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外国文学试题
1. 名著阅读(4分)
小明读法布尔的《昆虫记》得到下面的两点感悟,请你为他举例说明。(4分) 【1】法布尔常不忘用生动的比喻来描写昆虫。
【答案】(4分) 内容正确1分 ,能证明观点1分
示例:(1)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小甲虫\"为它的后代作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伤的小麻雀,也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动作慢了,他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
【解析】要求学生对《昆虫记》的内容熟记,举出一事例即可。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
【2】法布尔以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进行昆虫观察。
【答案】(2)法布尔为了探求毛虫使人痒痛的毒素存在的位置,推翻大多数人所认为的在表皮上的这种说法,不惜把自己作为实验品,在自己的手臂上进行试验,最终证明自己的猜想——毒素存在于毛虫的血液和尿素中;法布尔细致入微地观察毛虫的旅行,不顾危险捕捉黄蜂,他大胆假设、谨慎实验、反复推敲实验过程与数据。 (两个示例中举出一个分句的内容即可)
【解析】答案不唯一,写出法布尔认真研究的事例即可。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
2. 亲爱的同学们,这个学期你一定读了不少的课外名著,《欧·亨利短篇小说选》应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根据你的阅读和学习,回答下面的问题。(4分) ⑴下列短篇小说,不属于欧·亨利作品的一项是( )(2分) A.《项链》 B.《麦琪的礼物》》 C.《警察与赞美诗》 D.《最后一片藤叶》 ⑵请从你的阅读体验出发,谈谈欧·亨利的写作风格。(2分)
【答案】⑴A ⑵故事情节引人入胜,语言幽默富有表现力,结局出人意料。(答案可以多元化,写到两点即给满分)
【解析】名著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本题根据所学所记结合自己的知识积累判断即可。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
3. 七年级(上)1——10课的课文篇篇经典,每一篇都能带给我们美的感受和深刻的启迪。请你从下列各项中选出对课文理解错误的一项( )(3分)
A.《在山的那边》一诗中,山比喻理想,海比喻重重困难。这首诗启迪人们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必须百折不挠。
B.《紫藤萝瀑布》启示人们不要沉浸在以往的痛苦中,应该积极而乐观的面对未来。 C.《童趣》是清代文学家沈复在《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中的一段文字,记录了自己 童年时代的美好记忆。
D.孔子,是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论语》就是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一部儒家经典。《论语》和《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答案】3分)A
【解析】A中“山比喻理想,海比喻重重困难”不正确,应是山比喻重重困难,海比喻理想的境界。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
4. 走近文学名著
多半天下来他赚了两个苹果、一只风筝、一把铜门手把手,十二颗石头弹子、六个鞭炮、一个小
铁兵、一个刀把……汤姆简直就快成了一个富足的小老板了。直到全部围墙都刷了三遍,所有的石灰浆都用得一干二净,小朋友们再也不能刷下去了,汤姆这才不得不停下他的生意。(节选自《汤姆·索亚历险记》)
⑴ 这段选文的作者是 国作家 。
⑵选文出自小说的哪个情节,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从这一情节中你可以看出汤姆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情节:
汤姆是一个 的人。 【答案】(1)美国 马克·吐温
(2)了不起的粉刷匠(聪明的粉刷工)衣服因为打架而破烂污秽,姨妈罚他去把墙刷白,汤姆把刷墙说成是可以放纵恣意的艺术,过路的孩子都眼红了,情愿把心爱的东西交给他,以换取一次刷墙的机会,汤姆就坐在一旁,一边吃苹果,一边让阳光晒着。(只要提到“汤姆让伙伴帮助刷墙”就可得全分)。(爱动、调皮捣蛋、机灵、聪明)善于思考,想如何让其他孩子心甘情愿的来替他刷墙;有良好的表演才能,将小孩的好奇心演得恰到好处;善于总结经验。
【解析】这是一道考查名著阅读的题型。对名著中人物的考查是中考名著题比较重要的考点,这类题目主要考查考生对名著的熟悉程度。只要考生平时认真反复阅读名著,关注到每个人物、每个故事的细节,解答这类题目并非难事。要应对好中考名著题,就要做到以下三点:(1)要认真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文学原著。(2)要学会对相关知识(如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故事背景等)进行梳理,然后认真记忆。(3)要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和训练。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
5. 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鱼化石》——艾青——《艾青名作欣赏》 B.《听潮》——萧乾——《骡子和驴子》 C.《戒烟》——贝利——巴西 D.《伊索寓言》——伊索——希腊
【答案】B
【解析】鲁彦《听潮》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
6. 请选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 )【2分】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文章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B.《最后一课》是德国作家都德创作的短篇小说,韩麦尔先生是一位恪尽职守、道德高尚的教师形象和感人至深的爱国志士形象。
C.《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辑的《乐府民歌》,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D.安徒生笔下的“丑小鸭”一出生就伴随着别人的嘲弄和歧视,但他向往美、不懈地追求美,在经历过种种挫折和打击之后,终于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天鹅。丑小鸭的经历告诉我们:只要不懈追求,努力进取,即使身处逆境,也终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答案】 B
【解析】B中《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都德创作的短篇小说。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
7. 名著阅读(3分)
“他经常穿着大人丢掉不要的破衣烂衫,全身一年四季都在开花,衣服上绽开的破布条随着他的蹦蹦跳跳而飘舞。他头上戴着一个很大的破帽子,一块弯月亮样的帽边搭拉下来遮住了半边脸,肥大的上衣几乎拖到脚跟,裤子只一根背带挎在肩上,另一根背带不知哪里去了,裤裆像个大口袋吊在两腿之间,一只裤腿卷着,还有一只毛了边的裤脚拖到地上,走一步带起一阵灰尘。” 这段文字选自 ① (作者)写的《 ② 》,选段中的“他”是指 ③ 。 【答案】①马克•吐温 ②汤姆•索亚历险记 ③哈克贝利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名著的了解。阅读名著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要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
8. 名著阅读(5分)
【1】法国有一个人耗尽了一生的精力来研究昆虫,并专为昆虫写出了十卷大部头的书,这个人是 ;这本书是《 》。 (2分)
【答案】法布尔 《昆虫记》
【2】外祖父打得我失去了知觉…… 不知怎的,外祖父忽然来了……
他那端正干瘦的身体轻轻靠着我,他开始讲他的童年时代,他的话沉重而且结实,轻巧流利地一句跟着一句。 ……
他一直讲到晚上,临走的时候,他亲切地和我告别,我才知道外祖父并不凶恶,也不可怕。我一想起他曾这么残酷地毒打我,就难过地流泪,并且总也忘不了这件事。
从选段可以看出,“我”对外祖父的感情是复杂的。在“我”的眼中,外祖父是个怎样的人?请综合《童年》中的其他情节具体分析。(3分)
【答案】外祖父是个吝啬、贪婪、残暴,但有时也很慈爱的人。“残暴”:教育不得法、打人。 “慈爱”:教我读书、“轻轻靠着”等细节。吝啬残暴:将服务一生后失明的格里戈里扫地出门;与外祖母分家后,样样事务都分开,到他出钱买菜或泡茶时都是那样的精打细算……(“不乏温情”这点必答,其余答出两点即可,一点一分。)
9. 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回答相关问题。(2分)
外祖母是个慈祥而善良的人。她讲起话来又亲切,又快乐,又流利。从见到她的第一天起,我就和她要好了。在船上,她给我讲故事。声音很低,很神秘,她俯下身子凑近我的脸,睁大了眼珠儿注意地看着我的眼睛,就仿佛往我心里灌输一种使我振奋的力量。每次听她讲完,我总是要求:“再讲一个!”“好吧,阿廖沙”。她总是痛快的答应了……
我觉得祖父的脾气很坏;他不论和谁讲话,总是嘲笑人,欺负人,摆出挑战的神气,极力惹对方生气。来了不几天,外祖父就逼着我学祈祷。不久,我就挨了外祖父的一顿鞭打……
以上文段是选自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的第一部《 》。在这部作品中,乐观纯朴的 ,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里,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好事情”都给主人公以力量和支持。
【答案】《童年》(小)茨冈 (各1分)
【解析】要求学生对课后推荐的名著加以识记,尤其是名著里主要的知识点要记牢。
10. 名著阅读:(3分)
名著《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形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步曲中的第一部。 【1】其它两部分别为 和 。
【答案】《在人间》、 《我的大学》
【2】主人公 在艰难困苦、令人窒息的环境里,变成了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答案】 阿廖沙
11. 名著阅读。(5分)
“我拿出小刀决意把船上的锚索隔断,这样一来我脸上手上又中了二百多只箭。接着我又拾起搭着铁钩的绳结,很方便地把五十艘最大的敌舰拖走了。”
这段文字选自英国讽刺作家 写得《 》。选文中的“我”还曾流落到了 、 、 等充满奇幻色彩的地方。 【答案】乔纳森·斯威夫特 格列佛游记 大人国、飞岛、智马(慧骃)。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名著的了解。阅读名著除了实记文学常识,还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要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
12. 名著阅读积累。(8分) 《童年》选段
家里一切都分得一清二楚:一天是外婆出钱买食品做饭,第二天是外祖父买食物和面包,每轮到外祖父出钱时,伙食就差些。外婆总是买好肉,而他买的都是下水,什么肝啦、肺啦、牛肚子之类的内脏。茶叶和糖都是各人自己保管,但在一个茶炊里烧茶。每到烧茶时,外祖父都慌忙说:“别忙,等一下,我看看你放多少茶叶?”
他把茶叶倒在自己手掌上,一片一片细细地数,说道:“你的茶叶比我的小,那我该少放些,我的茶叶大,茶汁浓。”
他非常注意,要外婆把他的茶杯也倒满,给他的茶也要同样浓,两个茶杯里的茶要一样多。“最后一杯了,要不要喝完?”在茶壶快倒完茶之前外婆问道。 外祖父向茶壶里看了看,说:“好吧,最后一杯也喝掉!”
甚至圣像前长明灯里的油也是各买各的,共同生活了五十年之后竟能做出这种事! 看到外祖父玩的这些把戏,我感到又好笑又恶心,而外婆仅仅觉得好笑。 【1】文段中的“我”是 ,写的是“我” 的一段生活。(4分)
【答案】阿廖沙 在母亲死后与外婆相依为命
【2】文段中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从中可以看出他的什么特点?(4分)
【答案】在外祖父做饭的时候,吃得就特别次;特别注意倒给他的茶的茶色和浓度;圣像前的长明灯的灯油也是各买各的。贪婪吝啬。
13. 名著阅读。请你结合典型情节分析《童年》的两个人物——阿库林娜·伊凡诺夫娜和卡希林的性格特征。(6分) A、阿库林娜·伊凡诺夫娜: B、卡希林:
【答案】(示例)A、阿库林娜·伊凡诺夫娜: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独的心,她还经常讲一些怜悯穷人和弱者、歌颂正义和光明的民间故事给他听。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胸怀宽大、善于忍让。(3分)B、卡希林: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如阿列克谢因染坏一匹布,被他打得昏死过去;狠心剥削工人,暗放高利贷,怂恿帮工偷东西。吝啬、贪婪、专横、残暴。(3分) 【解析】略
14. 名著阅读。(6 分) 【1】《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汤姆和蓓姬在洞中历险时遇到了哪个恶人(请写出他的名字)汤姆认为此人不抓自己,反而逃跑的原因是什么?此人的下场是怎样的?(3分) 恶人:____________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人物:印第安人乔。原因:汤姆认为是回声使声音无法辨清,所以对方逃跑了。下场:汤姆脱险后,洞口被封了起来,印第安人乔就被困死在洞中(简单回答“饿死了”也可以)。(每问1分,3分)
【2】在《洞中历险》这一情节中,你最喜欢汤姆的哪一特点?请结合相关情节说说。(3分) 【答案】我最欣赏他的坚定、勇敢和友爱的精神。当他面临着黑暗、孤独、饥饿的痛苦和死亡、恐怖的威胁的困境时,没有绝望、等待命运的安排,而是积极与困难作斗争,对脱离困难充满了信心,并不断安慰、鼓励、关心蓓姬,一个孩子做到这一点,实在让人佩服。(言之成理即可,3分)
15. 名著阅读。(5分)
(1)《洞中历险》选自《汤姆·索亚历险记》,这一章叙述了汤姆和 在岩洞里奇妙、曲折,紧
张的历险过程。(1分)
(2)《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汤姆把印第安人乔在洞里的事告诉了 (人名),他带人去查看时,洞口被打开了,印第安人乔早就饿死了。(1分)
(3)汤姆和哈克偷偷潜入岩洞中,根据偷听到的关于“二号十字架”的描述,找到了一个宝箱,里面有 元。(1分)
(4)读过《汤姆索亚历险记》后,你觉得汤姆·索亚是一个怎样的孩子?(2分) 【答案】(1)蓓姬 (1分) (2)撒切尔法官 (1分) (3)一万两千余元 (1分)
(4)1 、生性顽皮,喜欢“恶作剧”,但心地善良,乐于助人 (例如《洞中历险》,他很少想到自己的安危,而是处处为蓓姬着想。身上仅有的一块面包自己不吃,让给她吃。最后正由于他的勇敢机智,才能从洞中脱险。2、他富于幻想,敢于冒险,具有反抗精神。3 、他是一个成长中的孩子(2分)
【解析】这是对文学及名著的知识考查,要求学生对教材中及课后推荐的名著要点加以了解和识记,尤其是名著里主要的知识点要记牢。学生要学会根据命题要求解答文学名著题。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
16. (10分)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①我们谁都知道自己难免一死。但是这一天的到来,似乎遥遥无期。当然人们要是健康无恙,谁又会想到它,谁又会整日去惦念它。于是饱食终日,无所事事。
②有的时候,要是人们把活着的某一天看作是生命的最后一天该多好啊!这就更能显示出生命的价值。如果认为岁月还很漫长,我们的每一天就不会过得那样有意义、有朝气,我们对生活就不会总是充满热情。
③我们对待生命如此倦怠,在对待自己的各种天赋及使用自己的器官上又何尝不是如此?只有那些盲了的人才更加珍惜光明。那些成年后失明、失聪的人就更是如此。然而,那些耳聪目明的正常人却从来不好好地去利用他们这些天赋。他们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无任何鉴赏之心。事情往往就是这样,一旦失去了的东西,人们才会留恋它,人得了病才想到健康的幸福。
④我有过这样的想法,如果让每一个人在他成年后的某一阶段瞎上几天、聋上几天该有多好。黑暗将使他们更加珍惜光明,寂静将教会他们真正领略喧哗的快乐。
⑤最近一位朋友来看我,他刚从林中散步回来。我问他看到些什么,他说没什么特别的东西。要不是我早习惯了这样的回答,我真会大吃一惊。我终于领会了这样一个道理,明眼人往往熟视无睹。
⑥我多么渴望看看这世上的一切。如果我仅仅凭借触觉就能得到那么多的快乐,那么凭借视觉将会有多少美展现出来啊!可是,那些有眼睛的人显然看得很少。对于世界上充盈的五颜六色、千姿百态万花筒般的景象,他们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也许人类就是这样,极少去珍惜我们所拥有的东西,而渴望那些我们所没有的东西。在光明的世界中,视觉这一天赋才能,竟只被作为一种便利,而不是一种丰富生活的手段,这是多么可惜啊!
⑦假如我是一位大学校长,我要设一门必修课程:“如何使用眼睛”。教授应该让他的学生知道,看清他们面前一闪而过的东西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多大的乐趣,从而唤醒人们那麻木、呆滞的心灵。
⑧请你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假如你只有三天的光明,你将如何使用你的眼睛?想到三天以后,太阳再也不会从你眼前升起,你又将如何度过这宝贵的三日?你又会让你的眼睛停留在何处? 【1】上文选自《 》作者 (2分)
【答案】《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 海伦·凯勒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相关文学常识的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牢记文学常识。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
【2】第② ③ 段中加点的“这”和“这样”分别指代什么内容?(4分)“这”指 “这样”指
【答案】“这”指 “人们把活着的某一天看作是生命的最后一天 ”
“这样”指 “一旦失去了的东西,人们才会留恋它,人得了病才想到健康的幸福”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联系上下文理解“这”“这样”的含义即可。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3】在第⑦段中,作者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设,从这一“假设”中可以看出作者的写作目的。请简要谈谈你对作者写作目的的理解。(4分)
【答案】现代社会的人更多的陷入在物质的繁荣中,而心灵多已迷失,不知珍惜生命,不知生命存在的意义,作者想要让更多的人懂得对生命的珍惜。
【解析】此题考察的内容与《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主旨有关,告诉人们不要迷失心灵,珍惜生命。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17. 名著阅读(6分) 【1】汤姆·索亚最亲密的伙伴是哈克贝利和 ,他们三人一起在墓地目睹了印第安人乔杀死 ,在杰克逊岛度过难忘的“海盗生活”并参加了镇上人们为他们举行的丧礼,还一同挖出了印第安人乔藏在山洞里的一大箱金币。(2分)
【答案】乔埃哈波 鲁宾逊医生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重要人物的了解,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识记人物姓名,识记其相关的故事情节。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
【2】你最欣赏汤姆的什么优点,联系实际讲讲你的理由。(2分)
【答案】勇敢,机智,冷静,有爱心等,联系实际。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重要人物的了解,并分析出人物性格特点,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识记其相关的故事情节。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
【3】打算到学校图书馆去借阅《汤姆·索亚历险记》,请写出借书步骤。(2分)
【答案】拿借阅卡,检索书目,查找类别,找到作家,寻找小说类, 最后办理借阅手续。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操作能力,根据自己在图书室借书时的步骤写出即可。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18. 名著阅读(9分) 【1】《汤姆·索亚历险记》是 (国籍)著名作家 的代表作。(2分)
【答案】美 马克•吐温
【解析】平时只要认真阅读,准确记忆,解答此题难度不大。
【2】在“洞中历险”这一情节中,与汤姆一起经历这次曲折、紧张的历险过程的另一个人物是谁?最终,汤姆是想出什么办法找到出路的? (4分)
【答案】汤姆在确定当海盗计划前,他还计划做兵士、加入印第安人行列当大酋长。
【解析】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原著,并识记文学常识、故事情节、人物特点等。
【3】李明同学读了这部名著后,渐渐在课上不听讲,甚至搞恶作剧,还振振有词地说:“汤姆在课堂上就是这样做的。”作为他的朋友,你看到这种情况,怎样规劝李明呢?(要求语言简明、连贯、得体,3分)
【答案】李明同学,学生在课上应该认真听讲,不应该影响他人学习。我们读名著,要正确理解作者塑造
人物的用意,而不应该单纯模仿汤姆性格上的缺点。你说对吗?
【解析】做此题,首先要有称呼,然后观点要恰当,理由要充分,语句委婉得体即可。 【考点】名著阅读 口语交际
点评:名著阅读题是各地中考的必考题目,对于课本推荐的名著导读,要识记相关的作者作品和重点篇章的故事情节,以及重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口语交际题需要注意说话要符合语境、场合、身份,语气得体。
19. 名著导读:(每小题2分,共4分)
(1)请在横线上填上相应故事的寓意。《伊索寓言》中故事篇幅短小,寓意深刻,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狼和小羊》的故事说明对恶人做任何正当的辩解也是无效的; 《农夫和蛇》的故事告诫我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龟兔赛跑》的故事告诫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即使对恶人仁至义尽,他们的邪恶本性也是不会改变的(或:对恶人千万不能心慈手软)。
(2)奋发图强的弱者也能够战胜骄傲自满的强者(或:奋发图强必胜,骄傲自满必败)。(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理解能力。其中寓言是一种短小精湛的文学作品,是大家喜欢阅读的一类。《伊索寓言》里很多大家熟知的故事,概括总结出寓意是我们应该掌握的。 【考点】名著导读
点评:答好此类题的关键是考生要对中外文学名著有了解认识。因此,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之上,不仅要“博闻强记”,还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20. 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下面的题目。(2分)
《童年》是 以自身经历为基础创作的自传体小说,这部小说生动地再现了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 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小说的基调整体上显得严肃、低沉。 【答案】(2分)高尔基 俄罗斯
【解析】这是对文学文体及作家作品的知识考查,要求学生对教材中及课后推荐的名著要点加以了解和识记,尤其是教材中文学文体及作家作品主要的知识点要记牢。这里学生应了解高尔基和《童年》。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