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锐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读《大学》

读《大学》

来源:锐游网
读《大学》

以前没仔细读过《大学》,只是看过其中开篇的几句。现在大学才真正认真的通读完《大学》。

“大学”是对“小学”而言,是说它不是讲“详训诂,明句读”的“小学”,而是讲治国安邦的“大学”。

《大学》作为传承两千多年的中国传统经典四书五经里面篇幅最短的一书,《大学》一文处处是为人处世的道理。虽然做人的道理很多,但读到其中一句“故君子必慎其独也”与我在中学时学校政教处要求我们全校学生要“慎独”的道理一样,而且如此吻合,这使我在读《大学》这一文时充满兴趣。

《大学》开篇就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开宗明义,所谓大人之学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也,让一个人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人,心怀天下,而不是整天鸡毛蒜皮,蝇营狗苟。

接下来就是做学问的次序: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想要明明德于天下,先治国,欲治国,先齐家,欲齐家,先修身,欲修身,先正心,欲正心,先诚意,欲诚意,先致知,欲致知就要先格物,最后就指到了做学问进修德行最根本的地方——格物。

再往下就一步一步展开来叙述古人是如何做的,每一步都很详细,而且引经据典,并且言之有理,下到庶人上到天子如何做好自己的本分,让每个人都各归其位,描述出了一个风调雨顺、天下太平的和谐社会。“己所不

第 1 页 共 2 页

欲,勿施于人。”是讲当我们要求别人做到时,应该先想想自己有没有做到,《大学》中“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推己及人,自己先做到再去要求别人。这就是“以身作则”的思想。

《大学》才两千字,但是处处蕴含宽广而深刻的哲理,阐明了做学问的最高境界,给我以思想的启发。从小学到大学,十几年学习过程中,也没有深刻的思考过我们学习究竟是为了什么。我们读大学不仅仅是为了找一份稳当的工作。读罢《大学》,最深的启发莫过于“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善。”我们追求知识目的是为了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使人弃旧图新,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文中还有许多给我启发的思想。“修身在正其气心”,修养品性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这样是不会有收获的,我们周围的环境再好,也需要我们去身处其中去体验才会有所收获。不去参与体验,端正心思,即使有再好的环境也和没有一样。 “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推己及人,自己先做到再去要求别人。我们需要有“以身作则”的思想,当我们要求别人做到时,应该先反思自己有没有做到,同时也应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立志”是我读完《大学》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大学》里的思想广阔而深刻,这些只是给我比较深的一些感触,总的来讲,觉得我们首先要“立志”然后一步步实行我们需拥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一种认真的态度,一个宽广的胸怀。

第 2 页 共 2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ryy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