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3087666

23087666

来源:锐游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80・ 社区医学杂志2006年第4卷第l0期(上 min~,停止输液,诊所医生怀疑为“心肌炎”,即im毛花甙 因,包括中药注射剂和其他药物混合使用,超剂量使用。此 外,不按照中医理论辨证使用,也是造成不良反应的重要原 因。 丙注射液0.4 mg后送院抢救。查体:意识丧失、呼吸停止、 颈动脉搏动消失、瞳孔散大,迅速进行心肺复苏,抗休克,过 敏治疗,抢救无效而死亡 J。(3)患者女,3l岁。因感冒、发 热、头痛、烦躁不安伴呕吐就诊。给予清开灵注射液20 ml, 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00 rnl iv gtt。药液输完后,患者出 中药注射剂是我国独创的中药新剂型,在临床上有着 某些化学注射液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化学成分非常复杂,制 备工艺有待完善,质量标准不够合理,临床疗效缺乏严格观 现发冷、寒颤、呼吸急促,脉搏加快,呕吐等。诊所医生即im 肾上腺素注射液0.5 nag后送院抢救。查体:P 130次・ min~,心电图呈窦性心动过速,口吐白沫,抢救无效而死 亡 。 察,因此迫切需要从安全性、有效性、处方的合理性和工艺 等方面对其进行上市后的再评价。 3注意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 为更好地发挥中药注射剂的临床疗效,减少其不良反 应,应努力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1.2葛根素注射液致死3例患者3例,分别诊断为帕金 森病、冠心病、胆囊结石1例;冠心病、心绞痛1例;双眼球 后视神经炎、糖尿病2型、结核性胸膜炎1例。上述3例患 者均应用过葛根素注射液400—600 mg加入5%葡萄糖注 射液250 ml(或0.9%氯化钠注射液)iv gtt,qd。15天为一疗 程,治疗最初几天无反应,7一l2天后出现发热、溶血性贫 3.1严格掌握适应症中医治病讲究辨证论治,治疗中, 患者或医生只按病名或症状用药的情况屡见不鲜,应严格 按照中医理论辨证使用。 3.2减少合并用药 多药合用是导致中药注射剂不良反 应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应当力戒不必要的合并用药。 血、过敏性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由其诱发急性心肌梗 死和左心衰竭。尤其是例2,在已经出现发热等变态反应症 状后,再次使用该药,致使病情迅速加重。3例患者虽经积 极抢救,均因病情发展迅猛而死亡 J。 3.3避免不适人群须多加谨慎。 年老体弱、心、肺、肝、肾功能差,多病 缠身等患者一般抵抗力较差,较易出现不良反应,用药时必 3.4重视用药剂量和疗程 一般而言,用药剂量大,疗程 长,较易出现不良反应,必须正确掌握用药剂量和疗程。 3.5强调能口服不注射在中药不良反应中,注射剂占 70%以上 J,在注射剂中,静脉注射的又远远超过肌肉注射 1.3鱼腥草注射液致死据青岛2006年4月27日市药监 局发布的监测通报显示,本市146家2级以上医疗机构共 计56.8万人次使用过鱼腥草注射液,其中引起5例严重不 良反应,2例死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6年6月1 日发出通告,7种含鱼腥草成分的注射液因有严重的不良 反应暂停使用和审批。据悉,自1988年至今,药品安全监 测部门共收到此类药品的严重不良反应222例,主要表现 的不良反应。因此,一定要坚持能口服不注射,能肌肉注射 不用静脉注射的原则。临床上要特别加强对中药注射剂不 良反应的监测。 为过敏性休克、全身过敏反应、呼吸困难,甚至死亡等。 2中药注射剂的严重不良反应不容忽视 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每年都有大量报道,几乎涉及 目前在用的所有品种。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从处方组 成看,发达国家的植物药制剂一般由单味药组成,即使是复 27:(7). 参考文献 [1]王琼,杨岚.中药注射剂的发展历程[N].医药经济报,2O05,6, [2]周荣斌,刘爱民.清开灵注射液药物反应致死l例[J].中国内科 杂志,1998,37(7):450. 方制剂,其药味也多在二、三种。而分析我国的中药注射 剂,属于复方制剂的有50种,原料药在3味以上的有34种, 超过5味的有l6种,超过7味的有6种,甚至有的多达l2 味。其次是中药注射剂的提取方法不够完善,大部分产品 是中药材的提取物,一些大分子的杂质未能完全除尽,微粒 太大,经放置一段时间后容易产生色泽发深、浑浊、沉淀等 [3]张晓辉,郗增新,廖靖龙.清开灵注射液过敏致死亡2例[J].中 国医院药学杂志,2001,21(5):319. [4]张贤玲,尹桃.葛根素注射液引起死亡3例[J].药物不良反应杂 志,2004,6(1):41. [5]周钱,郭代红,和培红.142例中药不良反应分析[J].药物不良 反应杂志,2002,(6):368. 现象,使澄明度不合格,甚至降低疗效,影响临床应用。再 次是临床使用不当也是出现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重要原 (收稿日期:2006—08—15) 青春期卵巢肿瘤蒂扭转误诊100例分析 官晓斐(平度人民医院 山东平度26670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4208(2006)19—0080—02 析如下: [中图分类号]11737.31 青春期(10一l9岁)女性由于多系未婚,无性生活史,妇 科检查较少,卵巢肿瘤发现率低,多以蒂扭转就诊,且具有 自身特殊性易误诊,致影响治疗,现对我院2000年l1月~ 2005年11月收治的青春期卵巢肿瘤蒂扭转误诊100例分 l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100例青春期卵巢肿瘤蒂扭转病人中3o 例为初经前女性,70例为初经后女性,均为未婚女性,既往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医堂 志2006年第4卷第1O期(上 ・8l ・ 体健,平均年龄15.4岁,误诊时间12小时~2年。 1.2误诊误治情况误诊为急性阑尾炎48例,主要表现 腹痛、腹胀主诉模糊,而且往往最先就诊于内外科,接诊医 师亦忽略盆腔检查,从而延误诊疗。B超检查作为一种方 便价廉的辅助检查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应作为常规检查。 为急性发病以突然下腹痛为主,伴发热、偏右下腹有压痛。 急性胃肠炎15例,痛经11例,表现为腹痛明显、恶心、呕 吐、大便稍稀。慢性阑尾炎9例,肠痉挛5例,阑尾切除术 后肠粘连3例,慢性盆腔炎9例,主要表现为下腹痛轻,腹 痛反复发作,时轻时重,可有低热。病人发病后到我院或当 地医院就诊,常规物理查体后,查血常规示白细胞升高,给 予抗生素输液治疗,病情无明显好转,B超示盆腔肿瘤,提 青春期卵巢肿瘤蒂扭转发生率高且以囊性畸胎瘤占多 数,恶性肿瘤较少见,即使恶性也多为I A期,可能与恶性 肿瘤生长快、浸润粘连早不易发生蒂扭转有关。 因此强调 快速诊断和治疗。传统的青春期卵巢肿瘤蒂扭转手术治疗 以附件切除术为主,考虑到卵巢功能对患者的内分泌重要 性我院近年开展卵巢肿瘤剔除术,尽可能的保留卵巢组织 及盆腔解剖结构。其手术指征为:①肿瘤表面血运良好或 呈浅灰色,瘤蒂部无或轻水肿,但无淤血。②肿瘤呈黑灰色 花斑状,变黑区以肿瘤远端为重,近瘤蒂侧花斑直径小于0. 5 cm,若花斑弥散分布直径可放宽至1.0 em,瘤体充血水肿 轻度淤血,尤其近瘤蒂处大致正常组织可见,整个瘤体无破 裂,可先复位剔除肿瘤,以36~40℃温盐水湿敷残部,观察 1O~15分钟,残部血运大致正常则保留。术中切除组织尽 可能行快速病理检查决定下一步手术。若快速病理检查不 能确定肿瘤恶性或不能进行快速病理检查,可与患者家属 示卵巢肿瘤蒂扭转,转入病房手术治疗。65例由于发病时 间短于48小时,肿瘤坏死不严重,行患侧肿瘤剔除术,1例 发病时间约49小时,肿瘤坏死严重行患侧附件切除术。余 34例发病时间虽较长,但肿瘤坏死不严重,均行患侧肿瘤剔 除术。术中行快速冰冻切片病理检查77例,其中1例冰冻 切片病理检查考虑交界性肿瘤,术后常规病理检查示良性 肿瘤,余术中、术后病理均为良性肿瘤。余33例术后病理 均示良性肿瘤。术中探查肿瘤直径约5~10 em大小。 2讨论 卵巢肿瘤扭转主要有蒂扭转引起,随之发生血流受阻, 导致肿瘤发生坏死,甚至破裂和感染。其典型症状为突然 腹痛、恶心、呕吐,可伴发热。扭转时的疼痛可分为内脏性 腹痛、感应性腹痛和躯体性腹痛三种,分别有交感神经、脊 髓神经反射到相应的器官和组织,出现不同的疼痛形式。 协商,说明二次手术的必要性,尽可能采取姑息手术方式, 避免贸然手术给患者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我院长期随访 该99例残留卵巢患者均无卵巢功能减退症状。 参考文献 若瘤蒂较长,扭转松,随体位改变,肿瘤可发生自然复位,则 疼痛症状可减轻、反复发作。腹部检查下腹部可有不同程 度的压痛、反跳痛或腹肌紧张,但不一定在腹部扪及包块。 盆腔检查可扪及包块。… 由于青春期患者多为学生,没有性生活史者,平常体检 对盆腔的关注较少,因此早发现盆腔肿瘤机会低。患者对 [1]曹泽毅主编.中华妇产科学:第l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l998:l340一l341. [2]乐杰主编.妇产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05 —315. (收稿日期:2006—09—18) 改良导管法行选择性输卵管造影与再通术治疗阻塞性不孕症 牛凤荔 (新泰市第二人民医院 山东新泰271219) [中图分类号]R711.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4208(2006)19—0081—02 子宫过度倾屈时,插管成功率更低。对此作者采用改良导 管法,即根据术前子宫输卵管造影显示的输卵管开口及走 行方向选用CORDIS公司的Lobra或A型小弯度C型多用 途4F超滑导管,外加锥形橡皮塞,收效甚佳。造影时将0. 035in导丝插入上述型号的4F导管内,并协同移至宫角,若 选择性输卵营造影(Selective solping grophy,ssc)与输卵 管再通术(Fallopion trbe recanliation,FIR)己逐渐成为替代传 统子宫输卵管造影和通水诊疗阻塞性输卵管不孕症的介入 新技术之一。作者自2000年1O月起应用改良导管法行 SSG和FIR治疗119例不孕症,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导丝探及输卵管开口,其顶端犹如挂钩样套入并有抵触感, 不孕妇女119例,年龄24 35岁,其中原 表明已进入输卵管间质部开口,随即将导管沿导丝顺利推 进,当导管头触及导丝顶部时即回抽导丝,选用50%泛影氯 胺3~5 fnl行SSG,如有造影剂经输卵管进入盆股,表明已 1.1一般资料发不孕48例(40%),继发不孕71例60%);经术前子宫输 卵管造影检查诊断为双侧输卵管阻塞64例,单侧输卵管阻 塞55例,其中18例因输卵管异位妊娠行另侧切除。 1.2方法作者初期选用美国COOK公司的输卵管介入再 通装置,该装置由真空泵、可动式宫颈吸杯(含宫颈帽中心 操作杆和推行头),三种型号导管(分别为9F、5.5F、3F)和两 种型号引导丝(分别为0.035in和0.O15in)组成。该系统操 复通,可经导管给予庆大霉素8万单位、地塞米松10 nag、靡 蛋白酶2500 U、0.9%NS 5 ml;如输卵管未显影可行FIR,方 法是将3F导管直接套入4F超滑导管内,再将0.015 in铂金 导丝送于其内,在阻塞处较轻柔地住返推移,3F导管亦应 手法配合导管进入输卵管中远段,再通后复行SSC。粘连 严重者,每月重复一次治疗,连续3月,术后常规静脉点滴 作繁琐,价格昂贵,尤其是宫颈吸杯并不适应大多数国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