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污泥驯化方案

污泥驯化方案

来源:锐游网
污水处理厂污泥驯化方案

1、投加污泥

缺氧/厌氧池投加:用挖机投加在缺氧池/厌氧池内,利用搅拌器稀释,开启内回流匀质。严格控制投加点,避开搅拌器,且单池不易单次投加量过大。为减轻运输压力应取脱水污泥。(最好取水质相同已正常运行的污水系统脱水后的干污泥作菌种源进行接种培养。一般按曝气池总容积1%的干泥量,加适量水捣碎,然后再加适量浓粪便水) 2、活性污泥驯化

(1)第一阶段(5~10天)驯化阶段

向生化反应池进水并启动水下推流器。持续进水基本达到设计有效水深,将接种污泥在生化池内匀质,采用鼓风曝气系统开始曝气,在污泥接种完成后的持续进水过程中逐步增加曝气量达到最大,开启内回流,连续闷曝1~2天。

闷曝结束后,持续进水至二沉池中,当二沉池进水1/2后,关闭生化池内回流,启动沉淀池刮泥机和污泥回流泵,使在二层池中沉淀的活性污泥在污泥驯化初期能快速地被收集,并回流到生物处理池中。污泥回流率应通过观察回流污泥情况进行调整,一般情况下污泥回流比,应控制在50~100%之间。

当二沉池达到正常运行水位,应观察活性污泥状况,控制进水,直到出现模糊不清的絮状物,这时可适当进水,换水以补充营养物。此阶段应根据实际进水量、水质的多寡和好氧需氧量的大小,调整进水水量和风机开启时长。

当二沉池开始溢流时,暂不启动后续污水处理工艺(深度处理、消毒),并超越后续处理工艺直接出水。

在生化处理池水位达到正常运行水位后应随时监控生化池中溶解氧浓度和悬浮物浓度变化,以判断曝气量是否足够,并作出相应调整:

1)进水和回流污泥中溶解氧浓度较低,需要较多充氧量; 2)进水缺氧,需要有足够的溶解氧将其快速改变成充氧环境; 3)当污水中营养物质丰富,需要大量的溶解氧来满足物生物的生长。 在污泥的驯化过程中,溶解氧的最低浓度应确保生化池出水口处溶解氧浓度不小于1.0mg/L。

在污泥驯化的第一阶段中,由于活性污泥的浓度较低,在曝气的过程中可能产生大量的生化代谢泡沫,一般不采取处理措施,随细菌驯化会逐步消失,如必要可采用喷洒水滴等措施去除泡沫。

(2)第二阶段(10~20天)增值阶段

驯化污泥工作进入第二阶段,监控溶解氧的同时,应开始监测活性污泥的30分钟沉降比和营养物质参数。

随着曝气时间的增加,泥水混合的颗粒变大,沉降性能变好,并且颜色逐渐变成黑褐色。此阶段中活性污泥沉降比可达到5~20%。

营养物质参数BOD:N:P应控制在100:5:1左右,若不能达到此参数应投加营养物质进行调整。

(3)第三阶段(20~30天)稳定阶段

活性污泥驯化工作进入第三阶段后,驯化工作基本完成。在此阶段,应严格按照化验报表中所列项目,对污泥混合的关键参数进行监测、分析和控制,并保存相关数据供系统正常运行参考。当活性污泥浓度还在达到规定范围并相对稳定时,可认为活性污泥驯化工作基本完成。污水经生化和沉淀处理后,出水SS应达标。在该阶段应根据实际操作情况进行剩余污泥排放。

(4)第四阶段(30天)过渡阶段

该阶段目的是记录运行参数,即活性污泥30分钟沉降比、生物镜检、污泥回流比、剩余污泥排放量。为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参考。

(5)说明

当进水浓度较低、污泥生长情况较差的情况下应增加污泥回流比,同时当污泥膨胀等情况发生时应减小污泥回流比。在污泥驯化的该阶段和以后系统正常运行的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污泥回流比。如果没有保证污泥回流比,可能会出现以下现象:没有足够的活性污泥来处理污染物。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系统启动的前一到两个星期;若污泥回流比较小,导致污泥在沉淀池中停留时间较长,污泥在二沉池中发生厌氧反应,可能会出现上浮和臭味;污泥在二沉池中形成较厚的泥层,可能导致出水悬浮固体浓度较高;当有足够的溶解氧浓度的情况下,活性污泥在生物处理池中将产生硝化反应,可能会导致沉淀池中发生反硝化反应导致污泥量增加。

污泥驯化的第四阶段结朿后及污泥驯化工作完成后.活性污泥各运行参数都应在设计控制范围内并相对稳定。 3、分析控制参数和计划

在污泥驯化过程有许多影响污泥驯化效果的因素,主要有进水营养物、pH值、温度、溶解氧(DO)等,所以在污泥驯化的过程中对整个生化系统通过感官判断和化学分析等方法进行监测是必不可少的。根据监测分析的结果对影响因素进行调整,确保污泥驯化达到最佳效果。污泥驯化过程中应加以控制和分析的参数如下:

(1)温度

温度是影响污泥驯化的坏境因素之一,各种微生物都在特定范围的温度内生长,污泥驯化的温度范围在10~40℃微生物有20~30种。

(2)pH值

pH值也是影响因素之一。在污泥驯化和以后的正常运行过程中应将系统的进水 pH控制在6~9之间。

(3)营养物质

良好的营养条件是菌群代谢、生长的前提。在污泥驯化的过程中应将营养物质的参数控制在BOD: N: P为100: 5: 1左右,为污泥驯化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

(4)溶解氧量(DO)

DO是污泥驯化过程中的主要控制指标,在污泥驯化过程中应将DO的范围控制在0.5~2. 0mg/L。DO可以通过溶解氧测定仪检测,人工检测对比,以了解DO在池中的变化和在线监测数椐的参考性。

(5)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

生物是污泥中有活性的部分,也是有机物代谢的主体,在生物处理工艺中起主要作用,而混合液污泥浓度MLSS的数值可以相对地表示生物部分的多少。活性污泥的浓度应控制在2~4g/L。

(6)污泥的生物相镜检

活性污泥处于不同的生长阶段,各类微生物也呈现出不同的比例。细菌承担着分解有机物的基本和基础的代谢作用,而原生动物〈也包栝后生动物〉则吞食

游离细菌。运行正常的活性污泥中含有钟虫、轮虫、纤毛虫、菌胶团等。当菌胶团片大。 钟虫活跃而多,出现轮虫、线虫时,污泥成熟且性质好。

(7)污泥30分钟沉降比(SV)

活性污泥正常运行时污泥30分钟沉降比应控制在15%-30%之间。

表1 活性污泥驯化参数分析计划样表

参数 DO pH BOD:N:P MLSS SV (30min) 生物镜检 采样地点 生化池出水口 进、出水口 进水口 生化池出水口 生化池出水口 生化池出水口 分析频率 每两小时一次 每班一次 每班一次 每班一次 每班2次 每班一次 适用范围 0.5~2mg/L 6~9 100:5:1 2~4 g/L 15~30% 4、系统正常运行

在活性污泥驯化工作完成后,系统即可投入正常运行。 5、名词解释

(1)污泥沉降比(SV):指将混匀的曝气池活性污泥混合液迅速倒进1000ml量筒中至满刻度,静置沉淀30分钟后,则沉淀污泥与所取混合液之体积比为污泥沉降比(%),又称污泥沉降体积(SV30)以mL/L表示。

(2)污泥回流比:在曝气池中,二沉池回流污泥(二次沉淀(或沉淀区)分离出来,回流到生物段的活性污泥)的流量与进水流量的比值。 计算公式:R·Q·Xr =(R·Q + Q)·X R=X/Xr -X 式中:Xr——回流污泥的悬浮固体浓度,mg/L。

R——污泥回流比。

X——混合液(活性污泥、污水和充入的空气在曝气池内的混合物)污泥浓度,mg/L。

Q——流量

(3)MLVSS是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的简写,表示混合液活性污泥中有机固体物质的浓度;

(4)MLSS是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的简写,它又称为混合液污泥浓度,它表示的是在曝气池单位容积混合液内所含有的活性污泥固体物的总重量(mg/L)。

生活废水,MLVSS与MLSS的比值较固定,常在0.7左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