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饮片的煎煮和服用方法
中药饮片的煎煮
中药治疗疾病,常加工制成一定剂型以供应用,例如汤剂、散剂、丸剂、膏剂片剂、冲剂等。其中最广泛使用的是汤剂。汤剂以其制剂简便,随意加减,灵活性强、副作用小等特点,一直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手段。然而,煎服中药,有其的“行规”,不可随意,若煎法不当,小则会降低药效,大则会产生毒副作用。李时珍曰:“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制如法,而煎药者鲁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清代徐灵胎也曾说:“药物虽精,而煎法失度,药必无效。”由此可见,中医防治疾病,医师诊治准确外,煎药也必须得法 一、 煎煮中药的器皿
煎煮中药一般采用砂锅、搪瓷锅。其中砂锅最为常用,其传热较慢,受热均匀,不会与药物的化学成分产生反应。铜、铁、铝等金属器皿不宜使用。另外,煎药用的砂锅应保持清洁,每次煎药完毕即洗净,以免影响下次煎药质量。 二、 煎煮中药用水的选择
煎煮中药时,一般要求煎药之水是水质好、新鲜、清洁、无杂质,例如自来水、井水等。
三、 煎煮中药的方法与火候
1、中药倒入药锅后加入浸过药面约2-3cm(1-2个手指节)高的水,浸泡20-30min,以让药材充分湿润。
2、武火(大火)加热至沸,调至文火(小火)或中火,保持微沸,然后开始计时,一般20-30min以后,约剩余一小碗水时,药已煎好。 3、特殊中药则需按医嘱煎煮。例如:
先煎药:将先煎药放在砂锅内,用水煎之,约滚10-15min。然后将其他正在浸泡的药物加入同煎。
后下药:待药汁煎至预定服量(约20-25min后),然后将后下药投入砂锅内,
再煎煮3-5min即可。
冲服药:用煎好之药汁(或开水),将冲服药搅匀后同服。
焗服药:先将焗服药放在碗里,然后将煎好之药汁冲入碗中,盖上焖3-5min,温度降低适中后滤出药汁服用。
炖服药:将炖服药放进炖盅内加入一小碗水盖好,隔水炖1h左右服用。 烊化药:把烊化药打碎放入碗中,倒入煎好之药汁,搅溶服用。当药物不完全溶化时,则隔水蒸片刻,完全溶化后服用。
包煎药:将一些有黏液成分(例如车前子),有绒毛的药物(例如旋复花、辛夷花),体细质轻(例如蒲黄、海金沙、灶心土)等药物用纱布包裹后同煎。但不宜包扎太紧,以免影响有效成分渗出。
4、中药汤剂要复渣:古人云:“一煎取其性,二煎取其味”,一般汤剂都要煎煮2-3次。通常连续煎煮2次,药汁混匀后再分成2份,分2次服用。解表类药也不例外。
四、中药煎煮的时间
一般中药饮片为干品,而且有一定的体积与厚度,必须一定时间的浸泡后方可使药物湿润变软,内部管道通畅,使有效成分容易溶出。根据汤剂的类型不同,加水量与煎煮时间见下表: 汤剂类型 普通类药 滋补类药 解表类药
煎煮时间 加水量(浸过药面) 2-3cm(1-2个手指节) 20-30min(武火-中火) 3-5cm(2-3个手指节) 30-60min(武火-文火) 1-2cm(1个手指节) 15-20min(武火-中火) 五、 误区:中药煎煮时间越长疗效越好
有些人把中药煎煮1-2h,甚至更长,以为这样就能把药味完全煎出来,增强疗效。其实这种做法并不科学。在刚开始煎煮时,药汁浓度是随着时间增长而增加,但到一定时间,药材内部的浓度与外部的浓度相同时(即到达饱和浓度),
再加热药物有效成分浓度也不会增大,只会随着水分的蒸发而“变浓”;有些化学成分由于长时间加热,化学结构会发生变化,影响药物疗效。故汤剂不宜煎煮太长时间。
六、冷服热服的选择
一般汤剂宜温服。发汗解表药宜趁热服,服药后注意保暖,盖被以助发汗。治疗热证的中药宜冷服,治疗寒证的中药宜热服。此外,在服药期间,还须注意饮食调节。
七、 中药的服用时间:
一般药物宜在饭前0.5-1h服用,以利于吸收迅速、完全。 (一)宜在饭前服用的中药
1、补益类:例如人参、鹿茸等药品,宜饭前服用,利于吸收。 2、颠茄类治胃病药:宜饭前服用,可增加药物的吸收。
3、化痰止咳平喘药:半夏、天南星、贝母、白芥子、白附子等温化寒痰药,胖大海、桔梗、前胡、瓜蒌、竹茹等清热化痰药,杏仁、苏子、百部、桑白皮等止咳平喘药,均宜饭前服,祛痰镇咳才明显。
4、驱虫药:例如槟榔、使君子,宜在清晨或临睡前空腹服用,以利于药物迅速入肠,利于驱虫。
(二)宜在饭后服用的中药
1、解表药:例如麻黄、桂枝、荆芥、羌活等辛温解表药,薄荷、牛蒡子、桑叶、菊花、柴胡、葛根、升麻、淡豆豉等辛凉解表药,主治伤风、感冒,最好在中午饭后服用。
2、健胃药:例如保和丸、藿香正气丸、香砂养胃丸、健脾丸等,宜在饭后片刻(约15min)服用,使其充分接触食物,达到消食化积、宽中消胀的目的。 3、辛辣刺激性的药物:宜在饭后服用,可防止对胃黏膜的刺激,使其缓慢吸收。 (三)宜睡前服用的中药
1、安神药:应在睡前1h左右服用,有利于患者入睡。
2、润肠药:例如郁李仁、蜂蜜等应睡前服,利于消除胃肠积滞。 (四)必要时服用的中药
1、治疗疟疾药:例如青蒿素,应在发作前2-3h服用,以发挥截疟的功效。 2、治疗急性病及危重症药:例如冠心苏合丸治疗心绞痛发作时,宜及时即服,以利于缓解症状。
3、妇女调经药:例如乌鸡白凤丸等,宜在行经前数天开始服用。
4、治疗咽喉炎患者的药物:例如健民咽喉片、喉可舒等,可多次频繁含化,以延长药物在局部的作用时间,提高疗效。 (五)宜定时服用的中药
1、治疗慢性病的中药:例如各种膏、丸、散、片、丹、露、药酒、冲剂,必须定时服用,使体内保持相对稳定的血药浓度。
2、药酒:进餐时服,至于喝多少,可依个人感到有药效为度,切勿过量或醉酒,以免伤身害体,得不偿失。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