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建筑智能化技术在物联网时代的发展和应用
李文浩
摘 要:本文简述了物联网以及智能建筑的体现方式,并就具体的应用内容进行了深入分析,展望了未来智能建筑在不断变化与更新的物联网时代下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技术;物联网时代;发展与应用 趋势也有了较大变化 科学的发展与进步使得建筑的建设形态与未来的发展,融入更多的物联网技术以保证智能化建筑的应用效果逐渐成为了提高建筑各项功能的主要措施。为了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建筑需要,不仅要在居住条件方面满足业主的基本需求,同时也要进一步提高建筑的应用优势,从而给予人们在大数据与物联网时代更多的方便。强调智能化技术的更新以及其与建筑的融合是极为重要的发展内容,而在物联网时代建筑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更是未来建筑关键的发展趋势。
一(、物联网与智能建筑的体现方式物联网是指不同种事物在一定网络条件实现互相连接一)物联网
的作用,相较于互联网其与之有着明显不同。互联网是物联网发展与应用的重要基础,而物联网是其网络条件的进一步延展。通俗来讲就是互联网普遍将信息作为交流对象,而物联网更重视在互联网基础条件下各种事物的联合应用。随着物联网技术的逐渐成熟,无论是在教育、医疗还是购物过程中都能看到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身影。
作为现代信息发展下的关键产物,其在我国的未来新兴产业中占有极大的比重,例如云计算技术、网络传输以及传感器技术等。这些技术既包含网络层面的信息传输定位与各个物品之间的传感执行操作,同时也在不同区域高效的云计算技术的应用下保证了事物之间的有效融合,为物联网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
所谓智能建筑不仅包括结构与外观二)智能建筑
,更为重要的是其内部通过各种设备组合而提供的高效服务,一切的智能化服务均为达到满足客户需要的基本目标。智能建筑想要实现“万物互联”的服务过程,就必须要融入多种技术类型,例如现代通信、计算机以及自动控制等。随着智能化建筑各种优势的发挥,其建筑理念也逐渐获得了更多的社会认同,其具有的多种实用功能更是提高人们居住体验的关键因素。
二(作为一种先进的技术类型一、)物联网在智能化建筑中的应用物联网应用现状
,物联网的广泛应用目前主要体现在设备与传感器之间的结合过程中。例如空调系统、给排水系统以及消防系统等,这些系统中传感器的应用已经较为成熟,同时也是组成智能建筑最基本的应用模块。通常情况下需要结合局域网才能发挥物联网的应用优势,例如结合应用具有总线型与环形的拓扑结构,以帮助资源之间在人与人之间有效传递。
—112—
(想要实现建筑智能化物联网的技术应用是极其关键的二)物联网在建筑智能化中的几个主要应用内容
,其与智能化建筑的多个环节有关。之所以物联网技术能够得到广泛应用,与当下的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有着紧密联系,其中无线通信技术更是由于其较大的应用优势在融入智能化建筑后满充分足了人们对于建筑各个部分的及时通信要求,使得万物互联成为可能。以校园智能化建筑为例,物联网技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智能化教学。智能化教学中包含了多种教学方式,例如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以及线上图书资料阅览教学等,并以多媒体教学系统为基础结合网络实现了远程教学目标。教师们可以充分利用线上多媒体教学方式进行立体化教学,在拓展更多教学途径的同时,相较于以往枯燥乏味的单一教学方式,教学效果也有了极大的提升。在建设校园智能化建筑时应充分考虑校园数字多媒体教学网络的布置需求,首先网络全覆盖是最基本的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条件。在教室内应设有总控装置用于控制其他设备,例如投影机、计算机以及视频展示平台等。
第二是节能减排。校园智能化建筑的应用优势还体现在节能减排方面,从而实现节能减排的建筑建设目标。以空调系统为例,通过在空调系统中增添各种类型的传感器能够快速获得外界环境变化情况,并在将信息上传到统一的综控系统后实现温度的实时调节,从而有效避免由于人为操作不当造成的环境过冷或过热以及能源浪费的现象。通过结合应用智能化远程节能减排系统,能够实现在教室或是办公室无人的情况下自动调节温度ZigBee,从而降低大量能源成本。以能够对室内温湿度进行实时监测系统为例,这一系统作为普遍应用的系统类型,同时也能强化节能系统的,不仅管理效果。通过对实时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整合形成具体的阶段性能源评价,这对于后期完善能源综控系统有着极为重要的应用意义。
第三是智能校园安防。相较于传统校园安防,在融入物联网技术后能够更加全面的掌控校园信息,包括电子巡逻、入侵报警、视频监控以及出入口远程控制等,多种服务综合下进一步提高了信息采集与处理速度,极大的提高了校园安全等级。摄像头主要布置在出入口以及围墙外围,值班人员能够通过实时监控视频画面准确了解到校园情况。结合红外线传感器以及其他类型的环境变化传感器后,一旦发现有外界入侵信号出现,就能实现对非法入侵信号的自动化处理,并做出针对措施对入侵情况进行防范。
第四是后勤保障。校园一卡通是典型的物联网技术应
信息技术◎
用的实例,通过校园一卡通能够简化校园办公、远程教育、图书借阅以及身份认证等原本较为烦琐的环节。这些功能并不仅仅是简单粗暴的叠加到卡片中,而是通过结合信息化手段对其各种类型的资源进行综合控制,方便对师生进行统一管理。当前普遍应用的校园一卡通主要是通过主控网络连接分散化的控制设备,实现数据采集过程的通信互联,多数采用内部网络进行信息输入与输出。并且由于采用了非接触式IC卡,在保护学生个人隐私信息的同时也为学生在校园生活中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提高了整体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校园建筑的智能化水平在融入更多物联网技术后,无论是功能还是工作学习效率都获得了有效提升,同时为学校各个部分提供了具有稳定可靠性的数据处理平台,包括科研、办公、后勤管理以及学校教学等。综合化的各种功能平台在满足更多建筑需要的同时,也提高了校园的安全等级,为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与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后期对校园智能化建设方案进行优化时,应根据学校的具体要求在实用化与先进性结合的原则下设计各项功能,从而避免出现功能闲置现象。从校园智能化建筑的应用效果来看,进一步提高物联网技术与建筑的融合水平已然成为了未来智能化校园建筑的未来发展趋势。
三、智能建筑在物联网时代的发展
智能建筑由于其应用特性,其与物联网技术具有相互促进与联系的稳定关系,技术的更新与应用是智能建筑未来发展的整体趋势。而作为为人类生活提供更多方便的建筑理(上接第93页)
容,确保培训内容与员工需求相符合,能切实帮助员工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升工作能力。
第三,将职业发展规划与培训课程内容相结合,设计从低级到高级、上升式的培训课程体系,确保培训内容与岗位设置有对应性、培训内容涵盖所有岗位,确保人员培训与职业发展规划有机衔接,提升培训方案的科学性,增强员工对培训的重视度、参与度;以这种关联性为基础,将培训过程、培训方式等具体化、详细化、明确化,以提升培训方案的可操作性,为方案的顺利执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四,制定培训评价反馈机制,并设计与之相适应的激励措施。对实际培训工作进行评价是了解培训成效的主要途径,为了能切实了解培训的实际成效,制定培训现场书面考核、实践操作考核、后续跟踪考核三种方式,通过三种方式科学评价培训成效,分析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合理的措施予以改进,确保培训效果持续提升。建立反馈机制,主要分析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并在后续培训中加以改进,以确保培训工作的有效性;基于反馈结果,员工明确自己对培训内容的掌握程度,领导掌握实际培训成效。制定与培训评价相匹配的奖惩措施,将培训结果与员工的职业发展、绩效考核挂钩,提升员工对培训工作的重视程度,进而积极参与培训,有效解决培训流于形式的问题。将评价、反馈、激励相结合,持续优化培训方案,并形成长效性培训机制。
念,其包含的绿色环保技术以及人工智能的融合思想,在赋予智能化建筑更多功能的同时,也为后续的物联网技术更新与完善积累了更多的实践经验。未来智能化建筑的建设范围将不断扩大,其由于安全便捷的应用优势决定了其广阔的发展前景。再加上其降低能源消耗的应用特征,更是成为了保证建筑行业获得可持续发展动力的核心内容。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未来人们生活条件的提升,物联网的应用优势也将不断凸显,为我国建筑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物联网技术也会不断完善而逐渐进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从而让人们体会到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更多的便利功能。
参考文献:
[1]胡振华.浅谈5G物联网技术和建筑智能化[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9(6):560.
[2]庄义龙.建筑智能化技术在物联网时代的应用及发展[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8(10):231.
[3]宋立军,孟祥超.建筑智能化技术在物联网时代的发展和应用分析[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9(7):11.
[4]王纯正.建筑智能化技术在物联网时代的应用及发展[J].物联网技术,2018,8(2):100-102.作者简介:
李文浩,南京宁保视频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四、结语
人员培训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其重要性不容忽视。基于分析A公司人员培训现状、现行培训方案存在的问题,运用先进成熟的设计方法、遵循科学的设计原则为其设计新的人员培训方案,帮助解决当前培训工作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升人员培训成效,对于公司的长远、稳定、良好发展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晓玲.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员工培训的创新及管理探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17):87-88.
[2]郝桃桃,姚恒.燃气公司销售人员培训方案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7(10):133-134.
[3]丁克东.国有大型建筑施工企业职工教育培训体系优化升级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企业文化,2019(5):140-141.[4]刘英然.基于质量管理的A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设计[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16.
[5]霍文宇.基于胜任力模型的XJ造船企业新员工培训方案优化设计[D].广州:广东工业大学,2016.作者简介:
陈敏,石河子大学。
—1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