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怀古诗的思想感情
咸阳市实验中学 王帆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是的,古代的文人墨客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成败,念天地之幽幽,独怆然而泪下。他们发思古之情,抒兴亡之叹,大多“借别人的酒杯,浇自己心中的块垒”,挥笔写下了举不胜举的脍炙人口的咏史怀古诗。
以历史故事、古人事迹为题材的咏史怀古诗是我国古典诗歌海洋中一朵耀眼的浪花,它是古诗中重要的题材之一。东汉的班固首开其端,但止于叙述史实,平实无华,至晋朝左思《咏史》、陶渊明《咏荆轲》之类,始借题发挥,寄寓怀抱,这是对咏史诗创造性的发展,唐代杜甫、刘禹锡等人则多把咏史咏古迹与抒怀结合起来,扩大了诗的境界。主要写旧朝覆灭,以史为鉴,抒发兴亡之慨。
这也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但是学生在备考、应考中没有掌握好这类诗的鉴赏技巧,因而不能准确答题。为了提高学生鉴赏咏史怀古诗的能力,又考虑到学生语文水平的差异外也想通过这类诗的探究,让学生感受古代诗歌艺术的魅力,培养审美情趣。感受古代文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情怀,培养爱国思想,
一、一目了然 明确怀古诗的题材特点
从初中到高中课本学过的怀古诗(人教版)有:
李白的《越中览古》、杜甫的《咏怀古迹》《蜀相》、杜牧的《夜泊秦淮》《乌江亭》《赤壁》《过华清宫》、李商隐的《马嵬》、刘禹锡的《乌衣巷》、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王安石《乌江亭》、李清照的《绝句》、姜夔的《扬州慢》
可以看出标题是以“咏史”“怀古”“览古”“ 古”为字眼,以历史地点、历史人物为题, 怀古人、怀古事、怀古迹
怀古人——借古人自比 怀古事——借古讽今,借古抒怀 怀古迹——怀想与该古迹有关的人、事。
因此以历史题材(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时期、历史地点)为咏写对象,诗人对历史人物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以往朝代的兴衰发表评价,或登临古迹,感慨沧海桑田,喟叹万古悲风,抒发情怀抱负,也有的只是对历史作冷静思考与评价,合称咏史怀古诗。
二、掌握技巧 鉴赏怀古诗的思想感情
首先结合怀古诗《蜀相》具体分析。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诗人为什么要写怀古诗,对过去尘封往事发思古之幽情它一定是触动了诗人内心情感和愿望,他们往往“借古人酒杯,浇自己心中的块垒”凭借它物,来抒发情怀。那么如何才能准确地分析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呢
作者缅怀诸葛亮想抒发自己什么思想感情诸葛亮的什么事引起他的共鸣 诸葛亮为匡扶汉室,收复中原,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辅佐刘备开创蜀汉,辅助刘禅巩固帝业。六出祁山,终因积劳成疾,病死五丈原,使后世的英雄人物为他抛洒一鞠热泪。
杜甫年轻时怀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雄心壮志,但是他生活在唐朝有盛到衰的转折时期。写此诗时,安史之乱刚平息,国势衰微,百姓流离失所,他忧心如焚,他渴望能有忠臣贤相整顿乾坤,恢复国家统一,但无路请缨,报国无门。他多么渴望国家和平统一啊!但只能“凭轩涕泗流”。
正是这种忧国思想凝聚成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寄托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美好憧憬。这首诗借古伤今,抒发自己对诸葛亮的缅怀,表达了壮志未酬的悲愤。
可以看出这首诗的思想感情是把诸葛亮的经历和杜甫的经历、社会背景进行比较,用知人论世法(通过史实之表,联系作者生平经历、揣摩诗人感情思想)分析出来的。
先找找“古人 古事 古迹”,然后明确写古人什么事,再分析“古人----今人(作者生平、社会背景)”连接点(古今一致或相反),最后分析诗的思想情三、
归纳总结 灵活分析怀古诗的思想感情
看下面图表 怀古诗的内容 咏史怀古诗 今人今事 古人古事作者的思想感情 (作者以及(古人以及当时的时当时的时代) 代) 《咏荆轲》 其人虽已没, 千载有馀情。 陶 渊 明 荆轲刺秦 评价荆轲。热情地歌颂不惜牺牲生命而勇于除暴的壮士。 越王勾践破吴归, 李 《越中览古》 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 白 只今惟有鹧鸪飞 公元前473年 抒发作者沧海桑田、盛越王勾践大衰无常、人事变化的感败吴国,班师慨 回朝。昔日繁 盛,今日凄凉 姑苏台吴王抒发作者今昔盛衰,人夫差游乐的事变幻无常,而自然永地方,今日凄恒的感慨 凉暗示昔日繁华, 旧苑荒台杨柳新, 李 《苏台览古》 菱歌清唱不胜春。白 只今惟有西江月, 曾照吴王宫里人 群山万壑赴荆门,杜甫由于战王昭君“恨帝 1、 王昭君怨恨皇帝昏。《咏怀古迹》生长明妃尚有村。乱、壮志未始不见遇”(其三) 一去紫台连朔漠,酬,颠沛流汉元帝昏庸庸,怀念故国。 独留青冢向黄昏。离,背井离使得她远嫁2、 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画图省识春风面,乡“漂泊西异域,虽然身环佩空归月夜魂。南天地间”。葬绝域,但永千载琵琶作胡语,身在夔州,怀想念故土, 分明怨恨曲中论。 思念故乡洛夜月魂归。 阳。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安史之乱 诸葛亮忠心后,国势衰辅佐刘备刘微,百姓流禅,六出祁离失所,杜山,想北定中甫渴望有贤原,兴复汉臣重整朝室,但终因积纲,恢复国劳成疾,病死家统一,但五丈原 无路请缨,报国无门。 《马嵬》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安史之乱爆 发后,唐玄宗诗人讽刺唐玄宗迷恋女逃往四川,经色、荒废朝政,导致兵过马嵬,遭遇败误国,连自己的妻子马嵬兵变,杨都不能保全。。 贵妃被赐死。 借古抒怀 1、 抒发对诸葛亮的仰慕缅怀叹惋。 2、 抒发自己壮志未酬的苦痛悲愤 身世家国之痛,思念故乡借古抒怀。 空闻虎旅传宵柝,李 商 隐 无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如卢家有莫愁。 贾谊少年才 1、借古讽今。讽刺唐帝 《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李商隐有俊,后被贬长昏庸,服药求仙,不顾贾生才调更无伦。经天纬地之沙。汉文帝自民生,不任贤才。怜惜可怜夜半虚前席,才,却没有长沙召回,宣贾谊空有“才调” 不问苍生问鬼神。 实现抱负。 室夜对,不问2、借古抒怀。怜悯自身,治国民生之感慨自己怀才不遇。 策,却问鬼神之事。 《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事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 禹 锡 朱雀桥横跨 南京秦淮河 上,是由市中乌衣巷昔日繁盛热闹今心通往乌衣日荒凉冷落,感慨沧海巷的必经之桑田 路。乌衣巷是高门士族的居住区,开国元勋王导和知会淝水之战的谢安都住在这里。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有经邦在赤壁之战 救济世界之中,周瑜主要才,通晓政用火攻战胜治军事,曾曹军,致胜关向朝廷提出键因素是东一些有益的风。 建议。 借古抒怀 用意在于自负知兵,借史事一吐胸中抑郁不平之气。 《过华清宫》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 牧 唐玄宗和杨 贵妃曾在骊 山华清宫寻鞭挞唐玄宗和杨贵妃骄欢作乐,为讨奢淫逸 宠妃欢心,“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 诗人评价项羽 胜败兵家事不期, 项羽溃围乌 胜败乃兵家常事,如果《题乌江亭》 包羞忍耻是男儿。杜 牧 江,亭长建议能面对失败,忍辱负重江东子弟多才俊, 渡江,他自觉采纳忠言,重返江东,卷土重来未可知。 愧对江东父再整旗鼓,东山再起,老,羞愤自则胜负之数,或未易量。 刎。 《乌江亭》 百战疲劳壮士哀, 诗人评价项羽 王 安 石 项羽乌江自中原一败势难回。民心向背造成失败的历刎,兵败大势江东子弟多才俊,史规律 所趋。 肯于君王卷土来。 生当做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李 清 照 借古讽今 《绝句》 项羽兵败,愧1、 歌颂项羽不愿忍辱对江东父老,拒绝过江。 偷生的节操节气 2、 讽刺南宋朝廷妥协逃跑,苟且偏安江南,忍受屈辱,不愿北伐抗敌。 3、抒发自己的愤懑之情。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故 周瑜赤壁破1、 缅怀敬仰英雄,英俊操 年轻有潇洒,春风得意,功成名就。 垒西边,人道是,苏轼47被为。24岁被重三国周郎赤壁。乱贬黄州,任用东吴大都2、 自己渴望建功立业 石穿空,惊涛拍岸,团练副使,督,赤壁之战3、 感慨功业未成,壮志卷起千堆雪。江山功业未成。 主要角色是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出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难酬 周瑜,当时344、 感慨人生短暂,江月岁,指挥若定,从容不迫,沉着应战,大败曹军。 永恒,表达旷达洒脱情怀。 辛弃疾,历 城市(今山 东济南)人, 千古江山,英南宋豪放派 雄无觅孙仲谋处。爱国词人,孙权雄伟业 咏史抒怀 借古讽今 舞榭歌台,风流总政治家,军绩, 刘裕北1、 缅怀仰慕英雄。 《永遇乐 京被雨打风吹去。斜事家。1162伐胜利,刘义2、 渴望建功立业, 抒口北古亭怀阳草树,寻常巷陌,年率北方抗隆草率出兵,发报国雄心。 古》 人道寄奴曾住。想金义军万人拓跋焘建佛3、 慨叹壮志未酬,报国当年,金戈铁马,回到南宋,狸祠,廉颇不气吞万里如虎。 但南宋朝廷被重用。 无门的悲愤、无奈、苦闷。 4、 警告南宋统治者伐金应做好充分准备,愤斥南宋王朝苟且偷生,偏安自乐。 元嘉草草,封只派他任地狼居胥,赢得仓皇方官,并不北顾。四十三年,用他北上抗望中犹记,烽火扬金,因此他州路。可堪回首,的词中多表佛狸祠下,一片神达愤慨之思鸦社鼓。凭谁问,和爱国之廉颇老矣,尚能饭情。66岁在否 京口北古亭,今江苏镇江任知府。空有报国热情,无法施展。 楚天千里清秋。水辛弃疾简介 随天去秋无际。遥同上,健康 咏史抒怀 岑远目,献愁供恨,(江苏南张翰见秋风1、 渴望抗金报国的雄玉簪螺髻。落日楼京)是东吴、思故乡, 心不动摇,壮怀激许汜求田问头,断鸿声里,江东晋、宋、《水龙吟 登越。 舍 南游子,把吴钩看齐、梁国、建康赏心亭》 2、 感慨不能抗敌,虚度了,栏杆拍遍,无陈六个朝代桓温叹时光时光。 人会,登临意。 休的都城。赏飞逝。 3、 抒发无路请缨,壮志说鲈鱼堪脍,尽西心亭是南宋未酬的愤慨、孤寂、风,季鹰归未求田建康城上的问舍,怕应休见,亭子。作者刘郎才气。可惜流作这首诗年,忧愁风雨,树时,南归已犹如此!倩何人唤八九年了,取,红巾翠袖,搵却投闲置英雄泪 散,不得一遂报国之愿。值此登临周览之际,抒郁结 心头的悲愤之情。 《扬州慢》 淮左名都,竹西佳 姜夔,南宋处。解鞍少驻初程,词人。这首过春风十里,尽荠词写于宋孝麦青青。自胡马窥宗淳熙三年江去后,废池乔木,(1176)冬犹厌言兵。渐黄昏,至日,此人清角吹寒,都在空路过扬州,城。杜郎俊赏,算目睹了战争如今重到须惊。纵洗劫后扬州豆蔻词工,青楼梦的萧条景好,难赋深情。二象,触景生十四桥仍在,波心情,感慨为荡,冷月无声。念扬州,淮左 名都,竹西佳处,昔日繁华。杜牧的诗 忧愁、无奈。 怀古伤今 有“春风十里1、抒写对昔日繁华的怀扬州路”。“二念,对今日荒凉残破冷十四桥明月落景象的哀思。抚今追夜,玉人何处昔的伤感。 教吹箫”宋高2、抒发黍离之悲(国家宗建炎三年沦亡之痛) (1129)和绍 兴三十一年 (1161),金 桥边红药,年年知之。 为谁生 兵两次南侵,窥伺欲渡长江,扬州两次遭到焚掠。 四、拓展延伸 进一步归纳咏史怀古诗的思想感情
千古兴亡多少事,叹人叹己叹国家-----咏史怀古诗的思想感情
A对历史作冷静、理性的思考(诗人不置身其中)。如杜牧、王安石的《乌江亭》陶渊明的《咏荆轲》评价历史人物成败
B:将史实与社会现实、个人遭遇结合在一起,借古抒怀借古讽今
借古抒怀
叹古人—— 缅怀前贤,敬仰英雄,赞颂英雄。
叹自己——抒发怀才不遇、 报国无门、 壮志未酬的愤懑、无奈、忧愁、寂寞;表现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抒发爱国情怀 ;感叹身世之痛。如杜甫的《咏怀古迹》《蜀相》、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叹国家—— 感叹国运衰微,抚今追昔,怀念昔日繁华,哀叹今日荒凉,抒发黍离之悲(国家沦亡之痛)如姜夔的《扬州慢》;
借古讽今
揭露统治者昏庸腐朽 、奢侈淫逸。如李商隐的《马嵬》杜牧的《过华清宫》李商隐的《贾生》;鞭挞统治者苟且偷安、扼杀人才。如李清照的《绝句》、辛弃疾的《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C:对人生、自然的哲思: 感慨昔盛今衰,物是人非,沧海桑田 人生多变;慨叹生命短暂、 宇宙永恒。 如李白的《越中览古》《苏台览古》、刘禹锡的《乌衣巷》
千古兴亡多少事,叹古人自己叹国家。诗人笔下的怀古诗,大多“借别人的酒杯,浇自己心中的块垒”。他们歌咏古人、古事、凭吊古迹,忧国伤时,感怀身世,借古抒怀、借古讽今,使我们感受到他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郭沫若先生说:“诗的专职在与抒情”因此诗歌无不带有作者主观烙印,要鉴赏好咏史怀古诗的思想感情,就要披文入情。了解诗中古人古事是前题,知人论世是关键,将史实与社会现实、个人遭遇联系起来全面分析诗人隐藏在诗中复杂情感,挖掘诗文下的八分之七(海明威的冰山原理),才可以走进古人的内心世界,体味他们的思古情怀。
要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咏史怀古诗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学生丰富的文化积淀。首先要了解诗人大体的生平简介、思想、写作风格;读好注释,掌握课本中出现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其次要课外积累历史知识,广泛阅读,勤于思考,才能逐步提高鉴赏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
参考文献:
[1]《唐诗鉴赏辞典》萧涤非等[M] 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2 [2]《宋词鉴赏辞典》夏承焘著[M] 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08-01
[3]《唐宋词鉴赏辞典(全二册)[M]周汝昌等著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1-03-01 [4]《宋诗鉴赏辞典》 缪钺等著[M]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7-12-01[9] [5]《人间词话》王国维[M] 苏州古吴轩出版社2012-10-0
[6] 《中国文学史(一)(二)(三)》1998年人民教育出版社 游国恩王起萧
涤非等
[7]《咏史怀古诗发展历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