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3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3

来源:锐游网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学)历年真题试卷汇

编23

(总分:74.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3,分数:46.00)

1.【2010.江西】个体在道德意识的支配和一定的道德情感激励下,表现出来的一系列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行为方式和习惯是( )。 A.道德认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

解析:解析:道德行为是指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待他人和社会的有道德意义的活动。 2.【2014.四川宜宾】伴随道德认识产生,并推动人的道德行为的是( )。 A.道德情感 √ B.道德信念 C.道德评价 D.道德行为

解析:解析:道德情感伴随着道德认识产生,起到的是动力作用。 3.【2014.河南新乡】道德教育最终应落实于( )。 A.道德认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

解析:解析:道德行为是指一个人遵照道德规范所采取的言论和行动。它是实现道德动机的手段,是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的具体表现和外部标志。道德教育最终应落实于道德行为。

4.【2014.山东东营】王俊,男,某中等专业学校学生,该生不适应学校规章制度的约束,在学校和老师、同学都很少沟通,不愿意交流.上课听讲极不专心,有时还会发出怪叫声,故意破坏纪律引起他人的注意,不良的习惯使他慢慢地养成了自卑、散漫的个性,因为学习成绩、行为习惯较差经常受到批评、指责,渐渐产生逆反心理.变得性格孤僻,行为偏激,自暴自弃而甘居落后。 假设你是王俊的班主任.与王俊谈话时,他告诉你自己特别想改掉不好的行为习惯,但就是控住不住自己,并因此慢慢放弃了与坏毛病的斗争,据此,对王俊的道德品质教育应从( )人手。 A.道德认识 B.道德意志 √ C.道德信念 D.道德情感

解析:解析:道德意志是道德意识的内容之一,指人们在履行道德义务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自觉克服一切困难和障碍、做出抉择的顽强毅力和坚持精神,也是构成个人道德品质的要素。因此,对王俊的道德品质教育应从道德意志入手。

5.【2014.山东省属】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平的标准是( )。 A.道德认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

解析:解析:道德结构包含四种成分,其中道德行为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平的重要标志。 6.【2014.河北石家庄】品德由个人的( )来体现。 A.道德认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

解析:解析:品德是由个人的道德行为来体现,这种行为不是偶尔的或一时的,而是在稳定的道德观念支配下一贯地出现。

7.【2015.辽宁鞍山】个体的道德发展是在其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中实现的,矛盾和冲突是促进道德发展的( )。 A.外在动力 B.阻力 C.根本原因 D.直接动力 √

解析:解析:个体的道德发展是在其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中实现的,矛盾和冲突是促进道德发展的直接动力。

8.【2015.河南邓州】通过角色扮演,激发学生自觉地对外在道德要求做出能动反映,这种教育方式依据的德育规律是( )。

A.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 B.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规律 C.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D.在交往中形成品德的规律

解析:解析: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是各种矛盾斗争转化的过程,德育过程是要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矛盾向积极方面转化。

9.【2014.山东东营】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源泉和基础是( )。 A.课堂教育 B.家庭教育 C.自我反省 D.活动和交往 √

解析:解析:教育者应把组织活动和交往看作德育过程的基础。活动和交往的性质、内容、方式不同,对人的品德影响的性质和作用就不同。

10.【2014.辽宁营口】( )是德育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A.德育内容 B.德育过程 C.德育目标 D.德育原则 √

解析:解析:德育原则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它反映了德育过程的规律性,是对德育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11.【2013.福建】严慈相济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 A.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 B.严格要求学生与尊重学生相结合 √ C.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D.发挥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 解析:

12.【2015.重庆江津】教育家马卡连柯所提倡的“平行教育”,反映的德育原则是( )。 A.知行统一原则

B.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C.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D.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

解析:解析:马卡连柯的“平行教育”强调教育个人与教育集体的活动应同时进行。每一项针对集体开展的教育活动应收到既教育集体又教育个人的效果。

13.【2015.河北石家庄】马卡连柯提出的“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反映了德育的( )。

A.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B.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C.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

D.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

解析:解析:中小学的德育原则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原则、疏导原则、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严格要求和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在集体中教育原则、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续性原则。题干反映了严格要求和尊重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14.【2014.安徽】在德育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闪光点来克服他们的消极因素。这种教育方式遵循的原则是( )。 A.长善救失 √ B.正面疏导 C.知行统一 D.从实际出发

解析:解析:长善救失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学生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的消极因素.促进学生道德成长。

15.【2015.河南郑州】《学记》提出“教者也,长善而救其失者也”,这句话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 A.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 B.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C.疏导原则 D.导向性原则

解析:解析:“教者也,长善而救其失者也”的意思是教师应当是帮助学生发挥长处、纠正学生错误的人.体现了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德育原则。

16.【2015.河南新乡】学校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贯彻( ),努力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A.疏导原则 B.导向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 D.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

解析:解析: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数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①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②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努力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③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计划地进行教育。

17.【2015.山东省属】“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所体现德育原则是( )。 A.因材施教原则 √ B.疏导原则 C.知行统一原则 D.导向性原则

解析:解析:孔子的这句话,就是要从人的行为中认识他。视其所以是考察行为的动机;观其所由是考察行为的基本途径:察其所安则是观察其平时的所作所为。通过三个环节可以对人进行全面和完整的考察.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所以选择A。

18.【2015.安徽】某教师在给学生讲述改革开放成就的同时,还鼓励学生通过我和爸爸比童年活动直观地了解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发展变化,该教师运用的德育原则是( )。 A.正面疏导 B.因材施教 C.长善救失 D.知行统一 √

解析:解析:知行统一的基本要求是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既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又要注重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题干中教师给学生讲述改革开放成就的同时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社会发展的具体变化.体现了知行统一的原则。

19.【2013.江西】集体教育和个体教育相结合的德育原则,是教育家( )的成功教育经验。 A.马卡连柯 √ B.加里宁 C.乌申斯基 D.赞科夫

解析:解析:马卡连柯提出了集体教育和个体教育相结合的德育原则。名言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由加里宁提出来的,他说:很多教师常常忘记他们应该是教育家,而教育家也就是人类灵魂工程师。《人是教育的对象》为乌申斯基的代表作。赞科夫是苏联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他的主要著作有《教学与发展》。 20.【2014.山东淄博】认为道德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儿童道德判断力的发展,并强调道德两难问题的运用的德育模式是( )。 A.体谅模式 B.认知发展模式 √ C.价值澄清模式 D.社会学习模式

解析:解析: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模式假设人的道德判断力按照一定的阶段和顺序从低到高不断发展,道德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促进儿童道德判断力的发展及其行为的发生。它要求概括儿童已有的发展水平,确定德育内容,运用冲突的交往或围绕道德两难问题的小组讨论等方式,创造机会让学生接触和思考高于他们一个阶段的道德和道德推理方式,造成学生认知失衡,引导学生在寻求新的认识平衡之中不断地提高自己道德判断的发展水平。

21.【2014.辽宁大连】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的德育模式是( )。 A.认知模式 B.体谅模式 √ C.社会模仿模式 D.说理教育模式

解析:解析:彼得.麦克菲尔的体谅模式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 22.【2012.江西】提出观察学习德育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 A.皮亚杰 B.赞科夫 C.班杜拉 √ D.科尔伯格

解析:解析:班杜拉提出了观察学习的德育理论。 23.【2015.湖北潜江】抵抗外界诱惑的能力属于( )。 A.道德认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 D.道德行为

解析:解析:道德意志是个体自觉地调节道德行为,克服各种困难,以实现预定的道德目标的心理过程。

二、 多项选择题(总题数:4,分数:8.00)

24.【2014.山东东营】在德育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矛盾有( )。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 √ 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 √ C.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 √

D.受教育者自身思想品德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矛盾 √

解析:解析:德育过程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 25.【2014.山东枣庄】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 )。 A.道德认识 √

B.道德情感 √ C.道德意志 √ D.道德行为 √

解析:解析:品德的心理结构主要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种心理成分构成的。 26.【2014.四川宜宾】德育过程是( )的过程。 A.培养知、情、意、行 √

B.教师教导下学生能动的道德活动 √ C.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矛盾的积极转化 √ D.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 √ 解析:解析:考查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27.【2015.辽宁本溪】德育的疏导性原则要求( )。 A.讲明道理 √ B.因势利导 √ C.表扬激励 √ D.循循善诱 √

解析:解析:疏导原则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的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具体要求为:(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三、 填空题(总题数:2,分数:4.00)

28.【2013.福建】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知、情、 1、行互动发展的过程。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意) 解析:

29.【2015.河北石家庄】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 1、逐步提高的过程。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反复的) 解析:

四、 判断题(总题数:6,分数:12.00)

30.【2014.黑龙江哈尔滨】学生德育教育必须遵守知、情、意、行的顺序进行。( ) A.正确 B.错误 √

解析:解析:德育过程可以从培养知、情、意、行的任何一个方面开始,德育过程具有多端性。 31.【2014.山东东营】德育过程的社会性、德育因素的广泛性和复杂性,以及青少年学生本身的可塑性等特点.决定了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不可能是直线的,而是波浪式地曲折前进。( ) A.正确 √ B.错误 解析:

32.【2014.山东烟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话体现了知行统一的德育原则。( ) A.正确 √ B.错误

解析:解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意思是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毕竟比较肤浅,要透彻地认识事物还必须亲自实践。所以.这句话体现了知行统一的德育原则。

33.【2015.河北张家口】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是现代教育理论中流行最为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教育学说。( )

A.正确 √ B.错误

解析:解析: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是当代德育理论中流行最为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学说,它是由瑞士学者皮亚杰提出.而后由美国学者科尔伯格进一步深化的。

34.【2015.贵州锦屏】依据科尔伯格的道德认识模式进行道德教育主要用的是道德两难故事法。( ) A.正确 B.错误 √

解析:解析:科尔伯格用道德两难故事法,将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划分为三水平六阶段。而不是用道德两难法进行道德教育。

35.【2015.江苏南通】德育工作必须从提高学生道德认知开始。( ) A.正确 B.错误 √

解析:解析:学生的品德发展具有多种开端性,并非一定从道德认识开始。

五、 简答题(总题数:1,分数:2.00)

36.【2015.重庆合川】教师在德育工作中应该怎样用好奖励及处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教师在德育工作中应该运用奖励及处分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公平、正确、合情合理; ②发扬民主,获得群众支持; ③注意宣传与教育。) 解析:

六、 案例分析题(总题数:1,分数:2.00)

37.【2014.江苏南通】某班有一伙爱玩足球的“淘气鬼”,为了玩球和看球,经常迟到、旷课、抢球、争夺场地、与其他班级同学发生冲突,搞得学校领导、年级负责人、班主任、任课老师头疼。新任班主任上任后.组织这些“淘气鬼”成立了一个足球队,选了队长、定了队规。每天组织他们在学校和班级管理的约束下训练,这些“淘气鬼”不仅大幅度提高了球技,还练出了纪律、团结、意志和自我控制能力,平时表现和学习成绩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上述材料中体现了什么德育原则?介绍这一原则的基本内容。 (2)学校德育工作如何贯彻?并谈谈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材料中体现了德育的疏导原则。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2)贯彻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①讲明道理,疏导思想;②因势利导,循循善诱;③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解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