求:(1)纹样画得饱满、整齐; (2)色彩鲜艳、大胆。 五、作业讲评, 总结每组派代表,上台介绍自己组的最佳设计方案,老师作小结性讲评。 第8课时 主题 教 美丽的方形纹样 1.通过教学,掌握描绘方形纹样的基础技法,描绘出学 目 标 精美的方形纹样。 2.刻苦实践,大胆创新,不断提高图案设计技巧,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重点:使学生掌握一般方形纹样的描绘技法,从中培养教学难点 学生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难点:能描绘出更精美的图案。 一.展示,复习导入。 1.展示上一节课《美丽的圆形纹样》的优秀作业,师生进行点评,激发、鼓舞学生学好方形纹样的信心、基 兴趣和决心。 本 过 程 2.课件出示: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方形纹样。 3.师生畅谈交流。 总结:(1)方形纹样一般也是由中心花纹和花边共同组成。 (2)纹样:有方圆结合式,向心式,放射式,旋转式,。同心式等。 学生可以将自己的简单设计进行归类与综合或者变形。 二.范作欣赏。 1.出示教师范作。 2.创作指导提示:修改 (1)根据作业纸的大小,规定一个方形纹样统一的边长画出一个正方形。 (2)选定一个方形纹样的形式,并画出骨架于。 (3)设计一个单元纹样,然后进行变化与复合练习。 三、展示作品 第9课时 主题 教 学 目 标 线描 1.认识线条的多种变化,理解不同的线条变化产生不同的情感美和艺术美。 2.尝试画出不同形状的线,体会线条丰富的变化,体验艺术的创作的快乐。 3.欣赏绘画的线条造型作品,感受线条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重点:了解各种线条的形态和线条组成的纹理。 教学难点 难点:尝试画出具有不同变化特点的线。 一、认识线条 1.课件出示一张线条风景画,让学生找找风景中看到了哪些线条。 基 师:线条是美术中最基本的造型语言,变化多端的线本 过 条可以产生非常有魅力的画面效果,今天我们就一起感受“线条的魅力”(课件出示课题)。 程 2.师:除了刚才图中看到的线条,你还能说的出其它的线条吗?(学生说说自己认识的线条) 师:世上的线条有很多种,为了便于认识,我们可以把线条简单地分为直线和曲线两种。 3.点击课件,让学生初步认识直线、曲线。 4.学生尝试表达对不同线条的感觉,初步感受线条的美感特征。小组讨论,把对不同线条的感受写下来。 5.师:其实,在我们身边,线条无处不在,我们来一起去找找大自然中的线条。课件附和音乐欣赏自然界中的线条,师生一起感受其中不同线条所具有的不同的表现。 自然物—— 直线、水平线 柔和、舒畅——曲线 飘逸流畅——网状曲线 翻腾——粗细结合的波浪线条 危险——放射线 二、尝试画线 1.通过讨论分析,让学生对知道线条不但可以塑造生动的形象,而且还可以传达画家的思想。 2.任选美术作品的一个局部进行临摹。通过临摹尝试线条表现力。 3.反馈一些学生尝试品,简单评价。 4.谈学习感受,请同学互相说说自己对画中线条的不同感受。 三、欣赏学习 1.引导学生欣赏不同的作品以,交流感受,注意线条的长短、粗细、疏密等的变化。 2.小结如何画好一张漂亮的线条画: 一张好的线条画,不但要画面完整,主体分明,而且画面上总会出现黑灰白的层次变化,黑灰白的层次需要做到线条的粗细变化、深浅变化、长短变化以及有疏有密的变化等等。不同的事物,不同的感受,也都需要用不同的线条去表现,这样才会产生好看的画面效果。 四、学生创作 学生创作,师巡视指导。 主题 教 学 目 标 线描 1.认识线条的多种变化,理解不同的线条变化产生不同的情感美和艺术美。 2.尝试画出不同形状的线,体会线条丰富的变化,体验艺术的创作的快乐。 3.欣赏绘画的线条造型作品,感受线条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重点:了解各种线条的形态和线条组成的纹理。 教学难点 难点:尝试画出具有不同变化特点的线。 一、认识线条 1.课件出示一张线条风景画,让学生找找风景中看到了哪些线条。 基 师:线条是美术中最基本的造型语言,变化多端的线本 过 程 条可以产生非常有魅力的画面效果,今天我们就一起感受“线条的魅力”(课件出示课题)。 2.师:除了刚才图中看到的线条,你还能说的出其它的线条吗?(学生说说自己认识的线条) 师:世上的线条有很多种,为了便于认识,我们可以把线条简单地分为直线和曲线两种。 3.点击课件,让学生初步认识直线、曲线。 4.学生尝试表达对不同线条的感觉,初步感受线条的美感特征。小组讨论,把对不同线条的感受写下来。 5.师:其实,在我们身边,线条无处不在,我们来一起去找找大自然中的线条。课件附和音乐欣赏自然界中的线条,师生一起感受其中不同线条所具有的不同的表现。 自然物—— 直线、水平线 柔和、舒畅——曲线 飘逸流畅——网状曲线 翻腾——粗细结合的波浪线条 危险——放射线 二、尝试画线 1.通过讨论分析,让学生对知道线条不但可以塑造生动的形象,而且还可以传达画家的思想。 2.任选美术作品的一个局部进行临摹。通过临摹尝试线条表现力。 3.反馈一些学生尝试品,简单评价。 4.谈学习感受,请同学互相说说自己对画中线条的不同感受。 三、欣赏学习 1.引导学生欣赏不同的作品以,交流感受,注意线条的长短、粗细、疏密等的变化。 2.小结如何画好一张漂亮的线条画: 一张好的线条画,不但要画面完整,主体分明,而且画面上总会出现黑灰白的层次变化,黑灰白的层次需要做到线条的粗细变化、深浅变化、长短变化以及有疏有密的变化等等。不同的事物,不同的感受,也都需要用不同的线条去表现,这样才会产生好看的画面效果。 四、学生创作 学生创作,师巡视指导。
第10课时 主题 教 学 目 标 粘贴画 1、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分析、讨论、评述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单个物体组拼成图案的形式美法则及浅显的艺术规律。 2、知识与技能:掌握纸绳、纸团粘贴画的方法技能,能制作一幅装饰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精心制作的良好习惯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在制作的过程中体验造型的乐趣。 教学重点 重点:用纸团、纸绳粘贴成装饰画的方法。 教学难点 难点:合理、巧妙的运用纸绳、纸团 基 一、感知材料,欣赏导入 本 过 程 1、感知材料,欣赏导入: 欣赏运用纸团、纸绳制作好的作品(分为4组,每组一张范例) ——提问:“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张漂亮的作品,同学们想欣赏吗? 让生带着要求看作品。(课件出示要求你) 思考:这些作品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材料的制作采用了哪些方法?(皱纹纸纸团、纸绳等)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皱纹纸粘贴画 出示课题:皱纹纸粘贴画。 2.认识纸绳、纸团,尝试体验。 课前老师让你用皱纹纸搓出一些纸绳来,你搓了吗? 师:好,请拿出你搓的纸绳来,让几个学生拿几根纸绳上台进行对比,你们觉得哪根绳子做粘贴画比较好?经比较有的纸绳比较松散且粗细不一。问:纸绳怎样搓才不容易松散呢? 让做的好的同学介绍一下自己是怎样做的,并演示一下,纸团比较好搓,师演示一下就好。 二、探究制作方法 想一想他的制作步骤是怎样的? 小组讨论。指生说。 三、示范制作,对比评析 1、学生思考制作步骤 指生说,师板书。 (1)构思画草图:内容可以是简单的动物、植物、人物等,形象简洁鲜明。 (2)涂胶粘贴:用胶水或胶棒均匀地涂在所画图形的线上。 (3)美化作品:要注意颜色搭配美观,将纸绳或纸团牯贴在所涂胶的部位,并将其轻压粘牢,示范时结合采用单线贴和团线贴法。 四、创作表现 五、教师讲评总结,作品展览。 谈谈自己的创作设想 第11课时 主题 教 学 目 标 创作:画音乐 1、学习通过色彩的冷暖变化、块面变化、笔触变化等; 2、了解抽象绘画作品中的节奏感和韵律感,提高对美; 3、通过欣赏音乐、画音乐、增强审美感受,提高学生; 教学重点 重点:如何运用点、线、面、色彩等美术语言表现; 教学难点 难点:如何整体地表现出音乐的情绪基调; 一、律动游戏、激趣导入 师生共同做律动小游戏 (1)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表现:横线、折线、基 竖线 本 过 程 (2)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表现:波浪线、螺旋线、蜗牛线 (3)请同学们听一段音乐,感受音乐的旋律,并用肢体语言表现出音乐的节奏和旋律。(教师随着悠扬的旋律画出变化的线条) 音乐、舞蹈与绘画一样,都是人类的艺术的重要形式,人们常说艺术是相通的,音乐不仅可以听,可以舞,还可以“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画音乐》 二、探究实践,视听画结合 (1)听两段不同的音乐,用线条表现音乐的节奏和旋律 学生听《茉莉花》和《兔子舞》两段乐曲,并用不同的线条描绘出两首乐曲不同的音乐节奏和旋律 (2)教师出示《多啦A梦》漫画,由学生根据对话框的外形变化,给漫画配音,从而读懂声音的高低变化,体会不同的“面”变现不同的声音 (3)探究如何表现声音的大小变化 ①学生听两种打击乐器:鼓和镲。探究如何用“点、线、面”和“色彩”表现两种不同的声音 (鼓的声音沉闷、浑重;镲的声音清脆、响亮) ②学生探究,如何表现鼓和镲从低到高的声音变化 (通过线条的长短变化、形的大小变化、色彩的深浅变化等) (4)体会音乐中的“情绪色彩” ①听《悲伤的乐曲》感受到悲伤低沉,说一说会用哪些色彩表现? ②听《金蛇狂舞》感受喜庆热烈,说一说会用哪些色彩表现 (5)欣赏大师作品,整体认识如何用绘画语言表现音乐 ①欣赏康定斯基作品《第十三号即兴曲》,说一说感受到了什么样的音乐旋律? (康定斯基被人们称为“画布上的音乐师”。在画中,我们能感受到一种如同音符般的因素存在,有一种与音乐相同的气质,像音乐一样具有流动性。作者让点、线、面处于急速的运动状态之中,在画面中,除了一团团大大小小的色斑和扭曲、激荡的线条以外,我们几乎看不到其他东西。画家还用淡淡的奶油色打底,造成了一种如同梦幻般的效果,笔触轻盈、快乐,一切都没有规律性,似乎是在精神世界中一闪而过却又无法清晰地辨认出来 纯粹以抽象的色彩和线条来表达内心的精神,这是康定斯基与其他画家的不同之处,他认为艺术创作的目的不是捕捉对象的外形,而在于捕捉其内在精神。康定斯基成为抽象表现主义领域的先驱) ②欣赏蒙德里安作品《百老汇爵士曲》,说一说感受到了什么样的音乐旋律? (画面由无数小色块组成的彩线和跳跃其间的小块面。他们快乐、明亮,生机勃勃且充满音乐感。它既是充满节奏感的爵士乐,又仿佛夜幕下办公楼及街道上不灭灯光的纵横闪烁) (6)整体感知如何表现音乐的节奏和情感 ① 欣赏作品,分析作品中表现音乐的绘画元素 ②小游戏,听音乐选择对应的绘画作品 (将四组音乐分别配上四张画,并说出理由。进一步体会出音乐与绘画的关系) 三、学生设计 (1)听老师播放的音乐,用色彩表现出音乐的节奏和情感 (2)自选一段音乐,用喜欢的绘画形式表现音乐带给你的感受 四、同伴互评 (1)谈谈自己的作品,说一说自己是如何表现出音乐的节奏和情感的? (2)欣赏同伴的作品,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五、总结拓展 艺术是相通的,今天我们学习了如何运用美术语言(点、线、面和色彩的变化)来表现音乐的节奏和情绪,希望能将这些知识运用到今后的美术作品创作中。 第12课时 主题 教 学 目 标 创作:我的理想 1、了解各种各样的梦,体验梦的多彩之处。 2、感受梦的色彩情感,运用自由、夸张的表现手法,大胆、快乐地描绘梦境,培养学生的丰富想象力。 3、感受想象的乐趣,培养学生爱想象、敢表现的个性品质。 教学重点 重点:启发学生回忆和想象力,突显个性,力求创新。 教学难点 难点:梦的色彩情感体验及画面的布局和形象的塑造。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二、欣赏分析 幻灯片出示有关理想的绘画作品 。学生欣赏后思考。 基 1.画面中的主体形象采用了什么绘画方法? 本 过 程 2.画面使用了哪种绘画材料? 师生一起分析绘画技法和运用不同绘画工具带来的特殊画面效果。 师:夸张的形象、大胆的色彩形成了多彩的梦。看了他们的梦,同学们也得到了一些灵感,同学们,你的梦是什么颜色的?他是一个怎样的梦?你想用什么方法来表现?现在和你周围的同学交流一下。学生交流后汇报。 师小结:同学们,你肯定也想把自己的理想表现出来,先来了解一下咱们的任务:,通过想象,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现自己的理想。 三、学生创作,展现理想,教师巡视指导。播放音乐。 (1)现在,就请用你手中的画笔,尽情的描绘一个多彩的梦吧!谁的作品完成了,就可以参与“晒晒我的理想”的展示活动,老师期待着你们的精彩表现!现在,开始创作吧! (2)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四、评价交流,体验快乐 (1)师:谁来晒晒自己的理想?生自评。 小朋友们,你觉得哪个理想最富有想象力呢? 为什么?你想为谁的作品点个赞? (2)生互评。色彩、内容、创意。教师点评。
第 13 课时
主题 教 学 目 标 国画欣赏 1:通过本课国画教学弘扬我国民族艺术,激起学生热爱中国画,培养对民族绘画的感情。 2:通过亲身体验,体验国画,清楚上国画课基本要求及功能教室使用要求及习惯。 教学重点 清楚上国画课基本要求及功能教室使用要求及习惯。 教学难点 一:组织教学,检查用具准备情况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教师分组 安排具体座位。选小组长。 各小组讨论,如何上好国画课。 教师巡视指导,根据学生回答总结上好国画课基本基 要求。 本 过 程 1、课堂纪律要求: 上课前学生在老师的统一安排组织下,做好充分准备,提前到达美术室。入室后不得大声喧哗,不得追逐打闹,不得随意触碰室内石膏像,不得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保持室内安静、有序、整洁。 2、功能教室使用要求: 绘画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纪律,不得肆意破坏室内物品,未经允许不得翻动使用橱内其他各类器具,如违反规定造成设备损坏的,均需按规定赔偿。火、防潮、防盗等工作。学生进行操作时,教师必须在场。学生上课完毕,应将所有物品归回原处,并清理遗留物品。 规定小组长做好管理小组成员并记载小组成员纪律及学习情况,对特别违纪学生报给老师处理。 三、学生记录国画课要求。有什么问题及时反馈老师。 四、老师总结,宣布下节所带工具,下课。 第 14、15 课时 主题 教 学 目 标 宣纸上的效果,启发联想、添加、创作画自己想画的东西。 教学重点 感受体验中国画的握笔、用笔、用墨,基本了解宣纸的教学难点 性能。 (一)揭题——中国画笔法练习 (二)讲解执笔法中国画笔法练习 中国画的执笔,虽没有固定的模式,但都有一定的国画人物1 1、通过欣赏,初步了解中国画的艺术形式,感受体验中国画的握笔、用笔、用墨,基本了解宣纸的性能。 2、通过自主学习,探讨学习,体验用笔、运用墨迹在 基 要求。总的要求是:指实掌虚。最常用的如“拔镫法”,本 过 程 即以拇指、食指和中指紧握笔管,无名指、小指与笔管自然*拢,掌心虚空。作画时以腕、肘为动力,指静腕动,引发丹田之气于毫端,是用笔之诀窍。执笔处与笔头的距离是不固定的,要根据具体情况,可高可低。 (三)笔锋 中锋:笔杆垂直于纸面,笔尖在笔划正中,由上向下或由左至右运笔。 中锋线条:圆劲、流畅。 侧锋:笔杆倾斜,行笔时,笔尖偏听偏于笔迹之一侧而显露其锋。本文来自小精灵儿童资讯站 正侧锋,手心向上。反侧锋手背向上。 侧锋线条,犀利、枯涩。 顺锋:笔杆稍侧,行笔时,笔杆在前,笔锋在后,顺其笔锋,拉着笔杆行进。顺锋线条,多流利、挺秀。 逆锋:笔杆稍侧,行笔时,笔杆在后,笔锋在前,由下向上或由至左,戗其笔锋,推着笔杆行进。逆锋线条,多毛涩、老辣。 运笔方法很多,如以笔腹着纸,拖着行走的“拖笔”;笔锋散开的“破笔”;笔杆颤动的“战笔”等等。 学生练习,老师指导 初学者对笔、墨、水和纸的性能尚未摸透,不是水分过多,水墨漫漶,就是焦、浓一片,墨无层次。所以在教学本课时,除应讲清方法外,更要加强练习指导,常用的方法是演示、观察、练习、讲评、再练,直至理解。 1、 执笔 一二三指先捏紧,虎口空空像眼睛,小四小五往外顶,指实掌虚腕肘动。 2、 用水 湿笔水多,干笔水少,要笔湿,笔根吸清水;要笔干,笔头挤去水。 3、 用墨 会分浓和淡,会辨干与湿。笔肚吸水笔头舔墨,一笔下去有浓淡;笔肚舔墨笔头吸水,行笔墨色很自然。 4、 用笔 快笔生飞白,慢笔现墨韵。行笔用臂不用指,执笔要高不要低。笔用后马上洗净,并养成习惯。 学生体验,以清水逐渐加入用笔和用墨: 研墨需加清水,若水中混有杂质,则磨出来的墨就不纯了。至于加水,最先不宜过多,以免将墨浸软,或墨汁四溅,以逐渐加入为宜。 学生练习,老师巡视检查。 展示作业,互相评价。
第16、17课时
主题 教 学 目 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国画人物2(线稿) 1、 完整的构图,能够控制住毛笔上的水分。 2、 着色上能够学会自己调色。 3、 提高学习国画的兴趣,体验画画时的乐趣。 用笔时,水分的控制。 学习作画姿势,养成良好的画画习惯。 一、介绍范画,并讲解注意要点。 1、今天这幅画,主要是以勾线为主,在勾线的过程中要注意线条的变化,有的线条比基 较粗,有的线条比较细,有的线条水分比较多,本 过 程 有的线条水分比较少。 2、人物身体的每个部分的线条也是不一样的,头廓线用墨较重,线条较粗。脸部线条则比较细。四肢线条的走向也要注意。 3、小孩子穿的鞋子,首先保证鞋的造型要准确。 二、教师示范。 教师用毛笔进行示范。 三、学生作业。 四、展示作品 挑选出比较好的作品,展示西户来让大家欣赏,说出优点和缺点。 五、布置作业 课余时间看一些国画书,欣赏优秀作品。 第 18、19课时 主题 国画人物2(上色) 教 学 目 标 1、通过学习国画人物,提高学生对国画的学习兴趣。 2、在上色过程中,让学生体会使用国画颜料的感觉。 教学重点 学会调色,感受国画用色过程的喜悦。 教学难点 (一)学习用品准备工作的检查。 (二)回忆人物的形态特点。 (三)比较两种人物的画法。 基 (四)老师示范绘画步骤。 本 过 程 步骤。(板书:步骤) 第一,画人物脸。 第二,画五官。 第三,画人物的身体。 第四,上色。 (五)学生根据儿歌和步骤练习画人物。老师在行间指导并检查所画人物的形态和墨色运用。 (七)指导学生给画面添画背景。 (八)学生正式作业 。 作业 要求:学习画人物的基本方法并临摹一幅,还可添画室内或室外景物。 (九)作业讲评,总结下课。
绘画社团教案
备课人:许晓亚、宋晓莉、揉谷镇中心小学 2017年12月
石军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ryyc.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