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计算题及答案.docx
1. 两个质量分布均匀的正方体A、B如图所示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其中A物体的底面积是
A
0.01m2、质量是4kg, B物体边长是0.2m、密度为2X103kg/m3 .求:
(1) A物体对B物体的压强; (2) B物体对地面的压强.
1. 【答案】(1)解:A水平放置在B上,A对B的压力:FA=GA=mAg=4kgX 10N/Kg=40N, F 40 V
A 对 B 的压强:PA-- ------------------ =4000Pa
SA 0.0 际 (2)
W[
解:由 P=—可知,B 的质量:mB= P BVB= P B1B3=2X 103kg/m3X (0.2m) 3=16kg, V
B 的重力:GB=mBg=16kgX 10N/kg=160N,
B 对水平地面的压力:F=G ,S=GA+GB=40N+160N=200N, B与地面的接触面积:SB=1B2=(0.2m) 2=4X10衞 F 200 V
B对地面的压强:P= — = — ;~- =5000Pa
SB 4xlO'*w*
2. 在一个重2N,底面积为0. 01m2的容器里装8N的水,容器中水的深度为0.05m,把它放在 水平桌面上,如图所示求:
(1) 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和压力;
(2) 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和压强.(g=10N/kg).
2. 【答案】(1)解:已知容器中水的深度为0. 05m,则水对容器底的压强
p = pgh =1x1 Q^k^i
沖 x 1 ON〃g x o,05m = 500Pa
所以,水对容器底的压力F= pS= 500Pa x 0.01w?^= 5N 答:水对容器底的压强为500Pa,压力为5N.
(2) 解:把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等于容器和水的总重 F=G ,e=G 容霍+G 水=2N+8N=10N,
则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 = § = 0労語、=lOOOPd 答: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为10N,对桌面的压强为
lOOOPa.
3. 在底面积为6X1CT卅,重为4N的玻璃杯装有0. 62kg的水,水面高度为0. Im. (g取 10N/kg)求:
(1) 杯底受到水的压强. (2) 杯底对水平桌面的压强.
3. 【答案】(1)解:水对杯底的压强:pi=P *gh=l. 0X103kg/m3X10N/kgX0. lm=1000Pa (2)解:杯子和水对桌面的压力:
F2=G 杯+G 水二G 杯+m 水 g二4N+0. 62kg X 10N/kg=10.
2N;
装有水的玻璃杯对水平桌面的压强:
Fz P2= ~S
10.2Ar ---- —二 17 OOPa. 6xl0^w2
4. 如图所示,质量是2 kg的平底水桶的底面积为800 cm2,放在水平地面上,桶内装有深 50 cm、体积是45 dm*的水。(尸10 N/kg)求: (1) 水对桶底的压强; (2) 桶底受到一的水的压力; (3) 地面受到的压强;
(4) 小萍用竖直向上的力尸提水桶,但是没有提起来。这时,如果水对桶底的压强和.水桶 对地面的压强相等。求小萍同学提水桶的力。
4、答案:(1) 5X103Pa
(2) 400 N (3) 5875 Pa (4) 70 N
【解析】
(1) 水对桶底的压强:p= Pgh= 1X 103 kg/m3X1-0 N/kgXO. 5 m=5X103 Pa;
(2) 由p = w得:桶底受到的水的压力F=pS=5X\"PaX0. 08 mJ400 N; (3) 水的重力:G^=mg= PgV=\\. OX 103 kg/in^X 10 N/kgXO. 045 m3=450 N, 容器的重力:G^=m^g=2 kgXIO N/kg=20 N, 桶对地面的压力:F '
一
水+6楠=450 N+20 N=470 N,
F' 470N S 0.08 m'
地面受到的压强:p ' =一= ------------- =5875 Pa;
(4) 因•为水对桶底的压强和桶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受力面积相同,所以桶对地面的压力等 于水对桶底的压力,桶对地面的压力:尸圧=400 N,
小萍同学提水-桶的力:几g=G桶+G水-F压=450 N+20 N - 400 N=70 N。
5、(9分)如图21所示,一底面积为4X lO V的圆柱体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用弹簧测力计 挂着此圆柱体从盛水的烧杯上方某一高度缓慢下降,烧杯中原来水的深度为20cm。圆柱体 浸没后继续下降,直到圆柱体底面与烧杯底部接触为止,整个过程所用时间为10s。图22 是圆柱体下降过程中弹簧测力计读数F随圆柱体下降高度h变化的图像。(取g=10N/kg)求:
(1) 此圆柱体的重力是多少? (2)
圆柱体未浸入水中时,烧杯底部受到水的压强是多 少?
(3) 圆柱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多少? (4) 圆柱体的体积是多少? (5) 圆柱体的密度是多少?
(6) 圆柱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图21
图22
5、【共9分】
(1) 由图可知,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2N,此时圆柱体在空气中,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知: G=F 示=12N (2) 因圆柱体未浸入水中,因此烧杯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
P=p 水gh=l. 0X103kg/m3X10N/kgX0. 2m=2000Pa
(3) 从h=14cm开始,弹簧测力计示数不变,说明此时圆柱体已经浸没在水中,
则对圆柱体受力分析可知,
F ff=G-F 歩=12N-8N=4N (4)
由阿基米德原理F
排g得:
=4X10%
0X103Wm3XlfW/ler
43因为物体是全部浸没,所以v ^=V 排=4X 10~m
(5) 由公式G=mg可求出物体的质量:
m 1.2kg
所以,圆柱体密度为3X103kg/m3
(6) 圆柱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圆柱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0. 026m/s
6、(9分)建筑工地上,工人用如图14所示的装置将重为500N的建材从地面匀速送到6m 高处,所
用拉力为300N,时间为20s.不计摩擦和绳重,(g取10N/kg)求:(1)工人 做的有用功;(2)工人做功的功率;(3)此过程中该装置的机械效 率;(4)如果用这个滑轮组匀速提起400N的重物,需要用多大的拉
6、【共9分】
(1)工人做的有用功为:
7、(8分)如图所示,水平桌面的碎呢放着“介.圆形.鱼缸分重为30N,其底面积为1200cm2„ 鱼缸内装有0.2m深的水,水的质量是27kg。(g取10N/kg);请计算⑴鱼缸内所装水的重 力;⑵鱼缸底部受到的水的压力;⑶鱼缸对桌面产生的压强 7、【共8分】 (1) 水的重力:
G=mg=27kgX10N/kg=270N (2) 鱼缸底部受到水的压强
P 萨 P gh= 1. 0 X 103kg/m3 X 1 ON/kg X 0.加=2X 103Pa 鱼缸底部受到水的压力
F=Pss=2X103PaX0. 12m2=240N (3) 鱼缸对桌面的压力: F' =G+G st=270N+30N=300N 鱼缸对桌面的压强
pt = r = 2(w=2500P£Z
S 0.12m2
&把边长为lm的正方体木块放在水中,有芝的体积露出液面,求:
(1) 木块受到的浮力 (2) 木块的密度
&【答案】(1)解:木块的体积V=lmX lmX lm=lm3; 木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F浮=p^g (1 -舟)V = 1«0 x lO^kg^m3x ION/kg x x lm3 = 6000N; 答:木块受到的浮力为6000N;
(2)解:木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解:因为漂浮,所以G=F s=600ON;
u f
G 600QV 由 G=mg 得:ni=j= iQMZg = 600陀; 木块的密度: 卩=学=600焙〕沖. 答:木块的密度为600kg/m3 .
9、将边长为a的实心正方体木块轻轻放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设水的密度为P水。木块静 止时,从杯中溢出水的质量为m,求:
(1) 木块受到的浮力; (2) 木块的密度;
(3) 木块下表面受到的压强;
(4) 若用一大头针竖直向下将木块轻轻压入水中,全部浸没时木块受到的浮力 9、答案:(1) mg (2) —r (3)—呈(4) p 木ga\"
a a\"
知识点:液体的压强的计算、浮力产生的原因、阿基米德原理
解析:解答:(1)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6样故木块受到的浮力:F s=mg
(2)因为漂浮时浮力等于物体的重力:G*=FS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沪G排故木块受到的
浮力:F ff=mg所以有G木=mg贝lj: m *=m 依据题意木块的体积为:a3 所以密度为:根据公式p=—有。二飞
v a
(3) 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浮力为上下表面的压力差,而木块是漂浮,所以上表面不受压
力,只有木块下表面受到的压力F二F浮二mg P旦呼 a2 a2
F
根据公式P =—木块下表面受到的压强:
(4)木块浸没,排开水的体积等于木块的体积:用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萨P木ga»度:普
通
10、 如图为一种水陆两栖抢险救援车,人和车的总重量为600kg.问:救援车停泊时漂浮 在水面
(1) (2)
10、
浮力是多少N 排开水的体积多大?
解:(1)救援车漂浮在水面时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 所以,受到的浮力:
F浮=G=mg=600kgxION kg=6000N» (2)由F浮=pgV排可得,排开水的体報:
F追 6000JV o
V排=二= ------- : ---- ; -------- =0.6m3 .
pg 1.0x10J^g/?n3xl0A7itg 答:(1)浮力是6000N ; (2)排开水的体秧为0.6m3.
11、 1783年,法国物理学家查理做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可载人气球,体积为620m3.设地面附 近空气的密度为1. 3kg/m3,则这个气球在地面附近受到空气的浮力为多少? (g取10N/kg)
11、【解答】解:气球排开空气的体积: V s=V=620m3,
这个气球在地面附近受到空气的浮力:
F 沪 P gV 排=1. 3kg/m3X 10N/kgX620m3=8060N. 答:这个气球在地面附近受到空气的浮力为8060N.
12. 水中漂浮着质量为0.2千克的苹果,已知苹露出水面的体积约为50厘米蔦 (1)苹果受到的浮力大小;
(2) (3) 12、
苹果排开水的体积; 苹果的密度为多少?
r解貧】解:
(1) 苹果漂浮,则苹果受到的浮力: F浮=G=mg=0.2kgx9.8N kg=1.96N ;
(2) 由阿基米德原理F浮=p*V排呂可知:苹果浸入水中部分的体槟(排开水的体報): … o V排 ----------- ; --- ; -------- =2xio-m^=2OOcmJ,
P水g lxlO^g/w3x9.8A7^g
4
F浮
1.96X
(3) 苹果爲出水面的体粮约为50cm3,则苹果的体秧: V=50cm^+200cm^=250cm^,
苹果的密度:
7\" 200g Q Q Q
3JJ
p=—= --------- =0.8g cm'=0.8xl0kg m。
V ”“亦
答:(1)苹果受到的浮力大小为1. 96N;
(2) (3)
苹果排开水的体积为200cm3; 苹果的密度为0.8X103kg/m3o
13、如图所示,浮在水面上的一木块,浸入水中部分的体积是60cn?,露出水面的体积是40cn?, 求:(1)木块受到的浮力是多少? (2)木块的密度是多少?
13、答案:0. 588N; (2) 0. 6X103kg/m3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计算 解析:解答:
(2)木块漂浮,G=E孚=0・588N G=mg,木块质量:
°S8N “.06kg‘ 9.8N/kg
木块的密度为:p—
分析: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计算。
-6X103kg/m3 (40 + Z10-m-=°14. 某同学在实验室里将体积为1.0X10 m 的实心正方体放入水中,如图所示.静止时,其 下表面距水面0.06 m.请根据此现象和所学力学知识,计算出两个与木块有关的物理量.(不 要求写计算过程,g取10 N/kg)
3
14. 【答案】⑴ F »= P 水 g-r #=1.0X10 3 kg/m 3X10 N/kgX 10「 m 2X0. 06 沪6 N.
2
(2)因为木块漂浮,所以G石F沪6 N.
G木
6 N
⑶由 G= mg得 m *= g = 1° N/kg =o. 6 kg.
旳木
0.6 kg 1x10 'm'
=0. 6X10 3 kg/m
(4) 木块密度木='木=
(5) 木块下表面受到的压力F=尸浮=6 N.
⑹木块下表面受压强孑 P * gh=\\. 0X10 3 kg/m 3X10 N/kgXO. 06 m=600 Pa.
【解析】
15、如图所示,将体积为100 cm 3,密度为0.6X10 3 kg / m 的木块用细线拴住,在水中 处于静止状态.(g=10 N / kg)求:
3
(1) 此时木块所受的浮力. (2) 细线受到的拉力.
(3) 剪断线后,木块最终静止时受到的浮力. 15、.【答案】⑴F存=1 N (2)F&*=0. 4 N(3)0. 6 N
16、如图所示,一个边长为a的立方体铁块从图甲所示的实线位置(此时该立方体的下表面 恰与水面齐平),下降至图中的虚线位置,则图乙是反映人给铁块的拉力F大小和铁块下表 面在水中的深度h关系的图象,(g=10N/kg) 求:(1)铁块的重力;
(2)铁块浸没后所受的浮力;(3)铁块的体积。
16、答案:(1) 10N; (2) 4N; (3) 4xl0-4m3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计算
解析:解答:(1)当铁块还在空气中时,此时拉力即为铁块的重力,即G=10N;
(2)由图象乙可知,铁块浸没后的拉力为6N,则铁块浸没后所受的浮力 备=G-兔=10N - 6N=4N ;
⑶由公式為和叫变形可得:
_______ 4N_ ______
= 4x10^ nr 1.0xl03kg/m3xl0N/kg
因此时铁块全部浸没,所以V『V铁=4X10Y\"3。 分析: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计算。
17、如图甲所示,圆柱形容器中盛有适量的水,其内底面积为100 cm%弹簧测力计的 下端挂着一个正方体花岗岩,将花岗岩从容器底部开始缓慢向上提起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 的示数尸与花岗岩下底距容器底部的距离力的关系如图乙所示。@=10 N/kg)求:
(1) 在花岗岩未露出水面前所受水的浮力大小; (2) 花岗岩的密度;
(3) 从开始提起到花岗岩完全离开水面,水对容器底部减小的压强。
17. (1)由图乙可知,花岗岩的重量为G=5.6N,花岗岩在未露出水面前弹簧测力计的
拉力Q3. 6N,所以花岗岩所受水的浮力大小Fff = G-F=5. 6N—3. 6N=2NO
(2)由阿基米德原理尺¥= P水&轴,可得轴=务,花岗岩未露出水面前V^=如=名, P水g P水g
G
由 P =%花岗岩的密度为 P =^= -------- 壬 -- =+门水=^2N^X L OX 10‘kg/n? = 2. 8X 103kg/m3o
Q水g
(3)方法一:花岗岩离开水面后,水面下降的高度为A力二占,所以水对容器底部减小 b容器 “lb 嫌 / 3 / 2X10_4m3 3
的压强 hp= P 水g&h= P 水 一=1. 0X 10 kg/m X 10N/kgX 1 2 = 200Pao
b容器 1UU X 1(J Hl
方法二当花岗岩离开水面后,容器底部所受水的压力减小AeF浮=2N,所以水对容
A F 一 2N
器底部减小的压强为A ^=—=1OOX1O-W = 200Pa°
18. —辆重型卡车匀速行驶时发动机的功率为2X105W,速度为20m/s,汽车行驶3600s,请 你计算:
(1) 发动机所做的功是多少?
(2)卡车受到的摩擦力是多少?
19. 一列火车以450kW的功率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速度为50m/s.求:
(1) (2)
机车的牵引力多大?
火车行驶lmin,机车牵引力做了多少功?
20. 一辆卡车匀速行驶时发动机的功率为200kW,速度为72km/h,汽车行驶2h,求在这个 过程中: (1)
发动机做的功为多少? 卡车的牵引力为多少?
(2)
21. 一列火车以450kW的功率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速度为50m/s.求:
(1) (2)
火车的牵引力多大?火车的阻力多大? 火车行驶lmin,牵引力做功是多少?
22. 重为500N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某人用100N的水平力推它做匀速直线运动,在250s 内物体移动了 125m.问:
(1)物体与地面间的摩擦力是多大?
的功率是多大?
(2)人对物体做了多少功?
(3)人推物体
22. 解:(1)因为匀速运动,根据二力平衡原理,推力等于摩擦力,等于100N. 答:摩擦力为100N.
(2) W=FS=100NX125m=12500J. 答:人对物体做了 12500J.
“ W 12500
圳=50W
答:人推物体的功率是50W. 答:(1)汽车行驶的速度为6m/s.
(2) (3)
汽车发动机牵引力做的功为2. 16X107J. 汽车发动机牵引力的功率2. 4X104W.
23. 一质量为3000kg的汽车沿着长为5.4km的盘山公路匀速行驶,当它从山脚行驶到高为
0. 5km的山顶时,耗时15min,汽车发动机的牵引力为4000N.求:
(1) 汽车行驶的速度.
(2) 汽车发动机牵引力做的功.
(3)
汽车发动机牵引力的功率.
23. 解:(1)己知t=15min=900s,汽车行驶的速度: v弓 5. 4X 1 0入=6m/s. t 900s
(2)
汽车发动机牵引力做的功:
W=Fs=4000NX5. 4X10m=2. 16X107J,
(3)
汽车发动机牵引力的功率:
p- 2・=2. 4X 10昵 t 900s
24. 如图甲所示,重500N的小车受到80N的水平推力,在水平地面上做直线运动,其 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
(1) (2) (3)
小车运动的速度为多大?
10s内重力对小车做多少功?
10s内人对小车做多少功?功率是多大?
24. ⑴由图像可知,小车在推力的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方=5s时,s=6m,小车 的速度
F=^=||=1. 2m/s;
(2) 10s内小车在重力的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因此,重力对小车做功0J;
(3) 由图像可知,10s内小车通过的路程为12m,推力对小车做的功戶用=80NX12m= 丄亠 W 960J
960J,功率 /^-=-77T^=96W„
t 10s
25. 已知物体的重力势能表达式为EP=mgh,动能表达式为EK=^mv\\其中皿为物体的 质量,力为物体距离水平地面的高度,v为物体的运动速度,g为常量,取10N/kgo如图所 示,将一质量为0. 4kg的物体从距离地面1. 5m的高度沿水平方向以2m/s的速度抛出。不计 空气阻力,物体从被抛出到落地的瞬间,整个过程中机械能守恒。求:
(1) 物体被抛出时的重力势能禺和动能%;
(2) 物体从被抛出点至落地的过程中,其重力所做的功风 (3) 物体落地前瞬间的动能滋。
h
25. (1)由题可知物体质量和被抛出时的高度和速度,则物体的重力势能E»=mgh= 0. 4kg X 10N/kgX 1. 5m=6J;动能 EK=^mv=^'X. 0. 4kgX (2m/s) 2=0. 8J;
(2) 物体从被抛出点至落地的过程中,其重力所做的功:Gh=mgh=0. 4kgX 10N/kgX 1. 5m = 6J;
(3) 物体下落时高度减小,速度增大,所以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落地时高度为0,重 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所以物体落地前瞬间的动能:%=励+鬥=0.8J+6J=6.8J。
26. 如图所示,轻质杠杆0A可绕0点转动,杠杆长0.4米,在它的中点B处挂一重20牛的 物体G。若在杠杆上A端施加最小的力F,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求:力F的大小和方 向。
26. 用杠杆把400N的物体提高0. 5m,此时动力作用点下降了 2m,如果动力是120N,求动力 做的总功、有用功、额外功和机械效率.
26.【答案】解:W.&=FS=120NX2m=240 J; W w=Gh=400NX0. 5m=200J;
W S=Wa-Ww=240J - 200J=40J; 200J
n= —X100%= ------------- X 100%=83. 33%.
匚 242
心
答:动力做的总功、有用功、额外功和机械效率分别为:240J、200J、40J、100%.
27. 如图所示,用滑轮组提起重900 N的物体,绳子自由端拉力F为400 N,重物在20 s内
(1) 物体上升的速度; (2) 提起物体所做的有用功; (3)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7. 【答案】(1) 0. 5 m/s (2)9 000 J (3)75% 【解析】(1) 0.5 m/s (2)9 000 J (3) 75%
28用如图所示滑轮组拉着一重为100 N的物体A沿水平面做匀速运动,所用拉力F为40 N。
(1)不计滑轮和绳子的重力以及摩擦,求物体A所受的摩擦力;
(2)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求物体A所受的摩擦力。
28. 【答案】120 N 96 N
【解析】(1)当滑轮组拉着物体A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运动时,不计滑轮和绳子的重力以及 摩擦,根据滑轮组的知识,动滑轮和物体的总拉力由几段绳子承担,作用在绳端的拉力应为 总拉力的几分之一,
f=3F=3X40 N=120 N。
(2)当滑轮组拉着物体A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运动时,此时有用功为滑轮组对A物体的拉力 所做的功,它的大小等于物体克服地面摩擦力所做的功,即W w=fs,而总功为拉力F对滑 轮组所做的功,据滑轮组知识可知F移动的距离为物体A移动距离的3倍,则W ,&=F • 3s, 据机械效率公式即可求f,
n= 叫 = Fs 3F f=3Fn =3X40X0.8 N=96 No
29. 质量为60仗的工人用如图甲所示的滑轮组运送货物上楼,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随货物重力 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机械中摩擦力及绳重忽略不计(g= 10N,,%g)
甲乙
(1) 若工人在lmin内将货物匀速向上提高了 6皿,作用在钢绳上的拉力为400\求 拉力的功率. (2) 求动滑轮受到的重力.
(3) 该工人竖直向下拉绳子自由端运送货物时,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最大值是多少?
29.【答案】(1)解:由图知,由三段绳子承担物重, 拉力做功为:JP = Fs = FnA = 400Nx3x6m = 7200J 拉力的功率为:戸=孚=召学= 120W
(2)解:图乙知,物重300N时效率为50%, F _ 疔有 侍: “—rrr —/
1
________ G_ _
300N V , 3 _ 5。/
、一 u 丨「 — * 100z b — 5 0 o
轮 600N+G 轮 解得:G轮=300N
(3)解:质量为 60kg 的工人,重为:GA = mg = 60kgx 1 ON/kg = 600N, 即拉力最大为600N,所以F大=XG’+ G轮)=亨+ 解得:G—1500N
= 600N
E3 亠丄\"7亠“*亠 , \"有
=
_________ Q_ _______ 150ON 八 eno _ oa 107
取大机械效率为:7 =而g-(GM轮* G+G^ = 15OON+3OON x 100% = 83・3 o
30如图所示,使用滑轮组提升重物,物重G=1 000 N,拉力F=250 N,若将重物提高2m (绳 在提拉过程中不伸长).求:
(1)
有用功是多少?总功是多少?机械效率是多少?
(2) 若绳自由端提升的速度为0. 5 m/s,在5 s内重物升高多少m? 30. 【答案】(1)W #=Gh=l 000 NX2 m=2 000 J W 沪Fs=250 NX2 m=2 500 J
_ 20QQJ
n =
25CKV =80%
1 1
—V 媚=—
⑵u tt= 5 5 X 0. 5 m/s=0. 1 m/s h物二u 物 t=0. 1 m/s X 5 s=0. 5 m
31、一台起重机将重3 600 N的货物提高4 m.如果额外功是9 600 J,起重机做的有用功是 多少?总功是多少?机械效率是多少?起重机在哪些方面消耗了额外功?
31.【答案】已知:炉3 600 N, A=4 m , Fs=9 600 J. 求:Fwffl w& n
解:FOT=6ZF3 600 NX4 m =14 400 J. 亿沪卩育用+%i=14 400 J+9 600 J=24 000 J. “ =*训//总=14 400 J/24 000 JX100%=60%
起重机的额外功消耗在提升装货物用的容器所做的功,各部件之间的摩擦所做的功等方面.
赠送相关资料 考试答题的技巧
拿到试卷之后,可以总体上浏览一下,根据以前积累的考试经验,大致估 计一下试卷中每部分应该分配的时间。安排答题顺序关于考试时答题顺序,一 种策略是按照试卷从前到后的顺序答题,另外一种策略是按照自己总结出的答 题顺序。无论采取哪种策略,你必须非常清楚每部分应该使用的最少和最多的 答题时间。按照自己总结的答题顺序:先做那些即使延长答题时间,也不见得 会得分更多的题目,后做那些需要仔细思考和推敲的题目。例如,数学先做会 做的题目,再做难题,所谓难题,就是你思考了好几分钟仍然无法做出的题目。 再例如,英语和语文,你可以先把填空、选择、作文等题目做完,然后再做阅 读题目。
数学处于高级阶段的贾甲在某次考试时,做到第5题时,实在做
不出来,于是就先不做,继续往下做,到了第10题时,又做不出来了,心里有 点着急,就暗自对自己说,“平静”、“平静”,于是隔过去往下做,到了第 15题,又做不出来了。于是就回头做第5题,想了几分钟后,仍然做不出来, 于是就再做第10题,想了一会儿,突然想到了解题思路,于是就很快的做出来 了,这时心情已经平静下来了,然后接着做第15题,想了一大会儿,只是想出 了某一步骤,于是就把这一步骤写在试卷上,并猜了个答案写上,然后再回头 做第5题,想了一会儿就做出来了。然后,他用了几分钟检查了所有题目,发 现没有大的错误后,他就再做第15题,他在脑子里把与这道题目相关的知识点 和解题技巧逐一回忆,由于他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所以,回忆了 几遍之后,他终于想出了第15题的解题思路,于是就很快的做出来了。 一、答题原则
大家拿到考卷后,先看是不是本科考试的试卷,再清点试卷页码是否齐全,检 查试卷有无破损或漏印、重印、字迹模糊不清等情况。如果发
答题时,一般遵循如下原则:
1. 从前向后,先易后难。通常试题的难易分布是按每一类题型从前向后,由易 到难。因此,解题顺序也宜按试卷题号从小到大,从前至后依
次解答。当然,有时但也不能机械地按部就班。中间有难题出现时,可先跳过 去,到最后攻它或放弃它。先把容易得到的分数拿到手,不要
“一条胡同走到黑”,总的原则是先易后难,先选择、填空题,后解答题。
2. 规范答题,分分计较。数学分I、II卷,第I卷客观性试题,用计算机阅读, 一要严格按规定涂卡,二要认真选择答案。第II卷为主观性试
题,一般情况下,除填空题外,大多解答题一题设若干小题,通常独立给分。 解答时要分步骤(层次)解答,争取步步得分。解题中遇到困
难时,能做几步做几步,一分一分地争取,也可以跳过某一小题直接做下一小 题。
3. 得分优先、随机应变。在答题时掌握的基本原则是“熟题细做,生题慢做”, 保证能得分的地方绝不丢分,不易得分的地方争取得分,但
是要防止被难题耗时过多而影响总分。
4. 填充实地,不留空白。考试阅卷是连续性的流水作业,如果你在试卷上留下 的空白太多,会给阅卷老师留下不好印象,会认为你确实不行
o另外每道题都有若干采分点,触到采分点便可给分,未能触到采分点也没有 倒扣分的规定。因此只要时间允许,应尽量把试题提问下面的 空白处写上相应的公式或定理等有关结论。
5. 观点正确,理性答卷。不能因为答题过于求新,结果造成观点错误,逻辑不 严密;或在试卷上即兴发挥,涂写与试卷内容无关的字画,可
能会给自己带来意想不到的损失。胡乱涂写可以认为是在试卷上做记号,而判 作弊。因此,要理性答卷。
6. 字迹清晰,合理规划。这对任何一科考试都很重要,尤其是对“精确度”较 高的数理化,若字迹不清无法辨认极易造成阅卷老师的误判,
如填空题填写带圈的序号、数字等,如不清晰就可能使本来正确的失了分。另 外,卷面答题书写的位置和大小要计划好,尽量让卷面安排做
到“前紧后松”而不是“前松后紧”。特别注意只能在规定位置答题,转页答 题不予计分。 二、审题要点
审题包括浏览全卷和细读试题两个方面。
一是开考前浏览。开考前5分钟开始发卷,大家利用发卷至开始答题这段有限 的时间,通过答前浏览对全卷有大致的了解,初步估算试卷难度
和时间分配,据此统筹安排答题顺序,做到心中有数。此时考生要做到“宠辱 不惊”,也就是说,看到一道似曾相识的题时,心中不要窃喜
,而要提醒自己,“这道题做时不可轻敌,小心有什么陷阱,或者做的题目只 是相似,稍微的不易觉察的改动都会引起答案的不同”。碰到
一道从未见过,猛然没思路的题时,更不要受到干扰,相反,此时应开心, “我没做过,别人也没有。这是我的机会。”时刻提醒自己:我
易人易,我不大意;我难人难,我不畏难。
二是答题过程中的仔细审题。这是关键步骤,要求不漏题,看准题,弄清题意, 了解题目所给条件和要求回答的问题。不同的题型,考察不 同的能力,具有不同的解题方法和策略,评分方式也不同,对不同的题型,审 题时侧重点有所不同。
1. 选择题是所占比例较大(40%)的客观性试题,考察的内容具体,知识点多, “双基”与能力并重。对选择题的审题,要搞清楚是选择正
确陈述还是选择错误陈述,采用特殊什么方法求解等。
2. 填空题属于客观性试题。一般是中档题,但是由于没有中间解题过程,也就 没有过程分,稍微出现点错误就和一点不会做结果相同,'‘后
果严重”。审题时注意题目考查的知识点、方法和此类问题的易错点等。
3. 解答题在试卷中所占分数较多(74分),不仅需要解出结果还要列出解题过 程。解答这种题目时,审题显得极其重要。只有了解题目提供
的条件和隐含信息,联想相关题型的通性通法,寻找和确定具体的解题方法和 步骤,问题才能解决。 三、时间分配
近几年,随着高考数学试题中的应用问题越来越多,阅读量逐渐增加,科学地 使用时间,是临场发挥的一项重要內容。分配答题时间的基本
原则就是保证在能得分的地方绝不丢分,不易得分的地方争取得分。在心目
中应有“分数时间比”的概念,花10分钟去做一道分值为12分的中档大题无疑 比用10分钟去攻克
1道分值为4分的中档填空题更有价值。有效
地利用最好的答题时间段,通常各时间段內的答题效率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 最后10分钟左右多数考生心理上会发生变化,影响正常答卷
o特别是那些还没有答完试卷的考生会分心、产生急躁心理,这个时间段效率 要低于其它时间段。 在试卷发下来后,通过浏览全卷,大致了解试题的类型、数量、分值和难度, 熟悉“题情”,进而初步确定各题目相应的作答时间。通常一
般水平的考生,解答选择题(12个)不能超过40分钟,填空题(4个)不能超 过15分钟,留下的时间给解答题(6个)和验算。当然这个时间
安排还要因人而异。
在解答过程中,要注意原来的时间安排,譬如,1道题目计划用3分钟,但3分 钟过后一点眉目也没有,则可以暂时跳过这道题;但若已接近成
功,延长一点时间也是必要的。需要说明的是,分配时间应服从于考试成功的 目的,灵活掌握时间而不墨守最初安排。时间安排只是大致的
整体调度,没有必要把时间精确到每1小题或是每1分钟。更不要因为时间安排 过紧,造成太大的心理压力,而影响正常答卷。
一般地,在时间安排上有必要留出5—10分钟的检查时间,但若题量很大,对 自己作答的准确性又较为放心的话,检查的时间可以缩短或去除
o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通常数学试卷的设计只有少数优秀考生才可能在规定时 间内答完。 五、 大题和难题
一张考卷必不可少地要有大题、难题以区分考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以便拉开 档次。一般大题、难题分值都较高,遇到难题,要尽量放到最
后去攻克;如果别的题目全部做完而且检查无误,而又有一定时间的话,就应 想办法攻克难题。不是每个人都能得150的,先把会的做完,也
可以给自己奠定心里优势。 六、 各种题型的解答技巧
1. 选择题的答题技巧
(1)掌握选择题应试的基本方法:要抓住选择题的特点,充分地利用选择支提 供的信息,决不能把所有的选择题都当作解答题来做。首先,
看清试题的指导语,确认题型和要求。二是审查分析题干,确定选择的范围与 对象,要注意分析题干的内涵与外延规定。三是辨析选项,排
误选正。四是要正确标记和仔细核查。
(2) 特值法。在选择支中分别取特殊值进行验证或排除,对于方程或不等式求 解、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等问题格外有效。
(3) 反例法。把选择题各选择项中错误的答案排除,余下的便是正确答案。
(4) 猜测法。因为数学选择题没有选错倒扣分的规定,实在解不出来,猜测可 以为你创造更多的得分机会。除须计算的题目外,一般不猜A
2. 填空题答题技巧
(1) 要求熟记的基本概念、基本事实、数据公式、原理,复习时要特别细心, 注意记熟,做到临考前能准确无误、清晰回忆。对那些起关键
作用的,或最容易混淆记错的概念、符号或图形要特别注意,因为考查的往往 就是它们。如区间的端点开还是闭、定义域和值域要用区间或
集合表示、单调区间误写成不等式或把两个单调区间取了并集等等。
(2) 一般第4个填空题可能题意或题型较新,因而难度较大,可以酌情往后 放。
3. 解答题答题技巧 (1)
仔细审题。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准确理解考题要求。
(2) 规范表述。分清层次,要注意计算的准确性和简约性、逻辑的条理性和连 贯性。 (3) (4)
给出结论。注意分类讨论的问题,最后要归纳结论。
讲求效率。合理有序的书写试卷和使用草稿纸,节省验算时间。
七、如何检查
在考试中,主动安排时间检查答卷是保证考试成功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防漏 补遗、去伪存真的过程,尤其是考生如果采用灵活的答题顺序
,更应该与最后检查结合起来。因为在你跳跃式往返答题过程中很可能遗漏题 目,通过检查可弥补这种答题策略的漏洞。
检查过程的第一步是看有无遗漏或没有做的题目,发现之后,应迅速完成或再 次思考解法。对各类题
型的做答过程和结果,如果有时间要结
合草稿纸的解题过程全面复查一遍,时间不够,则重点检查。
选择题的检查主要是查看有无遗漏,并复查你心存疑虑的题目。但是若没有充 分的理由,一般不要改变你依据第一感觉作出的判断。
对解答题的检查,要注意结合审查草稿纸的演算过程,改正计算和推理中的错 误。另外要补充遗漏的理由和步骤,删去或修改错误或不准确
的观点。
计算题和证明题是检查的重点,要仔细检查是否完成了题目的全部要求;若时 间仓促,来不及验算的话,有一些简单的验证方法:一是查单
位是否有误;二是看计算公式引用有无错误;三是看结果是否比较“像”,这 里所说的“像”是依靠经验判断,如应用题的答案是否符合实
际意义;数字结论是否为整数、自然数或有规则的表达式,若结论为小数或无 规则的数,则要重新演算,最好能用其他方法再试着去做
八、强调的一点是草稿纸,这是考试时和试卷同等重要的东西。
同学们拿到草稿纸后,请先将它三折。然后按顺序使用。草稿纸上每道题之间 留空,标清题号。字迹要做到能够准确辨认,切不可胡写乱画
o这样做的好处是:
1. 草稿纸展现的是你的答题思路。草稿纸清晰,答题思路也会清晰,最起码你 清楚你已经做到了哪一步。如果草稿混乱的话,这一步推出来
了,往往又忘了上一步是怎么得到的。
2. 对于前面提到的暂时不会,回头再做的题,由于你第一次做本题时已经进行 了一定的思维过程。第二次做时如果重头再思考非常浪费时间 o利用草稿纸,可以迅速找到上次的思维断点。从而继续攻破。关键结论要特 殊标记。
3. 检查过程中,草稿纸更是最好的帮手。如果连演算过程都可从草稿纸上清晰 找到的话,无疑会节省大量时间。
选择题并不难,
题目当中有答案,
特值排除找方法,
数形结合作对它;
填空题很容易,
最简结果要牢记,
区间开闭不分离,
多选题目想仔细;
解答题也容易,
基础大题莫放弃。
摆明条件讲道理。
步骤规范记心底。
别人难我不易
聚精会神审题意
多写步骤和推理,
分步得分来做题。
别人易我不难,
防止粗心是关键,
千方百计做答案,
时时刻刻细计算。
在初中数学几何学习中,如何添加辅助线是许多同学感到头疼的问题,许多同 学常因辅助线的添加方法不当,造成解题困难。以下是常见的 辅助线作法编成了一些“顺口溜” 歌诀。 人人都说几何难,难就难在辅助线。辅助线,如何添?把握定理和概念。 还要刻苦加钻研,找出规律凭经验。图中有角平分线,可向两边作垂线。 角平分线平行线,等腰三角形来添。角平分线加垂线,三线合一试试看。 线段垂直平分线,常向两端把线连。三角形中两中点,连接则成中位线。 三角形中有中线,延长中线等中线。平行四边形出现,对称中心等分点。 梯形里面作高线,平移一腰试试看。平行移动对角线,补成三角形常见。 证相似,比线段,添线平行成习惯。等积式子比例换,寻找线段很关键。 直接证明有困难,等量代换少麻烦。斜边上面作高线,比例中项一大片。 半径与弦长计算,弦心距来中间站。圆上若有一切线,切点圆心半径连。 切线长度的计算,勾股定理最方便。要想证明是切线,半径垂线仔细辨。 是直径,成半圆,想成直角径连弦。弧有中点圆心连,垂径定理要记全。 圆周角边两条弦,直径和弦端点连。弦切角边切线弦,同弧对角等找完。 如果遇到相交圆,不要忘作公共弦。内外相切的两圆,经过切点公切线。 若是添上连心线,切点肯定在上面。辅助线,是虚线,画图注意勿改变。 基本作图很关键,平时掌握要熟练。解题还要多心眼,经常总结方法显。 切勿盲目乱添线,方法灵活应多变。分析综合方法选,困难再多也会减。 虚心勤学加苦练,成绩上升成直线。
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同号相加一边倒;异号相加“大”减“小”,符号跟着大 的跑;绝对值相等“零”正好。[注]“大”减“小”是
指绝对值的大小。
合并同类项:合并同类项,法则不能忘,只求系数和,字母、指数不变样。
去、添括号法则:去括号、添括号,关键看符号,括号前面是正号,去、添括 号不变号,括号前面是负号,去、添括号都变号。
一元一次方程:已知未知要分离,分离方法就是移,加减移项要变号,乘除移 了要颠倒。
恒等变换:两个数字来相减,互换位置最常见,正负只看其指数,奇数变号偶 不变。(a~b)
2n+1=- (b-a) 2n+1 (a~b) 2n= (b - a) 2n 平
方差公式:平方差公式有两项,符号相反切记牢,首加尾乘首减尾,莫与完全 公式相混淆。
完全平方:完全平方有三项,首尾符号是同乡,首平方、尾平方,首尾二倍放 中央;首士尾括号带平方,尾项符号随中央。
因式分解:一提(公因式)二套(公式)三分组,细看几项不离谱,两项只用平 方差,三项十字相乘法,阵法熟练不马虎,四项仔细看清
楚,若有三个平方数(项),就用一三来分组,否则二二去分组,五项、六项更 多项,二三、三三试分组,以上若都行不通,拆项、添项看
清楚。
“代入” 口决:挖去字母换上数(式),数字、字母都保留;换上分数或负数, 给它带上小括弧,原括弧内出(现)括弧,逐级向下变括
弧(小一中一大)
单项式运算:加、减、乘、除、乘(开)方,三级运算分得清,系数进行同级(运) 算,指数运算降级(进)行。
一元一次不等式解题的一般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时候要变号,同类项、 合并好,再把系数来除掉,两边除(以)负数时,不等号
改向别忘了。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大大取较大,小小取较小,小大,大小取中间,大 小,小大无处找。
一元二次不等式、一元一次绝对值不等式的解集:大(鱼)于(吃)取两边,小 (鱼)于(吃)取中间。
分式混合运算法则:分式四则运算,顺序乘除加减,乘除同级运算,除法符号 须变(乘);乘法进行化简,因式分解在先,分子分母相约
,然后再行运算;加减分母需同,分母化积关键;找出最简公分母,通分不是 很难;变号必须两处,结果要求最简。
分式方程的解法步骤:同乘最简公分母,化成整式写清楚,求得解后须验根, 原(根)留、增(根)舍别含糊。
最简根式的条件:最简根式三条件,号內不把分母含,幕指(数)根指(数)要 互质,幕指比根指小一点。
特殊点坐标特征:坐标平面点(x, y),横在前来纵在后;(+, +) , (-,-)和(+,-),四个象限分前后;X轴上y为0, x
(-, +),
为0在Y轴。
象限角的平分线:象限角的平分线,坐标特征有特点,一、三横纵都相等,二 四横纵确相反。
平行某轴的直线:平行某轴的直线,点的坐标有讲究,直线平行X轴,纵坐标 相等横不同;直线平行于Y轴,点的横坐标仍照旧。
对称点坐标:对称点坐标要记牢,相反数位置莫混淆,X轴对称y相反,Y轴对 称,x前面添负号;原点对称最好记,横纵坐标变符号。
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分式分母不为零,偶次根下负不行;零次幕底数不为零, 整式、奇次根全能行。
函数图像的移动规律:
若把一次函数解析式写成y=k (x+0) +b、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写成y=a (x+h) 2+k 的形式,则用下面的口诀''左右平移在括号,上下平移在末
稍,左正右负须牢记,上正下负错不了”。
一次函数图像与性质口诀:一次函数是直线,图像经过住象限;正比例函数更 简单,经过原点一直线;两个系数k与b,作用之大莫小看,k
是斜率定夹角,b与Y轴来相见,k为正来右上斜,x增减y增减;k为负来左下 展,变化规律正相反;k的绝对值越大,线离横轴就越远。
二次函数图像与性质口诀:二次函数抛物线,图象对称是关键;开口、顶点和 交点,它们确定图象现;开口、大小由a断,c与Y轴来相见,
b的符号较特别,符号与a相关联;顶点位置先找见,Y轴作为参考线,左同右 异中为0,牢记心中莫混乱;顶点坐标最重要,一般式配方它就
现,横标即为对称轴,纵标函数最值见。若求对称轴位置,符号反,一般、顶 点、交点式,不同表达能互换。
反比例函数图像与性质口诀:反比例函数有特点,双曲线相背离的远;k为正, 图在一、三(象)限,k为负,图在二、四(象)限;图在
一、三函数减,两个分支分别减。图在二、四正相反,两个分支分别添;线越 长越近轴,永远与轴不沾边。
巧记三角函数定义:初中所学的三角函数有正弦、余弦、正切、余切,它们实 际是三角形边的比值,可以把两个字用/隔开,再用下面的
一句话记定义:一位不高明的厨子教徒弟杀鱼,说了这么一句话:正对鱼磷(余 邻)直刀切。正:正弦或正切,对:对边即正是对;余:余
弦或余弦,邻:邻边即余是邻;切是直角边。
三角函数的增减性:正增余减特殊三角函数值记忆:首先记住30度、45度、60 度的正弦值、余弦值的分母都是2、正切、余切的分母都是3
,分子记口诀\"123, 321,三九二十七”既可。
数字巧记:=1.414 (意思意思而已) =1.7321 (三人一起商量)=2. 236 (吾 量量山路)=2. 449 (粮食是酒)=2. 645 (二流是我)
=2. 828 (二爸二爸) =3. 16 (山药,六两)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要证平行四边形,两个条件才能行,一证对边都相等,或 证对边都平行,一组对边也可以,必须相等且平行。对角线 ,是个宝,互相平分''跑不了”,对角相等也有用,“两组对角”才能成。 梯形问题的辅助线:移动梯形对角线,两腰之和成一线;平行移动一条腰,两 腰同在“△”现;延长两腰交一点,“△”中有平行线;作
出梯形两高线,矩形显示在眼前;已知腰上一中线,莫忘作出中位线。
添加辅助线歌:辅助线,怎么添?找出规律是关键,题中若有角(平)分线,可 向两边作垂线;线段垂直平分线,引向两端把线连,三角
形边两中点,连接则成中位线;三角形中有中线,延长中线翻一番。
圆的证明歌:圆的证明不算难,常把半径直径连;有弦可作弦心距,它定垂直 平分弦;直径是圆最大弦,直圆周角立上边,它若垂直平分
弦,垂径、射影响耳边;还有与圆有关角,勿忘相互有关联,圆周、圆心、弦 切角,细找关系把线连。同弧圆周角相等,证题用它最多见,
圆中若有弦切角,夹弧找到就好办;圆有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记心间,外角 等于内对角,四边形定內接圆;直角相对或共弦,试试加个辅
助圆;若是证题打转转,四点共圆可解难;要想证明圆切线,垂直半径过外端, 直线与圆有共点,证垂直来半径连,直线与圆未给点,需证
半径作垂线;四边形有内切圆,对边和等是条件;如果遇到圆与圆,弄清位置 很关键,两圆相切作公切,两圆相交连公弦。
圆中比例线段:遇等积,改等比,横找竖找定相似;不相似,别生气,等线等 比来代替,遇等比,改等积,引用射影和圆幕,平行线,转 比例,两端各自找联系。 正多边形诀窍歌:份相等分割圆,n值必须大于三,依次连接各分点,内接正n 边形在眼前。
经过分点做切线,切线相交n个点。n个交点做顶点,外切正n边形便出现。正 n边形很美观,它有內接,外切圆,內接、外切都唯一,两圆
还是同心圆,它的图形轴对称,n条对称轴都过圆心点,如果n值为偶数,中心 对称很方便。正n边形做计算,边心距、半径是关键,內切、外
接圆半径,边心距、半径分别换,分成直角三角形2n个整,依此计算便简单。
函数学习口决:正比例函数是直线,图象一定过圆点,k的正负是关键,决定 直线的象限,负k经过二四限,x增大y在减,上下平移k不变,
由引得到一次线,向上加b向下减,图象经过三个限,两点决定一条线,选定 系数是关键。
反比例函数双曲线,待定只需一个点,正k落在一三限,x增大y在减,图象上 面任意点,矩形面积
都不变,对称轴是角分线x、y的顺序可交
换。
二次函数抛物线,选定需要三个点,a的正负开口判,c的大小y轴看,△的符 号最简便,x轴上数交点,b的食物中毒结全算,a、b同号轴
左边抛物线平移a不变,顶点牵着图象转,三种形式可变换,配方法作用最关 键。 英语解题技巧合集
高考英语,很多考生都会在短文改错、七选五和完形填空中扣分,为了让同学 们尽量避免扣分,今天我们总结了这三种题型全面的解题
技巧和方法。 短文改错
增强语感,宏观把握
短文改错是一种综合技能,主要在于检测考生发现、判断、纠正文章中错误以 及在语篇中综合运用英语知识准确性的能力。
短文改错与书面表达一样,最能反映一个人的语言功底。考生在该题上失分最 厉害,因为此题而影响英语总成绩的占大多数。 一短文改错的复习重点
1、 考生必须熟悉设错方式:多词、少词、错词。
(1)多词现象大多出现在冠词、介词、助动词、连词、语义重复及行文逻辑等方 面。 ⑵ 少词现象主要出现在冠词、介词、副词、助动词、不定式符号to、连词 等。
⑶错词现象主要在冠词、介词、名词单复数、动词时态、非谓语动词、主谓一 致、代词、连词、词形。
2、 考生平时应加强基本功训练,用一个“错题集”本把自己或同学在书面表达 中出现的错误归纳一下,以便考前复习。 二对全文的宏观把握
学生应把改错內容当作一篇小短文来理解,这样能对短文有个宏观把握,对上 下文有全面的了解。
在理解篇章的基础上逐句审读,分析判断,上下兼顾,把明显的、拿的准的题 先做完,这样可以缩小包围圈,也有助于对全文的进一步理解
英语答题技巧
O
三从语法角度审查
1 >查看时态是否一致。
My favor ite sport is footbaI I. I was a member of our footbaI I team. 全 文都是用的一般现在时,此句中的was显然与上下文语境不符 ,应改为am。
2、 查看主谓是否一致。
Any one may borrow books, and it cost noth i ng to borrow them, cos t 应改 为costs,因其主语是it (为形式主语),且上下文均为一般现
在时。
3、 查指代是否一致。
The Smiths d id hi s best to make me fee I at home.句中的主语 the Smiths 表的是Smith —家人,因此指示代词hi s应改为thei ro
4、 查平行结构是否平行一致。
由 a nd, or, but, eit her. . . orne i ther. . . nornot only... but a I so.
as we I I as等并列连词和词组连接的结构可称为平行结
构。
It was very kind of them to meet me at the rai I way stat i on and drove me to the i r home.句中的drove显然与and前面的to meet不
平行,应改为dr i veo
5、 查名词的单复数与修饰词语或上下文是否一致。
We study quite a few subject, such as Maths, Chinese. . . quite a few 只 能修饰复数名词,故subject应改为subjectSo 6、 查行文逻辑是否一致。
Most peop Ie can quickly get he I p from a doctor or go to a hospitai since they are i丨丨.根据行
文逻辑,这里不应该由s i nee来引导
原因状语从句,而应该是when / whenever或if来引导时间或条件状语从句。 四十大常见错误
短文改错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及我们平常的模拟考 试,可以发现短文改错主要有以下十大错误:
1、 形容词与副词的误用。
如exciting 与 excited, hard 与 hardly, possibIe 与 possibIy, here 与 there 等,以及形容词与副词的比较级与最高级。
2、 名词的单复数误用。
如在 several, many, var i ous, d i fferent, a few, one of 等之后,常用名词 的复数,在every与
each之后常用单数。 3、 代词的误用。
如 you 与 your, it' s 与 its, it 与 they 或 them, one 与 ones, 宾格(如 me) 与反身代词(如
myself)等的误用。
4、 介词的误用、缺少或多余。
常见的如 i n 与 on, to 与 for, i nstead 与 i nstead of, because 与 because of 等的误用。
5、 时态的错误。
看一篇文章,要有一种大局观,要上前下挂,看看上下文的时态是否一致。
6、 连词的误用。
如or与and的误用,and与but的误用,so与but的误用,because或since 与so连用,though与but连用等。
7、 第三人称单数后的动词形式。 8、 一些固定结构的误用。
如 so. . . that 被误用作 very. . . that, too. . . to 被误用 very. . . to, as. . . as 被 误作so. . . as等。
9、 定语从句中关系词的误用。 10、 一些常用词的误用。
如 what 与 how, except 与 besides, any 与 some 以及它们的合成词如 anything 与 some thing,
anywhere 与 somewhere 等混淆不清。
五验证答案
改完后,要回过头来重读一遍全文,查看改过后是否能使语气通顺,时态一致, 合乎逻辑。再次通读可以在初改时感觉不顺的地方集中精力
,仔细推敲,使答案更加准确。 六要多读多背,增强语感
在平常的学习中一定要注重语感的培养,英语学习的根本任务是学习语言,而 学习语言的根本在于学习和习得语感。语感一旦形成,就为英
语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语言是学出来的,所以要学好语言,一定要多读多背,尤其是背,它是语言习 得最重要的途径之一。 背诵是我国语文学习的传统方法,用在外语教学中,同样适用。丰子恺先生学 习英语一年,就能看英语长篇小说并翻译,他的学习方法就是
背文章。许国璋先生的英语根基同样始于启蒙时期的朗读与背诵。
另外,读与背是一种语言输入,输入越多,输出也就越容易。所以,读与背对 于语言习得是非常重要的,要学好英语,就必须抓好背这一关
o许国璋先生就曾说过:“听得懂、写得好、背得熟就是学到英语了”。
读得多,背得多了,语感自然就会增强,语感好了,做起短文改错来就会得心 应手,因为文章中有错误的地方,读起来往往是不通的。
总之,学习外语是要下功夫的,要提高短文改错能力也一样在平常的学习中首 先要多读多背,增强语感,然后多加训练,在多练的前提下,
要勤思考,多总结,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正如孔子所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要勤学多思,道理就在于 此。
七选五
把握整体,贯穿逻辑 一题型概述
高考阅读理解信息匹配的7选5题型,主要考查考生对文章的整体內容和结构以 及上下文逻辑意义
的理解和掌握。
从题型和内容我们可以看出,选项可分为:
a. 主旨概括句(文章整体內容) b. 过渡性句子(文章结构)
c. 注释性句子(上下文逻辑意义)三类。
其多余的两个干扰项也往往从这三方面进行设置,如主旨概括句或过于宽泛或 以偏概全或偏离主题,过渡性句子不能反映文章的行文结构,
注释性句子与上文脱节等。 二题型分析
分析篇章结构,把握全篇文脉是阅读填空题解题的关键。
分析文章的层次包含两种形式:一种是分析整篇文章的层次,也就是段落,另 一种是分析每一个段落内部的层次,也就是语篇层次。
语篇与段落是有区别的,语段是篇章结构的中间层次,是由句子到篇的一种过 渡形式,段落是在某些语体(如记叙文、议论文)中比语段更
大的意义单位,较小的段落可以只包括一个语段或一个句子,一般来说,一个 段落通常由几个语段构成。
构成语段的方式有两种,一是靠句际间意义的结合,二是靠句际间的关联词, 逻辑性插入语来连接,在分析语段层次时,可以借助句际间的
连接词语作出判断,但最主要的还是要真正体会句际间的意义关系,把握作者 的思路,从语序上去发现断续点,理清层次,好文章的层次非
常清晰,只有层层入手,才能真正理解文章。
如下以2009年高考英语辽宁卷为样题进行分析:第二节(共5小题:每小题2 分,满分10分)根据短文内容,从短文后的选项中选出能 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选项中有两项为多余选项。
Tak ing good notes i s a time-sav i ng ski I I that wi I I he Ip you to become a batter student in severaI ways71Second,your notes
are exce I I ent mater i a I s to refer to when you are study i ng for a test. Th i rd, note-taking offers var iety to your study time
and he Ips you to ho Id your interest.
You wi I I want to take notes dur i ng c I assroom d i scuss i ons and while read i ng a textbook or doi ng research for a
report. 72Whenever or however you take notes, keep i n mi nd that note-tak i ng i s a seIective process.73
The fol lowing methods may work best for you.
•Read the text quickly to find the main facts and ideas in it.
•Careful Iy read the text and watch for words that can show main points and supporting facts. • •74 •
Note any quest i ons or i deas you may have about what was sa i d or wr i tten. Wr ite your notes in your own words.
As you take notes, you may want to use your own shorthand (速记).When you do, be sure that you understand
your symboIs and that you use them a I I the time. 75 A. Use words, not comp Iete sentences.
B. There are three practicaI note-taki ng methods. C. You must write your notes on separate paper.
D. Otherwise, you may not be abIe to read your notes Iater.
E. you wi I I a I so want to deveI op your own method for taki ng notes.
F. That means you must f i rst decide what is important enough to incIude in your notes. G. Fi rst, the simple act of writing somethi ng down makes it easier for you to understand and remember it. 答案:GEFAD
分析:这篇文章整体分为四个段落层次,每个段落均由几个语段构成相对独立 地语义单位,各段都围绕\"Taking good notes这样一个中心
话题,形成了文章的线性结构。
第一段讲述的是做笔记是好学生在多方面的一项省时技巧,第二段讲述的是不 管何时、用何种方法做笔记,都要有选择性的做记录,第三段
讲述的是做笔记的最佳方法,第四段讲述的是要记住自己的速记符号,这就形 成了文章的层次结构,这对下一步的做题有了明确的整体方向
三解题思路
1、 理清句际间的关系
文章的内容是根据各层各段的大意有机地组合而成,各个层次,各个段落之间 不管怎样错落有致,但它所表达的内容都是要围绕中心的,各
句之间都有一定的语脉,从逻辑意义上来看,语段的句际关系可分为平列、顺 序、层递、转折、总分、解释、因果等关系。
构成语段的各个句子之间有时可以包含一种以上的句际关系。
因此,理解阅读材料时一定要把握语脉,理清句际间的关系,进而理解语段或 全文的内容。
2、 找出句子之间的连接性的词语
文章的语句间的组合,除了从语句间的意义关系分析外,还可借助句子之间的 连接性词语来把握,因为连接性词语能表明这个语段句与句之
间、层与层之间的基本关系有:
承接关系(如 so, therefore, thus, hence, accord i ng I y, consequent I y, as a resu 11 等) 平列关系(如 firs t, second, th i rd••-; f i rst I y, second I y, t h i rd I y*; f i rs t, next, then…;in the
f i rs t p I ace, in the second
place・・・; for one t h i ng, for another thing***;to beg in with, to cone I ude 等)。如文中的选项71,由Second、Thi rd得知应选表示
平列关系的句子G.项。
转折关系(如 however, neverthe I ess, nonethe I ess, still, though, yet, i n spite of, at any rate, in
any case,
whoever, whatever on the contrary, i n contrast, by contrast, i n compar i son, by compar i son, converse I y, otherwi se 等)。上匕安口
选项75,与前句构成了转折关系,故应选D项答案。
层递关系(如 a I so, further, furthermore, I i kewi se, simi lar ly, moreover, in addition, what? s
more, too, either, neither,not
•••but…,not on I y***but a I so等)。如72选项,与前句组合为层递关系,故 应选包含a I so的E.项句子。
解释关系,如73选项应选F.选项,与74选项平等的,是一组祈示句,而非 陈述句,故应选A.项而非B项。 四实施步骤
对一个语段或语篇的分析,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
因为“开门见山”与“结尾总结”的写作方式为常见的写作方式,首段的末句 一般是是全文的主题所在,说明本文将探讨哪些内容,并简要
指出文章的写作思路,有时甚至会以提纲的形式进行呈现。
首段的末句对于快速掌握文章的主题具有重要意义,如果它是文章的主题句, 就可以使读者迅速明确文章情节将如何展开,并对文章的写作 主题有了整体的了解。 如果末句不是主题句,则需要继续寻找。这时,可以考虑文章的写作方式是否 为“结尾总结”式,如两者均可排除,则需在文章中其他段落
寻找主题句,但要注意,首段与末段的提示作用。
2、 详读段落在短时间內,找出每段写作内容的关键词。明确各段的主题句或主 旨大意。
文章正文部分通常分为若干小段落。各段落会根据整体文章写作主题展开,对 文章主体进行的不同方面的描述。找出各个小段落中的关键词
,明确其描述內容,为整体试题的解决做好铺垫。
3、 定位选项明确各备选选项的含义,抓住其关键词语,根据文章整体结构与具 体内容,将选项填入文中,填写时尤为注意各选项中出现的句
子衔接手段及句中的衔接标志词。
在定位选项时,要特别注意空格上下段的写作内容,以及空格上段尾句和下段 首句的结构和意义。 将所选项放入空白处,看看是否与上下文构成语义及逻辑上的直接关系,是否 符合该处语境。能否承接前后的写作线索。使文章无论内容还
是衔接上都能做到通顺。
4、 通读复检将所选答案代入文中,再次通读全文,重点考查逻辑关系和关联结 构。
在完成选项定位后,应通读全文,检查文章内容是否完整,语义是否连贯合理、 各段落內容是否紧扣主题,语篇结构是否通顺连贯、具有一
致性、合乎逻辑,写作思路是否清晰明了,格式以及用语是否恰当贴切,从而 判断选择的答案是否正确。
同时,我们还应注意对相近选项的对比分析,个别干扰项由于与某个正确选项 的内容相近具有很强的干扰性,这时就需要我们认真分析,仔 细甄别,排除干扰,从而得出正确选项。 要特别注意,除非有充分的理由否定向前的选择,否则不要仓促更改。只要前 两步投入了精力,动了脑筋,第一印象往往可信度很高。
5、确定排除研究多余选项,确定排除理由,最终确定答案。
完形填空
整体着眼,上下关联 一题型概述
完形填空(Cloze)又称综合填空,其命题原理是格式塔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强调整体感知和对文章从语义上的整体把握。一篇完形填空测试 考生的重点和考查初衷,这与短文的空格设计密切相关。
如果空格要求学生填入连词、介词、冠词等,则空格为功能性空格;如果要求填 入名词、形容词、动词等实义词,则空格为语义空格。
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看,完形填空以语义空格为主,语法部分的内容已经弱化 为对词法的考查。 完形填空的空格分为四种类型:词內项、词间项、句内项、句间项,难度是逐 渐上升的。在十五道题中,平均的数量比例是2: 3: 5: 5o 二近年高考完形填空题的命题趋势和新题动向
《高考考纲》要求完形填空题篇幅为一段约200-250单词的文章,不过自1998 年起高考完形填空在词数上(1998年294词)都超过260个单词;
2002年高考完形填空题词数为274词,答题时间由原来的18分钟减少为15分 钟,这在阅读难度及速度上都对考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生词量有增无减。
2000年以前的高考完形填空题中除人名、地名和部分注释词外,基本上没有生 词; 但从2001年开始出现大量不含汉语注释的生词,如在2001年高考完形中出现
的生词:I i nk, Mount Everest, Abomi nab I e Snowman, occas i on, adventure, footpr i nt, preh i
story, track 等词; 在2002年高考完形中的生词更是令考生料想不到的,不到300词的文章中竟多 达 10 个生词,如:i nt e I I i gence, auto-repa i r, count er,
hammer (用锤子敲打),goddamned, uneasy, try. . . on sb.(愚弄,戏耍某人), creature等词或词组。
这些生词的出现影响了阅读的速度,使学生出现理解偏差或理解困难,从而降 低了答题正确率。
3、长句增多,句式灵活,结构复杂。
近几年高考完形材料在句子上突出了对行文逻辑及理解能力方面的考查,在选 材上主要表现为长句、复合句增多、句子结构复杂(定语从句、
状语从句、插入语等)、句式丰富多样(陈述句、祈使句、省略句、疑问句、感 叹句等),极大地增加了阅读难度,限制了学生的理解程度。如
The native peopIe said they 38 this creature and cal led it the\"Yeti\39 caught Yetis on two
occas i ons 40 none has ever been produced as ev i dence. (NMET2001)
I had an auto-repa i r man once, who, on these inteI Ii gence tests, couId not 38 have scored more than 80. (NMET2002)
这就要求考生要善于剖析句子结构,捕捉隐含信息,否则难以正确理解文章內 容,进而影响答题正确率。
4、题目设置上单纯语法考查减少,上下文联系考查力度加大,并且以同义词、 相似词为典型的迷惑选项增多。
近几年《考纲》明确要求加强对考生应用能力的考查,在应用中测试考生运用英 语基础知识的能力,这一点在近几年高考完形填空中得到了
淋漓尽致的体现。
具体体现在文章在题目设置上相似项增多,迷惑选项较强,考生必须通过寻找 上下文隐含信息,感受
语境,采用直接和排除等技巧才能找出 符合题意的最佳选项。
5、完形填空的第一句都是完整的句子,并且每篇文章都有一个主题。
如果学生能在考试中把握到高考完形填空的这一特点,就能够对文章有初步的 了解,树立全局意识,并且对于梳理上下文脉络,抓住文章的
主旨也大有裨益。
三完形填空题的解题方法和高分策略
1、 语义优先于语法原则
由于文章的开头部分一般不设空格,而是对所选短文的题材和可能涉及的内容作 简单的介绍或提示,并且单纯的语法题几乎从该题型中消失。
如果一味按照语法规则来选择答案,就陷入了答题误区,因为几乎每一题的四个 选项都符合语法规则;理解文章的大意并结合语言结构对每个
空格作出正确的判断,方为上策。
2、 词内选项句内找原则
从近几年的高考原题来看,近义词或词组的辨析正成为考试的热点。四个选择 项要么都是词义相近的名词单数或复数,要么都是近义动词的
同一时态等,只能根据上下文的语境作出正确的选择。
如果提供的四个选择项词义相差悬殊,则上文或下文肯定有答题提示,有时第 一个空格要读完全文才能回答。
以2003年高考上海卷第一篇完形填空为例,短文开头提到农民们生活艰难,正寻 求新的赚钱方式,随后就说“除了种植新品种的谷物外,还有
一些赚钱方法,其中最不同寻常的就是赛羊了。”
该考题为空格提供了四个选项,都是形容词性,A项是''共同的,普遍的” ;C 项是“灵活的” ;
D项是“非法的”。只有B项“奇特的”符合上
下文的语境。农民不是靠种植谷物而靠赛羊来赚钱前所未闻,当然是奇特赚钱 方法了。本题当属句间项考题。
3、 四遍法原则
考生正确的答题步骤应该是:
首先跳过空格通读全文,了解短文的大意及文章的体裁,同时将一眼就看出答 案的几道题答出; 第二遍是答题的关键,考生应一个个地去推敲,切忌按题号顺序答题,不能确 定的先跳过去,先易后难是答题原则;
第三遍是通篇考虑,把一些上下文联系很强,甚至牵涉到段与段之间逻辑关系 的困难空缺填好; 第四遍是检查,做完后再通读一遍全文,从整体把握文章的意思,修正与全文 不相称的选项。 四平时的练习方法和提高途径
良好的完形填空成绩主要表现在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良好的语法功底,有人说, “得阅读者得天下”。完形填空也不例外。
培养自己良好的阅读习惯应做到:
1、 要以意群,语义为单位读,不要逐词逐句地认; 2、 要借助视觉扫读,不要手指唇动或无声心读; 3、 要从头至尾,一气呵成,不要频繁回读; 4、 要直接理解原文,不要逐词逐句地心译;
5、 要利用上下文和构词法猜测生词,推测出句意,不要频繁查阅词典; 6、 逐步扩大视距,要纵式快速阅读,不要横式赏析细读。
高三学生的训练量应保持在一个星期6篇题目,每次完成三篇,时间控制在每 篇14分钟之內。 做题之后注意总结和彻底查清单词的辨义,同时辅以必要的语法书作查缺补漏 之用。完形填空题型只要经过科学的训练,相信同学们会得到长足的进步。
最后祝福大家考试成
功! ! !
赠送以下资料
一、选择题的特点与答题技巧
选择题有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之分,通常占卷面分数的30%-40%左右,主要测试考 生对基本知识、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命题者常常使迷惑答案具有同等 吸引力。因此,不把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内容吃透,你是很难回答有经验的命题者所设计的 选择题的。
答好选择题,当然必须掌握一定的知识。但如果再掌握一些答题技巧,就将使你如虎添 翼。下面的提示有助于你掌握答题的技巧:
(I)计划答题时间,保持稳定的答题速度。
前已述及,采用选择题型,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一份试题可以覆盖大量的材料。因此, 选择题考试通常要求在短时间内作答。在考试开始时,你应该看一看试题的分量,并且对每 道题应占用的时间迅速作出估计。也许你会发现,每道选择题允许作答的时间不到一分钟。 在某些情况下,这似乎不大可能。但你不必担心,有不少问题可能只需几秒钟就可作出选择。 这样,你就有足够时间去考虑相对较难的问题。保持稳定的答题速度,也是很必要的。一 般的做法是:首先通读并回答你知道的问题,跳过没有把握作答的问题。然后重新计算你 的时间,看看余下的每道题要花多少时间。在一道题上花过多的时间是不值的,即使你答对 了,也可能得不偿失。通过对历届考试试题的分析,命题者在一份试题中所包括的题量,往 往比规定的合理(正常)答题时间所完成的题量小,也就是说,按照正常的答题速度,试题规 定的考试时间应该有一定的富余。
(2)按题目要求答题。
在阅卷中发现,有不少考生连题目的要求都没看一下就开始答题了。比如单项选择题要 求选择一个最佳答案,显然,除最佳答案之外,备选项中的某些答案,也可能具有不同程度 的正确性,只不
过是不全面、不完整罢了。而我们有些考生,一看基干项,紧接着就被一个 “好的”或“有吸引力的”备选答案吸引住了,对其余的答案连看都不看一眼就放过去,从而失 去了许多应该得分的机会。请记往,一定要看清所有的选择答案。一道周密的单项选择题, 所有的选择答案可能都具有吸引力,然而,判卷时却只有一个是正确的选择。
(3) 运用排除法。
如果正确答案不能一眼看出,应首先排除明显是荒诞、拙劣或不正确的答案。一般来说, 对于选择题,尤其是单项选择题,基干项与正确的选择答案几乎直接抄自于指定教材或法规, 其余的备选项要靠命题者自己去设计,即使是高明的命题专家,有时为了凑数,他所写出的 备选项也有可能一眼就可看出是错误的答案。尽可能排除一些选择项,就可以提高你选对答 案而得分的机率。
(4) 运用猜测法。
如果你不知道确切的答案,也不要放弃,要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去猜测•一般来说,排除 的项目越多,猜测正确答案的可能性就越大。例如,一份试卷有10道备选答案为四项的 单项选择题,你有把握选对的只有6道,其得分为6分(每道题1分)。如果盲目乱猜余下的 4道题,按概率来说,你可能猜对一道题,于是你的总分数为7分。假如你对不懂的4道题, 都能成功地排除二个备选答案,你可望猜对2—3道题,这时你的总分为8-9分。这个分数 对于一道满分为10分的单项选择题来说,应该是很理想的。
(5) 运用比较法。
直接把各项选择答案加以比较,并分析它们之间的不同点,集中考虑正确答案和错误答 案的关键所在。请看过去曾经考过的一道题:
甲厂向乙厂购买20吨化肥,合同约定由乙厂代办托运。化肥在运输途中丢失近5吨。 按照法律规定,作为货物所有者,()
A. 甲厂有权向运输部门请求赔偿 B. 乙厂有权向运输部门请求赔偿 C. 甲厂有权向乙厂请求赔偿
D. 甲、乙两厂有权共同向运输部门请求赔偿
这里,本题的关键词是“货物所有者”,备选答案中“货物的所有者”出现三个:甲厂、乙 厂、甲乙两厂。由于试题基干项说明“合同约定由乙厂代办托运”,乙厂代办托运后,化肥 的所有权即由乙厂转为甲厂所有。故答案只能是A或C.又由于乙厂只是替甲厂“代办”,货 物的所有权已经转移,甲、乙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已经了结,甲厂无权再向乙厂提出除货物质 量以外的要求,显然答案只能是
ATo如果题目指明“合同约定由乙厂负责托运”(而不是“代 办”),答案当然就只能是BT=因为在货物运抵甲厂以前,货物的所有权没有发生转移。总 之,由于选择题命题难度大,因此不是所有选
择答案都是很理想的。有些答案可以排除掉, 提高你的猜测成功率。要做到这一点,建议你最好仔细考虑各个选择答案,把备选项与基于 项、备选答案与备选答案之间联系起来考虑。不要盲目胡猜,不要选择那些看起来像、读起 来很有吸引力的错误答案,中了命题者的圈套。
第二种建议如下:
造价工程师考试选择题的类型分单选题、多选题两种。这两种题型在考试中应用较为广 泛。在解答过程中考生可以采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淘汰法
最适合单选题。当确定一个选择项不符合题意时,便将自己的注意力迅速转移到下一个 选择项,依次加以否定。假如第一个选择项就是正确答案,那么后面的几个选项就可以忽略 不看(前提是仔细看过题目),这样可以节省时间。当然,在这个判别过程中,具体操作的方 式是灵活多样的。
2. 去同存异法
应试者在阅读完试题内容和所有选择项后,根据题意确定一个选择项为参照项,该选择 项同其他选择项存在着比较明显的特征差异。然后将其他选择项与之进行对比,把内容或特 征大致相同的项目去掉,而保留差别较大的选择项。再将剩余的选项进行比较,最后确定一 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
3. 印象认定法
印象认定法是指根据印象的深刻来选择答案。应试者在读完一道试题的题干和各项选择 项后,各选择项对于考生大脑的刺激强度是不同的。有的较强,有的较弱,那些似曾熟悉的 内容必然会在头脑中最先形成正确选项的印象,因此,据此作出的判断的命中率还是比较高 的。
4上匕较法
此方法应用范围较广。在解答单项选择题时,应试者可以将各选择项同题意要求进行纵 向比较,根据各自同题意要求差异的大小来确定最符合题意要求的答案。在解答多项选择题 时,就要求考生将选项同题意要求作纵向比较,再将前一过程中保留下来的选项进行横向对 比,最后确定符合要求的正确答案。一般经过这两次的对比之后,漏选或误选的可能性就比 较小。
5.大胆猜测
如果运用其他方法都无法确定正确答案,可以通过猜测来立案,这可以避免考生在这种 试题上过分深究,影响自己的注意力和情绪,同时也有一定的命中率。
在《案例分析》阅卷中,发现很多不应该发生的问题,希望广大考生引以为戒: 一、 答题顺序错误:
很多考生把第三题答在了规定答题的第二题处,把第二题答在了规定答题的第三题处, 这种情况比较普遍。更不应该的是三、四题的答题顺序也反了。这种情况不是紧张造成的, 而是不细心造成的。请注意:答题卷有两面!并注意答题序号。
二、 铅笔答题:
虽然试卷上没有注明,但按考试常规,客观题必须用钢笔或圆珠笔作答。
本次阅卷中,发现有相当多考生用铅笔作答。这就是紧张造成的。除及少数整个试卷都 用铅笔作答外,有相当一部分考生在“双代号网络计划压缩工期”考题开始,后面全部用铅笔 作答。原因是:网络计划压缩工期有两次,在网络图上要标两次,这可以用铅笔在图上标注, 但答题时,必须用钢笔或圆珠笔。这些用铅笔作答的考生,可能由于紧张,考试时间紧,便 忘记换笔了。
记住:在考试中千万要注意保持清醒的头脑川 三、 清单计价不熟练:
1、 清单编号错误。没有理解清单编号的涵义。这种情况可能是平时未接触过清单计价 方式。 2、 工程量计算规则模糊。
3、 清单项与定额子目混淆不清,没有脱离传统定额计价模式。
4、 单位错误。传统定额计价中子目单位为100平方,10立方,10个等,在清单项中 为:平方,立方,个。
建议加强清单计价和有关计价配套文件的学习! 四、 招标程序不清楚,答非所问:
比如第二考题,要求找出招标程序的不妥之处,并改正。有很多考生列出招标程序,花 了大量时间,结果找不到采分点。有很多考生连招标程序和概念都不清楚,答非所问。
本题得分相当底,得10分以上的不多(本题20分) 以2004年《案例分析》考题中第二题为例,谈谈答题技巧: 第一问:找出招标程序的不妥之处,并改正
答:第(3)条发出招标邀请书不妥,应为发布(或刊登)招标通告(或公告)。
(1.5
分)
第(4)条将资格预审结果仅通知合格的申请投标者不妥,资格预审的结果应通知到所有 投标者。
(1.5分)
第(6)条召开投标预备会前应先组织投标单位踏勘现场。
(1.5分)
第(8)条制定标底和评标定标办法不妥,该工作不应安排在此进行。
(1.5分)
以上就是第二题第一问的答案和评分标准。在解答此类题时,先挑出哪一条不对,并找 出不对的关键词语,然后改正。对的不要再写一遍,但有很多考生偏偏列出招标程序,可见 审题不清。
第二问:……以上处理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第(1)的处理是正确的(1.0分),投标书必须密封和加盖企业法人印章;(1.0分) 第(2)的处理是正确的(1.0分),企业法定代表人的委托书必须是原件;(1.0分) 第(3)的处理是不正确的(1.0分),投标报价与标底价格有较大差异不能作为判定是否为 无效投标的依据;(1.0分)
以上就是第二题第二问的答案和评分标准。在解答此类题时,应先指出对错,可得分; 然后说明原因。
答题要简练,说明是否正确时,不要把整个题重新写一遍,只需引用小标题,然后答正 确或不正确,最后简单说明原因。
阅卷老师阅卷时,只找采分点,没有——不得分川
答题简练时,还可节约大量答题时间。有很多考生时间不够,就是答题无技巧,废话写 很多。也给阅卷老师阅卷带来很大困难。
阅卷老师阅卷时,每天要阅约400-500道题,从早到晚,加班加点,又不能出差错, 阅卷期间与世隔绝,相当辛苦。一周下来,腰酸背痛。这也要求考生答题要简练川
2004年《案例分析》考题中第二题第四问答案及评分标准: 1、 便于业主(或建设单位)投资控制。(1.5分)
2、 对承包商来说要承担较大的风险(或发包人承担的风险较小)。(1.5分) 3、 应在合同中确定一个完成项目总价。(0.5分) 4、 有利于在评标时确定报价最低的承包商。(0.5分) 这一问是:从投资的角度说明固定总价合同的特点?
有很多考生没有理解题意。比如答:工期短,一年内,技术要求不复杂,工程量确定的 工程等等,抓不到采分点,答多少都没用,大大浪费了宝贵的考试时间。 判断题的特点与答题技巧
判断题通常不是以问题出现,而是以陈述句出现,要求考生判断一条事实的准确性,或 判断两条或两条以上的事实、事件和概念之间关系的正确性。你的答案是指出它的正确 或 错误。
判断题的类型有许多种,有的直截了当地陈述了事实,考生的任务是确定事实的对或错, 如:“持续经营假设为企业采用历史成本提供了前提条件。”有的包含了事实与它们之间的相 互关系,你必须判断这些事实和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对还是错。如:“某建筑装饰材料公司, 一方面批发、零售货物,另一方面又对外承接安装、装饰业务。对于这类混合销售行为,应 该视同销售货物,就其取得的销售收入和劳务收入一并征收增值税。”
在这个问题中,你既要判断上述行为是否属“混合销售行为”,又要判断这种“混合销售行 为”是否应缴增值税。
要构思一个绝对正确或绝对错误的命题是比较困难的。尤其是说某道命题正确时,它必 须一直都是正确的。因此,判断题中常常含有绝对概念或相对概念的词。表示绝对概念的 词有“总是”、“决不”等,表示相对概念的词有“通常”、“一般来说”、“多数情况下”等。了解这 一点,将为你确定正确答案提供帮助。
在某些情况下,一种说法有时可以说是对的,有时可以说是错误的。例如:“在生产 企 业中,降低成本可以提高利润。”这句话只有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才能算是正确的。 如果由于一味追求降低成本、偷工减料,造成产品质量下降,不但不能增加利润,反而会使 市场丧失,难以生存。因此,成功的考生在答题时,需要对试题内容进行分析,然后再作“对” 或“错”的判断。下面一些原则,或许会对你有一定的帮助(注意题中的粗体关键词组):
⑴命题中含有绝对概念的词,这道题很可能是错的。
如“存货周转率越高,表示存货管理的业绩越好。”统计表明,大部分带有绝对概念词的 问题,“对”的可能性小于“错”的可能性。当你对含有绝对概念词的问题没有把握作出判断时, 想一想是否有什么理由来证明它是正确的,如果你找不出任何理由,\"错”就是最佳的选择答 案。
(2) 命题中含有相对概念的词,这道题很可能是对的。
如“普遍认为,建立我国统一的会计准则,是深化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的必然要 求。”“简单算术平均数是加权算术平均数在权数相等情况下的一种特例。”“固定成本只是在 相关范围内保持莫成本习性。”
(3) 只要试题有一处错,该题就全错。
(4) 酌情猜测。实在无法确定答案的,请看清试题评分要求。
如试题虽注明要倒扣分数,但得分多,扣分少(如“答案正确的,每题得2分;答案错误的, 每题倒扣1分”),哪怕你没有足够的时间阅读题目,也一定要猜测,答对的机率是50%,切 莫放过这种“捡来的”分数
计算与分析题的特点和答题技巧
计算与分析题主要是测试考生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相对来说难度较大,涉及的 概念、计算公式较多。但由于计算与分析题的分数在一份试卷中所占的份量一般较大(2 0% 一 40%),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如果本类题你得分不多,要想通过考试就很困难。所幸的 是,在一门课程中,可作为计算与分析题的范围较窄,易于把握(一般来说,成功的考生可 以在考前作出预测,并且预测的准确率在60%以上),你可以在考前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计算与分析题答题的一般技巧如下: ⑴详细阅读试题
对于计算与分析题,建议你阅读两遍。经验表明,这样做是值得的.一方面,准确理解 题意,不致于忙中出错;另一方面,你还可能从试题中获取解题信息.例;某企业的流动资金 周转天数,以产品销售收入为周转额计算,为100天;以产品销售成本为周转额计算,为146 天。根据上述资料计算该企业的销售利润率。解题过程:首先通读一遍试题,得知本题是求 销售利润率。销售利润率与销售收入、销售成本均有关系,其关系是:销售利润率=(销售收 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x100%=1-销售成本/销售收入根据上述关系可知,解答本题的关键是 确定销售成本与销售收入之比。要确定销售成本与销售收入之比,必须从“周转天数”入手。 由于周转天数与周转额的关系是反比例关系,因此,销售成本与销售收入之比应为100/146, 而不是146/100.至此,问题基本解决,该企业销售利润率=(1—
100/146)x 100%=31.5%
(2) 问什么答什么
不需要计算与本题要求无关的问题,计算多了,难免出错。如果因为这样的错误而被扣 分岂不很可惜吗?有些考生,把不要求计算的也写在答卷上,以为这样能显示自己的知识, 寄希望老师能给高分。而事实上恰恰相反,大多数阅卷老师不喜欢这类\"画蛇添足”、“自作多 情”的考生。
(3) 注意解题步骤
计算与分析题每题所占的分数一般较多(5-10分),判卷时,多数题是按步骤给分的。 而我们有些考生对这个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以致虽然会做但得分不全。这就是有些考 生满以为考得很好,而成绩公布后却分数不高甚至还怀疑老师判卷有误的一个重要原因。
(4) 尽量写出计算公式
在评分标准中,是否写出计算公式是很不一样的。有时评分标准中可能只要求列出算式, 计算出正确答案即可,但有一点可以理解:如果算式正确,结果无误,是否有计算公式可能 无关紧要;但要是你算式正确,只是由于代入的有关数字有误而导致结果不对,是否有计算 公式就变得有关系了。因为你写出了计算公式,老师认为你知道该如何做,怎么会不酌情给 分呢? 一、简述题特点分析
有的辅导教师曾说简述题5道题中一般有3道题较为灵活,需要你思考一下才能回答, 另2道题为基本知识问题,掌握了复习大纲和辅导教材内容就可以答出。而2006年10月 份所考的简述题基本上都倾向于灵活题,并呈现以下特点:
仁简述题涉及内容更全面,不是考单一知识掌握,而是考综合判断、计算能力及相关 知识掌握。
2、 简述题的审题难度加大,如不注意往往造成答非所问。 3、 制造矛盾假象,使你不知如何做答,陷入肓区。 二、简述题应答程序、技巧、规则
仁不能轻视审题,认为题干很简单,一看便知,匆忙回答
从阅卷看约有30%的同学犯有审题不明,边答边想,结果字写了不少,答题空间不够 了,还未击中要害,踩不到得分要点。
审题的目的是明了所提问题,抓住题中的关键词和答题要求。
2、在分析题目基础上,理清答题思路,确立要点顺序
这点很重要,一定要把最重要的知识点也就是答题要点放在第有位,根据程度不同而将 各知识点逐步列出。
3、解答不能太少
有些同学只简答一两句话,要点很少,很难踩到足够得分点,得分偏低,可以从相关问 题扩展开谈要点,因为一般情况下阅分只挑对的得分点给分,答错了不扣分,自然在空间许 可,字迹清楚的情况下,多答比少答有利。
4、 解答不要罗嗦
有些同学对某一回答要点,展开说,反复说,表面看答了不少,如①小企业对环境适应 性强,对环境反应敏感,船小好掉头,利于根据市场调整产品结构等等如此之多,只踩对了 一个环境方面的得分点,应该将回答的要点面扩宽,语言要简洁,即使答的简练也可得分, 不要过多叙述解释。
5、 答题给出要点序号,或分出段落以便教师判分
有些同学通篇文章一段,洋洋洒洒,不分段落,不分标点符号,让老师从中寻找答案要 点,倒不如每答一个新要点,写上序号或另起一行,反映你思路清楚,要点明确,易于得分。
6、 简述题答题注意事项: (1) 认真审题,把握问题绝窍。 (2) 分析题目,理清答题思路。
(3) 回答分层次,先环境后内部,先战略后战术。
(4) 要点范围要扩展,宁滥勿缺(管理职能、管理对策、内外环境、相关领域) (5) 编写要点序号,卷面清楚、整洁。 7、 简述题回答应避免犯的错误 (1) 忽略审题,匆忙做答。 (2) 边想边写,逻辑顺序主次不分。 (3) 答题范围狭窄,得分点覆盖率低。 (4) 勤于解释,卷面太满。 (5) 随意涂改,卷面混乱。 (6) 字迹不清,天地间不留空白。
专家指导:2011年造价工程师考试复习简述题答题技巧
1、 要认真审题。有部分考生看一眼题觉得题干很简单,拿起笔就做答,这显然是不明 智的,审清楚题才能抓住题中的关键词,了解答题的要求,磨刀不误坎柴功,大家一定要花 点心思在审题上。
2、 要答题的思路,一道题目往往涉及多个知识点,哪个最重要,哪个没那么重要,需 要根据程度不同而将各知识点逐步列出,确立要点顺序,一定要把最重要的知识点也就是答 题要点放在第一位。回答分层次,忌逻辑顺序主次不分。可以根据先环境后内部,先战略后 战术这个原则做答。
3、 答题的内容不能太少或者太多。有的同学只写下一两句话,要点很少,很难踩到足 够的计分点,这个时候可以从相关问题扩展开谈要点,因为一般情况下老师阅卷是只挑对的 得分点给分,答错了不扣分,很显然在空间许可,字迹清楚的情况下,多答比少答有利。相 反有的同学回答非常罗嗦,这也是不可取的,有的知识点展开说又反复说,看起来是答了不 少内容,其实踩的都是同一个知识点,
或者有的还没踩到得分要点。这个时候就应该注意语 言的简洁,不要过多叙述解释。
4、 写明序号,或分出段以便阅卷老师判分。一些同学通篇内容就是一段,洋洋洒洒, 不分段落,不分标点符号,或者随意涂改,卷面混乱,字迹不清,天地间不留空白,让老师 从中寻找答案要点,要知道判一份卷子的时间是很快,你若是出现上述情况,老师是没有心 情给你一个高分的。所以每答一个新要点,写上序号或另起一行,这样可以反映你思路清楚, 要点明确,易于给老师一个好印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