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与创新能力培养

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与创新能力培养

来源:锐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与创新能力培养

作者:孟宪国 苗雨君等

来源:《发明与创新(综合版)》2005年第09期

培养创新能力是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其中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是创新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形式和重要环节。

一、课外科技活动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重要,性 1、课外科技活动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

科技活动作为一种探索性的实践过程,其任务足探索未知,其最为突出的特征就是“创新”。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是一种实践环节,在活动过程中强化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实现从科学知识型向实用技能型转化。群众性的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进发创新灵感的好时机,有利于学生将课本知识和实际问题相结合。许多新思想、新方法、新技术的产生均米源于这种实践活动。因此,科技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最佳切入点和重要途径。 2、课外科技活动是大学生科技创新的主阵地

首先,科技活动具有科技性、实践性和探索性的特点,突出了“创新”的主要特征,使得课外科技活动成为大学生参与创新活动的主要渠道。其次,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具有大众性和普及性的特点,这就决定了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活动,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给每个学生提供了参与创新活动的舞台。以“挑战杯”系列竞赛为代表的一些大型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作为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龙头,通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已日趋成熟、规范,也更具有影响力和社会效益,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青年学生投入其中。各高校围绕这些赛事,组织了一系列课外学术科技活动,极大地推进了高校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开展,使得课外学术科技活动成为高校校园一道引人注目的风景线。由此带动发展的高校各类学生科技社团更成为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的主力。

3、课外科技活动能增强大学生的科技意识和提高科研能力

开展课外科技活动,不仅能增强大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知的科技意识,同时对于提高其科研能力,特别是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十分重要。举办学术科技活动,诸如科技竞赛、学术论坛和讲座、科技展览、科普宣传等等都为广大同学提供了了解科技信息、感受科技动态的机会。通过参加活动能逐步增强大家“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在实践中通过亲自动手和实践,大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得到大大提高。 4、课外科技活动对教师科研工作和教师水平提高有促进作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开展课外科技活动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实践证明,要使学校的科技活动蓬勃开展并驭得成绩必须有指导教师的参与。学生参与科技活动的方式和途径有很多,其中之一是直接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去。这样不仅能锻炼、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而且对教师科研力量是一种有益的补充,能弥补人部分高校教师科研力量的不足。另外,教师要指导好学生的科技活动,就必须有较高的水平,至少在某一方面要有独到之处,这就势必促使教师不断提高。 5、科技创新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学风建设

创新活动以专业学习为基础,以良好的学习成绩、知识水平为保证。一方面,善于学习,良好的学风会给创新能力的培养带来机遇;另一方面,科技创新是一项综合工程,需要众多的领域和学科知识的支持,同时科技创新的知识需要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涉猎其它学科及领域的主动性。

二、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是培养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 1、开设“创造性设计”教程,指导学生课外科技活动

“创造性设计”课山创新思维活跃或在创新方面卓有成效的教师担任。教师通过大量形象思维范例,介绍成功的思维方法和认知规律,诱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独立构思,让学生自己主持讨论,启发思维。然后大量的课时是学生在课外的凋研、主题构思、方案设计、集体讨论,最后由教师讲评。这种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循环交替、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反复交融,可激发同学们的求知欲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2、设置科技活动课程,推进教学改革

科技活动课程的培养目标侧重于学生的科技参与意识、科技实践意识、科技竞争意识、科技创新意识和观察、思考、动手、创造等能力的培养。科技活动课程强调参与意识,就是要求学生能积极、主动、热情地参与各种科技活动。只有参与才能获得科技技能,才能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科技素质。中国的学生考试往往会得高分,但实际动手能力却远不及发达国家学生强,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因此必须深化教学改革,加大实践环节教学创新,切实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以大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广泛开展课外科技活动,为大学生提供锻炼的舞台

通过组织学术讲座、科技论坛、科普宣传等活动,举办学生科技文化节及组织优秀作品参加全国大赛等形式,集中展示学生科技活动成果等办法,来激发广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根据参加者的能力和素质,课外科技活动可分为若干个层次。第一层次:对参加者能力没有特殊要求,适合最广泛的学生,如“科普参观”、“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作品展览”、“大学生科技启蒙讲座”等;第二层次:参加者必须具备某一单项能力,如“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等:第三层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次:参加者需要具备较高的多学科综合运用能力和创造能力,如“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

4、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研究,快速提高科研能力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让大三及其以上年级的本专科生参与到教师的课题中去,真刀真枪地接受锻炼,这是快速提高本专科学生科研能力的一个捷径。同时要尽力创造条件,使更多的尤其是高年级的大学生进入实验室和有关部门参加科研工作,吸纳学生参加教师课题研究,协助教师做些基础性的研究工作,训练学生进行科研的基本能力。课外科技活动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除了首先在课堂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要创新外,还要十分注重实验课质量。尤其在几个重要的实践环节如课程实习、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方面,学校一定要精心安排,实习题目拟定、指导教师选配、实习单位选择等都要落到实处,讲求实效,避免形式主义、走过场,让学生通过锻炼,真正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5、结合暑期社会实践,扩大科技活动的内容和范围

学校组织学生利用寒暑期两个多月的时间进行课题立项,进而开展社会调查、课题开发,到企业实际操作,进行动手能力培养等等。这不仅能加大社会实践的科技含量,而且也扩大了科技活动开展的内容和范围。安排学生到企业、研究单位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为期一个月的产品科研项目的开发研制实习,同学们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到第一线实际操作,很快熟悉了项目任务,适应了工作环境,得到社会实践单位的好评,这既让学生结合所学检验、锻炼、提高了自己,又为企业解决了难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