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件:《飞夺泸定桥》【共两课时】
【第⼀课时】
教学⽬的:
1、学会本课15个⽣字,正确读写下⾯词语:“湍急、⾼⼭峻岭、增援、妄想、诡计、击溃、⼼惊胆寒、红褐⾊、震⽿欲聋、疯狂、政委、千钧⼀发、号召、奋不顾⾝、浩浩荡荡、狼狈、奔赴”等。2、引导学⽣读懂课⽂,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理清⽂章的结构。3、从中受到英雄主义的教育。教学重点:
引导学⽣读懂课⽂,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理清⽂章的结构。教学难点:了解课⽂叙述顺序.教学过程:⼀、导⼊
我们学过《丰碑》、《草地夜⾏》,它们讲述的都是红军长征时发⽣的感⼈故事,今天我们学习的课⽂讲述的也是红军长征时发⽣的动⼈故事。⼆、学习⽣字
1、读准字⾳,⽣字组词。
2、说说⽣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3、说说对⽂中词语的理解。三、初读课⽂,订正读⾳。
1、仍(réng)旧、倾(qīng)泻、号召(zhào)、奔赴(fù)、击溃(kùi)2、引导分段,初始⾃学提⽰学⽣默读:
默读课⽂,想想红军为什么要夺取泸定桥,围绕“飞”和“夺”,讲了哪些内容?在书上批注。第⼀部分(1——3)第⼆部分(4——8)第三部分(9)或(1)—(2)—(3-5)—(6-8)—(9)
【第⼆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理解课⽂内容,从中受到⾰命英雄主义的教育。2、有感情地朗读课⽂。
3、了解中国⼯农红军在⼆万五千⾥长征途中飞夺泸定桥的英雄业绩,体会红军战⼠不畏艰难,勇往直前,奋不顾⾝的⼤⽆畏精神。教学过程:⼀、导⼊
《飞夺泸定桥》⼀⽂记叙了中国⼯农红军在⼆万五千⾥长征途中飞夺泸定桥的经过。快速浏览课⽂,想想课⽂写了哪⼏部分内容?是按怎样的顺序叙述的?哪部分与“飞”有关?哪部分与“夺”有关。
⼆、新授
(⼀)可以说这是⼀场红军与敌⼈⽃智⽃勇的战⽃。那么,红军的“智”、“勇”表现在哪些地⽅?他们遇到了哪些困难?边默读边画在书上。
(⼆)⾃学后交流。(通过谈体会,有感情的朗读,评读的形式进⾏交流,在交流时可利⽤⾃⼰查阅的相关资料)教师点拨:尤其把课⽂中描写时间紧迫、路途艰险和泸定桥令⼈胆寒的部分找出来读⼀读,体会思想感情。1、智:
识破诡计,智定策略
为了阻拦红军北上,敌⼈“早就派了两个团防守泸定桥”,还“调了两个旅赶去增援”。⾯对路远(离泸定桥还有240⾥)、时短(只剩下20多个⼩时了)、敌强(已有两个团,⼜派两个旅)的不利形势,红四团果断作出决策:抢在援敌之前赶到泸定桥。
排除艰难,智⽃援敌
红四团的前进并不顺利,他们⼀边翻⼭越岭,⼀边还要打击阻击的敌⼈,在“离泸定桥还有110⾥”时,“天⼜下起⾬来”,但“战胜敌⼈的决⼼”使战⼠们“忘记了饥饿和疲劳”,“他们冒着⾬,踩着泥泞继续前进”。发现了河对岸的敌⼈,红军战⼠索性“点起⽕把”与敌⼈赛跑;听到敌⼈问话时,红军战⼠⾼声答话,声称是碰上红军撤下来的,消除了敌⼈的疑⼼。就这样,红四团“终于在29⽇清晨赶到了泸定桥,把增援的两个旅的敌⼈抛在后⾯了”,为成功地夺下泸定桥打下坚实的基础。2、勇:“险”中见勇
“泸定桥离⽔⾯有好⼏丈⾼”,“⼈⾛在上⾯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似的”,桥下的“河⽔像瀑布⼀样,从上游的⼭峡⾥直泻下来,撞击在岩⽯上,溅起三⽶多⾼的浪花”。这险境让⼈⼼惊胆战,但它却挡不住英勇的红军战⼠。“难”中见勇
“守城的两个团敌⼈早已在城墙和⼭坡上筑好⼯事。凭着天险,疯狂地向红军喊叫:‘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守敌凭着有利的地势,扼守桥头,⽓焰极其嚣张。我们的红军呢?他们“拿着短枪,背着马⼑,带着⼿榴弹,冒着敌⼈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过桥之“难”反衬了红军战⼠的英勇⽓概。“激”中见勇
“突击队刚刚冲到对岸,敌⼈就放起⽕来,桥头⽴刻被⼤⽕包围了。在这千钧⼀发的时刻,传来了团长和政委的喊声:‘同志们,为了党的事业,为了最后的胜利,冲呀!’”听到党的号召,战⼠们“更加奋不顾⾝,都箭⼀般地穿过熊熊⼤⽕,冲进城
去”,和敌⼈展开了激烈的搏⽃,仅⽤了两个⼩时,敌⼈就被红军打得落花流⽔。从战⽃的“激烈”中我们再次看到了红军的英勇⽆畏。
“泸定桥离⽔⾯有好⼏丈⾼”,“⼈⾛在上⾯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似的”,桥下的“河⽔像瀑布⼀样,从上游的⼭峡⾥直泻下来,撞击在岩⽯上,溅起三⽶多⾼的浪花”。这险境让⼈⼼惊胆战,但它却挡不住英勇的红军战⼠。(播放课件,⾃读第六⾃然段)
(教师激情导⼊):湍急的⼤渡河发源于边远的西北青海省,奔流⼲起伏的⼭峦之中,这些⼭和喜马拉雅⼭相连。青海是⼀⽚只有⾼⼭、沙漠和森林的荒原.⼤渡河⽔流湍急,⼏乎是从正北流向正南,然后东折,泻⼊成都南边长江的⼀⼤⽀流岷江。⼤渡河两岸峭壁耸⽴。对—⽀军队来说,⼜是出奇的艰险——渡江艰险,登攀陡峭⼭崖上的⼩路也很艰险。河并不宽,但其流速和多变的流向以及⽔中的游涡和礁⽯令⼈望⽽⽣畏,这是个危险的去处。战⼠们浑⾝淌着汗⽔,伏在铁索上⼀节⼀节地向桥那边爬去,谁也不去看下⾯翻滚着的激流。⼀节⼜⼀节,⼀尺⼜⼀尺,艰难地向前移动着。三连的战⼠拿着新⽊板跟在突击队员后⾯,⼀边往前爬,⼀边把⽊板往桥上铺。前⾯,国民党⼠兵把煤油浇在没有撤去的⽊板上,燃起熊熊⼤⽕。但是没有任何东西能阻挡突击队员,他们继续向前。到了桥的那⼀端,他们爬上敌⼈来不及抽⾛的桥板,在浓烟和烈⽕中发起强攻。他们⼀边跑,⼀边端着冲锋枪猛射。当被烟熏⿊、⾐服也着了⽕的红军战⼠冲上对岸时,国民党守军逃跑了。在这场拼死的攻击中,⼆⼗⼆⼈中有⼗⼋⼈活下来了,⽽且没有受伤。这次勇敢的⾏动保证了艰难的长征将以胜利告终。⾃由读6-8⾃然段,然后指名读—评读。(三)⼩结
飞夺泸定桥的英雄们受到了奖赏。他们每⼈得到了⼀套列宁服、⼀个⽇记本、⼀⽀钢笔、⼀个搪瓷碗、⼀个搪瓷盘和⼀双筷⼦。这是红军战⼠所能得到的奖赏——⽐⾦质奖章要好得多。三、总结回应课题,再有感情读⼀读感受深的段落。
1、提问:我们已经深⼊理解了课⽂,谁能说说你对课题中“飞”“夺”的理解。
(“飞”⼀是意味着快。时间紧迫,路途艰险,⽽红四团竟能抢在敌⼈之前到达泸定桥,兵贵神速,⾏军如飞;⼆是意味着突破、跨越了难以逾越的天险。⼀个“飞”字⾼度概括和赞扬了红军夺取泸定桥的神速与惊险。“夺”,是争夺、夺取。⽂中指的是要把敌⼈⼿中控制的泸定城攻占下来。“夺”既包括跟敌⼈争夺时间,抢在敌⼈援军之前到达泸定桥;⼜包含着在泸定桥展开激战,从敌⼈⼿中拿下泸定桥。)2、有感情地读⼀读你感受深的段落。四、摘抄你认为⽤得好的词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