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五单元试题及答案(精编)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五单元试题及答案(精编)

来源:锐游网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五单元试题及答案(精编)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商酌(sháo) 修葺(qì) 驿路(yì) ...B.譬如(pìn) 露宿(lù) 契约(qì) ...C.拖沓(tà) 折损(shé) 包揽(lǎn) ...D.菌子(jùn) 淤泥(yū) 亵玩(xiè) ...2、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酝酿 宽敞 吝啬 人声鼎沸 B.竦峙 决别 一霎 恍然大悟 C.博学 烘托 贮蓄 各得其所 D.归雁 倘若 嘹亮 呼朋引伴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她用这惊心动魄的太空飞行作为激励我们向未来冲击的教例,孜孜不倦地讲述....给我们听。

B.侵略者的国旗耀武扬威地在被其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C.行进在幽深的峡谷中,他们一行人屏息凝神,感到胆战心惊。 ....

D.在高度现代化的今天,有人还希望过古代隐士那挥洒自如的生活,我认为这是....不现实的。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通过“三城联创” 签字仪式,使我们意识到保护环境对于我们来说是多么重要。

B.“阳光体育活动”要求学生每天参加户外体育锻炼的时间不少于一小时,这对青少年来说,无疑不是个好消息。

C.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 D.灯月交映、水波粼粼,西河乐园的夜景令人心旷神怡。

1 / 9

5、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优美而动人的旋律,像涓涓细流,从她那灵巧的手中轻轻地流泻而出,飘荡在幽静的宅院里。

B.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正如旅行一样。

C.宁静的夜晚,只有那天上的星星正在窃窃私语。

D.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6、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 ) ①围绕一个话题的各个句子,则应该有合理的顺序。 ②写文章和说话一样,应当做到语言连贯。

③适当的运用关联词、提示语或过渡句,则可以帮助我们衔接好句子。 ④语言连贯还应当注意句子的衔接过渡。

⑤要做到语言连贯,首先应该保持前后话题统一。

A.①④②⑤③ B.②⑤①④③ C.②③①⑤④ D.②⑤④③① 7、按要求默写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 , 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2) 强欲登高去,___________________。(岑参《行军九月思长安故园》) (3) 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4)杜甫在《江南逢李龟年》中慨叹时世之凋敝丧乱与人生之凄凉飘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王冕僧寺夜读

王冕者,诸暨①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②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亡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③.父怒,挞④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⑤映长明灯⑥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⑦.冕小儿,恬若不见。

安阳韩性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⑨⑨.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架母车,自被⑩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

2 / 9

(注释)①诸暨(jì):县名,今属浙江省诸暨市。②陇:通“垄”,田埂。③蹊田:践踏田地。④挞:用鞭子、棍子等打人。⑤执策:“策”通“册”,拿着书。⑥长明灯:佛像前昼夜不灭的灯。⑦狞恶可怖: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狞:凶恶。绍兴人,大学者。指博学多闻、通晓古今的儒者。通“披”,⑧韩性:⑨通儒:⑩被:穿。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父命牧牛陇上______ ②亡其牛______ ..③或牵牛来责蹊田______ ④门人事冕如事性_____ ..

2.选文第一段写了王冕哪两件事?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 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译文:______

②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译文: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1、守 桥

①学校坐落在山脚下的大坝上,从学校大门出来走百多米就有一条小河,小河上的一座石桥年久失修,局部已经开始垮塌,老葛每天都要到石桥上走走,看看,修一修,补一补。老葛以前是学校的老师,退休后和老伴一起把家搬到了石桥的旁边。

②由于前几天连续的暴雨,山洪暴发,河水开始猛涨。这天早晨,天刚亮,老葛一来到桥头就被惊呆了。只见那汹涌的洪水,怒吼着从山上冲下来,挟带着大量的泥沙、石块、树枝,咆哮如雷地奔腾着,冲到桥洞口,顺着桥洞,吼一声,冲出去,往下游狂奔。老葛站在桥头,感到石桥仿佛在颤抖,在呻吟。老葛的心,也紧跟着抖动了一下。这时,一颗大桃树,如一只下山的猛虎,从上游冲了下来。冲到桥洞口,横在那里,不走了。洪水轰轰隆隆地响着。大树拦在那里,不一会儿上面就挂满了各种漂浮物。老葛看着大树,心里轰的一声大响,大叫一声:“坏了。”说完,就往石桥下冲。妻子听到喊声,也从屋里冲了出来。

3 / 9

③老葛冲到桥洞口,用手不停地拉扯着大桃树。大桃树卡在那里,死死地,动都不动。洪水咆哮着,不停地狂涌着往桥上扑。妻子忙上前帮着老葛。两人拉扯了一会儿,大桃树还是死死地卡着。树上的漂浮物越聚越多,越堆越厚。

④老葛站在桥上,望着桥上汹涌而来的洪水,和惊马般横冲直撞的树枝、竹木、乱草,双腿开始颤抖,一种毛骨悚然、不寒而栗的感觉瞬间贯遍了全身。老葛剁了几下脚。看了一眼妻子,说:“还站着干啥快回家去拿锯子。”

⑤此时,洪水越来越大,眼看就要漫到桥面上了。老葛的心更慌了。老葛知道,再不想办法,这桥肯定是保不住了。桥垮了,孩子们上学咋办?老葛扒掉上衣,脱掉长裤,裸着身子站在桥上,用手撕扯着挂在大树上的一些树枝、乱草。

⑥妻子拿来锯子、绳子。老葛把绳子一头栓在身上,另一头紧紧地拴在了桥头的一棵大 树上。老葛拿着锯子,毫不犹豫地跳到河里。妻子用手拉着绳子。老葛一手拿锯子,一手抓住大树,往树上爬。爬上大树,老葛抹了一把脸上的泥水,横坐在上面,开始锯树。妻子站在桥上,双手紧紧地抓住绳子,满脸的担心,说:“慢点,慢点,不要慌!千万不要让洪水把你冲下去了。”老葛没回答,坐在树上,双腿死死地夹住树干,用力地锯着那根最长的最粗的树枝。

⑦不一会儿,有学生来上课了,走到桥头,吓傻了,站在那里不知所措。老葛忙让他们站在桥头,不要上桥。学生们乖乖站在那里,看着老葛。学校的老师也赶过来了。村长也来了。跟在村长身后的,还有几位年轻人,村长一看,太危险了,忙跑上前让人把老葛拉了上来。村长把绳子拴在树枝上,然后让几位年轻人奋力地往旁边拉。经过几番折腾,树枝终于被拉开了。漂浮物随着洪水,轰的一声冲出桥洞,往下游狂奔而去。

⑧水位下去了。桥面完全露了出来。老葛站在桥上,看着滚滚而去的洪水,再看看正慢慢过桥的几位学生,眉头深深地皱了一下。

⑨几天后,老葛被评为了乡里的抗洪抢险先进个人,得了一本荣誉证书,还有两千块钱奖金。拿到奖金后,老葛和妻子又从自家的存折里取出了仅有的一万元,买了水泥、河沙、石子,叫上几位年轻人帮着把石桥彻底地加固了一下。

⑩修桥的时候,学校的校长和村长都来到了现场。村长问老葛还有啥要求,差钱啥的村里可以帮着解决。老葛朝他们看了看,笑了笑,说:“我还真有个要求,不知你们答不答应?” 村长说:“答应答应,肯定答应,您说就是。”老

4 / 9

葛转头看了看不远处的学校,说:“我想给孩子们再上堂课。”校长一听,愣了一下,走上前,紧紧地拉住老葛的手,啥话都没说,眼里慢慢地就开始了湿润。

(作者:葛俊康。有删改)

1.阅读文章第⑧段,概括补充“守桥”的情节。 开端:老葛看见洪水涌来,一颗大桃树堵在了桥洞口。 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局:村长和年轻人合力拉开了堵在桥洞口的大桃树。 2.第②段画线句描写洪水来时的情景有什么作用? 3.品味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1)老葛看着大树,心里轰的一声大响,大叫一声:“坏了。”(“轰的一声大响”有什么表达效果)

(2)校长一听,愣了一下,走上前,紧紧地拉住老葛的手,啥话都没说,眼里慢慢地就开始了湿润。(“愣”“紧紧”“慢慢”“湿润”反映了校长怎样的心理变化?)

4.文章以“守桥”为标题有什么妙处?请简要分析。

1. 发展:老葛拉不动卡在桥洞口上的桃树,树上的漂浮物越聚越多,石桥危在旦夕。 高潮:老葛奋不顾身跳入洪水中,用锯子锯树。 2.①交待了洪水来势凶猛、情况危急,渲染紧张气氛,引起读者阅读兴趣。②引出下文,为下文描写大桃树被洪水冲下卡在桥洞口做铺垫。③ 推动情节发展。④ 表现出主人公老葛英勇、善良、责任心强、甘于奉献的优秀品质。 3.(1)运用心理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老葛看到桃树卡在洞口时内心的震惊与担心,表现出形势的危急,以及老葛准确的预见性和强烈的责任心。(2)运用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校长在听到老葛的要求竟然是再给孩子们上一课时,由不解到理解再到心生佩服的心理变化过程。

4.“守桥”是主人公老葛退休后义务承担起来的“工作”,也是文章中老葛在洪水中奋力守桥这一主要情节。既指主人公老葛守住了学校门前河上的小桥,守住了孩子们上学的路,同时,也指主人公老葛守住了内心“教书育人”的“桥”,表现出他对教师这一职业的无限尊重与热爱。

5 / 9

2、心灵之痛 查一路

(1)车行到小区门口,前面一个刚放学的小女孩,不知在张望什么。出于安全考虑,我轻摁了一下喇叭。接下来发生的事,让我感到十分意外。

(2)小女孩有瞬间的惊悸,然后回过头,恶狠狠地瞪着这边。她的眼神吓着了一个手握方向盘的成年人,我摇下车窗,想在车子经过时安抚一下她。不料,在我开车经过的一刹那,我清晰地听到她骂了一句很脏的话,脏得让我当时无法逃避,此刻无法转述。我很震惊,一个不过上三四年级的小女孩,怎么能说出这么脏的话呢?

(3)我以前没遇到过这样的事,如果用“震惊”来形容可能危言耸听了点儿,但这么脏的一句话,至少让我几个星期都不能释怀。具体原因不可知晓,可以肯定的是,这孩子的心里有些痛,由痛而引发了一种恨。

(4)一个月后,我又见到了这个女孩,还是在小区的门口。这次她坐在她妈妈的电瓶车的后面,她的声音很大,反复问:“妈妈,我们家为什么不买汽车啊?别的同学家都有车。”烈日下,她的母亲只顾锁着眉头骑车,无暇回答她的提问。

(5)无意中,这个小女孩已经告诉了我答案。

(6)前段时间,因一场暴雨,一个亲戚让我帮他接小孩。放学时节,某小学门前的广场上,车声鼎沸,喇叭声震耳欲聋。一眼望去,雨雾之中处处是小车,挤满了整个广场,都是来接孩子的。也有家长骑着摩托车、电瓶车、自行车,他们让孩子穿着雨披坐在身后,穿行于停在广场的汽车中间。

(7)坐在汽车里的孩子们,则透过车窗玻璃,安逸地望着窗外,望着被雨水打湿的同学们。

(8)国外的富翁,不会把私人游艇停靠在公共码头;而中国的富裕阶层,甚至仅仅是普通的有车一族,都希望自己的车轮在别人艳羡的目光中滚动。

(9)由此,我想起了那个小女孩的心灵之痛。

(10)这些年,我注意到社会上一些人的心头有某种不便说出的痛。有些痛,源于社会的一种病;有些痛,源于社会成员彼此间的疏离与隔膜。就说关于车这样的小事,如果有车的家长们尽可能把车停到离校门口远一点的地方,如果开车

6 / 9

的人尽可能不冒失地摁喇叭,“有车没车”的意念可能就不至于在孩子的心灵上划出一道伤痕。

(11)有些痛,从根源上讲,不是我们造成的,但与我们有关。因为无意间的冒犯与入侵,往往伤害了他人的情感。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

2.文章第(5)段“无意中,这个小女孩已经告诉了我答案”中的“答案”是什么问题的答案?这个答案是什么?

3.请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文章第(9)段的作用。 4.文章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请举例分析有何好处。 5.题目“心灵之痛”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

四、写作题(40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无声的眼泪,却有着最丰富的生命色彩。也许是获得成功时的喜悦之泪,也许是阅读一本书时的感动之泪,也许是分别时的不舍之泪,也许是做错事时的懊悔之泪……就让我们在一颗颗晶莹的泪珠中,去感受那最真实的生命印记吧。 请以“那一刻,我流泪了”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把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3)作品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4)表达真情实感,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7 / 9

参考答案:

一 D B D D C B

回乐烽前沙似雪 无人送酒来 思君不见下渝州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二

1.放牧自己(他)的责怪对待

2.①在陇上放牛,溜进学舍听读书;佛像腿上,伴长明灯夜读.②表现了他渴望读书、刻

苦读书的品质.

3.夜晚,(王冕)偷偷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拿着书映照在佛像前的长明灯下诵

读,(书声)琅琅地读到天亮.安阳的韩性听说了这件事,觉得这孩子与众不同,(将他)收为学生,(他)于是学成了博学多通的儒生.

1. 一日我开车至小区门口,出于安全考虑,对一个刚放学的小女孩摁了一下喇叭,结果引起她的仇视,并被她恶狠狠地骂了一句,这件事引起我对社会上存在的一种不健康现象(仇富或炫富现象)的思考,因为我们无意间的冒犯或入侵,往往伤害了他人的情感。

2. (1)我出于安全考虑对小女孩摁了一下汽车喇叭,却引来她的仇视与咒骂。(2)我无意间的冒犯,伤害了她的情感与自尊,对方拥有了她没有的,她产生心理不平衡,对对方充满仇视。

3. 结构上承上启下,起过渡作用;内容上照应题目,点明主旨,引起人们对这种不健康的社会现象的思考。

4. 运用对比能突出人物形象,例如我好心按喇叭,却招来小女孩的怨恨与

8 / 9

咒骂。突出我心灵震惊之大,突出文章主旨。国外的富翁不会把私人游艇停靠在公共码头,中国的有车一族都希望自己的车轮在别人艳慕的目光中滚动。写出中国炫富一族的心态。

5. 作用:题目点明主旨,深化中心,引领全文内容。含义:一方面指中国生活相对落后的人们,面对周围日益富裕起来的人们的举止行为,感到心痛与不安;另一方面指作者对小女孩的表现感到痛心;还表现了作者对社会上“仇富”、“炫富”现象日益突出,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日益加重感到痛心。 四

9 /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