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汉字的历史及字体演化

汉字的历史及字体演化

来源:锐游网


汉字的历史及字体演化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字体的大致演变过程;欣赏书法作品初步感受不同字体的美。

过程与方法:讲授、讨论、演示、自主参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字体的大致演变过程和欣赏书法作品,增强对祖国文字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字体的演变过程

教学难点:感受不同字体的美

三、教学过程(板块设计)

(一)导入

谈话及呈现图片,请学生试着辨认图片中的各个字体,自然简洁的导入新课。

(二)讲授

1、甲骨文——金文——篆书

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

穿插活动:请几位同学上前,试着临摹几个甲骨文,台下讨论甲骨文的特点,采访台上同学,看看写甲骨文时有什么感觉。

2 (特点:图画性强,笔画繁多)

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冶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金文”(特点:字形大小不一、风格与甲骨文相似)

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小篆\"。它的笔画首尾匀圆,结构对称;给人以刚柔并济,圆浑挺健的感觉,对汉字的规范化起了很大的作用。

穿插活动:请几位同学上前,试着临摹几个篆书,采访台上同学并与台下相沟通,试着总结篆书特点.(特点:结构对称,笔画粗细均匀)

讨论:古文字系统中的甲骨文、金文、小篆,这三种字体有什么特点?(提示:笔画组合起来像什么?)

教师引导总结:以上三种字体是一种以象形为主的字体.

2、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到了秦末、汉初这一时期,各地交流日见繁多而小篆书写较慢,不能满足需要,隶书便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隶书另一层意思是平民使用。

穿插活动:请几位同学上前,试着临摹几个隶书,采访台上同学并与台下相沟通,试着总结隶书特点。(隶书特点字形扁方,左右伸展;左波右折,蚕头燕尾.)同时还出现了草书。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

这时笔墨纸都已出现,对书法的独立创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唐朝的张旭、怀素将它推向顶峰;行书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王羲之《兰亭序》为天下第一行书。(行书特点:笔画间有牵连,楷书的快写)楷书也是魏晋出现,唐朝达到顶峰,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从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字形由扁改方,笔划中简省了汉隶的波势,横平竖直。《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楷书。始于汉末,通行至今,长盛不衰。 (特点:形体方正,笔画平直)著名的书法家有颜真卿、柳公权。

穿插活动:请几位同学上前,试着临摹几个楷书,采访上同学并与台下相沟通,试着总结楷书特点.及时指导双姿。讨论:请学生自己谈一下草、楷、行这几种字体有什么共同特点?

教师进行归纳: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已经摆脱了象形走向抽象化、符号化.

3、呈现口诀,复习本课要点

字体演化歌

甲金篆隶草楷行,字体演化记分明。

甲骨金文商周用,篆隶秦汉最流行。

隶书又变草楷行,至今运用广流行。

三指虎口斜握笔,头正身直好字成。

(三)作业板块

布置研究性学习作业:

研究性实践活动,自行利用图书馆或网络,搜集篆隶楷草行五种字体的范本,进行辨认和欣赏,例如:可以自主搜集查找自己名字的五种字体。最后,对本节课进行点评,对同学们的优异表现进行鼓励,对同学们的配合表示感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