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吃透标准,整体把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督导考核要求
吃透标准,整体把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督导考核要求
来源:锐游网
E-mail:wangxuemin@jcyy120.com.cn 责编/王雪敏家庭医生签 约吃透标准,整体把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督导考核要求文/ 杨维平(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卫生计生委)今年3月底,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做好2018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通知》出台后,无论是各级主管部门,还是基层医务人员都纷纷为“不要盲目追求签约率、不要层层加码”的务实举措点赞。文件中同时明确,各地要建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考核评价机制,5月底前组织1次质量督查。但这一点,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广东、江苏等省较早出台了督导考核标准,为基层做好工作提供了明确应遵循的导向。考核目的:查问题,促落实,找亮点2016年6月,原国务院医改办等7部委印发《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指导意见的通知》,各地因地制宜出台政策,陆续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从2017年底上报的数据看,超额完成了既定的目标任务。与此同时,社会质疑声不断,系统内部也没有对此广泛认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高度重视家庭医生制度建设,这次明确要求逐级开展质量督导考核,目的是摸清底数,查出问题所在,推动地方以此为契机,让中国特色家庭医生制度惠及更多的群众。同时,总结各地在实践中的好做法、好经验,为推广提供更多可复制的成熟样本。考核对象: 主管部门、基层机构、服务团队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督导考核,严格意义上讲应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上级主管部门对下级主管部门的考核,采取分级考核的办法,重点考核相关制度建立、保障机制落实、对下督导考核、签约服务效果等项目。二是县(区)级对签约服务机构的考核,主要考核开展签约服务的基层医疗机构,在宣传发动、团队建设、签约履约、考核激励、群众满意度等方面的具体措施和成效。三是基层医疗机构对家庭医生团队的考核,突出签约数量、履约质量、签约就诊率、健康干预成效、服务满意度、续约率等指标,结果与家庭医生团队和个人绩效分配挂钩。这三个层次的考核侧重点各有不同,但是对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要求是一致的,即保证质量,稳定数量。考核指标:组织、实施、效果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督导考核借鉴了既往其他项目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做法,从架构上讲,包含组织管理、项目实施、综合效果三个大的方面。在组织管理方面,包括领导机构、方案制定、团队建设、宣传公示、绩效考核等内容,体现了单位的重视程度和保障水平。在项目实施方面,主要包括全人群和重点人群签约率、签约居民就诊率和双向转诊率、规范服务及动态健康管理情况、协议签订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服务创新及特色工作等方面,这部分分值高、要求严、难度大,功在平时,难以通过突击弥补不足。在效果评价方面,包含签约对象特别是重点人群健康指标改善状况、签约对象诊疗下沉趋向、居民对签约服务的知晓率和满意度等内容。各地可结合实际,对具体指标进行适当调整,既要体现导向性,更要具有操作性。考核方式:自查、互查、抽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主体,也是接受考核的主体,应当根据上级有关部门出台的政策文件,逐条对照是否执行到位,形成自我评价报告,既总结经验,也要排查问题;既要全面表述,又要重点突出,充分展示特色。县(区)级检查覆盖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并纳入综合绩效考核范围,与单位绩效工资总量和主要负责人薪酬挂钩。省级检查覆盖所有地市,地市级检查覆盖所有县(区),大多采取抽调各地主管部门和基层医疗机构负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管理者,异地交叉进行,每到一地,通过随机抽样确定被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考核中既查看资料,也要与医务人员、签约居民等核实,保证考核客观公正。在各级督导考核基础上,国家卫生健康委还将适时组织督导,并特别强调力戒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对编造签约服务协议、弄虚作假等行为要严肃予以纠正查处。因此,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家庭医生团队成员,都要高度重视,全面把握考核要求,精心准备,绝不能心存侥幸或得过且过。这次全国大联动行动,将为进一步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提供基础性资料,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考核评价工作也将在实践中走向常态化、科学化、制度化。■ (发稿编辑:王雪敏)2018.05 No.151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