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大学生就业难与中小企业用工荒的思考
大学生就业难与中小企业用工荒的思考
来源:锐游网
第22卷第1期 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Vo1.22。No.1 2012年3月 JOURNAL 0F JIANGⅪYOU1H VOCAT【ONAL COLLEGE mar.2O1 2 大学生就业难与中小企业用工荒的思考 潘国雄 (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631) 【摘要】大学生就业难是当前高校、社会所面临的一大焦点问题,但随着经济回暖,很多中小企业用工 量大增,需要高素质的劳动力特别是大学生的加盟。由于国家政策、社会体制、中小企业在用人方面存在 的弊端,加上大学生陈旧的就业择业观念影响。导致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中小企业招不到大学生这个矛 盾现象。本文针对影响大学生到中小企业就业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以期引导大学生到中 】、企 业就业,切实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困难;中小企业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108(2012)01—0032—03 一、问题的提出 育体制相对封闭。大学生的培养与市场的需要相 目前,大学生普通反映就业环境并没有改 距较大,大学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存在一定的脱 善,疾呼就业难。据中国教育部就业指导中心数 节,加上全国性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制相对薄 据显示,截止到l1年7月份。有415万应届毕业 弱,组织化程度不高,就业与用工信息不对称,这 生签订了就业协议,签约率为68%,但仍有近2o0 使就业的大学生往往会遭遇学无所用、专业不对 万应届毕业生未能就业。加上往年未能就业的毕 口等尴尬。削弱了市场配置大学生劳动力资源的 业生,这一数字就更加庞大。但国内经济继续高 有效性。 速发展,长三角、珠三角中小企业普通出现用工 2.教育体制与经济生产尚未完全吻合 荒,全国用工缺口总计二十几万人。中小企业用 我国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的一个重要特征 工荒不仅表现为技术工种,连一些比较好的岗位 是,政府对学校办学统得过死,限制过严,影响了 也难以招到大学生,事实上,中小企业经过经济 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充分发挥。学校作为独立的法 危机后也调整了发展模式。注重企业的技术开发 人单位,自主办学的新格局还没有形成。在高等 和管理,需要“业务骨干”、“高素质大学生”,对大 学校,从招生计划和毕业生分配计划,到专业设 学生的需求比之前更大.却苦于找不出合适的大 置乃至课程安排。还没有摆脱计划经济体制下政 学生。但实际情况又有许多大学生在家里做“卧 府对学校的限制,束缚了学校办学自主能力的充 槽族”,不愿意就业。为什么大学生宁愿消极地对 分发挥,严重挫伤了学校办学的积极性,不利于 待企业“用工荒”而宁愿选择“就业难”呢? 培养适应社会急需的大学生,导致专业陈旧,学 二、原因的探寻 校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严重脱节。加上文凭至上 (一)宏观上,国家体制与政策使大学生不易 的观念影响。大学生专注于学习成绩提高,忽视 甚至不想到中小企业就业 实践技能的培训,培养的毕业生需要上岗再培训 1.市场信息的不对称导致劳动力资源配置的 后才能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 效率不高 3.二元劳动力市场制约大学生就业 市场不是万能的。市场上的劳动力供给与需 我国的劳动力市场是一个典型的“二元”劳 求不可能完全一致。特别是在现行我国高校的教 动力市场,由于不完善的户籍制度、人事制度、经 [收稿日期]2011—12-06 [作者简介】潘国雄(1979一),男,广东电白人。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办公室主任.讲师,主要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一32— 济体制等制度层面上的原因,劳动力市场被分割 成高级劳动力市场(如大城市、公务员等)和低级 劳动力市场(如农村、中小企业)。前者较后者在 工资、福利待遇、升迁机会等方面都优于前者,特 别是在分割的劳动力市场中,劳动力在两类市场 之间难以流动,即使流动也是成本十分高昂。一 全心全意、兢兢业业地给老板干活。这种忽略大 学生自身价值的观念得不到大学生的认同,这也 是中小企业难以吸引大学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大学生就业观念与择业价值无法适应 市场环境的变化 1.社会观念影响就业观念,大学生不愿到中 小企业就业 旦大学生在就业初始就选择了低级劳动力市场, 那么以后如果想流动到高级劳动力市场的话,在 户口档案迁移、职称重新评定以及家属安置、孩 子就学等方面.将面临着诸多的障碍和难题,这 使得大多数的大学生把选择到农村、到中小企业 就业视为畏途。 (二)传统企业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使大 自古以来,“学而优则仕”、“劳心者治人,劳 力者治于人”的观念在人们大脑中根深蒂固。大 学生十年寒窗,白了少年头,为的就是金榜题名, 上大学,最好是重点大学,以后可以做进机关、事 业单位做国家干部,或者进好的国企、外企,从而 衣锦还乡。如果找不到体面的工作,到中小企业 当普通工人,上对不起父母,下对不起自己;而且 中小企业也不一定敢雇用大学生。一是怕大学生 吃不了苦.二怕大学生将企业作为跳板,培养之 后跳槽了.企业遭受巨大的损失。就算大学生进 学生不愿到中小企业就业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中小:型企业,由于财力和 劳动力的短缺。多数只能采用简单模仿的办法参 与市场竞争。许多中小企业之所以不能招聘到合 格的大学生,也难以留住大学生,是基于多方面 原因的。 1.物质待遇和工资性收入低 由于许多中小企业是建:立在县域范围内,远 入中小企业工作了。当工友发觉其大学生身份 时.无不投来诧异的目光——大学生做普工,就 是没出息。这可能是我国唯文凭至上的悲哀。其 次从家长的角度,培养一个大学生,几乎都是“竭 离大中城市和教育、科研中心等大学生汇聚的地 方。因此,中小企业过低的工资和福利难以吸引 到大学生。或者吸引来了大学生就业也不能长久 留住。许多中小企业所在地的社会发展水平,主 要是文化教育水平、城市发展环境不理想,大学 生不愿意来。 2.中小企业对分配认识的存在误区 中小企业是在国家政策的夹缝中发展起来 的,目前都处于成长期甚至:有些还处于初创期。 在创业的初期.由于资本有限,需要更多资金投 入生产,忽视分配,往往不能满足到中小企业工 作的大学生的需求;随着中小企业的结构调整 其庐之入。殚其地之出”,花费了十几年的心血和 生的积蓄。无不盼望自己的子女毕业后“出人 一头地”。找一份体面的工作,以致他们宁可让孩子 在家继续啃老,也不肯同意或鼓励孩子先到艰苦 的生产一线锻炼。 2.大学生择业价值将到中小企业就业视为最 次选择 据新华社《环球》杂志主办中国“2009中国大 学生理想雇主”调查结果显示。北京、上海、广州 和深圳是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首选地,北京居首。 受金融危机影响,今年大学生在选择雇主时观念 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外企热”降温的基础上,国 企军团出现集体“跃进”。2009年度中国大学生心 后,改制成股份制公司,资本也变得雄厚了,但只 知道分配给大学生可观的薪酬,内部并没有形成 真正的“尊重大学生”、“尊重知识”的风气,这使 大学生望而却步。 3.中小企业缺乏良好的企业文化 大多数中小企业尤其是一些家族企业不注 重企业文化的建设,员工缺乏共同的价值观念, 对企业的认同感不强,往往造成个人的价值观念 目中最理想的雇主前三名为中国移动、宝洁和银 行管理。选择到北京工作的学生中,“理想行业的 前1O名”里出现的“媒体与互联网、电子商务行 业”,是其他城市首选行业所不具备的;电子产 品、电信、计算机软件则成为了深圳的特色。调查 还显示。选择政府机构、公共服务部门的学生比 例最高。这说明大多数大学毕业生择业优先考虑 与企业的理念的错位,中小企业往往对大学生期 望很高,并且急功近利,但大学生工作的环境不 的主要因素是工作单位的发展前景和个人发展 空间,而不再单纯追求薪酬的高低;同时,就业选 择上更看重工作稳定性.对发展不稳定、具有创 业风险的企业缺乏择业热情。中小企业一般都处 于成长期,企业发展存在不确定的风险,因此,大 够宽松,缺乏施展才能的场所、机会和条件。许多 中小企业老板把大学生看作是企业的成本,只注 重员工对企业的价值,认为只要给钱员工就必须 一33— 学生将中小企业视为就业中的最次选择。 三、对策与建议 (一)要深化体制改革,更新教育理念 是必须改革劳动制度、户口制度、社保制 度、住房制度、教育制度等。消除身份歧视.要千 方百计地打破二元劳动力市场的分割,使劳动力 一才、凝聚人才、搞活人才的良性机制,为吸引人 才、留住人才构造新型的企业制度。 (三)大学生应提高自身素质,更新就业观念 目前就业市场上的激烈竞争,实际上是能力 与素质的竞争,大学生要把就业的主动权掌握在 自己的手上。在大学生涯中。要全面提高自己的 综合素质,要充分利用高校这一平台,不断地塑 造自己,完善自己,在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的同 可以在各个市场中自由流动。消除大学生就业的 后顾之忧。二是必须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调整好 政府与学校的关系。解决好宏观管理和执行的权 利界限,使高等学校真正成为面向社会。自主办 时,还要注意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 随着就业形势的变化,大学生们应更新自己 学的法人实体,学校的专业设计与招生计划要与 的就业观念,革除那些陈旧的观念,使自己从那 经济发展的要求相结合.在基础学科加强理论的 些条条框框中解脱出来。把目光由原来的国家机 探索与研究,在应用学科方面,要根据市场经济 关、重点单位转向那些中小企业和“三资”企业, 的发展要求,调整专业设置和培养方案,尽可能 就业地区由那些经济发展地区转向西部地区和 将有限的教育资源放在社会急需要的专业大学 经济欠发达地区.那些地方更能发挥自己的聪明 生培养。三是高校要认真做好大学生培养工作. 才智。另外,大学生们要认清就业形势,主动学习 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 和掌握就业技巧,提高择业能力,对自己要有正 养,要将学生的培养工作与学生的理想、追求结 确的认识,合理地确定就业期望值。只有这样,才 合起来,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打通学科专业之 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在就业竞争中处于主动地 间的兼容,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企业实习、 位。只有准确定位的大学生,才能顺利找到一份 见习,提高动手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爱好 称心的工作,也必将珍惜工作岗位机会,从而在 与探索精神。 平凡的工作中演绎出真我的价值。 (二)完善企业用工环境,构建新型的企业制 如何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这不仅仅是大学 度 生这一特殊群体的事,更是全社会的事。大学生 企业应该设立一个对人友好的制度模式。在 是宝贵的人力资源,必须充分加以开发与利用, 企业内部构建劳资关系的平衡。以便培育企业有 引导大学生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服务。大学生 一种可持续的竞争力,即‘善的竞争力”’。而企业 到中小企业服务,社会要鼓励,企业要接纳、家长 具有“善的竞争力”所必须的条件。就是在公共治 要支持、学生本人要勇敢,从普通员工做起,找到 理所提供制度的激励之下,企业吸引大学生的标 生存的空间。就一定有发展的空间。 准应该是提供更高的薪水,更安全的工作环境, 参考文献: 更有前景的职业能力塑造等。要努力建立较为完 [1】民营企业如何吸引大学生就业【N].联合日 善的福利保障制度,如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 报。2006.4.25 保险等,并尽可能地为大学生就业、择业时解除 『21张建新.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分析与对 后顾之忧。要善于用情感的纽带将企业与大学生 策fJ1.科技信息,2009,(25) 的心连接在一起。要树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f31企业“用工荒”PK大学“卧槽族”,如何一 精神,在日常管理中做到以人为本,理解人、尊重 石二鸟?天涯网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 人、关怀人、成就人,建立深厚企业人文关怀。从 content/free/1/1546944.shtml 而使大学生真正获得一种归属感:企业要改进内 责任编辑:罗凯亮 部管理结构。把人力资源开发提高到关系企业命 责任校对:戴婕 运的位置,重视对人才资本的投入,形成吸引人 ——3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