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浅析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近年来,中考英语对阅读理解的要求在不断提高。除阅读量、词汇量在不断增加外,还注重考查学生把握文章整体意义的能力和独立的判断思维能力。阅读是人们获取信息、进行交流的重要途径,是英语学习的主要目的。那么,在初中英语阅读课的教学中应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以达到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呢?
一、设计提问,激发学生的主体思维
问题设计是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帮助学生理解、鉴赏文章的切入点。教师设计问题, 要遵循循序渐近的原则,要把问题建筑在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之上,服务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水平的目标需要。
初中英语课文内容渗透了丰富的审美以及科学教育内容。在这些兼顾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的阅读课教学中精心设计既有启发性又能激起学生探讨兴趣的系列问题, 可以启迪学生动脑, 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通过提问, 推想出课文中没有写到但又与之关系密切的若干内容,能使学生加深和拓宽对课文主题表现的领悟, 激起他们去主动思考和探索。
二、授之以法,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传统的看法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传授知识, 即“传道授业解惑”, 但是仅仅传授知识是不够的。要提高学生的素质, 就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英语阅读教学中要突出“学”字, 从让学生“学会”转到培养学生“会学”, 授之以法,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1. 指导学生认真预习
初中阅读课文较长, 有一定的难度。因此, 对学生来说, 认真预习是极其重要的。如果学生没任何准备走进课堂,那么学习肯定是被动的, 教师讲解什么, 学生就听什么; 教师演示什么,学生就看什么。这样的学习有什么主动性呢? 预习看起来是学生的事情,但教师精心指导是十分关键的。教师要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 指导学生认真预习,并写出自学笔记,提出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进入课堂,其学习的主动性就自然会加强,就能由被动变为主动.
2. 鼓励学生踊跃参与
学生能否踊跃参与, 最关键的是教师能否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充分发挥教学民主。为此, 教师要妥善引导,要尽最大的努力、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参与到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去。因此, 要做到:
(1)要营造良好的参与环境, 宽松、和谐、融洽、平等的学习氛围。
(2)要留下足够的参与时间和空间。教学不要“满堂灌”, 也不能“满堂问”, 学生能讲的, 要尽量让学生讲; 学生能动的, 要尽量让学生动。
(3)要创造良好的参与条件, 提供合适的参与机会, 组织学生独立思考与集体讨论。在阅读课的教学中, 教师可让学生互设情景,就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以小组为单位全班展开讨论, 以达到全员参与的目的。这样的讨论可以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在讨论中, 同学们畅所欲言,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 同时也锻炼了同学们的思维, 为阅读奠定了基础。
3. 培养学生归纳理解
阅读的目的就是要获取书面信息。因而阅读时不能逐字逐句地去分析语法,而是要快速完成对材料的阅读, 抓住大意, 再深层次地去理解内容。在阅读时,教师可指导学生根据不同题材、体裁的阅读材料,采取不同的归纳形式去归纳材料内容,快速、准确地猎取文章信息,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由于阅读材料题材与体裁的不同, 因而在阅读中还可以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归纳方式去归纳、理解材料内容, 如可以归纳动词, 显示事件过程; 归纳文章人物, 突出重点人物等等, 从而在阅读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增加语言实践量, 延伸英语阅读空间
应该说, 初中所选的文章都是好文章, 精品文章,他们内容丰富, 涉及面广, 课文中所反映的中外文化习俗、世界名人传记、体育竞技比赛、饮食卫生习惯等等都唤起初中生的注意和兴趣。但是,从培养阅读能力的角度来看,仅限于课文的阅读教学是远远不够的。阅读课的课堂教学内容绝不能只停留在封闭的教室、狭窄的一本书里, 而是要面对更广阔的社会生活, 以拓宽阅读内容视角,摆脱传统的英语阅读教材的束缚, 以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
1.精选课外阅读材料
每周选择四到五篇难易适中、兼顾知识性和趣味性的读物, 打印出来发给学生课后阅读,并要求他们做相应的阅读理解题。
2.充分利用英语报刊及现代教学设备
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接受能力和表达能力、广泛开拓题材范围,从新近出版的英文报刊、杂志上精选阅读材料;也可采用一些有声读物和视听读物。这些材料的特点是题材多样,内容丰富, 且能把握时代特色, 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 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总之,初中英语教材是一套集思想性、科学性、趣味性与实用性于一体的好教材,具有很强的思想性。阅读教学应结合教学内容, 寓思想品德教育于英语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因此,教师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 以
知识为载体,适时适度地渗透思想品德以及爱国主义教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