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医问药》下半月刊SeekMedicalAndAskTheMedicine 2012年第1O卷 第5期 77 加昧消毒饮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 施秋林 (武汉市新洲区中医医院430400) 【摘要l寻常痤疮是发生于青春期,累及毛囊 皮脂腺的慢性炎症,可严重影响人的客貌。运用中药“加味消毒饮”,疗效较好,值得在临床 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加味消毒饮寻常痤疮 【中图分类号】R275.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2523(201 2)05—0077—01 寻常痤疮又名“青春痘”,是一种累及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主要发 3治疗结果 生在颜面及胸背等多脂区,常伴有皮脂溢出,多表现为黑头粉刺、丘疹、脓 3.1疗效判定标准 疮 结节囊肿等损害,部分遗有瘢痕,严重影响美观,给患者身心健康造成 疗效:(治疗前皮损数一治疗后皮损数)/治疗前皮损数+100% 很大的影响。近几年,我院利用口服“加味消毒饮”治疗此病,取得了较好的 治愈:皮损消退90%以上,无新疹出现,仅留色素沉着及瘢痕者。 效果,现报告如下: 显效:皮损消退60.89 ̄/,,基本上新痤疮出现。 1临床资料 好转:自觉症状明显改普,皮损消退30-590/o,偶有新痤疮长出。 1 1病例选择 无效:症状无变化或加重。 选择2009年5月至2011年12:J因患痤疮前来就诊者,按数字随机表随 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 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6例:男54例、2 ̄'42例,年龄l3岁一32岁,平均(23±3. 3.2结果 12)岁;对照组7l例:男加例、女31例,年龄l5岁一32岁,平均(23±2.43)岁, 治疗组与对照组结果比较见表1, 病程1//-:J—7年。两组陛别,年龄、既往史、并发症、发病史差异均无显著性, 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具有可比性(P>O.05)。 表1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 1.2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卫生部皮肤科临床路径((201 O年版寻常痤疮临床路径》。 1.2.2中医诊断标准 通过 检验,两组差异性显著(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 4讨论 1.3排除标准 中医认为:寻常性痤疮的发生由于内有肺胃之热,或挟湿,或挟瘀,外 化学物质、药物引起的职业性和药物性痤疮,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发于上部所致。《医宗金鉴矽 千斗. 法要诀*日:“此证由肺经血热而成 ,治宜 2治疗方法 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排脓消肿。 2.1治疗组 加味消毒饮是在“五味消毒饮 的基础上加减而成,方中银花,连翘、公 口服“加味消毒饮”中药组方:银花10g公英10g地丁1og野菊10g白芷 英、地丁清热解毒、消散疗疮;桑白皮、黄芩清泻肺热,浙贝母化瘀消肿t红 tOg红藤3 炒黄芩10g浙贝母12g皂刺1og生黄芪3og通草1og桑白皮10g 藤败毒散瘀;赤芍凉血消肿;生黄芪托毒排脓;通草清热利尿t皂刺消肿排 加减:囊肿型加三棱1og、莪术10g;女性与月经相关的加益母草3og 脓。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凉血活血、软坚散结之效。 水煎早晚各服一次 参考文献 2.2对照组 【l】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 迪维霜(重庆华帮药业有限公司)外用,每日两次。两组均以l5天为一 社.1 994:1 58. 疗程,结束后观察皮损变化情况,同时观察不良反应。 自拟利胆排石汤治疗胆石症700例的疗效观察 杨 浩 (安徽省灵壁县尹集镇卫生院安徽灵璧234200) 【摘要】本文以祖国医学理论为指导,以典型病例为佐证,介绍了自拟利胆排石汤对700例胆结石病人的治疗过程、组方和效果。 I关键词】自拟;排石汤;胆石症;7 0 0例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523(2012)05—0077—02 胆石症是l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中老年人,特别是中年妇女患此 2治疗方药 病的几率较高。近十余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习惯的改变, 金钱草、茵陈、郁金、三棱,莪术、柴胡、枳壳、内金、白芍,甘草、生大黄、 胆石症的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我们从1993年用自拟的利胆排石汤治 二花、公英、丹参等。 疗胆石症近千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资料完整的7oo ̄j总结于后。 临床加减:高烧者加生石膏t痛甚者加元胡'JlI芎。大便干者加泻叶。每 1一般资料 日一剂煎水早晚口服。30天为一疗程。服药期间忌食油腻及酒类。 本组病例均经过门诊检查及B超证实为胆石症患者,其中男性2I2例, 3治疗结果 女性488例,男女之比为1:2.3。其中年龄最小者18岁,年龄最大者75岁,病 治愈:1-35" ̄后,临床症状消失,结石排出,B超证实胆囊收缩功能 程最短者2年,病程最长者3O年。 正常。胆囊内未见结石影者379例,占54%。 78 <求医问药)下半月刊SeeI‘MedicalAndAskTheMedicine 2012年第lO卷 第5期 刻诊:患者发育正常,慢性病容,痛苦貌,面萎黄,口苦纳差,巩膜轻度 黄柒,舌苔厚腻微黄,脉细弦而数。检查:T38%,心律剂,心率100次/分。双 肺(一),腹平软,右胁压痛明显,且向右肩胛放射。肝功能正常,红细胞3. 显效:l—3个疗程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大便有结石排出,B超证实胆 囊内结石明显减少或变小变碎者223例,占32%。 有效:1—3个疗程后,临床症状明显减轻,B超证实胆囊内结石略有变 小者76例,占11%。 无效:经治疗l一3个疗程后,临床症状未见明显改善,B超证实胆囊内 结石无变化者2l例,占3%。总有效率为97 ̄/.。 4典型病倒 例1:李XX,女,22岁,农民,l996年loft20日就诊,患者右胁疼痛时有 发作,每天生气或过食油腻之物后即觉右胁隐痛不适,有时不治亦可自行 缓解。一周前因与他人发生i:1角,疼痛又作,经当地医院治疗不效而来我院 治疗。 8XlO':几,白细胞l1.OX1 09/L,中性0.78,淋巴D.22。根据脉症合参,此乃久 病人络,肝郁血瘀,瘀久成积所致;拟疏肝理气、祛瘀通络,利胆排石为治; 宜利胆石汤出人:金钱草50g、茵陈30g、郁金l5g、丹参30g,白芍30g、甘草 12g、莪术12g、北柴胡12g、枳壳l2g、内金20g、白芍30g、大黄5g、三棱12g、 枳实12g、二花20g、公英3ogJ¨芎12g、生石膏20g、元胡15g、川芎12g,3剂 水煎早晚服,药后热退痛减,食量增加,药证相符,守方出入再进。经服药2o 剂后作B超检查,结果显示:胆囊内多发性结石,几乎充满胆囊,病人甚异 之。告其此是有效的好现象,块石已碎,不久可能就会排出,嘱其清洗大便。 刻诊:患者发育正常,痛苦貌,形体消瘦,面萎黄,右胁胀痛,痛剧时可 服至3O剂时大便排出石榴粒大小石多枚,自觉右上腹撑胀感明显减轻。上 法出入再进,先后共排出大小不等的结石lO余枚,自觉临床症状消失,饮食 大增,体重增加。B超示:胆囊大小正常,胆囊内无结石。停药观察至今无不 适感。 5讨论 放射至右肩胛部,口苦纳羞,巩膜轻度黄柒,大便干,苔薄微腻,脉细弦。经 B超检查诊为“胆囊多发性结石 ,最大直径0.5厘米。根据脉症:此乃病人 络,肝郁血瘀,瘀久成积成致t拟疏肝理气、祛瘀通络,利胆排石汤为治:金 钱草5 、茵陈30g、郁金30g、丹参30g、白芍30g、甘草l2g、莪术12g、柴胡 12g,枳壳l5g、内金2og、白芍30g、大黄5g、三棱12g、二花20g、公英30g、川 芎l2g。l0剂水煎早晚服,日一剂。药后胁痛减轻,药证相符,效不更方。上方 再进。并嘱其每天清洗大便,查看结石排除情况。在服完2O剂时,从大便排 出0.4XO.3cm,0.3XO.2cm结石两枚,胁痛基本消失,纳谷正常,再服l0剂 后,B超证实胆囊大小正常,胆囊内未见结石,停药观察。多年后携子前来就 诊,形体较前为胖,无不适。 胆石症属祖国医学肋痛之范畴。肝居肋下,其经络布于两肋,胆附于 肝,其经脉循于肋,故肋痛之病主要责之于肝胆。娼}岳全书.胁痛篇》云:“肋 痛之病本属肝胆二经,以二经之脉皆循肋故也 。本病主要是由于肝郁日 久,血流不畅,瘀血停积,肋络不畅而出现疼痛。方中金钱草清热解毒,为排 石之要药。茵陈配郁金名为胆郁通,治疗胆道系统疾病有良效;柴胡、枳实 疏肝理气。内金消食化枳-丹参、三棱、莪术、川芎活血通络,特别是川芎可 行血中之气,对因肝郁血瘀所至之胁痛有较好的止痛作用;二花、公英清热 解毒,可预防胆道感染;白芍配甘草名芍药甘划汤,有缓解痉挛止痛的效 果。大黄可泯热排石,故诸药合用有疏肝解郁、清热利胆、化瘀排石之功效。 例2:林XX,女,56岁,农民,1998年3月28日就诊,右胁疼痛伴寒战高烧 反复发作已有20年。发病时右胁有撑胀感,疼痛向右肩胛放射,经当地医院 诊为“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经对症治疗亦能缓解,但每天生气及食油腻 之物而发作。经外院B超示:“胆囊结石”,直径理米,建议手术治疗,因畏惧 手术而来我科就诊。 浅谈儿童多动症的中医疗法 刘(1.吉林省长春市中医院吉林长春芳蒋耀萱 北京100071) l30022;2.北京市丰台区新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摘要】近年来,尽管我国儿童多动症的防治和疾病教育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在小儿神经病学、发育行为儿童学和儿科保健学等专业医 师的共同努力下.越来越多的多动症患儿得到了及时的治疗.但是.目前我国该病患者的就诊率仍不到患者总数的1%,预后情况也不理想。而社会认 知度低,大众关注度不够,专职医师的匮乏和治疗的不规范是造成此现状的主要原因。本文从儿科中医临床的角度分析儿童多动症的诱因及治疗方法, 以期更好地应用于实践。 【关键词】儿童;多动症 【中图分类号】R272 【文献标识码l A 【文章编号】1672—2523(2012)05—0078—02 症儿童的父母童年期有多动历史者较多。多动症儿童父母反社会的人格特 症或酒瘾、有癔病及有精神病障碍等因素者,生育多动症儿童者也较多。 (3)产前,产时或产后胎儿的皴脑损害是重要因素,临床上不显症状的轻 度铅中毒亦可为病因之一。(4)社会家庭、心理因素的影响,如不良社会环 儿童多动症又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一种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常见 的精神行为障碍,主要症状表现为注意缺陷、活动过度、冲动、认知障碍和 学习困难。如果得不到及时规范的治疗,50*/,至6o%多动症患儿的症状将持 续到成年。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统计,我国学龄儿童的多动症患病率为 至 5%,这意味着中国有近2000 ̄儿童患有多动症。 1小儿多动症的临床分析 境和家庭条件(家庭破裂;经济贫苦 父母性格不良,如酗酒、吸毒、有精神 病等)均可以成为其发病诱因,并影响儿童的发展与预后。(5)其他因素,如 食品调味剂、人工色素、添加剂等也是诱因之一。 2儿童多动症的治疗 1.1基本概述儿童多动症是儿童多动综合症的简称,是一种比较常见的 儿童行为异常问题。儿童多动综合症即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症或注意缺陷 障碍、脑功能轻微失调,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儿童心理障碍综合症。患儿智力 正常或接近正常,但学习、行为及情绪方面有缺陷,活动过多(部分病例无 活动过多的表现),注意力不集中或注意短暂,情绪不稳,冲动任性,常伴有 不同程度的学习困难,在家庭及学校中均难与人相处,在日常生活中使家 长和老师感到为难。其临床特点可集中概况为:注意缺陷,活动过度、冲动、 认知障碍和学习困难。 目前,中医治疗儿童多动症已经取得很好的疗效,且持续时间长,无明 显副作用,反跳少,对增进食欲、提高记忆力和免疫力都有独特作用。儿童 多动症的发生与社会家庭及自身的关系密切,故使用中医治疗时,应针对 儿科特点寻求新的制剂,改变药物剂型和给药方法,使药物能较快地发挥 作用的同时,配合儿童的心理行为进行治疗,协调好家长、息儿和老师的关 系,多方配合,以期取得更好的疗效。 1_2病因病理儿童多动症可能有不同的发病原因。(1)患儿的母亲在孕 期或者围产期有较多并发症,常有大量吸烟或酗酒史。(2)遗传因素。多动 2.1 中医疗法中医上将本病分为:(1)心肾不足型:治宜温补心肾。方药: 石菖蒲、远志,龙骨、龟板、益智仁、知母、山药、熟地黄、山茱萸。(2)肾虚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