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锐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北大医院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申报书——肾脏病科

北大医院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申报书——肾脏病科

来源:锐游网
编号:□□□□□□□□□ 肾病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建设项目申报书 申报单位(盖章):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申报专科名称:肾脏内科 主 申管报部日门:北京大学医学部 期: 2012年1月18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1第一部分 2 专科整体实力情况 一、基本信息 医院第一名称 医院类别 地 址 联系电话 医院实际开放床位数 医院在岗人数 法定代表人 申报专科负责人 联系电话 综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医院等级 传真电话 医院业务用房建筑面积 三级甲等 邮政编码 212102.95m2 100034 北京市西城区西什库大街8号 1500 3056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数2622人,占总人数的85.8% 刘玉村 赵明辉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办): (手机): (办): (手机): 二、专科基础条件 (一)专科发展规划及扶持政策简介(500字左右): (专科业务发展方向、具体措施、目标及近3年科室获政府、医院专业立项及资金投入情况及完成卫生部指定工作(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登记)情况等)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是我国肾脏病事业的奠基人王叔咸教授亲手缔造的我国第一个肾脏病专业。本学科建设管理组织完善,是医院的重点支持学科。学科具有明确的发展规划,总体定位和发展方向是:以提高肾脏疾病的临床医疗水平为出发点,以疑难重症肾脏病诊疗及慢性肾脏病(CKD)进展防治为主线,依托跨学科研究及国际学术交流,成为我国及国际公认的肾脏疾病转化医学的研究中心和培养本专业优秀双能型学术骨干的专业基地。 具体措施和目标是通过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学术交流及整合,发挥本学科在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自身免疫性肾脏病、遗传性肾脏病、急性肾衰竭、CKD进展防治等方面的团队优势,加强作为国内疑难和危重肾脏病诊断和治疗中心的地位。通过加强各研究方向之间的整合,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努力为推动我国肾脏病临床学科的发展作出应有的重要贡献。 近3年本科室获得国家和部委级纵向研究课题37 项,研究经费5126.90 万元;作为重点学科,医院为本学科投入资金达到1013 万元。 本学科是北京市卫生局血液净化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质控中心)主任单位。按照北京市卫生局质控中心要求,完成血液净化病例信息登记和实时在线登记,保证资料完整。本学科保质保量上传透析数据到北京市卫生局信息中心,市卫生局信息中心经专用接口自动报送数据到卫生部透析登记系统。 3专科实际开放床位数 83 每张病床净使用面积 是 〉6 m2 是否临床药理机构(肾病专业) (二)相关科室整体实力的说明(500字左右) (与本科室相关的科室人员、设备、业务开展及科室获奖情况) 泌尿外科于1946年建立,1989年起至今一直为高教部、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现有中级职称以上人员74人,其中正高级职称人员15人、博士研究生导师4人。共有床位121张,拥有专属的内镜、超声、尿控、男科、病理、分子生物学、生化和化学等诊疗室、研究室。在临床和科研上确立了泌尿男生殖系肿瘤、前列腺与老年及女性泌尿外科、泌尿系结石、肾移植、男科学五个学科发展方向。2010年起,该学科在复旦大学发布的《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连续两年位列泌尿外科首位。获得成果3项,包括华夏科技奖二等奖1项、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奖三等奖1项、吴阶平医学研究奖/保罗杨森药学研究奖特殊贡献奖1项。 电镜室现有医师3人,技术员5人,其中高级职称1名,中级职称4名,初级职称3名。科室拥有的大型设备有:透射电镜2台,扫描电镜 1台,超薄切片机3台,自动组织处理机1台,自动冷冻置换仪1台。可开展各种疾病的超微病理诊断,尤其是在肾脏病的电镜诊断方面,接受了院内和院外多家医院的肾活检标本。与肾内科、儿科等临床科室合作,多项有关电镜的工作获得卫生部和北京市的科技成果二等和三等奖。 介入血管外科成立于2004年,是国内首家集腔内外血管介入治疗、血管疾病与肿瘤介入治疗为一体的临床科室。在肾动脉狭窄及肾活检术后出血介入治疗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现有医师11人,其中教授和主任医师3人、博士生导师1人。拥有2个介入手术室,2台现代化的血管造影机。 (三)近3年医院对专科经费投入情况 年度 2009 2010 2011 合计 4投入金额(万元) 147 566 300 1013 医疗设备 医疗设备 医疗设备 主要用途 --------- (四)专科专用设备 仪器设备名称 心电监护仪 血球记数仪 超纯水机 透析机 床旁血滤机 型号规格 Care24 AC-900 1800 4008S BM-25 生产厂家 美国 德国SWELAB 德国劳尔 德国费森尤斯 美国百特 购买日期 1996.10 1996.10 2001.6 2002.11 2003 金额(万元) 12.5 19.3 75 19x7 28.5X好 2 透析机 透析机 透析机 透析机 透析机 透析机 透析机 透析机 床旁血滤机 基因扩增仪 台式高速冷冻离心3-18K 机 烘片机 荧光实时定量PCRABI7500 仪 透析机 冷冻切片机 电泳仪系统 酶标读板机 动态心电系统 运行状况 好 好 好 好 4008H 4008S 4008ARRT 日机装 4008S 4008H 4008S+HDF 金宝2000 AQUARIUS ATC401 德国费森尤斯 德国费森尤斯 德国费森尤斯 日本日机装 德国费森尤斯 德国费森尤斯 德国费森尤斯 瑞典金宝 美国百特 美国CLP公司 德国Sigma公司 德国美康 美国ABI 德国费森尤斯 德国美康公司 美国伯乐公司 美国伯乐公司 北京 52003.10 2003.10 2003.12 2003.12 2004.1 2004.1 2004.11 2004.12 2006 2006.2 2006.4 2006.5 2006.12 2007.6 2007.4 2007.4 2007. 4 2008.4 29 19 24.5 20 19x3 29 25 25 36X2 4 9.1 3 44.2 17X3 23.6 22.9 7.4 4.8 好 好 好 好 好 好 好 好 好 好 好 好 好 好 好 好 好 好 MEDAX-14801 4008S+BPM+OCM HM550 2-D电泳系统 680 MGY-12.0NET 透析机 血液透析机 血液透析机 床旁血滤机 多参数心电监护仪 危重病人监护系统 金宝中心水处理系统 五人共览显微镜 自动变焦凝胶成像4008S+BPM+OCM 4008S+BVM 4008S+BVM Prismaflex BSM-2351C CNS-9701K CWP60德国费森尤斯 德国费森尤斯 德国费森尤斯 瑞典金宝 日本光电 日本光电 瑞典金宝 2008.10 2008 2008 2008 2008 2008 2008 2008.5 2008.11 2008.11 2008.10 2008.12 2009.5 2009.5 2009.6 2009.8 2009.8 2010.5 2010.6 2010.10 17X5 24.5x好 好 2 17x4 25 3x6 12 100 15 7.4 25 17X5 28 0.56 0.56 85 13.9 13.9 27 10.5 23.5X透析机 透析机 正置荧光显微镜 超声诊断仪器 SSA-580A 超声诊断仪器 好 好 好 好 好 好 好 好 好 好 好 好 好 好 好 好 好 好 (WRO61-64,66) DM2500 GBOX/HR-E-M 德国莱卡 英国Syngene 瑞典金宝 德国费森尤斯 日本樱花检验 北京福田 北京福田 瑞典金宝 莱卡公司 莱卡公司 百特 金宝公司 德国费森尤斯 德国费森尤斯 日本Nikon 东芝 aplio XG SSA-790 6分析系统 透析机 透析机 自动组织脱水机 单道心电图机 单道心电图机 纯水装置 轮转切片机 轮转切片机 管式透析人工肾 管式透析人工肾 U200 4008S+BPM+OCM VIP-5JR FX-7000 FX-7000 WR066-64 LeeicaRM2245 LeeicaRM2245 BM25 AK200S 4008S+BPM+OCM 4008S+BPM 90i Nemio XG 2010.11 2010.12 25 174.2 好 好 8 2010.10 2010.11 15X2 33.4 好 好 东芝 多功能血浆分离机 Plasauto IQ-21 日本旭日成 2011 75 好 (五)相关科室配套设备 仪器设备名称 PET-CT 移动式X线机 数字化X线诊断系统 X线胶片自动洗片机 全身X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机 免疫血清蛋白测定仪 型号规格 Cemini Gxl POLYMOBIL III DR7500 DV8900B2 LIGHTSPEED PLUS YG0151-0101 Vitek 2 生产厂家 PHILIPS 西门子 美国柯达 美国柯达 购买日期 2010.7 2009.2 2009.7 2009.8 金额 使用(万元) 情况 2000 19.9 300 35 好 好 好 好 GE公司 2010.3 293.88 好 德国欧蒙 2010.1 16.9 好 微生物增长分析器 Compact 60 流式细胞计 其他组织切片制备用器EM AFS2 具 投射电子显微镜 JEM-1230(HC) FACSCANTO II 梅里埃 2010.4 76.5 好 碧迪公司 2010.9 120.65 好 徕卡公司 2009.4 32.25 好 日本电子 瑞士2010.5 198.01 好 砖石刀 45°3.0mm DIATOME 2011.2 3.5x2 好 7三、医疗技术队伍 (一)技术团队整体实力的说明(技术人员总数、年龄构成、学历构成、职称构成情况、人员专业技术获奖情况等): 本科室医护人员的配备满足工作和发展的需要;已经形成优势技术团队,在处理疑难重症,如各种原因造成的急性肾损伤,ANCA相关小血管炎、抗GBM病、重症狼疮肾炎、血栓性微血管病等的能力上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本科室具有对各级医师进行技术培训的计划,使各级医师能够掌握相应技术,特别是针对中青年医师进行科室核心技术的培养和锻炼,如肾活检、建立临时和永久血管通路等临床和新技术。 本科室现有医护技术人员总数135人。编制内医生36人,编制外住院医生14人,其中高级职称20(40%)人,中级职称15人(40%);初级医师15人(30%);医生年龄<30岁占40%,30-50岁占54%,>50岁占6%。编制内医生94.4%具有博士学位。副高职以上医师亚专业方向明确,初中级医师具有明确的继续教育规划,每年均完成规定的继续教育学分。3年来,到国外专业培养和进修17人次。 护士83人,年龄<30岁占43.3%,30-50岁占50.6%,>50岁占6%;其中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20人,初级职称62人。护理队伍人员数量满足科室发展要求,学历和职称结构合理;6位护士长业务水平高、管理能力强、符合科室工作要求。护士队伍的业务培训常态化;专科护理业务能力强:包括肾活检专科护理、血透专科护理、腹透专科护理和急重症专科护理。 3年来本科室医护人员获得部委市级以上科研奖励4项,包括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中华护理学会科技奖一等奖1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1项;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1人在北京市第七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中获得教育部重点院校理工类一等奖。3年来10人次获得院级以上优秀教师称号;3人在中国医师协会中青年演讲比赛全国赛区获奖。 8(二)学科带头人 姓 名 毕业学校 学历学位 所学专业 专 长 外语语种 第二外语 联系电话 国外任职: WHO---ICD-11版肾脏病工作组委员 Member of the ISN Education Committee Member of ISN-GO East Asia Committee 《Nephrology》责任编委 国内任职: 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医师分会副会长 中华医学会内科学会常委、前任副主任委员 中国免疫学会理事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副主编 《中国血液净化杂志》常务编委 《中华内科杂志》、《中华肾脏病杂志》、《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中华微生物与免疫学杂志》和《基础医学与临床》编委 赵明辉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毕业时间 导师 从事本专业年限 1963.1 1987.7 博士 24年 北京大学医学部 博士 职称 肾脏病学 教授 自身免疫性肾损害 英语 熟练程度 佳 无 熟练程度 (办): (手机): 电子邮件 省级以上学术团体及国家级专业杂志任职情况: 医疗工作情况(掌握先进医疗技术、解决疑难重症的能力、主持开展新技术新业务情况、年度专科查房次数以及参加三级医院间重大会诊次数): 医疗水平及技术特长:国内著名肾脏病专家,擅长肾小球疾病,特别是自身免疫病肾损害的诊断与治疗。在ANCA相关小血管炎、抗GBM病、狼疮性肾炎和血栓性微血管病等(TMA)疑难和危重肾脏病的治疗上具有较高声誉,挽救了大量患者的生命。一直主持专科主任查房;年门诊100次以上;每年应邀参加三级医院间重大会诊10-20次。 科研教学情况(近三年所承担科研项目、获奖成果、专利、发表论著、指导研究生毕业等) 近3年主持的重大课题(均为课题负责人)3项,研究经费2851万元; 1.2009年---教育部创新团队计划(IRT0803):300万元 2.2010年---公益性卫生行业科研专项(201002010):2051万元 3.201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81021004):500万元 9近3年获奖成果 1.2010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第一获奖人) 2、2011年—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第一获奖人) 发表论著 近3年发表SCI收录论文59篇,其中责任作者23篇。 代表性论著 (责任作者): 1. Zhao J, Cui Z, Yang R, Zhang Y, Zhao MH. Anti-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 autoantibodies against different target antigens are associated with disease severity. Kidney Int. 2009;76:1108-1115. 2. Yu F, Tan Y, Liu G, Wang XS, Zou WZ, Zhao MH. The clinico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outcome of patients with crescentic lupus nephritis: A study from a single center. Kideny Int 2009; 76:307-317. (IF6.193) 3. Chen M, Kallenberg CGM, Zhao MH 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utoantibodies-negative pauci-immune crescentic glomerulonephritis Nat Rev Nephrol. 2009;5(6):313-318. (IF 5.594) 4. Tan Y, Yu F, Qu Z, Su T, Xing G-Q, Yang L, Zhao MH. Modified c-reactive protein might be a target autoantigen of tubulointerstitial nephritis and uveitis (TINU) syndrome. Clin J Am Soc Nephrol 2011 Jan 6(1): 93-100. 5. Cui Z, Zhao MH. Advances in human anti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 disease Nat Rev Nephrol. 2011 Dec;7:697-706 指导研究生毕业 近3年指导毕业博士研究生8人 编写教科书及行业标准制定情况 1、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教材《内科学》,编者,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1 2、王海燕主编《肾脏病学》第三版,副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3、王海燕主编《肾脏病临床概览》,副主编;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 10 (三)学科骨干一览表 姓 名 王海燕 章友康 李晓玫 张宏 左力 刘刚 陈旻 周福德 董捷 金其庄 陈育青 张路霞 吕继成 杨莉 王玉 苏涛 王芳 于峰 程叙扬 11性别 女 男 女 女 男 男 男 男 女 男 女 女 女 女 女 女 女 男 女 出生年月 1937.7 1946.12 1955.12 1964.12 1964.9 1968.1 1974.10 1967.5 1973.2 1963.5 1972.1 1976.5 1975.10 1974.4 1972.1 1974.5 1975.10 1975.11 1971.10 学历学位 研究生 博士 博士 博士 博士 博士 博士 博士 博士 学士 博士 博士 博士 博士 博士 博士 博士 博士 博士 职称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主任医师 教授 主任医师 副教授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副主任医师 亚专科 方向 肾脏疾病 肾脏病理 肾小管间质病 肾小球疾病/遗传性肾病 慢性肾脏病/血液净化 肾脏病理 自身免疫性肾病 肾小球疾病 腹膜透析 血液透析、血管通路 IgA肾病、遗传性肾病 慢性肾脏病 IgA肾病,循证治疗 急性肾损伤 慢性肾脏病 药物肾损害及肾小管间质病 慢性肾脏病 狼疮性肾炎 血液净化 从事本 专业年限 50年 43年 28年 22年 21年 19年 14年 20年 16年 23年 11年 7年 7年 10年 14年 7年 7年 7年 11年 (四)-1、王海燕教授工作情况 省级以上学术团体及国家级专业杂志任职情况: 2001至今:中华内科杂志主编 2009至今:卫生部医师资格考试委员会委员 2010至今:中华医学会咨询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010至今:中华医学会职业精神与文化建设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003至今:ISN-GO东亚分会主席 2009至今:亚洲慢性肾脏病协会主席 2007至今:全球提高肾脏病防治委员会顾问 2001至今:Kidney Int、Am J Kidney Dis、Nature Reviews of Nephrology等六种国际学术杂志 编委 2010.4:美国内科学院(America College of Physician)特别会员(FACP) 医疗工作情况(掌握先进医疗技术、解决疑难重症的能力、主持开展新技术新业务情况、年度专科查房次数以及参加三级医院间重大会诊次数) 王海燕教授为国内外著名肾脏病学专家、在国际肾脏病界有重要学术地位。2006年获得美国肾脏病基金会授予的“国际卓越成就奖章”。王海燕教授多年活跃在学术研究的前沿,她建立了急性肾衰竭的阶梯式诊断模式、首次报告我国该类疾病构成谱特点、建立了适用于中国人群的肾小球滤过率估算公式、率先在我国开展针对CKD的流行病学研究、揭示了肾脏炎症、纤维化的分子机理和调控途径、发现中药黄芪当归防治肾脏纤维化并阐明其机制、形成我国肾小球疾病实验研究的重要技术平台,指导我国肾脏病专业发展方向。 王海燕教授在急性肾损伤的诊断和治疗反面享有国际声誉。在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王海燕教授临危受命,担任卫生部专家组组长亲赴四川灾区,在深入地震救治第一线了解挤压综合征急性肾衰竭救治情况的基础上,向卫生部领导提出分散处理大量中青年伤员;集中抢救严重多器官衰竭的救治方针并带领专家组成员参加救治工作,大大地提高了汶川地震中急性肾衰竭的救治水平,获得卫生部领导高度肯定。 王海燕教授参加本专业每周一次的肾脏病理查房;近三年参加三级医院以上的重大会诊次数50次(主要是北京医院、301医院的特别会诊)。 科研教学情况(近三年所承担科研项目、获奖成果、专利、发表论著、指导研究生毕业等) 近三年的研究项目(部委级课题): 1、2009: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 北京市CKD及相关危险因素的中期管理和干预研究 2、2011 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 CKD患者生物标本库的建立和管理 获奖情况: 2009 北京大学国华杰出学者奖 2009 中华医学会第五届杂志工作会议优秀主编奖 2010 中国女医师协会女医师杰出贡献奖 编写教科书及行业标准制定情况: 12 1、《糖皮质激素在内科疾病中的合理应用》主编,人民出版社出版2011。 2、《肾脏病学》,第三版,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3、《肾脏病临床概览》,主编,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 代表性论著 1. Liu LJ, Lv JC, Shi SF, Chen YQ, Zhang H, Wang HY. Oral calcitriol for reduction of proteinuria in patients with IgA nephropathy: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Am J Kidney Dis. 2012 Jan;59(1):67-74. 2. Shi SF, Wang SX, Jiang L, Lv JC, Liu LJ, Chen YQ, Zhu SN, Liu G, Zou WZ, Zhang H, Wang HY. Pathologic predictors of renal outcome and therapeutic efficacy in IgA nephropathy: validation of the oxford classification. Clin J Am Soc Nephrol. 2011 Sep;6(9):2175-84. 3. Dong J, Li YJ, Lu XH, Gan HP, Zuo L, Wang HY. Correlations of lean body mass with nutritional indicators and mortality in patients on peritoneal dialysis.Kidney Int. 2008 Feb;73(3):334-40. 4. Ma YC, Zuo L, Chen JH, Luo Q, Yu XQ, Li Y, Xu JS, Huang SM, Wang LN, Huang W, Wang M, Xu GB, Wang HY. Improved GFR estimation by combined creatinine and cystatin C measurements. Kidney Int. 2007 Dec;72(12):1535-42. 5. Cui Z, Zhao MH, Singh AK, Wang HY. Anti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 disease with normal renal function. Kidney Int. 2007 Dec;72(11):1403-8. 6. Li GS, Zhu L, Zhang H, Lv JC, Ding JX, Zhao MH, Shen Y, Wang HY. Variants of the ST6GALNAC2 promoter influence transcriptional activity and contribute to genetic susceptibility to IgA nephropathy. Hum Mutat. 2007 Oct;28(10):950-7. 7. Yang R, Hellmark T, Zhao J, Cui Z, Segelmark M, Zhao MH, Wang HY. Antigen and epitope specificity of anti-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 antibodies in patients with goodpasture disease with or without 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 J Am Soc Nephrol. 2007 Apr;18(4):1338-43. 8. Li GS, Zhang H, Lv JC, Shen Y, Wang HY. Variants of C1GALT1 gene are associated with the genetic susceptibility to IgA nephropathy. Kidney Int. 2007 Mar;71(5):448-53. 9. Chen M, Yu F, Wang SX, Zou WZ, Zhao MH, Wang HY. 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utoantibody-negative Pauci-immune crescentic glomerulonephritis. J Am Soc Nephrol. 2007 Feb;18(2):599-605. 10. Ma YC, Zuo L, Chen JH, Luo Q, Yu XQ, Li Y, Xu JS, Huang SM, Wang LN, Huang W, Wang M, Xu GB, Wang HY. Modifi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estimating equation for Chinese patients with chronic kidney disease. J Am Soc Nephrol. 2006 Oct;17(10):2937-44. 11. Zhao MH, Chen M, Gao Y, Wang HY. Propylthiouracil-induced 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ssociated vasculitis. Kidney Int. 2006 Apr;69(8):1477-81. (四)-2、章友康教授工作情况 省级以上学术团体及国家级专业杂志任职情况: 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 中华肾脏病杂志常委编委 13 临床肾脏病杂志副主编 《中华国际医学论坛(电子版)—肾病专刊》副主编 《中华医学百科全书》肾脏病学卷主编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编委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编委 医疗工作情况(掌握先进医疗技术、解决疑难重症的能力、主持开展新技术新业务情况、年度专科查房次数以及参加三级医院间重大会诊次数) 章友康教授是著名肾脏病专家,对肾小球疾病、免疫遗传性疾病、肾脏病理和肾小球发病机理有较深入研究,在国内首次报道了薄基底膜肾病、纤维样肾小球病、免疫触须样肾病和塌陷性肾小球病等;对肾淀粉样变、薄基底膜肾病、Fabry病肾损害等研究水平居国内领先,部分已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 章友康教授是超微肾脏病理专家,在肾小球疾病,特别是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上具有较深造诣。每年应邀参加三级医院间重大会诊20余次。 科研教学情况(近三年所承担科研项目、获奖成果、专利、发表论著、指导研究生毕业等) 发表论著:(以下论著均为责任作者) 国内核心期刊: 1. .王素霞,邹古明,章友康等.Castleman病肾损害的临床病理分析.中华肾脏病杂志2009;25(8):585-590 2. 房秋园,王云峰,章友康等.薄基底膜肾病基因点突变后蛋白空间二级结构的改变及与表型的关系. 中华肾脏病杂志 2010;26(1):3-8 3. 刘林昌,王素霞,章友康等.膜性肾病合并薄基底膜肾病临床病理分析.临床肾脏病杂志 2010;10(7):18-21 4. 才智勇,章友康,王素霞等.一例女性Fabry病并发薄基底膜肾病及其家系调查.中华肾脏病杂志 2011;27(1):1-6 5. 刘林昌,章友康,王素霞等.成年人肾小球基底膜厚度及基底膜变薄标准研究. 中华肾脏病杂志 2011;27(5):313-315 国外期刊: 1. Cao YL, Zhang YK, Wang SX et al. Simultaneous occurrence of hepatitis C virus-associated glomerulonephritis and AL amyloidosis. Nephrol Dial Transpant 2009;24(9):2743-45. 2. Cao YL, Zhang YK, Wang SX, Zou WZ. Detection of the hepatitis C virus antigen in kidney tissue from infected patients with various glomerulonephritis. Nephrol Dial Transpant 2009;24(9):2745-51. 3. Cai ZY, Zhang YK, Wang SX, Fang QY, Chen YQ. Diffuse thin 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 in association with Fabry disease in a Chinese female patient. Nephrol Dial 14 Transpant 2011;26(11):3813-16. 近三年指导毕业的研究生:共四名. 1.房秋园,科研型硕士研究生,2009年毕业 2.刘林昌,临床型博士研究生,2009年毕业. 3.曹娅丽,科研型博生研究生,2010年毕业. 4.才智勇,科研型硕士研究生,2011年毕业 编写教科书及行业标准制定情况 1、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教材《内科学》副主编,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1 2、腹膜透析标准操作规程,编委,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 3、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编委,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 4、临床肾脏病学,第2版(叶任高 李幼姬 刘冠贤主编),编委,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5、难治性泌尿系统疾病(钱家麒主编), 编委.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6、内科学,第7版(陆再英、钟南山主编,卫生部规划敎材、全国高等医药统编敎材)),编委(泌尿系统疾病篇负责人),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7、肾脏病学(王海燕主编),第三版,副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8、肾内科学(谌贻璞主编),编委.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9、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冊(陈香美主编). 常务编委,中华医学会编著.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 10、中国国家处方集(金有豫 高润霖主编). 常务委员,编委,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 11、临床诊疗指南. 肾脏病学分册(陈香美主编). 常务编委,责任编者中华医学会编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 12、中国肾脏病学进展(2009-2011)(陈香美主编). 常务编委北京:人民軍医出版社. 2011. (四)-3、李晓玫教授工作情况 省级以上学术团体及国家级专业杂志任职情况: 国际肾脏病学会会员 美国肾脏病学会会员 中华肾脏病学会全国委员 中华肾脏病杂志副总编辑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常务编委 临床肾脏病杂志常务编委 肾脏病透析与肾移植杂志常务编委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编委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杂志编委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编委 中华糖尿病杂志特邀编委 医疗工作情况(掌握先进医疗技术、解决疑难重症的能力、主持开展新技术新业务情况、年度专科查房次数以及参加三级医院间重大会诊次数) 已经成为国内著名肾脏病专家,擅长肾小管间质疾病、药物性肾损害、急性肾损伤、肾实质性高血压的诊断及治疗。在急性肾衰竭、药物性肾损害及慢性肾脏病进展的临床防治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研究水平居国内领先,部分达到国际先进。参加本专科临床及病理查房,近3年来共参加三级医院间会诊12次。 15 科研教学情况(近三年所承担科研项目、获奖成果、专利、发表论著、指导研究生毕业等) 1. 科研项目: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磷脂酶A2在马兜铃酸肾病肾脏微血管病变中的作用及其意义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慢性肾脏病的预警与防治 首都医学发展基金:黄芪当归合剂防治慢性肾衰竭的疗效靶标研究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肾损伤分子1介导肾小管上皮细胞吞噬作用的病生理意义及机制研究 2. 专利: 国家发明专利(ZL2008 1 0115432.1):具有预防和/或治疗肾间质纤维化的阿魏酸和黄芪甲苷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3. 发表论著: 1. Wang Y, Zhang L, Li X, Xu Y, Yang M, Qian J, Wang L, Chen N, Gu Y, Chen M, Xing C, Chen X, Hou F, Yu X, Cheng X, Guo L, Wei C, Huang G, Zhang Q, Wang R, Wang L, Mei C, Li Y, Liu Z, Zhao L, Wu Y, Wang HY. Improvement of awareness, treatment and control of hypertension among chronic kidney disease patients in China from 1999 to 2005. HypertensRes. 2009;32(6):444-449 (IF: 3.146) 2. Song J, Meng L, Li S, Qu L, Li X. A combination of Chinese herbs, Astragalusmembranaceus var. mongholicus and Angelica sinensis, improved renal microvascular insufficiency in 5/6 nephrectomized rats. VasculPharmacol. 2009 50(5-6):185-93 (IF: 2.319) 3. Lin A, Qian J, Li X, Yu X, Liu W, Sun Y, Chen N, Mei C; Icodextrin National Multi-center Cooperation Group.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Icodextrin versus Glucose Containing Peritioneal Dialysis Fluid. Clin J Am SocNephrol. 2009; 4:1799-1804 (IF: 4.361) 4. 张俊霞、苏涛、李晓玫:不同致病药物相关急性间质性肾炎的临床特点分析。北京医学2009;31(3)146-149 5. 宋锦叶、李深、孟立强、屈磊、李晓玫:黄芪当归合剂对5/6肾切除大鼠肾组织损伤的治疗作用。北京大学学报2009;41(2)196-202 6. 杜晔、张燕京、苏涛、唐嘉薇、许俊羽、屈磊、王璇、李晓玫:急性马兜铃酸肾损伤大鼠血清分泌型磷脂酶A2的变化。中华肾脏病杂志2009;25(5)363-368 7. 富小红、孟立强、唐嘉微、取磊、李晓玫:黄芪当归合剂对梗阻性肾病大鼠肾组织活性氧的抑制作用。中华肾脏病杂志2009;25(11)837-842 8. 高绪霞、黄海长、李晓玫:雷帕霉素抑制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诱导的成肌纤维细胞增殖及细胞外基质。中华肾脏病杂志2009;25(9)678-682 9. 廖爱能、彭红英、王玉、李晓玫:慢性肾脏病合并顽固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分析。《临床荟萃》2009;24(10)1698-1701 10. Wu Y, Su T, Yang L, et al. (*Li XM) Urinary 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 A potential biomarker for predicting rapid progression of drug-induced chronic tubulointerstitial nephritis.Am J Med Sci. 2010 Jun;339(6):537-542.1.195 11. Wu Y, Yang L, Su T, et al. (*Li XM)Path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a Panel of Urinary Biomarkers in Patients with Drug-Induced Tubulointerstitial Nephritis.Clin J Am 16 SocNephrol. 2010 Sep 2. [Epub ahead of print]4.844 12. Meng L, Van Putten V, Qu L, Nemenoff RA, Shang MY, Cai SQ, Li X.(*Li XM)2.037 13. Meng L, Van Putten V, Qu L, Nemenoff RA, Shang MY, Cai SQ, Li X.(*Li XM)Altered expression of genes profiles modulated by a combination of Astragali Radix and AngelicaeSinensis Radix in obstructed rat kidneyPlanta Med. 2010; 76(13):1431-1438 2.037 14. Li S, Rao XR, Song JY, Meng LQ, Qu L, Li XM.(*Li S)Effects of Huanshuai Recipe Oral Liquid (缓衰口服液) on Restructuring Glomerular Microvasculature and Expression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in Subtotal Nephrectomized RatsChin J Integr Med. 2010;16(3):239-2460.420 15. 曹菊, 杨学东, 王霄英,等. (*李晓玫);马兜铃酸和庆大霉素对大鼠急性肾小管坏死模型肾组织氧合水平的影响.中华医学杂志. 2010, 90: 1208-1212 16. 吴昱,苏涛,杨莉,等. (*李晓玫);药物相关肾小管间质性肾炎患者几种尿标志物与肾脏病理的相关性中华内科杂志. 2010, 49: 568-571 17. 赵建荣,尚明英,孟立强,容嵩,马超美,屈磊,蔡少青,李晓玫(*李晓玫);黄芪当归合剂肾脏保护作用的有效部位筛选.中国中药杂志. 2010,35(21):2893-2898 18. 孙鲁英,王玉*,陈淑芳,孙孟李,李晓玫; 严格限盐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压及尿蛋白的影响. 中华内科杂志2009,48(12):995-998 19. 陈净,王玉*,田江,谢子建,李晓玫; 慢性肾炎患者血浆海蟾蜍毒素水平及其肾脏受体表达变化.中华肾脏病杂志2010,26(9):653-656 20. Su,Tao;Zhang,LuXia;Li,XiaoMei;Zuo,Li;Zhang,PuHong;Wang,HaiYan.Regular use of nephrotoxic medications i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chronic kidney disease-results from a Chinese population study.NEPHROLOGY DIALYSIS TRANSPLANTATION.2011 Jun;26(6):1916-23(IF 3.564) 21. Meng,L.Q.;Tang,J.W.;Wang,Y.;Zhao,J.R.;Shang,M.Y.;Zhang,M.;Liu,S.Y.;Qu,L.;Cai,S.Q.;Li,X.M.Astragaloside IV synergizes with ferulic acid to inhibit renal tubulointerstitial fibrosis in rats with obstructive nephropathy.BRITISH JOURNAL OF PHARMACOLOGY.2011 April; 162(8): 1805–1818(IF 4.925) 指导研究生: 2009年以来培养研究生: 博士后1人(容嵩) 博士8人(陈净、索丽叶、孙鲁英、富小红、吴昱、林琼真、刘昌旋、李翠) (四)-4、张宏教授工作情况 省级以上学术团体及国家级专业杂志任职情况: 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常委 北京市肾脏病学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常委 亚太肾脏病学会官方杂志《Nephrology》责任编委 中华中西医杂志常务编委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编委 17 Frontiers of Medicine in China编委 中华肾脏病杂志编委 中华医学百科全书-肾脏病学卷编委 中华国际医学论坛—肾病专刊编委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编委 肾脏病学系列--肾脏病临床概览副主编 医疗工作情况(掌握先进医疗技术、解决疑难重症的能力、主持开展新技术新业务情况、年度专科查房次数以及参加三级医院间重大会诊次数): 医疗水平及技术特长:擅长肾小球疾病及遗传性肾脏疾病的诊疗,尤其在我国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IgA肾病的诊疗方面已经成为国内外著名专家,并进行了从发病机制及预后评估和诊疗策略的一系列研究工作,研究水平居国内领先。 年度专科查房:每周2-3次,并参加院内、市内及外省市医院间会诊。 科研教学情况(近三年所承担科研项目、获奖成果、专利、发表论著、指导研究生毕业等) 承担科研项目(均为课题负责人): 1. 2008-卫生部卫生行业科研专项项目(200802052)IgA肾病综合诊疗方案及遗传机制研究 217万元 2. 2009-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800010086)家族性肾性糖尿患者SGLT2突变型蛋白的异源表达及其功能分析 6万元 3. 200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30825021)泌尿疾病内科学 200万元 4. 20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71371) SGLT2(肾小管上皮细胞钠依赖葡萄糖转运蛋白2)突变型蛋白功能及其糖尿病治疗靶点的研究 31万元 5. 20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81021004):子课题负责人 200万元 6. 北京大学“985工程”三期 临床研究重点项目(PUCRP201102)糖皮质激素治疗IgA肾病疗效评估的新的国际性临床研究- -TESTING Study 350万 获奖成果 IgA肾病发病机制及预后评估和诊疗策略--获2011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发表论著(均为第一作者或责任作者) 1. Shi,Su-Fang;Wang,Su-Xia;Jiang,Lei;Lv,Ji-Cheng;Liu,Li-Jun;Chen,Yu-Qing;Zhu,Sai-Nan;Liu,Gang;Zou,Wan-Zhong;Zhang,Hong;Wang,Hai-Yan. Pathologic predictors of renal outcome and therapeutic efficacy in IgA nephropathy: validation of the oxford classification. Clin J Am Soc Nephrol. 2011:6(9):2175-84. 2. Cheng, Wenrong; Zhou,Xujie; Zhu,Li; Shi,Sufang ;Lv,Jicheng ;Liu,Lijun; Zhang,Hong. Polymorphisms in the nonmuscle myosin heavy chain 9 gene (MYH9) are associated with the progression of IgA nephropathy in Chinese. Nephrol Dial Transplant. 2011 :26(8):2544-9. 3. Liu LJ, Lv JC, Shi SF, Chen YQ, Zhang H, Wang H. Oral calcitriol for reduction of proteinuria in patients with IgA nephropathy: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Am J Kidney Dis. 2012:59(1):67-74. 18 4. Zhou,Xu-jie;Lu,Xiao-lan;Lv,Ji-cheng;Yang,Hai-zhen;Qin,Lian-xiang;Zhao,Ming-hui;Su,Yin;Li,Zhan-guo; Zhang,Hong. Genetic association of PRDM1-ATG5 intergenic region and autophagy with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in a Chinese population. Ann Rheum Dis. 2011:70(7):1330-7. 5. Yu,L; Lv,JC; Zhou,XJ; Zhu,L; Hou,P; Zhang,H. Abnormal expression and dysfunction of novel SGLT2 mutations identified in familial renal glucosuria patients. Hum Genet. 2011:129(3):335-44. 6. Zhou XJ, Lv JC, Qin LX, Yang HZ, Yu F, Zhao MH and Zhang H. Is FCGR2A a susceptibility gene to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in Chinese? Lupus. 2011:20(11):1198-202. 7. Zhou XJ, Lv JC, Yu L, Cui Z, Zhao J, Yang R, Han J, Hou P, Zhao MH, Zhang H. FCGR2B gene polymorphism rather than FCGR2A, FCGR3A and FCGR3B is associated with anti-GBM disease in Chinese. Nephrol Dial Transplant 2010; 25(1):97-101. 8. Zhou XJ, Lv JC, Cheng WR, Yu L, Zhao MH, Zhang H. Association of TLR9 gene polymorphisms with lupus nephritis in a Chinese Han population. Clin Exp Rheumatol 2010; 28(3):397-400. 9. Zhou X, Lv J, Zhao M, Zhang H. KLK1 Gene Polymorphisms Are Not Associated with Lupus Nephritis in a Chinese Han Population. J Rheumatol. 2010; 37:1359-1360. 10. Zhou XJ, Lv JC, Zhao MH, Zhang H. Advances in the genetics of anti-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 disease.(In Depth Review) . Am J Nephrol 2010;32(5):482-490. 11. Lv J, Yang Y, Zhou X, Yu L, Li R, Hou P and Zhang H. FCGR3B copy number variation is not associated with lupus nephritis in a Chinese population. Lupus 2010;19:158-161. 12. Zhou X, Lv J, Bu D, Yu L, Yan Y, Zhao J, Cui Z, Yang R, Zhao M and Zhang H. Copy number variation of FCGR3A rather than FCGR3B and FCGR2B is associated with susceptibility to anti-GBM disease. International Immunology 2010; 22: 45-51. 13. Zhou X, Yu L, Zhu L, Hou P, Lv J, Yu F and Zhang H. Association between polymorphisms in the FCGRT gene and lupus nephritis in Chinese patients.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Rheumatology 2009; 27: 609-614. 14. Jiang L, Liu G, Lv J, Huang C, Chen B, Wang S, Zou W, Zhang H and Wang H. Concise semiquantitative histological scoring system for immunoglobulin A nephropathy. Nephrology 2009; 14, 597–605 15. Li G, Nie G, Zhang H, et al. Do the mutations of C1GALT1C1 gene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the genetic susceptibility to Chinese IgA nephropathy? BMC Medical Genetics 2009, 10:101 16. Lin X, Ding J, Zhu L, Shi S, Jiang L, Zhao M, Zhang H. Aberrant galactosylation of IgA1 is involved in the genetic susceptibility of Chinese patients with IgA nephropathy. Nephrol Dial Transplant. 2009; 24:3372-3375. 17. Zhu L, Tang W, Li G, Lv J, Ding J, Yu L, Zhao M, Li Y, Zhang X, Shen Y, Zhang H, Wang H. Interaction between variants of two glycosyltransferase genes in IgA nephropathy. Kidney International 2009;76:190-198. 18. Ding J, Xu L, Zhu L, Lv J, Zhao M, Zhang H and Wang H. Activity of a2,6-Sialyltransferase and its Gene Expression in Peripheral B Lymphocytes in Patients with IgA Nephropathy.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Immunology 2009; 69:174–180 19. Jiang L, Zhang J, Lv J, Liu G, Zou W, Zhao M, Zhang H. Malignant hypertension in IgA nephropathy was not associated with background pathological phenotypes of glomerular lesions. Nephrol Dial Transplant. 2008; 23:3921-3927. 20. Lv J, Zhang H, Cui Z, Su T, Zhang Y, Wang H. Delayed severe pneumonia in mycophenolate mofetil-treated patients with IgA nephropathy. Nephrol Dial Transplant. 19 2008 ;23(9):2868-72. 21. Lv J, Zhang H, Zhou Y, Li G, Zou W, Wang H. Natural history of immunoglobulin A nephropathy and predictive factors of prognosis: a long-term follow up of 204 cases in China. Nephrology (Carlton). 2008 ;13(3):242-6. 22. Lv J, Zhang H, Chen Y, Li G, Jiang L, Singh A, Wang H. Combination Therapy of Prednisone and ACE Inhibitor versus ACE-Inhibitor Therapy Alone in Patients with IgA Nephropathy: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Am J of Kidney Dis 2009, 53: 26-32. 23. 于磊, 等。人胚肾细胞SGLT2基因异源表达体系的构建。中华肾脏病杂志 2011,27:606-610。 24. 张庆娴, 等。IgA1分子异常糖基化在IgA肾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中华肾脏病杂志 2011,27:221-224。 25. 吕继成:警惕肾病综合征治疗的卡氏肺囊虫感染。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3(12)16-18 指导研究生毕业 3年来共毕业科研博士研究生3名、临床博士研究生2名、科研硕士研究生1名、临床博士研究生1名。 编写教科书及行业标准制定情况 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教材《内科学》,编者,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1 (四)-5、左力教授工作情况 省级以上学术团体及国家级专业杂志任职情况: 《中国血液净化》杂志副主编 中国医院协会血液净化中心管理分会常委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市血液净化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专家组成员 亚太地区肾脏病论坛eGFR工作组组长 医疗工作情况(掌握先进医疗技术、解决疑难重症的能力、主持开展新技术新业务情况、年度专科查房次数以及参加三级医院间重大会诊次数): 主持和协助主持北京市血液净化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质控中心)工作。质控中心制定的《透析室管理规范》被卫生部和各省市广泛采用。在中国首先系统评价高通量透析的可能益处,提出基于体表生物电阻抗技术的评估血液透析患者干体重的新方法。积极参与周边地区三级医院疑难危重病的会诊。 20 科研教学情况(近三年所承担科研项目、获奖成果、专利、发表论著、指导研究生毕业等) 承担的课题(均为课题负责人) 1. 2009-北京科委科技计划-研发攻关类(D09050704310902),开发验证慢性肾脏病诊断、评价的新指标。296万 专利 肾小球滤过率计算尺(国家专利,专利号 ZL 2009 3 0126160.0) 发表的代表性论文(均为第一作者或责任作者) 1. Zhang L, Zhang P, Wang F, Zuo L, Zhou Y, Shi Y, Li G, Jiao S, Liu Z, Liang W, Wang H. Prevalence and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CKD: a population study from Beijing. Am J Kidney Dis, 2008; 51: 373-384 2. Bao Y, Zuo L. Effect of repeated freeze-thaw cycles on urinary albumin-to-creatinine ratio. Scand J Clin Lab Invest. 2009;69(8):886-8. 3. Dai SS, Yasuda Y, Zhang CL, Horio M, Zuo L, Wang HY. Evaluation of GFR Measurement Method as an Explanation for Differences Among GFR Estimation Equations. Am J Kidney Dis. 2011. 58(3): 496-8. 4. Dou Y, Cheng X, Liu L, et al.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new dry weight estimation method using single frequency bioimpedance in hemodialysis patients. Blood Purif. 2011. 32(4): 278-85. 5. Dou Y, Liu L, Cheng X, Cao L, Zuo L. Comparison of bioimpedance methods for estimating total body water and intracellular water changes during hemodialysis. Nephrol Dial Transplant. 2011. 26(10): 3319-24. 6. Dou YN, Cheng XY, Liu L, et al.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New Dry Weight Estimation Method Using Single Frequency Bioimpedance in Hemodialysis Patients. Blood Purification. 2011. 32: 278-285. 7. Ma YC, Zuo L, Chen L, et al. Distribution of measured GFR in apparently healthy Chinese adults. Am J Kidney Dis. 2010. 56(2): 420-1. 8. Ma YC, Zuo L, Su ZM, et al. Distribution of reference GFR in a development population: a critical factor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a GFR estimation equation. Clin Nephrol. 2011. 76(4): 296-305. 9. Quan L, Dong J, Li YJ, Zuo L. The empirical research-quantitative: the effectiveness of intensive ursing care on seasonal variation of blood pressure in patients on peritoneal dialysis. J Adv Nurs. 2011. (in press). 10. Stevens LA, Claybon MA, Schmid CH, et al. Evaluation of the Chronic Kidney Disease Epidemiology Collaboration equation for estimating the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in multiple ethnicities. Kidney Int. 2010 . 11. Wang F, Zhang L, Zuo L, Liu L, Wang H. Mortality and renal function decline among a community-based Chinese population with normal or mildly impaired renal function. Nephrol Dial Transplant. 2011 . 12. Xu R, Zhang L, Zhang P, Wang F, Zuo L, Wang H. Comparison of the prevalence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 among different ethnicities: Beijing CKD survey and American NHANES. Nephrol Dial Transplant. 2009 Apr;24(4):1220-6 21 13. Xu R, Zhang L, Zhang P, Wang F, Zuo L, Zhou Y, Shi Y, Li G, Jiao S, Liu Z, Xu G, Liang W, Wang H.Gender-specific reference value of urine albumin-creatinine ratio in healthy Chinese adults: results of the Beijing CKD survey. Clin Chim Acta. 2008 Dec;398(1-2):125-9 14. Xu R, Zhang LX, Zhang PH, Wang F, Zuo L, Wang HY. Gender differences in age-related decline in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s in healthy people and chronic kidney disease patients. BMC Nephrol. 2010. 11: 20. 15. Xu R, Zuo L. Low birthweight and chronic kidney disease. Nephrology (Carlton). 2010 Jun;15 Suppl 2:18-22 16. Zhang K, Liu L, Cheng X, Dong J, Geng Q, Zuo L. Low levels of vitamin C in dialysis patients is associated with decreased prealbumin and increased C-reactive protein. BMC Nephrol. 2011. 12(1): 18. 17. Zhao XJ, Zuo L, Wang HY. Reply: Low prevalence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 in Far-East Asian populations: impact of the ethnicity factor? Nephrol. Dial. Transplant. 2009; 24(9): 2953-2954 18. Zhuo M, Dong J, Zheng Y, Zuo L. Are ACEI/ARBs associated with the decreased peritoneal protein clearance in long-term PD patients. Nephrol Dial Transplant. 2011 . 19. Zuo L, Wang M. Current burden and probable increasing incidence of ESRD in China. Clin Nephrol. 2010. 74(S1): 20-22. 指导研究生的毕业情况 毕业博士4名 毕业硕士5名 编写教科书及行业标准制定情况 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教材《内科学》,编者,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1 (四)-6、刘刚主任医师工作情况 省级以上学术团体及国家级专业杂志任职情况: 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肾脏专业命题专家组负责人 《临床肾脏病杂志》编委 《Nephrology》、《中华内科杂志》、《中华肾脏病杂志》、《中国实用内科杂志》、《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中华临床医师杂志》审稿人。 22 医疗工作情况(掌握先进医疗技术、解决疑难重症的能力、主持开展新技术新业务情况、年度专科查房次数以及参加三级医院间重大会诊次数): 开展新技术:肾脏病理:鉴别肿瘤继发膜性肾病、肾淀粉样变性病的少见类型诊断(AA型、fibrinogen型等)、新的肾脏病C3肾小球病、IgG4间质性肾炎诊断 每年主持病房主任查房10~20次、全院大会诊5~10次。 三级医院间重大会诊(3年99人次):阜外医院20次、307医院20次、安贞医院10次、道培医院10次、304医院5次、积水潭医院5次,大同三院10次、大同五院2次、沧州市中心医院5次、齐齐哈尔三院5次、包头医学院一附院3次、天津市五中心医院3次、云南省人民医院1次(卫生部老干部处指派)。各地医院带病例在其专家门诊要求会诊30~40例。 科研教学情况(近三年所承担科研项目、获奖成果、专利、发表论著、指导研究生毕业等) 发表论文(第一作者或责任作者) 1. Yu F, Wu LH, Tan Y, Li LH, Wang CL, Wang WK, Qu Z, Chen MH, Gao JJ, Li ZY, Zheng X, Ao J, Zhu SN, Wang SX, Zhao MH, Zou WZ, Liu G. Tubulointerstitial lesions of patients with lupus nephritis classified by the 2003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Nephrology and Renal Pathology Society system. Kidney Int. 2010, 77(9):820-9. (责任作者) 2. Li J, Zhang YM, Qu Z, Zhao MH, Liu G. Low-dose cyclosporine treatment in Chinese nephrotic patients with 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 An uncontrolled study with prospective follow-up. Am J Med Sci. 2010, 339(6):532-6. (责任作者) 3. Qu Z, Zheng X, Wang SX, Ao J, Zhou FD, Chen M, Liu G.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renal amyloidosis: an analysis of 32 patients in a single Chinese centre. Nephrology (Carlton). 2010, 15(1):102-7. (责任作者) 编写教科书及行业标准制定情况 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教材《内科学》,编者,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1 (四)-7、陈旻教授工作情况 省级以上学术团体及国家级专业杂志任职情况: 中华肾脏病学会青年委员会秘书长 基础医学与临床编委 医疗工作情况(掌握先进医疗技术、解决疑难重症的能力、主持开展新技术新业务情况、年度专科查房次数以及参加三级医院间重大会诊次数): 陈旻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中青年肾脏病专家,重点研究领域为自身免疫性肾脏病。特别是在ANCA相关小血管炎的研究领域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负责相关的专病随访门诊。长期未来自全国各地的小血管炎患者会诊、制订详尽的治疗方案。 年度专科查房情况:参加每周的临床肾脏病理讨论会,主持主任查房16次/年。 三级医院间重大会诊:包括阜外医院、朝阳医院、友谊医院、护国寺中医院、宽街中医院、同仁医院、海淀医院、262医院等约30次 23 科研教学情况(近三年所承担科研项目、获奖成果、专利、发表论著、指导研究生毕业等) 主持科研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0-2012):补体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血管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2. 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基金(2008-2010):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小血管炎发病机制的研究 获奖成果 1、2010年研究项目“原发性小血管炎临床表型和发病机制的研究”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第二获奖人) 2、2010年研究项目“原发性小血管炎临床表型和发病机制的研究”获教育部高校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第二获奖人) 发表论著(第一作者或责任作者) 1. Xu PC, Chen M, Cui Z, Zhao MH. Influence of myeloperoxidase by anti-myeloperoxidase antibodies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the disease activity in microscopic polyangiitis. Rheumatology (Oxford). 2010; 49(11):2068-75 (责任作者)(影响因子4.171) 2. Chen M, Wang F, Zhao MH. Circulating neutrophil gelatinase associated lipocalin: a useful biomarker for assessing disease activity of ANCA-associated vasculitis. Rheumatology 2009; 48(4): 355-8. (责任作者)(影响因子4.171) Chen M, Xing GQ, Yu F, Liu G, Zhao MH. Complement deposition in renal histopathology of patients with ANCA-associated pauci-immune glomerulonephritis. Nephrol Dial Transplant. 2009; 24(4): 1247-52. (影响因子3.564) Chang DY, Wu LH, Liu G, Chen M, Kallenberg CG, Zhao MH. Re-evaluation of the histopathologic classification of ANCA-associated glomerulonephritis: a study of 121 patients in a single center. Nephrol Dial Transplant. 2011 Nov 25. [Epub ahead of print] (责任作者)(影响因子3.564) Xu PC, Chen M, Zhao MH. High potential to reverse the inhibition of myeloperoxidase by ceruloplasmin of anti-myeloperoxidase autoantibodies of IgG3 subclass. Autoimmunity. 2011 Aug 30. [Epub ahead of print] (责任作者)(影响因子2.138) Zhou FD, Shen HY, Chen M, Liu G, Zou WZ, Zhao MH, Wang HY. The renal histopathological spectrum of patients with nephrotic syndrome: an analysis of 1523 patients in a single Chinese centre. Nephrol Dial Transplant. 2011; 26(12): 3993-7. (责任作者)(影响因子3.564) Chen M, Zhou FD, Zhao MH, Wang HY. Normoalbuminaemia is associated with IgA nephropathy in primary glomerulopathy with nephrotic-range proteinuria in Chinese patients. Nephrol Dial Transplant. 2011; 26(4): 1247-52. (影响因子3.564) Chen M, Zhao MH, Kallenberg CG. The impact factor of rheumatology journals: an analysis of 2008 and the recent 10 years. Rheumatol Int. 2011; 31(12): 1611-5. (责24 3. 4. 5. 6. 7. 8. 9. 10. 11. 任作者)(影响因子1.431) Luo H, Chen M, Cui Z, Yang R, Xu PC, Zhou XJ, Zhao MH. The association of HLA-DQB1, -DQA1 and -DPB1 alleles with anti- 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 (GBM) disease in Chinese patients. BMC Nephrol. 2011 May 13;12:21. (责任作者)(影响因子2.136) Xu PC, Zhang JJ, Chen M, Lv JC, Liu G, Zou WZ, Zhang H, Zhao MH. Urinary kidney injury molecule-1 in patients with IgA nephropathy i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disease severity. Nephrol Dial Transplant. 2011; 26(10): 3229-36. (责任作者)(影响因子3.564) Luo H, Chen M, Yang R, Xu PC, Zhao MH. The association of HLA-DRB1 alleles with 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ssociated systemic vasculitis in Chinese patients. Hum Immunol. 2011; 72(5): 422-5. (责任作者)(影响因子2.872) Xing GQ, Chen M, Liu G, Wang SX, Zhao MH. Renal neutrophils infiltration in 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negative pauci-immune crescentic glomerulonephritis. Am J Med Sci. 2010; 340(6): 474-80. (责任作者)(影响因子1.257) Lin W, Chen M, Cui Z, Zhao MH. The immunopathological spectrum of crescentic glomerulonephritis: a survey of 106 patients in a single Chinese center. Nephron Clin Pract 2010; 116(1): c65-74. (责任作者)(影响因子1.843) Chen M, Li H, Li XY, Lu FM, Ni ZH, Xu FF, Li XW, Chen JH, Wang HY, on behalf of the Chinese Membranous Study Group. Tacrolimus Combined With Corticosteroids in Treatment of Nephrotic 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 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Am J Med Sci 2010; 339(3):233-8. (影响因子1.257) Xing GQ, Chen M, Liu G, Zheng X, E J, Zhao MH. Differential Deposition of C4d and MBL in Glomeruli of Patients with ANCA-Negative Pauci-Immune Crescentic Glomerulonephritis. J Clin Immunol. 2010; 30(1): 144-56 (影响因子3.326) Lin W, Chen M, Zhao MH. Follow-up of avidity and titer of anti-myeloperoxidase antibodies in sera from patients with primary ANCA-associated vasculitis. Autoimmunity 2009; 42(3): 198-202. (责任作者)(影响因子2.138) Chen M, Zhao MH. Severe pulmonary hemorrhage in patients with end-stage renal disease in 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utoantibody-associated vasculitis. Am J Med Sci 2009; 337(6): 411-4(责任作者)(影响因子1.257) Wang F, Chen M, Zhao MH. Neutrophil degranulation in 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negative pauci-immune crescentic glomerulonephritis. J Nephrol 2009; 22(4): 491-6. (责任作者)(影响因子1.623) Zhou FD, Chen M. The renal histopathological spectrum of patients with nephrotic syndrome: an analysis of 1523 patients in a single Chinese center. Nephrol Dial Transplant. 2011 Aug 3. [Epub ahead of print] (责任作者)(影响因子3.564,letter to the editor) Chen M, Kallenberg CG. ANCA-associated vasculitides--advances in pathogenesis and treatment. Nat Rev Rheumatol. 2010; 6(11):653-64. (影响因子6.448) Chen M, Cui Z, Zhao MH. ANCA-associated vasculitis and anti-GBM disease: the experience in China. Nephrol Dial Transplant 2010; 25(7):2062-5. (影响因子3.564) Chen M, Daha MR, Kallenberg CG. The complement system in systemic autoimmune disease. J Autoimmun 2010; 34(3): J276-86. (影响因子8.136) 25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Chen M, Zhao MH. 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utoantibody (ANCA)-associated vasculitis on chronic dialysis. Kidney Int. 2010; 77(5): 468 (责任作者)(影响因子6.105,letter to the editor) Chen M, Kallenberg CG, Zhao MH. ANCA-negative pauci-immune crescentic glomerulonephritis. Nat Rev Nephrol. 2009; 5(6): 313-8.(影响因子4.750) Chen M, Kallenberg CG. The environment, geoepidemiology and ANCA-associated vasculitides. Autoimmun Rev. 2010; 9(5):A293-8 (影响因子6.556) Chen M, Kallenberg CG. New advance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ANCA-associated vasculitides. Clin Exp Rheumatol 2009; 27 (Suppl. 52): S108-S114. (影响因子2.358) Chen M, Kallenberg CG. Novel territory for neutrophil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ANCA-associated vasculitides. Nephrol Dial Transplant. 2009; 24(12): 3618-20.(影响因子3.564) Van Timmeren MM, Chen M, Heeringa P. Review article: Pathogenic role of complement activation in 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uto-antibody-associated vasculitis. Nephrology (Carlton). 2009; 14: 16-25.(并列第一作者)(影响因子1.172) 指导研究生毕业情况 毕业博士研究生3名,硕士研究生1名 (四)-8、周福德主任医师工作情况 省级以上学术团体及国家级专业杂志任职情况: 《中华肾脏病杂志》审稿人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编委 医疗工作情况(掌握先进医疗技术、解决疑难重症的能力、主持开展新技术新业务情况、年度专科查房次数以及参加三级医院间重大会诊次数): 从事肾内科临床工作20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掌握肾活检、中央静脉置管术、腹膜透析置管术等肾内科有创操作技术。擅长恶性高血压、各类肾小球疾病、急、慢性肾衰竭、汞中毒、肾活检术后并发症的诊治以及肾内科疑难重症的诊治与抢救工作。年度专科查房208次,参加三级医院重大会诊50次/年。(近三年会诊医院武警总医院、内蒙古自治区医院、阜外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安贞医院、宣武医院、同仁医院、307医院、新疆兵团医院、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新疆石河子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26 科研教学情况(近三年所承担科研项目、获奖成果、专利、发表论著、指导研究生毕业等) 发表论著(第一作者或责任作者SCI论著3篇) 1.曲贞,郑欣,鄂洁,周福德,王素霞,刘刚.肾淀粉样变性病32例临床病理特点及误漏诊分析.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9, 29:75-77 2.王素霞,邹古明,章友康,周福德,邹万忠.Castleman病肾损害的临床病理分析.中华肾脏病杂志2009;25(8):585-590 3.苏涛,刘晓玲,张宜苗,毛微波,刘刚,王素霞,王汉斌,周福德. 汞中毒相关肾小球疾病的临床病理分析. 中华肾脏病杂志 2011,27:333-336(责任作者) 4.周福德,陈旻,赵明辉. 9例胆固醇结晶栓塞临床病理及预后分析. 中国血液净化 2010,9:621-623 5.Zhou FD, Zhao MH, Zou WZ, Liu G, Wang H. The changing spectrum of primary glomerular diseases within 15 years: a survey of 3331 patients in a single Chinese centre. Nephrol Dial Transplant. 2009 Mar;24(3):870-6. 6.Su T, Li HC, Chen M, Gao L, Zhou FD, Wang RG, Zhang H, Li XM, Zhao MH. Invasive pulmonary aspergillosis in patients with 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 associated vasculitis. J Clin Rheumatol. 2009 Dec;15(8):380-2 7.Qu Z, Zheng X, Wang SX, Ao J, Zhou FD, Chen M, Liu G.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renal amyloidosis: an analysis of 32 patients in a single Chinese centre. Nephrology (Carlton). 2010 Feb;15(1):102-7. 8.Chen M, Zhou FD, Zhao MH, Wang HY. Normoalbuminaemia is associated with IgA nephropathy in primary glomerulopathy with nephrotic-range proteinuria in Chinese patients. Nephrol Dial Transplant. 2011 Apr;26(4):1247-52. (责任作者) 9.Zhou FD, Shen HY, Chen M, Liu G, Zou WZ, Zhao MH, Wang HY. The renal histopathological spectrum of patients with nephrotic syndrome: an analysis of 1523 patients in a single Chinese centre. Nephrol Dial Transplant. 2011;26:3993-7 编写教科书及行业标准制定情况 1、王海燕主编《肾脏病学》第三版, 参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王海燕主编《肾脏病临床概览》,参编,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 3、钱家麒主编《难治性泌尿系统疾病》,参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四)-9、杨莉副教授工作情况 省级以上学术团体及国家级专业杂志任职情况: 国际肾脏病学会急性肾损伤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生理学会肾脏生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女医师协会肾脏病医学专家委员会委员 临床肾脏病学杂志编委 27 医疗工作情况(掌握先进医疗技术、解决疑难重症的能力、主持开展新技术新业务情况、年度专科查房次数以及参加三级医院间重大会诊次数): 掌握肾活检及中央静脉置管术,擅长急性肾损伤、肾小管间质病和药物肾脏损害的诊断与治疗。每年参加专科查房52次、参加三级医院间重大会诊13次。 科研教学情况(近三年所承担科研项目、获奖成果、专利、发表论著、指导研究生毕业等) 承担科研项目(均为课题负责人): 1. 201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70549)泌尿疾病内科学 37万元 2. 2011-北京市优秀人才计划 10万元 发表文章 1. Li Yang and Tao Su, Xiao-Mei Li, Xuan Wang, Shao-Qing Cai, Li-Qiang Meng, Wan-Zhong Zou, Hai-Yan Wang. Aristolochic Acid Nephropathy: Variation in Presentation and Prognosis. Nephrol Dial Transplant. 2011; Epub in July 2. Li Yang, Tatiana Y Besschetnova, Craig R Brooks, Jagesh V Shah1 & Joseph V Bonventre. Epithelial cell cycle arrest in G2/M mediates kidney fibrosis after injury. Nature Medicine. 2010 May;16(5):535-43. 3. Wu Y, Yang L, Su T, Wang C, Liu Get and Li XM. Path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a Panel of Urinary Biomarkers in Patients with Drug-Induced Tubulointerstitial Nephritis. Clin J Am Soc Nephrol. 2010; 5: 1954-1959. 4. Wu Y, Su T, Yang L, Zhu SN and Li XM. Urinary 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 A potential biomarker for predicting rapid progression of drug-induced chronic tubulointerstitial nephritis. Am J Med Sci. 2010;339(6):537-542. 5. Joseph Bonventre, Li Yang. Cellular Pathophysiology of Ischemic Acute Kidney Injury. J Clinic Invest, 2011;121(11):4210–4221 6. Yang L, Humphreys BD, Bonventre JV: Pathophysiology of Acute Kidney Injury to Chronic Kidney Disease: Maladaptive Repair. Kellum JA, Ronco C, Vincent J-L (eds): Controversies in Acute Kidney Injury. Contrib Nephrol. Basel, Karger, 2011, 174: 149–155 7. Bonventre JV, Yang L. Kidney injury molecule-1.Current Opinion in Critical Care, 2010 16:556-561. 8. 杨莉。急性肾衰竭(急性肾损伤)。中华医学检验学杂志。2010,34(5):476-480 9. Li Yang, Joseph V Bonventre. Diagnosis and Clinical Evaluation of Acute Kidney Injury. 821-829. 见:Jurgen Floege, Richard Jonhson and John Feehally 主编,Comprehensive Clinical Nephrology。出版社:ELSEVIER SAIMDERS,美国。 2010,第四版。 姓 名 毕业学校 学历学位 所学专业 专 长 外语语种 (四)-10、陈育青副教授工作情况 陈育青 性别 女 出生年月 北京大学医学部 博士 职称 肾脏病学 副教授 毕业时间 导师 从事本专业年限 肾脏病的遗传学 英语 熟练程度 佳 28 1972.1 2000.7 硕士 17年 电子邮件 第二外语 联系电话 无 无 熟练程度 (办): (手机): 省级以上学术团体及国家级专业杂志任职情况: 医疗工作情况(掌握先进医疗技术、解决疑难重症的能力、主持开展新技术新业务情况、年度专科查房次数以及参加三级医院间重大会诊次数): 医疗水平及技术特长:擅长遗传性肾脏病,慢性肾脏病及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科研教学情况(近三年所承担科研项目、获奖成果、专利、发表论著、指导研究生毕业等) 承担的课题(均为课题负责人) 1.20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IRT0803):38万元 2.2011年:教育部新世纪人才(81021004):50万元 3.2009年:首都医学发展基金重点支持项目: 10万元 发表论著 近3年发表SCI收录论文8篇,其中责任作者2篇。 代表性论著 (第一/责任作者,): 1、 Chen Y, Zhang K, Wen G, Rao F, Sanchez AP, Wang L, Rodriguez-Flores JL, Mahata M, Mahata SK, Waalen J, Ziegler MG, Hamilton BA, O'Connor DT. Human Dopamine beta-Hydroxylase Promoter Variant Alters Transcription in Chromaffin Cells, Enzyme Secretion, and Blood Pressure. Am J Hypertens. 2011; 24(1):24-32. (IF 3.122) 2、 Chen Y, Rao F, Wen G, Gayen JR, Zhang K, Vaingankar SM, Biswas N, Mahata M, Friese RS, Fung MM, Salem RM, Nievergelt C, Bhatnagar V, Hook VY, Ziegler MG, Mahata SK, Hamilton BA, O'Connor DT. Naturally occurring genetic variants in human chromogranin A (CHGA) associated with hypertension as well as hypertensive renal disease. Cell Mol Neurobiol. 2010 Nov; 30 (8):1395-400. (IF2.42) 3、 Chen Y, Salem RM, Rao F, Fung MM, Bhatnagar V, Pandey B, Mahata M, Waalen J, Nievergelt CM, Lipkowitz MS, Hamilton BA, Mahata SK, O'Connor DT. Common Charge-Shift Mutation Glu65Lys in K Channel β(1)-Subunit KCNMB1: Pleiotropic Consequences for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and Progressive Renal Disease. Am J Nephrol. 2010; 32(5):414-424. (IF 3.481) (corresponding authour) 4、 Chen Y, Lipkowitz MS, Salem RM, Fung MM, Bhatnagar V, Mahata M, Nievergelt CM, Rao F, Mahata SK, Schork NJ, Hicks PJ, Bowden DW, Freedman BI, Brophy VH, O'Connor DT; AASK.Progression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 Adrenergic genetic influence on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decline in hypertensive nephrosclerosis. Am J Nephrol. 2010; 32(1):23-30. (IF 3.481) 5、 Chen Y, Wen G, Rao F, Zhang K, Wang L, Rodriguez-Flores JL, Sanchez AP, Mahata M, Taupenot L, Sun P, Mahata SK, Tayo B, Schork NJ, Ziegler MG, Hamilton BA, O'Connor DT. Human dopamine beta-hydroxylase (DBH) regulatory polymorphism that influences enzymatic activity, autonomic function, and blood pressure. J Hypertens. 2010, 28(1):76-86 (IF 4.988) 6、 Han, J.Pan, Y., Chen, Y., et al. Common Apolipoprotein E Gene Mutations Contribute to 29 Lipoprotein Glomerulopathy in China. Nephron Clin Pract 2010;114:c260-c267 (IF 1.606) (Corresponding Author) 7、 Fung MM, Chen Y, Lipkowitz MS, Salem RM, Bhatnagar V, Mahata M, Nievergelt CM, Rao F, Mahata SK, Schork NJ, Brophy VH, O'Connor DT; AASK Co-Investigators.Adrenergic beta-1 receptor genetic variation predicts longitudinal rate of GFR decline in hypertensive nephrosclerosis. Nephrol Dial Transplant. 2009; 24(12):3677-86. (IF 3.306) (Co-first author) 8、 Chen Y, Mahata M, Rao F, Khandrika S, Courel M, Fung MM, Zhang K, Stridsberg M, Ziegler MG, Hamilton BA, Lipkowitz MS, Taupenot L, Nievergelt C, Mahata SK, O'Connor DT. Chromogranin A regulates renal function by triggering Weibel-Palade body exocytosis. J Am Soc Nephrol. 2009; 20 (7):1623-32. (IF 7.689) 指导研究生毕业 联合培养研究生1名(已毕业) 7年制2名(已毕业) 临床博士研究生1名(副导师) 实验室硕士1名 (已毕业,副导师) 在读实验室博士 2名(副导师) 实验室硕士1名 (四)-11、程叙扬副主任医师工作情况 省级以上学术团体及国家级专业杂志任职情况: 无 医疗工作情况(掌握先进医疗技术、解决疑难重症的能力、主持开展新技术新业务情况、年度专科查房次数以及参加三级医院间重大会诊次数): 1.掌握肾小球病的最新治疗指南,并结合病人实际病情进行治疗的指导。 2.在临床上工作多年,对肾内科疑难重症病例的诊断与治疗有丰富经验,曾负责诊治过多例疑难重症病例,包括重症肾病综合症、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急性性肾炎、狼疮危象、ANCN相关性小血管炎、恶性高血压、HUS、Castlman病、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较少伴血栓、横纹肌溶解伴急性肾小管坏死、肾皮质坏死等疾病。 3.在血液净化领域工作多年,掌握常规血液透析、高通量透析、血液透析滤过、血液灌流,CRRT、血浆置换、血浆吸附技术。随时学习掌握最新的国际透析病人管理指南。针对我国血液制品严重缺乏的现状,主持开展双重血浆置换技术,并成功应用于20余例抗GBM病患者的抢救,及重症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狼疮病人的治疗。在我院率先开展重症黄疸性肝炎病人的胆红素吸附治疗技术。 4. 参加或主持肾内科主任查房、临床病理讨论、血液透析室主任查房,每年约120次。参加院内重症病人的全院会诊,每年4-6次 。近三年参加三级医院间重大会诊共30余次。 30 科研教学情况(近三年所承担科研项目、获奖成果、专利、发表论著、指导研究生毕业等) 参加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两项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070587:钙激活的大电流钾离子通道亚基影响慢性肾脏病进展的机制探讨.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070549: 发表论著(第一作者或责任作者): 1. 程叙扬,金其庄,毛微波,等:双重血浆置换清除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效果研究。中国血液净化,2009,8(3),147-151 2. Cheng XY, Dai HH, Wan H, et al. Interaction of Programmed Death-1 and Programmed Death-1 Ligand-1 contributes to testicular immune privilege. Transplantation 2009;87: 1778–1786 3. 蔡砺,刘慧兰,程叙扬*(责任作者)等:高通量血液透析可以有效地清除β2微球蛋白和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慢性炎症状态。中国血液净化,2010,9:25-28. 4. 程叙扬,蔡美顺,崔太根,左力等:活性炭联合大黄制剂协助控制慢性肾脏病高磷血症。中国血液净化,2011,10(3):119-124 指导研究生: 作为副导师,协助左力教授指导博士研究生3名, 硕士生5名。 (四)-12、苏涛副教授工作情况 省级以上学术团体及国家级专业杂志任职情况: 无 31 医疗工作情况(掌握先进医疗技术、解决疑难重症的能力、主持开展新技术新业务情况、年度专科查房次数以及参加三级医院间重大会诊次数): 具备各种肾脏疾病、危重症及疑难病例的独立诊治能力,掌握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技术,参加肾内科专科查房50例次/年,参加三级医院间重大会诊6次。 科研教学情况(近三年所承担科研项目、获奖成果、专利、发表论著、指导研究生毕业等) 参与科研项目: 1. 体外培养的人肾细胞内中药成分马兜铃酸和马兜铃内酰胺类的HPLC检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9-2011) 2. 肾损伤分子-1介导肾小管上皮细胞吞噬作用的病生理意义及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0-2013) 3. 体外培养的人肾细胞内中药成分马兜铃酸和马兜铃内酰胺类的HPLC检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9-2011) 发表文章(第一作者或责任作者): 1. Su T, Li HC, Chen M, Gao L, Zhou FD, Wang RG, Zhang H, Li XM, Zhao MH. Invasive pulmonary aspergillosis in patients with ANCA associated vasculitis. J Clin Rheumatol. 2009,15: 380-382 2. 苏涛, 周福德, 马明信, 李晓玫. 疑难病例析评 酱油色尿-肝功能异常-急性肾衰竭-下肢烧灼样疼痛. 中华医学杂志. 2009, 89: 927-930 3. 苏涛, 章友康. 肾脏疾病应用免疫抑制治疗并发重症肺炎的防治.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10, 10: 61-64 4. 张俊霞, 苏涛*, 李晓玫. 不同致病药物相关急性间质性肾炎的临床特点分析. 北京医学. 2009, 31: 146-149 (通讯作者) 5. Su T, Zhang L, Li X, et al. Regular use of nephrotoxic medicines i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chronic kidney disease—results from a Chinese population study. Nephrol Dial Transplantation. 2011 Jun;26(6):1916-23. 6. Yang L and Su T, et al. Aristolochic Acid Nephropathy: Variation in Presentation and Prognosis. Nephrol Dial Transplantation. (2011-6 epub) (共同第一作者) 7. 苏涛, 刘晓玲,张宜苗,等. 汞中毒相关肾小球疾病的临床病理分析. 中华肾脏病杂志. 2011, 27:333 8. 郑茜子, 苏涛, 王玉. 喹诺酮类药物所致急性间质性肾炎.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1, 13:218 (共同第一作者) 9. 郑茜子, 王玉,苏涛*. 肾炎综合征、伴顽固性高血压、进展性肾功能损害:纤维样肾小球病1例报告. 北京医学, 2011, 02期(通讯作者) 10. 梁辑, 苏涛*. β甘草酸复方制剂致假性醛固酮症1例.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1, 13:151(通讯作者) (四)-13、金其庄副主任医师工作情况 省级以上学术团体及国家级专业杂志任职情况: 中国医院协会血液净化管理分会委员 中国医院协会血液净化管理分会血液净化通路学组组长 32 医疗工作情况(掌握先进医疗技术、解决疑难重症的能力、主持开展新技术新业务情况、年度专科查房次数以及参加三级医院间重大会诊次数): 具备各种危重症及疑难肾脏疾病诊治能力,尤其擅长各种血液净化治疗技术的应用,及血管通路的建立和维护,具有处理疑难病例的丰富经验。担任肾内科危重症肾脏疾病血液净化治疗组负责人,在国内最早设立危重肾脏病监护单元(CCNU),率先开展危重肾脏疾病的各种血液净化治疗及血管通路的介入治疗。 参加肾内科专科查房100例次/年,参加三级医院间重大会诊30-50例次。 科研教学情况(近三年所承担科研项目、获奖成果、专利、发表论著、指导研究生毕业等) 发表文章: 1. 王鑫,秦卫,左力,等。经皮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瘘功能不良。中国血液净化,2011 10 (9): 479-482(通讯作者) 2. 王鑫,左力,金其庄。终末期肾病患者行开胸心脏外科手术的临床分析。中国血液净化,2011 10 (12): 642-646(通讯作者) 3. 甄国华,金其庄, 邹万忠,等。急性肾皮质坏死7例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1, 8期(通讯作者) 4. 李京,戴晓霞, 张宜默, 等。血液透析长期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功能不良发生率及影响因素分析。中国血液净化,2010 9 (4): 178-181(通讯作者) (四)-14、董捷副教授工作情况 省级以上学术团体及国家级专业杂志任职情况: 国际腹膜透析学会Education Committee 委员 北京市血液净化质量控制中心 专家组成员 医疗工作情况(掌握先进医疗技术、解决疑难重症的能力、主持开展新技术新业务情况、年度专科查房次数以及参加三级医院间重大会诊次数): 掌握中央静脉置管术及腹膜透析管植入术。擅长慢性肾脏病、腹膜透析治疗及其合并症的处理。每年参加专科查房104次、参加三级医院间重大会诊12次。 科研教学情况(近三年所承担科研项目、获奖成果、专利、发表论著、指导研究生毕业等) 承担科研项目(均为课题负责人): 1. 2010-2012-Fresenius Kabi Research Award: α-酮酸改善腹透患者胰岛素抵抗的研究(4万欧元) 2. 2011-2012-首都临床特色专项研究基金重点项目:一次性清洁操作仓改善腹透患者生活质量及预防腹膜炎的研究(80万欧元) 3. 2011-2012-ISN Research Award from ISN GO R&P committee: 不同收入和教育水平对腹透患者预后的影响(1万美元) 获奖:2012-2014 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50万元) 33 专利:“一次性清洁操作仓”获得实用新型专利(ZL 201020132526.2) 指导研究生:作为副导师指导杨志凯(2008年)和卓敏(2010年)取得临床博士生学位 近3年发表论著(为第一作者或责任作者) 1. Dong J, Li Y, Yang Z, Luo J, Zuo L. Time-dependent associations between total sodium removal and mortality in patients on peritoneal dialysis. Perit Dial Int. 2011 Jul;31(4):412-21. 2. Zhuo M, Dong J, Zheng Y, Zuo L. Are ACEI/ARBs associated with the decreased peritoneal protein clearance in long-term PD patients? Nephrol Dial Transplant. 2011 Aug;26(8):2684-90. 3. Dong J, Xu Y, Li Y, Yang Z. Does association with volume status and inflammation account for the increased death risk from high peritoneal protein clearance in eritoneal dialysis? Blood Purif. 2010;30(2):127-34. 4. Dong J, Sundell MB, Pupim LB, Wu P, Shintani A, Ikizler TA. The effect of resistance exercise to augment long-term benefits of intradialytic oral nutritional supplementation in chronic hemodialysis patients. J Ren Nutr.2011 Mar;21(2):149-59. 5. Dong J, Chen Y. Impact of the bag exchange procedure on risk of peritonitis. Perit Dial Int. 2010 Jul-Aug;30(4):440-7. 6. Dong J, Li Y, Yang Z, Luo J. Low dietary sodium intake increases the death risk in peritoneal dialysis. Clin J Am Soc Nephrol. 2010 Feb;5(2):240-7. 7. Dong J, Ikizler TA. New insights into the role of anabolic interventions in dialysis patients with protein energy wasting. Curr Opin Nephrol Hypertens. 2009 Nov;18(6):469-75. 8. Xu Y, Dong J, Zuo L. Is frequency of patient-physician clinic contact important in peritoneal dialysis patients? Perit Dial Int. 2009 Feb;29 Suppl 2:S83-9. 9. Li Y, Dong J, Zuo L. Is 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 a good index of nutrition in peritoneal dialysis patients with gastrointestinal symptoms? Perit Dial Int. 2009 Feb;29 Suppl 2:S78-82. 10. Dong J, Li YJ, Lu XH, Gan HP, Zuo L, Wang HY. Correlations of lean body mass with nutritional indicators and mortality in patients on peritoneal dialysis. Kidney Int. 2008 Feb;73(3):334-40. 11. Dong J, Li Y, Xu Y, Xu R. Daily protein intake and survival in patients on peritoneal dialysis. NDT 2011; 26(11): 3715-3721. (四)-15、张路霞副教授工作情况 省级以上学术团体及国家级专业杂志任职情况: 北京市医学会临床流行病分会委员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Nephrology》、《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Clinic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Nephrology》,《中华内科杂志》、《中华肾脏病杂志》审稿人。 34 医疗工作情况(掌握先进医疗技术、解决疑难重症的能力、主持开展新技术新业务情况、年度专科查房次数以及参加三级医院间重大会诊次数): 掌握肾脏内科常用医疗技术、能够解决一般疑难重症、常规参加查房及参加会诊。主持开展慢性肾脏病整体门诊的建立,从患者管理、营养指导、健康教育等方面进行患者管理,构建一体化管理患者的模式。 科研教学情况(近三年所承担科研项目、获奖成果、专利、发表论著、指导研究生毕业等) 承担的科研项目(均为课题负责人,累计科研经费105.8万元) 1、 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B类) 2、 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基金 3、 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 4、 国际肾脏病协会科研专项基金一项 发表论文(第一作者或责任作者) 1. Zhang L, Zhang P, Wang F, et al. Prevalence and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CKD: a population study from Beijing. Am.J.Kidney Dis. 2008;51(3):373-384. 2. Xu R, Zhang L, Zhang P, et al. Gender-specific reference value of urine albumin-creatinine ratio in healthy Chinese adults: results of the Beijing CKD survey. Clin Chim Acta 2008;398(1-2):125-9. 3. Xu R, Zhang L, Zhang P, et al. Comparison of the prevalence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 among different ethnicities: Beijing CKD survey and American NHANES. Nephrol Dial Transplant 2009;24(4):1220-6. 4. Zhang L, Wang H. Chronic kidney disease epidemic: cost and health care implications in China. Semin Nephrol 2009;29(5):483-6. 5. Wang F, Zhang L, Liu L, et al. Level of kidney function correlates with cognitive decline. Am J Nephrol 2010;32(2):117-21. 6. Wang F, Zhang L, Zuo L, et al. Mortality and renal function decline among a community-based Chinese population with normal or mildly impaired renal function. Nephrol Dial Transplant 2011. 7. Gao B, Zhu L, Pan Y et al. Ocular fundus pathology and chronic kidney disease in a Chinese population. BMC Nephrol, 2001, 17(12):62-69 8. Zhang L, Wang F, Wang X et al.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plasma uric acid and renal function decline in a Chinese population-based cohort. Nephrol Dial Transplant, 2011, ePub 9. Zhang L, Curhan GC, Hu FB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passive and active smoking and incident type 2 diabetes in women. Diabetes Care, 2011, 34(4): 892-7 (四)-16、王芳副主任医师工作情况 省级以上学术团体及国家级专业杂志任职情况: 无 35 医疗工作情况(掌握先进医疗技术、解决疑难重症的能力、主持开展新技术新业务情况、年度专科查房次数以及参加三级医院间重大会诊次数): 2004年获得北京大学医学博士,并进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工作。熟练掌握各种肾小球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技术。能够独立组织肾脏病危重患者的救治,年度专科查房百余次,参加院级重大会诊十余次。特别是在慢性肾脏病的早期筛查、慢性肾脏病患者队列人群的建立及随访方面进行深入的临床研究及流行病学探讨,将慢性肾脏病的治疗提前至预防。此外,长期参与我科肾小球疾病、慢性肾脏病患者门诊随访,延伸我科出院病人的医疗服务,改善肾脏病患者预后,并为开展进一步研究及防治奠定了基础。 科研教学情况(近三年所承担科研项目、获奖成果、专利、发表论著、指导研究生毕业等) 科研项目(参与者) 1.2008: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慢性肾脏病预警与防治研究。 2.2010 卫生部行业专项科研项目——泌尿系统重大疾病的防治研究。 发表论文(第一作者) 1. Wang F, Zhang Luxia, Liu L, Wang H. Level of kidney function correlates with cognitive decline. American Journal of Nephrology. 2010;32(2):117-21. 2. 王芳,张路霞,张普洪,徐国宾,左力,王海燕。人群调查中尿白蛋白检测方法的研究。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1,34(3):240-244 3. Wang F, Zhang L, Zuo L, Liu L, Wang H.Mortality and renal function decline among a community-based Chinese population with normal or mildly impaired renal function. Nephrol Dial Transplant. 2011,26(9):2847-52. (四)-17、吕继成副教授工作情况 省级以上学术团体及国家级专业杂志任职情况: 《Nephrology》、《中华肾脏病杂志》审稿人 医疗工作情况(掌握先进医疗技术、解决疑难重症的能力、主持开展新技术新业务情况、年度专科查房次数以及参加三级医院间重大会诊次数): 熟练掌握血液透析、肾活检、床旁血液透析以及透析插管技术,善于肾脏疑难疾病的诊断尤其Castleman疾病肾损害、血栓性微血管病肾损害、血管淋巴样增生伴嗜酸细胞增多症(ALHE)、Kimura病等疑难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在国际上最先报道Castleman病合并抗肾小球基底膜病(Am J Med Sci 2009)并成功的治疗(目前生存已经超过6年),在国际上报道最大有关Castleman病肾损害的队列报道(nephrol Dial Transplant 2011)指出关于Castleman病在我国最常见的损伤原因为血栓性微血管病样损伤;担负每年的院内重大疾病的综合会诊和急诊会诊(每年至少1月)。 36 科研教学情况(近三年所承担科研项目、获奖成果、专利、发表论著、指导研究生毕业等) 每年参加2次北京大学8年制医学生大堂授课,近三年来指导硕士生(包括联合培养)4名(2名已经毕业),作为副导师指导临床型博士研究生3名(2名已经毕业);其中2011年指导的博士研究生获得当年北京大学优秀博士生。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同时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的骨干成员,获得北京市科技三等奖1项,发表SCI论文近30篇,包括Lancet1篇;其中作为第一作者或者责任作者发表SCI论文8篇,应邀为 Journal of Hypertension书写editorial1篇 1. Xu D, Lv J, Dong Y, Wang S, Su T, Zhou F, Zou W, Zhao M, Zhang H. Renal involvement in a large cohort of Chinese patients with Castleman disease. Nephrol Dial Transplant. 2011 May 19. [Epub ahead of print] PubMed PMID: 21602182.(责任作者) Lv J, Perkovic V. Blood pressure management in diabetes: a path forward? J Hypertens. 2011 Jul;29(7):1283-4. Lv J, Yang Y, Zhou X, Yu L, Li R, Hou P, Zhang H. FCGR3B copy number variation is not associated with lupus nephritis in a Chinese population. Lupus. 2010 Feb;19(2):158-61. Qin L, Lv J, Zhou X, Hou P, Yang H, Zhang H. Association of IRF5 gene polymorphisms and lupus nephritis in a Chinese population. Nephrology (Carlton). 2010 Oct;15(7):710-3. doi: 10.1111/j.1440-1797. (并列第一作者) Lv J, Zhang H, Chen Y, Li G, Jiang L, Singh AK, Wang H. Combination therapy of prednisone and ACE inhibitor versus ACE-inhibitor therapy alone in patients with IgA nephropathy: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Am J Kidney Dis. 2009 Jan;53(1):26-32. Lv J, Zhang H, Zhou F, Zou W, Singh AK, Wang H. Anti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 disease associated with Castleman disease. Am J Med Sci. 2009 Mar;337(3):206-9. 2. 3. 4. 5. 6. (四)-18、王玉副教授工作情况 省级以上学术团体及国家级专业杂志任职情况: 《中华肾脏病杂志》审稿人 中国高血压联盟 青年理事 医疗工作情况(掌握先进医疗技术、解决疑难重症的能力、主持开展新技术新业务情况、年度专科查房次数以及参加三级医院间重大会诊次数): 掌握肾内科基本医疗技术,有一定解决疑难重症的能力,擅长慢性肾脏病,肾性高血压的诊治,按科室安排参与专科查房及院间会诊任务 科研教学情况(近三年所承担科研项目、获奖成果、专利、发表论著、指导研究生毕业等) 承担科研项目(主持) 1、2011年国家自然科学主任专项基金(81041001) 发表文章(均为第一作者或责任作者) 1. Wang Y, Zhang LX, Li XM, Xu YL, Yang M, Qian JQ, Wang LN, Chen N, Gu Y, Chen MM, Xing CY, Chen XM, Hou FF, Yu XQ, Cheng XM, Guo LZ, Wei CY, Huang GD, Zhang Q, Wang 37 2. 3. 4. 5. 6. 7. R, Wang L, Mei CL, Li YY, Liu ZH, Zhao LC, Wu YF, Wang HY. Improvement of awareness, treatment and control of hypertension among chronic kidney disease patients in China from 1999 to 2005. Hypertension Research 2009; 32:444–449 孙鲁英,王玉*,陈淑芳,孙孟李,李晓玫. 严格限盐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压及尿蛋白的影响. 中华内科杂志 2009,48(12):995-998 廖爱能,彭红英,王玉*,李晓玫. 慢性肾脏病合并顽固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分析. 临床荟萃 2009,24(19) 陈净,王玉*,田江,谢子建,李晓玫. 慢性肾炎患者血浆海蟾蜍毒素水平及其肾脏受体表达变化. 中华肾脏病杂志 2010,26(9):653-656 孟立强,王玉*,张路霞,吕继成,王海燕. 中晚期慢性肾脏病患者肾功能进展危险因素-单中心慢性肾脏病专业门诊队列研究. 中华肾脏病杂志 2011, 郑茜子,苏涛,王玉*. 氟喹诺酮类药物所致急性间质性肾炎临床分析.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1,13 (4): 5 Wang Y, Sun LY, Wang HY, Li XM. Importance and benefits of dietary sodium restriction in the management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 patients: experience from a single Chinese center. Int Urol Nephrol, DOI : 10.1007/s11255-011-9986-x. (五)年龄结构 人员类别 医 师 护 士 技 师 药 师 总 计 人 数 50 83 9 年龄结构(%) 30岁以下 30-50岁 20 36 0 (六)职称结构 人员类别 医 师 护 士 技 师 药 师 总 计 人 数 50 83 9 正高级 9 0 0 职称结构(%) 副高级 中 级 11 10 1 20 0 3 初 20 62 6 27 42 7 50-60岁 1 5 2 60岁以上2 0 0 (七)学历学位结构 人员类别 医 师 护 士 技 师 药 师 总 计 人 数 50 83 9 博士 研究生 34 0 0 学历学位分类 硕士 本科 研究生 学士 15 1 3 26 1 0 大专以下0 54 8 (八)护理专科业务培训情况 38 培训名称 全国腹膜透析新进展学习班 全国腹膜透析新进展学习班 北京市血液透析专科护士培训 北京市血液透析专科护士培训 全国腹膜透析新进展学习班 全国腹膜透析专科护士培训 主要内容 腹膜透析新进展 腹膜透析新进展 专科护理技术操作 专科护理技术操作 腹膜透析新进展 腹透护理管理 举办时间 2009.8 2010.8 2010.10 2011.7 2011.8 2011.7 参加人员数量 100 100 15 11 100 8 (九-1)护士长情况 姓 名 毕业学校 学历学位 所学专业 性别 女 出生年月 1963.3 北京医科大学 毕业时间 1999年 学士 职称 副主任护师 导师 吴光翌 护理学;临床医学 从事本专业年限 25年 大内科临床护理,尤其肾内科临床护理与管理、腹透的临床的管理 和护理、腹透透析专科护士培训及病人教育,慢性病的管理及病人 教育。 英语 熟练程度 一般 电子邮件 无 熟练程度 (办): (手机): 王兰 专 长 外语语种 第二外语 联系电话 省级以上学术团体及国家级专业杂志任职情况: 中华护理学会血液净化委员会秘书 北京护理学会肾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华护理杂志肾科临床审稿专家 中国血液净化杂志腹透护理审稿专家 护理工作情况(掌握先进护理技术、解决疑难重症护理的能力、年度护理查房次数等): 在内科临床工作20余年,先后在心血管、消化、血液、肾脏、呼吸、CCU等专业病房从事临床护理、教学、科研等工作,尤其在肾科工作年限最长。曾任北大医院肾内科腹透中心任护士长10年,并负责腹透临床护理、管理、科研及教学等项工作。现任慢性肾脏病的病人管理与健康教育工作。熟悉大内科临床护理,尤其肾内科临床护理、腹透的临床的管理和护理、腹透透析专科护士培训及病人教育,慢性病的管理及病人教育方面具有较丰富经验。 工作努力和探索腹透的管理和护理专科培训和病人教育新模式,在腹透工作中充分发挥护士在治疗与教育的作用,强调病人在治疗中与医护人员合作掌握自我管理,运用以规范化门诊随访,先进的护理模式对病人实施责任制的病房式管理;以团队合作和个体化治疗,全方位治疗与康复,持续质量提高为核心等现代化化管理模式和理念 ,在慢性病及腹膜透析专业护理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核心力量,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腹膜透析的护理,病人培训与教育,慢性疾病管理,饮食管理,糖尿病腹透病人的管理,病人的康复管理,等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进行一系列的临床护理实践活动与护理研究,受到病人好评及同行认可。 39 科研教学情况(近三年所承担科研项目、获奖成果、专利、发表论著、指导研究生毕业等) 近三年来,在腹膜透析的护理,病人培训与教育,慢性疾病管理,饮食管理,糖尿病腹透病人的管理,病人的康复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的临床护理及护理科研工作,进行一系列的临床护理实践活动与护理研究,受到病人好评及同行认可。 科研项目: 护理科研基金: 糖尿病与非糖尿病腹透患者退出原因调查比较。 发表论文: 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腹膜透析时机的比较研究,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7):2403-2405. 获奖: “以责任护士提高腹膜透析治疗质量的系列研究”(担任课题负责人)获得2011年中华护理学会科技奖一等奖(第一获奖人) 姓 名 毕业学校 学历学位 所学专业 专 长 外语语种 第二外语 联系电话 (九-2)护士长情况 许莹 性别 女 出生年月 1979.6 中国医科大学 毕业时间 2003年 硕士 职称 主管护师 导师 路潜 护理学 从事本专业年限 8年 肾内科临床护理与管理、、腹透透析专科护理、科研,腹透透析专科护士培训及病人教育 英语 熟练程度 熟练 电子邮件 无 熟练程度 (办): (手机): 省级以上学术团体及国家级专业杂志任职情况: 无 护理工作情况(掌握先进护理技术、解决疑难重症护理的能力、年度护理查房次数等): 从事肾内科腹膜透析临床护理、教学、科研等工作,现任肾内科腹膜透析中心护士长。 科研教学情况(近三年所承担科研项目、获奖成果、专利、发表论著、指导研究生毕业等) 熟练掌握腹膜透析相关专业理论与技术。擅长专科护士的培训,多次承担各类全国腹透护士学习班和专科护士基地的教学工作。有较强的科研能力。 发表论文: 1、 Xu Y, Dong J, Zuo L.Is frequency of patient-physician clinic contact important in peritoneal dialysis patients?[J]. Perit Dial Int. 2009 Feb;29 Suppl 2:S83-9. 2、 许莹,董捷,路潜等.腹膜透析病人外出口护理依从性及其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血液净化,2011,10(6):342-345 获奖情况 “以责任护士提高腹膜透析治疗质量的系列研究”获得2011年中华护理学会科技奖一等奖(第四获奖人)。 40 (九-3)护士长情况 姓 名 毕业学校 学历学位 所学专业 专 长 外语语种 于重燕 本科学士 性别 女 出生年月 毕业时间 19711202 1990 21 北京大学医学部护理学院 职称 主管护师 导师 护理 从事本专业年限 危重症护理、血液透析护理、床旁透析护理 英语 熟练程度 一般 电子邮 件 第二外语 熟练程度 联系电话 (办): (手机): 省级以上学术团体及国家级专业杂志任职情况: 无 护理工作情况(掌握先进护理技术、解决疑难重症护理的能力、年度护理查房次数等): 熟练掌握各种透析机及床旁透析机的操作,及时沉稳的协助医生完成危重患者的抢救工作,领导床旁透析小组负责全院重症患者的血液透析治疗工作以及血液净化治疗工作如血浆置换、胆红素吸附、双重血浆置换等。协助儿科、传染科、外科监护室等兄弟科室进行床旁透析治疗的培训工作。 科研教学情况(近三年所承担科研项目、获奖成果、专利、发表论著、指导研究生毕业等) 1、 李玖玲,于重燕,程叙扬,等.双重血浆置换治疗抗基底膜病患者的护理.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25):2516-2518 。 (九-4)护士长情况 姓 名 曹立云 性别 女 出生年月 1971.10 毕业学校 北京大学医学部夜大学 毕业时间 2001.7 学历学位 所学专业 专 长 外语语种 英语 专科 职称 主管护师 导师 无 临床医学 从事本专业年限 21年 危重症护理、血液透析护理、临床护理管理 熟练程度 一般 电子邮件 第二外语 无 熟练程度 联系电话 (办): (手机): 省级以上学术团体及国家级专业杂志任职情况: 北京市血液透析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专家组成员。 护理工作情况(掌握先进护理技术、解决疑难重症护理的能力、年度护理查房次数等): 掌握血液净化护理技术、肾脏专科护理技术 年度护理查房次数:12次 科研教学情况(近三年承担科研项目、获奖成果、专利、发表论著、指导研究生等): 无 41 姓 名 杨立红 毕业学校 学历学位 所学专业 (九-5)护士长情况 性别 女 出生年月 1969.5.12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护校 大专 职称 护师 护理 毕业时间 1989.7 导师 无 从事本专业年限 22年 专 长 熟练掌握肾脏疾病的护理、腹膜透析病人的管理、专科护理管理 电子邮 件 第二外语 无 熟练程度 无 联系电话 (办): (手机): 省级以上学术团体及国家级专业杂志任职情况: 无 外语语种 英语 熟练程度 一般 护理工作情况(掌握先进护理技术、解决疑难重症护理的能力、年度护理查房次数等): 熟练掌握肾脏疾病的护理,指导临床护士颈、股静脉置管的护理、动静脉内瘘的护理,腹膜透析置管病人的护理,负责培训护士熟练掌握腹膜透析机的操作等,有丰富护理疑难重症病人的经验,良好的沟通能力,每年护理疑难重症病人约100人,每年参加或组织护理查房12余次,担任护士长10年有丰富的临床管理经验。 科研教学情况(近三年所承担科研项目、获奖成果、专利、发表论著、指导研究生毕业等) 无 (九-6)护士长情况 姓 名 孙淼 性别 女 出生年月 1977.07 毕业学校 北京医科大学卫生学校 毕业时间 1997.07 学历学位 大专(本科在读) 职称 护师 导师 无 所学专业 护师 从事本专业年限 14年 专 长 护理管理 外语语种 英语 熟练程度 一般 电子邮件 第二外语 熟练程度 联系电话 (办): (手机): 省级以上学术团体及国家级专业杂志任职情况: 无 护理工作情况(掌握先进护理技术、解决疑难重症护理的能力、年度护理查房次数等): 常握肾活检、中央静脉置管及动静脉内瘘术后护理技术。2011年参加北京护理学会举办的《护士长管理培训班》,并考试合格取得结业证书。病房每年组织护理查房6次。 科研教学情况(近三年所承担科研项目、获奖成果、专利、发表论著、指导研究生毕业等) 2011年在中国实用护理杂志发表《总结初期经验,再创优质护理佳绩》的文章。 42 (十)本专业人才培养情况说明(人才培养规划、培养方向及落实情况): 本学科历来重视人才培养,制定了长期的培养规划。同时也一直对国内兄弟院校、医院的学术骨干进行临床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形成了辐射效应。目前本学科拥有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9人。3年以来培养毕业的研究生36人,研究生的工作绝大多数在国际著名学术刊物发表。 在人才培养上重点培养本学科优秀人才以稳定队伍。针对每个人的特点,有计划地在医疗、教学和科研的不同研究方向上为每个中青年人才设计发展方向。例如对中青年学术骨干通过帮助其提高申请并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提高科研能力,安排其到各个研究方向上的国外最为优秀的肾脏病以及相关科室深造。目前本学科绝大部分学术骨干均为由单位送出后学成回国人员。经过有计划的培养,在临床流行病学、循证医学、遗传流行病学、肾脏病理、临床免疫学、血液净化、介入肾脏病学、现代医学生教育等方向培养了一批学术骨干并学成归国,成为本科室骨干。目前各个研究方向均拥有一支稳定的学术队伍,年龄结构和梯队合理,具有明显的可发展潜力。3年来,3人获得教育部新世纪人才称号,1人获得北京市科技新星称号,1人获得北京市优秀人才资助重点项目。 本科室积极推进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以促进人才培养,2年来133人次参加国际专业学术会议进行学术交流,其中70以上为中青年人才。有效地促进了中青年人才的成长。 人员姓名 陈 旻 张路霞 左力 陈育青 刘莉 杨莉 崔昭 董捷 金其庄 于峰 刘刚 侯平 吕继成 王素霞 鲍云非 王玉 刘立军 培训内容 科研型博士 公共卫生硕士 临床研究 遗传学研究 血液透析 基础研究 基础研究 临床研究 临床研究 教学 教学 实验技术 临床流行病 病理 临床研究 实验研究 实验研究 培训时间 2008.10-2009.9 2008.6-2010.6 2005.7-2007.3 2005.10-2008.1 2007.9-2009.7 2007.10-2010.6 2008.4-2008.7 2008.6-2009.11 2009.1-2009.4 2009.3-2009.5 2009.3-2009.5 2009.7-2009.12 2009.9-2010.11 2010.10-2010.12 2010.10-2010.12 2010.11-2011.11 2011.8-2011.10 主要方向 血管炎的发病机制 临床流行病学 CKD和血液透析的流行病学 分子遗传及遗传流行病学研究 血透临床研究 急性肾脏损伤 自身免疫病 腹透与肾脏营养 床旁血液净化 医学教育、临床管理 医学教育、临床管理 实验技术 临床流行病 肾脏病理诊断 临床队列研究 高血压 系统生物学 43 临床技术名称 肾活检术 中央静脉临时插管术 中央静脉长期插管术 自体动静脉内瘘术 CRRT(例) 血浆置换(例次) 血液透析(例次) 腹膜透析置管术 腹膜透析固定病人数 四、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 (一)总体水平 近3年开展例数 技术先进性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国际先进 国内领先 614 144 57 37 106 139 31294 90 375 629 287 105 77 114 188 32501 117 380 相关指标数据 780 294 133 85 154 222 38585 117 387 Ö Ö Ö Ö Ö Ö Ö Ö Ö Ö 指标名称 年出院人数 年门诊人次 平均住院日 年均手术量 疾病名称 慢性肾脏病5期 急性肾衰竭 血管炎 狼疮性肾炎 心力衰竭 恶性高血压 肺栓塞 肺出血肾炎综合急进性肾炎 淀粉样变性 合计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平均值 2787 70439 15.07 514 平均值 25.66% 12.90% 7.38% 5.32% 4.51% 3.33% 2.04% 1.29% 1.27% 0.9% 63.43% 2495 2622 3244 60849 69011 81456 16.55 15.72 12.94 328 586 629 近3年疑难危重病例比例情况 2009年 21.41% 16.38% 6.61% 5.89% 3.16% 3.45% 1.29% 1.22% 1.58% 1.01% 62.0%(63.7) 2010年 28.87% 11.06% 7.31% 4.30% 5.53% 3.07% 0.55% 1.54% 0.98% 1.47% 2011年 26.71% 11.25% 8.23% 4.39% 4.83% 3.46% 2.14% 1.10% 1.26% 0.22% 64.68%(71%) 63.59%(66.33%) (二)亚专科建设及亚专科技术应用 亚专科/业名称 血液透析 腹膜透析 重症监护室 患者例数 747 662 1874 44 近3年医疗工作情况 急危重疑难症治愈 好转症比例 比例 率 100% 100% 74.3% 100% 平均 住院日 肾脏病理诊断 肾脏超声 2035 26513 24.52% 8.21% 临床检验(ANCA/抗GBM抗体) 19182 95.14% 17.6 各亚专科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说明(包括技术应用和疑难病种诊治等) 1、肾脏病临床专业:本亚专科设有两个专业病房,9个专业随访门诊,包括IgA肾病、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血管炎、狼疮性肾炎、慢性肾脏病、肾小管间质病、肾动脉狭窄和高血压、透析前病人门诊等。可独立诊断所有肾脏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重症患者。 2、肾脏病临检专业:本亚专科可行尿酸化功能、尿细胞学分析、血清ANCA、抗GBM抗体、血清补体调节蛋白H因子、vWF剪切酶及相关抗体的检测。可为血管炎、抗肾小球基底膜病及血栓性微血管病等疑难危重症患者提供快速的血清学诊断。本亚专科服务范围辐射到全国。 3、肾脏病理诊断:本亚专科是独立的肾脏病理诊断室,可独立开展免疫荧光、免疫组化、光镜病理诊断和电镜病理诊断。每年完成肾活检诊断超过2000例,其中本院住院患者的肾活检病例数在600-800之间。 4、血液透析室:本学科血液透析室已有40余年历史,目前是北京市卫生局血液透析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的负责单位,拥有血液透析机38台。可以开展常规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血液灌流、高通量血液透析、血浆置换等多种血液净化方式,现有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140余人。 5、腹膜透析中心:本学科在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开展腹膜透析治疗,是国内开展此项工作最早的单位之一。于2002年成立腹膜透析中心。可独立进行腹膜透析置管手术、腹膜透析教育与培训,每年手术量超过100例,现有固定的维持性腹膜透析病人380余例,腹膜炎控制到60个病人月。 6、肾脏重症监护室:成立于2008年,现有ARRT机6台,CRRT机6台,可开展各种CRRT治疗技术、血浆置换及重症监护透析治疗。每年接受CRRT治疗人数在120-160人(1700-5000例次)。服务范围辐射至全院,并经常提供外院重大会诊和医疗服务。在突发事件中成立的抢救小分队成为国家卫生部和北京市卫生局的基本依靠力量。 7、肾脏结构(超声)专业:本科具有独立超声室,配有彩色多普勒超声2台,黑白超声机1台。可独立开展指导肾穿刺活检工作,并进行肾脏形态、大小、肾血管及上肢血管超声检查。 45 各亚专业的专业技术队伍情况说明(限500字以内) 肾脏病临床专业: 负责人:周福德主任医师、左力教授、张宏教授 肾一病房主治医师:张宜苗、王鑫。住院医师6名。 肾一病房护士长:杨立红。护士:17名。 肾二病房主治医师:陈旻教授、刘莉。住院医师6名。 肾二病房护士长:孙淼。护士:17名。 各专业门诊负责人:IgA肾病(张宏教授),狼疮性肾炎(于峰副教授),血管炎(陈旻教授),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刘刚主任医师),慢性肾脏病(张路霞副教授),肾小管间质疾病(李晓玫教授),肾动脉狭窄(张路霞副教授),高血压(王玉副教授),透析前病人门诊(左力教授)。 肾脏病临检专业: 负责人:崔昭主治医师。技师:许远、庞维。返聘医生:李惊子研究员。 肾脏病理诊断专业: 负责人:杨莉副教授。医生:邹万忠教授、章友康教授、王素霞主任医师、刘刚主任医师。技师:鄂杰、郑欣、屈磊。 血液透析室 负责人:左力教授。医生包括程叙扬副主任医师、苏涛副主任医师,住院医师2名。护士长:曹丽云。护士长助理:薛津津。护士20名。 腹膜透析中心: 负责人:董捷副教授。主治医:许戎、师素芳。护士长:王兰、许莹。护士13名。 肾脏重症监护室: 负责人:金其庄。主治医:曲贞。护士长:于重燕。护士10名。 肾脏超声专业: 负责人:屈海云医师,辅助人员2名。 46 (三)特色技术(提供5项技术) 近3年开展例数 特色技术名称 2009年 2010年 2105 2036 特色技术先进性 1、肾脏病理电镜检查 2011年 2150 Ö□国内最早 □国际最早 Ö国内领先 Ö□国际先进 特色技术应用情况说明: 本科肾活检标本常规进行透射电镜检查已有三十余年历史,系国内应用最早的单位,其中免疫电镜诊断技术处于国际先进和国际领先水平。电镜技术作为光镜和免疫病理学检查的重要补充,可以显示肾脏各部位的超微结构,区分细胞的类型,观察组织损伤程度及各种特殊物质的出现。对纤维蛋白、淀粉样蛋白、各种纤维、其他特殊蛋白和各种病原体导致的肾脏疾病均可见到有诊断意义的形态表现。使用此项技术,明显地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 该项特色技术为全国服务,每年检测逾2000例。 近3年开展例数 2009 年 2010 年 2011 年 548 470 615 特色技术先进性 2、尿酸化功能测定 □国内最早 □国际最早 Ö国内领先 □国际先进 特色技术应用情况说明: 特色技术名称 本学科临床检验室开展的尿酸化功能测定可协助监测肾脏调节酸碱平衡的能力,同时可用于协助诊断肾小管间质性疾病。该特色项目可以检测尿Ph值、尿碳酸盐、尿可滴定酸和铵盐等酸化功能指标,对诊断肾小管酸中毒及其分型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该特色项目向全国开放,每年监测约500例次。 特色技术名称 3、血栓性微血管病(TMA)相关蛋白及自身抗体检测 特色技术应用情况说明: 血栓性微血管病(TMA)是一组急性危重性临床综合征,主要包括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和溶血尿毒综合征(HUS)。可累及全身多个脏器和系统,常表现为微血管病性溶血、血小板减少、急性肾衰竭及神经系统损伤等多种重要脏器受累,如不及时诊治,可危及生命。属于疑难和危重性肾脏病。近年来认为血管血友病因子(vWF)的剪切酶ADAMTS-13活性下降乃至消失与TTP密切相关;而补体旁路途径的主要调节蛋白H因子(CFH)活性异常则与多数HUS密切相关。目前研究发现vWF剪切酶和CFH活性下降既可能为基因异常所致,也可能因自身抗体存在所致。本学科临床检验室已分别利用残余胶原结合试验、ELISA法及免疫印迹法成功建立了血清ADAMTS-13酶活性和血清CFH水平测定方法,同时也成功建立了相关自身抗体的检测方法,并已成功用于协助临床对于相关疾病的诊断、制定治疗方案及监测病情变化。此项技术是国内应用最早,属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特色项目。该特色项目已经向全国开放。 近3年开展例数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40 150 440 特色技术先进性 Ö国内最早 □国际最早 Ö国内领先 Ö国际先进 47 近3年开展例数 2009 年 2010 年 2011 6506 7430 10758 4、尿细胞学分析 特色技术先进性 Ö国内最早 □国际最早 Ö国内领先 □国际先进 特色技术应用情况说明: 本学科临床检验室常规对尿沉渣进行尿细胞学成份分析,可同时检测尿红细胞位相以特色技术名称 协助明确血尿来源,同时开展尿白细胞分类、尿上皮细胞和足细胞检测,并可对各种管型进行详细分析,对肾脏病的临床诊断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此项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该特色项目对全国开放服务,每年检测已经超过1万例。 特色技术名称 近3年开展例数 2009年 1864 5、抗GBM抗体检测 2010年 2038 特色技术先进性 □国内最早 □国际最早 Ö国内领先 Ö国际先进 特色技术应用情况说明: 本试验室常规采用商品试剂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及使用本科室重组的人α1~α5(IV)NC1五种靶抗原ELISA法等三种方法联合检测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本试验室检测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的准确性和敏感性高,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该特色项目向全国开放,服务范围已经辐射到全国,已经成为公认的抗GBM抗体检测中心。目前也开始为国外标本开展检测服务,已具有国际影响。 2011年 2826 注:特色技术项目较多,可另附页。 48 (四)诊治能力 1.近3年专科主要病种情况 病种数 127 2009年专科主要病种(排名前10) 患者 治愈好转率平均 人均费用(元) 总例数 (%) 住院日 慢性肾小球肾炎 411 95.86 15.21 8250.25 肾病综合征 351 93.45 20.58 12165.87 狼疮性肾炎 81 100.0 21.7 18849.94 ANCA相关血管炎 76 93.42 24.42 28337.71 CKD,5期 69 68.12 19.41 20331.34 急性肾损伤 59 96.61 21.41 19009.8 高血压 51 98.04 17.22 12460.43 糖尿病肾病 48 95.83 17.4 19207.32 紫癜性肾炎 12 91.67 15.42 7731.61 肺出血肾炎综合征 8 87.5 25.75 46370.13 病种数 155 2010年专科主要病种(排名前10) 疾病名称 患者 治愈好转率平均 总例数 (%) 住院日 慢性肾小球肾炎 426 88.5 14. 01 肾病综合征 393 90.33 18.43 ANCA相关血管炎 107 96.26 23.16 CKD,5期 89 71.91 17.0 糖尿病肾病 78 66.67 13.33 狼疮性肾炎 73 94.52 21.78 高血压 62 98.39 16.1 急性肾损伤 38 81.58 21.08 紫癜性肾炎 26 96.15 14.81 肺出血肾炎综合征 21 80.95 22.67 病种数 156 2011年专科主要病种(排名前10) 疾病名称 疾病名称 慢性肾小球肾炎 肾病综合征 ANCA相关性血管炎 CKD 5期 糖尿病肾病 狼疮性肾炎 急性肾衰竭 高血压 紫癜性肾炎 肺出血肾炎综合征 49 人均费用(元) 7172.41 11784.87 27748.78 21639.27 16212.99 16004.86 13434.6 21677.11 7394.1 43863.51 人均费用(元) 6979.37 12571.07 16593.48 20285.32 19156.126 19764.22 20339.64 11016.5 7781.1 76634.07 患者 总例数 490 484 137 92 92 81 77 60 34 15 治愈好转率(%) 95.92 97.31 97.81 84.78 91.3 100 96.1 100 100 86.67 平均 住院日 10.29 17.38 14.15 13.67 15.59 20.9 18.55 13.48 14.59 26.6 2.近3年专科疑难病种诊治情况 2009年专科疑难病种 疾病名称 Castleman病 淀粉样变性 汞中毒 冷球蛋白血症 血栓性微血管病 患者 总例数 1 14 2 6 9 并发症发生率 治愈好转率 0 92.86% 0 83.33% 100% 死亡率 0 0 0 0 0 平均 住院日 23 19.29 2 22 34 人均费用(元) 7489.28 10491.91 823.02 11533.24 29359.59 2010年专科疑难病种 疾病名称 Castleman病 淀粉样变性 汞中毒 冷球蛋白血症 血栓性微血管病 患者 并发症治愈好转总例数 发生率 率 8 87.5% 24 18 18 13 54.17% 61.11% 77.78% 92.31 死亡率 0 0 0 5.56% 0 平均 住院日 20.63 13.27 13.5 25.83 23.54 人均费用(元) 8056.58 7739.69 8618.78 23524.03 39929.39 2011年专科疑难病种 疾病名称 Castleman病 淀粉样变性 汞中毒 冷球蛋白血症 血栓性微血管病 患者 并发症治愈好总例数 发生率 转率 6 100% 4 10 14 12 0 80% 100% 75% 死亡率 0 0 0 0 8.33% 平均 住院日 23.33 15.5 9.4 15.57 12.75 人均费用(元) 35126.81 18622.51 7377.19 9930.67 18423.05 50 3.提供3-5例疑难病种病历摘要 病历摘要1: 某某某,19岁,女性,入院时间:2011-2-14。 病历号:XXXXXX 主诉:发热、恶心、呕吐2月,腰痛并发现肌酐升高40余天 现病史: 患者2月前受凉后发热,体温最高38℃左右,伴持续性咳嗽,40余天前患者出现腰痛,就诊于外院,测血压最高210/150mmHg。血生化:Crea381umol/L,Urea 14.1mmol/l,血常规WBC 13.31*10^9/L,Hb127g/L,Plt 424*10^9/L;予拜新同降压治疗后血压维持在180/120mmHg左右。35日前入我院,查BP 210/150mmHg尿常规:Pro+;镜检RBC 0-2/HP;白细胞数 1-2-5-小堆/HP;24小时尿蛋白定量0.6g,小分子蛋白为主;ESR45mm/h;生化:Crea 495umol/L, Urea 12.4mmol/L,LDH 527 IU/L,HBDH 514 IU/L;ANCA及GBM均为阴性;ANA谱均为阴性;血尿免疫固定电泳均为多克隆免疫球蛋白。骨髓细胞学及骨髓流式细胞学未见明显异常。浅表淋巴结B超:左侧颈部可见一1.01cm´0.97cm´0.38cm的淋巴结,左侧锁骨上窝可见一1.2 cm´0.94 cm´0.41cm的淋巴结,彩超其周边及内部未见血流信号,其余部位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腹部B超:右肾18.1 cm´11.1cm´10.0cm,左肾19.2 cm´10.9 cm´9.8cm,双肾实质厚约5.0cm,皮髓质分界尚清;双肾盂轻度分离,宽约1.8cm,双肾集合系统未见明确结石。CT:双肾增大,未见纵隔、腹腔内肿大淋巴结。考虑原发肾脏淋巴瘤不除外,但因肾脏显著增大,进行肾活检风险极高,于30日前先静脉使用甲基强的松龙40mg及血液透析支持治疗,随后体温恢复正常,腰疼明显减轻,血压下降。6日后透前血肌酐降为112 umol/L,复查肾脏体积较前缩小2cm。3周前出院继续口服激素治疗。出院后逐渐出现牙痛、右下肢及双上肢骨痛,为进一步诊疗入院。 起病以来患者无尿量、尿色改变,无皮疹、肌肉关节疼痛。精神、食欲、睡眠欠佳,近1周来患者大便2-3次/天,量少,灰绿色,半成形,尿量1000-1500ml/天,体重近1月来下降约3Kg. 既往史:体健。 个人史、月经婚育史、家族史: 无特殊. 入院查体: T36.8℃ ,P112次/分,R15次/分, BP 180/110mmHg,发育正常,肥胖体型,神志清楚,查体合作。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皮肤无黄染、皮疹与出血点。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律齐,腹部隆起,腹质中,腹壁张力高,两侧中腹部压痛,无反跳痛,余腹部无明显压痛及反跳痛,肝脾扪及不满意,两侧中腹部可扪及质韧包块,无活动,界清,有压痛,肾区未扣,双下肢无水肿。 入院诊断:急性肾衰竭原因待查,双肾增大,肾原发淋巴瘤? 入院后诊疗经过: 辅助检查: 尿化验: 尿蛋白-+; 镜检RBC数 3-5/HP;白细胞数 3-6/HP;24小时尿蛋白定量0.4g,小分子蛋白为主; 血常规:WBC 18.1*10^9/L,Hb143g/L,Plt 514*10^9/L;ESR60mm/h; 肾功能:Scr 114umol/L; 肾脏超声:右肾19.1 cm´8.4cm´7.2cm,左肾19.3 cm´8.4 cm´7.1cm,双肾实质厚约 51 3.4-3.6cm 腹部MRI:双肾弥漫增大,多发结节,腹膜后多发肿大淋巴结,双肾淋巴瘤? 入院后监测血压偏高,最高达240/140mmHg,调整降压药物后,血压控制于140-150/90-100mmHg左右。 2011-2-28行肾穿刺活检,病理:IF:全(-)。LM:3G,未见明显病变。肾小管弥漫萎缩及消失,间质弥漫形态一致性淋巴细胞浸润,小动脉无明显病变。IHC:浸润细胞TdT3+, PAX53+, CD20-, CD3-, CD34-,Ki67>90%。诊断: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2011-3-4起行COP方案化疗1周期,患者化疗过程中,无明显骨髓抑制等化疗副作用,化疗后血压较平稳,未再发作牙痛、骨痛及腰疼。并于2011-3-15日给予VDCLP方案化疗,2011-3-26日给予左旋门冬酰胺酶化疗。 2011-3-30日出院前复查肾脏B超:右肾13.3*5.5*4.5cm,肾实质厚度1.9cm,左肾大小13.7*5.8*4.7cm,肾实质厚度2.2cm。血清Scr 91umol/L,尿常规:(-)。 出院诊断: 肾原发B淋巴母细胞淋巴瘤 急性肾损伤,恢复 肾性高血压 病例小结: 对于临床表现为急性肾损伤、尿检轻微改变、伴双肾弥漫重度肿大的病人,需要高度考虑肿瘤浸润肾脏,如淋巴瘤、白血病、骨髓瘤等。在保障安全、充分准备后进行肾活检,为疾病诊断与治疗提供病理依据。 病历摘要2: 某某某, 女, 35岁, 病历号: XXXXXX, 入院日期: 2010-4-21 主诉:发现高血压13年,血肌酐升高9年,加重2月。 现病史: 13年前(1997年)发现血压高150/90mmHg,未诊治。9年前(2001年)孕35周时发现浮肿,血压150/90-100mmHg,诊断为妊高症,产后发生子痫,尿蛋白+,Scr300umol//L,予洛汀新治疗后BP130/80mmHg。1月后自行停药,以后未监测血压、肾功能。2年前(2008年6月)测Scr 340 umol/L。1年前(2009年3月)测尿蛋白2+,BP 180/90mmHg,Scr500umol/L。开始用拜新同、波依定、倍他乐克治疗。2月前腹痛、腹泻,后逐渐浮肿、恶心、呼吸困难,BP160/100mmHg,Scr1300umol/l, 在外院诊断为尿毒症、急性左心衰竭。于1个半月开始紧急血液透析、超滤脱水,扩血管、利尿治疗,喘憋好转。同时给予4种抗高血压药物后,BP140/90mmHg。在第3次血透中发生全身抽搐伴意识丧失数分钟。入院后咳嗽、咯黄痰、发热37.5℃ 。1月前转入上级医院,查尿蛋白4+,RBC(—)。血常规:WBC 8.57×109/L,Hb75g/L,PLT161×109/L。肺部CT:双肺间质性改变;双侧胸腔积液。多次痰培养无细菌生长。给予抗感染治疗,继续血透,每周3次,每次4小时,同时给予脱水治疗,血压进行性增高,尤其是透析中及透后可高达190-230/120-140mmHg。先后给与压宁定、硝普钠等静脉输注,口服降压药物增加剂量,血压仍然高达170-190/90-110mmHg。为进一步治疗收入我院。 发病以来精神、睡眠差,纳差。透析后尿量减少,透析后体重下降4Kg。 52 既往史:6岁发生癫痫发作5次,服药治疗1年,在此次发病前未再有发作。20年前“肺脓肿”、肺叶切除术;16年前MayaMaya病,脑出血,行脑动脉瘤切除术;12年前发现乙肝小三阳。 入院体检:T:36.5℃ , P:88次/分,R:18次/分,BP:170/80mmHg(双上肢)。高枕卧位,神智清楚,慢性病容,贫血貌。全身皮肤未见皮疹。颈软,颈部未闻及血管杂音。右下肺扣诊稍浊,双肺呼吸音粗,右下肺呼吸音低,双肺可闻及湿啰音。心界饱满,HR88次/分,率齐,心尖部可闻及3/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主动脉瓣区第二听诊区可闻及3/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腹平坦,下腹可见一10cm 手术瘢痕。腹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腹部未闻及血管杂音。双下肢不肿。病理征未引出。 入院诊断: 慢性肾脏病5期 慢性肾小球肾炎? 肾性高血压 肾性贫血 癫痫 肺部感染 肺叶切除术后 脑动脉瘤切除术后 入院后辅助检查: 尿常规:蛋白3+, 尿蛋白定量1.25g/d(尿量500ml), 肾脏彩超:双肾萎缩;双肾动脉未见狭窄。 超声心动图:左房 扩大;左室壁增厚,运动减弱;二尖瓣中重度反流;三尖瓣轻度反流;肺动脉高压(56mmHg). 治疗: 给予厄贝沙坦(150mg Bid), 贝那普利(10mg Bid), 美托洛尔 (25mg Tid),硝苯地平缓释片(30mg 4id), 氨氯地平( 5mg Bid), 特拉唑嗪( 2mg Tid), 卡托普利 (25mg Tid)等多种降压药以及调整透析处方(增加透析频率至每日一次、每次8-9小时、每次超滤1000ml)后,患者血压仍未能达标,(150-160/80-90mmHg)、仍有憋气、夜间阵发呼吸困难表现。经用BCM机测得病人体内水份超负荷约6Kg。遂缓慢下调透析后体重,10天后体重下降10kg(至41-42Kg), 血压稳定在120/70-140/80 mmHg,血液透析中及透析后血压无明显波动。口服抗高血压药物逐渐减量。加EPO治疗肾性贫血。感染控制,双侧胸腔积液基本吸收。病情平稳,于2010-5-12出院。 出院诊断: 慢性肾脏病5期 慢性肾小球肾炎可能性大 恶性高血压 肾性贫血 癫痫 肺部感染 肺叶切除术后 53 脑动脉瘤切除术后 随访: 出院后常规维持性血液透析,一般情况良好。2010年8月降压药物减量至每日仅培哚普利4 mg, BP120/80 mmHg左右。动态血压监测显示96%时间内血压达标,昼夜节律恢复。 病例小结: 透析病人的干体重的准确判断是临床难题。而透析病人高血压的主要原因是干体重设置过高。生物电阻抗仪可以辅助判断干体重,通过逐步下调干体重可使难治性高血压得到很好控制。 病历摘要3: 某某某,男,38岁,病历号XXXXXX, 入院日期: 2011年7月19日 主诉: 血肌酐升高3年余, 淋巴结肿大2年余, 血尿20天 现病史: 患者于3年半前(2007年12月)出现上腹痛,恶心,呕吐,腹泻,每日7-8次,为水样便,持续5-6天后出现浮肿、尿量减少,于当地医院就诊,发现多系统损害。血液系统:Hb98g/l,逐渐下降至66g/l,PLT71*109/l,逐渐下降最低至0.2*109/l,骨穿提示红系减少伴巨核细胞成熟障碍及产板障碍;肾脏:尿蛋白3+,无血尿。血肌酐186umol/l。2周后升至323umol/l,未予特殊治疗,约一周后血肌酐下降至129umol/l,后无原因血肌酐再次升高至428umol/l。曾给于甲基强的松龙24mgQD共1月余,及丙种球蛋白输注,血象逐渐恢复,1月后血肌酐下降162umol/l 。2月后血常规正常,血肌酐53umol/L,期间尿量无变化;消化系统:腹平片提示肠梗阻,但患者正常排气排便,腹部CT发现胸腹水,脾大。胸水及腹水检查提示为渗出液,不除外结核性腹膜炎,给予三联抗痨治疗共9个月,停药后未再复查。患者出院后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均正常。2年余前无诱因出现午后低热、盗汗,尿量减少,伴恶心呕吐,来我院检查血小板再次下降至47*109/l,Hb正常,Coombs实验(+)。尿蛋白3+,UTP2.14g/24小时,肾功能正常,ESR79mm/h,FT3降低,TSH升高,TGAb(+),TPOAb(+),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正常,抗GBM抗体及ANCA阴性,血尿免疫固定电泳未见单克隆带,腹部B超提示肝脾肿大,体检发现颈、腋窝、腹股沟多处淋巴结肿大。行淋巴结活检诊断为Castleman病。2009-8月起每月于我院血液科给于COP方案化疗共4次(CTX1.2g d1,西艾克4mg d1,DX15mg d1-d5),治疗后肿大淋巴结消退,血常规恢复正常。以后未再来就诊,自述在当地化验正常。20天前,患者无诱因再次出现低热,伴肉眼血尿,无尿频尿急尿痛,无咳嗽、腹泻。来我院检查发现血肌酐进行性升高至600umol/l,尿量无明显减少。饮食、睡眠尚可。 入院查体:T 36.5℃, P 90次/分, 呼吸18次/分, 血压110/90mmHg。面色晦暗,轻度贫血貌,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双肺清,心界不大,HR90次/分,率齐。腹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无浮肿。 入院诊断: Castleman病,混合型,多中心型 急进性肾炎综合症 入院辅助检查: 血常规:Hb143g/L, 逐渐下降至80g/L , WBC12.9*109/L, PLT 179*109/L,ESR46mm/h 尿常规:Pro++,RBC满视野/HP,50% 正常形态,40%轻度变形,10% 变形。RBC管 54 型2-5/HP 生化:Scr 915-1009 umol/L, Urea 35.6mmol/L, Alb 31g/L, 肝功能正常 ANA谱(-),ANCA(-),免疫球蛋白、C3、C4 正常, 抗CMV IgM(+), CMV-DNA1.21*104copies/ml, 7-25回报抗GBM抗体>200RU/ml 诊疗经过: 1.入院后开始血液透析治疗,每周3次。治疗肾性贫血。 2.给予更昔洛韦抗病毒治疗后CMV-DNA转阴。 3.7-28起开始每日/隔日血浆置换治疗,共12次;同时给与MP500mg/d共3天,随后口服强的松50 mg/d,CTX0.4g/次静脉滴注。抗GBM抗体降至59RU/ml, 后又升高至114RU/ml,肾功能无显著好转,尿量逐渐减少,继续维持性血液透析,于2011-9-15出院。 出院诊断: Castleman病,混合型,多中心型 抗GBM病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肾性贫血 维持性血液透析 巨细胞病毒感染 随访:患者于 2011-10月在血液科住院,血Hb99g/L, PLT86*109/L,透析前Scr860-970umol/L.抗GBM抗体127。行R-COP方案化疗1次。治疗后抗GBM抗体轻度下降至86 RU/ml。肾功能未恢复。 病例小结: Castleman病为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可以产生多种自身抗体。本病例在初发病时有急性肾损伤,但抗GBM抗体阴性,治疗后肾功能恢复。因化疗疗程不足,在缓解2年后复发时体内出现抗GBM抗体,临床表现为急进行肾小球肾炎,需要血液透析。此时虽然经过强化治疗,但是已经不能改善肾脏预后。 病历摘要4: 某某某,女性,52岁,入院时间2010-9-26。病历号XXXXXX,病理号2010-1799。 主诉:双下肢水肿3月余。 现病史: 患者3月余前出现双踝部对称性可凹性水肿,伴尿中泡沫增多。至某医院就诊,查尿常规:蛋白质++,红细胞0-2/HP。24小时尿蛋白定量3.42g。血常规正常。血生化:Alb 26.7g/L,TCHO 6.09mmol/L,Crea 62mmol/L。ANA(-),ENA谱(-),ANCA(-)。免疫球蛋白和补体均正常。超声心动图未见异常。双肾B超未见异常。于2010.6.8行肾活检,提示:I期膜性肾病。出院后就诊予中药治疗。2月前至我院门诊,查BP 105/70mmHg,尿常规:蛋白质++++,潜血(-)。生化:Alb 24.0g/L,Crea 59mmol/L。给予环孢霉素A 75mg Bid、拜阿司匹林0.1 Qd、螺内酯40mg Qd治疗,1月前加用醋酸泼尼松25mg Qd和华法林钠3mg Qd。水肿无明显减轻。其后复查Alb19.2~22.0g/L,24小时尿蛋白定量6.72g,Crea和Hb均正常。为进一步诊治收入院。自发病以来,患者无尿量、尿色改变,血压波动在 55 100-70/70-55mmHg,伴头晕,坐起或站起时明显。伴乏力。无腰痛,无皮疹、光过敏、肌肉关节疼痛。精神、食欲、睡眠欠佳,大便如常,小便如前述,体重增加约3Kg。 既往史:高血压5年余。最高150/110mmHg。3月前患者无明显原因血压下降,停用所有降压药,血压在100-70/70-55mmHg。否认冠心病、糖尿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病史。 入院查体: T 36.4℃,P 108次/分,R 20次/分,BP 100/70mmHg。发育正常,神志清楚,查体合作。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皮肤无黄染、皮疹与出血点。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界不大,心率108次/分,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对称性重度可凹性水肿。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 尿液检查:尿常规提示蛋白质++++,红细胞0-1/HP,白细胞0-2/HP,嵌单个核细胞的细颗粒管型0-1-3/LP;24小时尿蛋白定量12.49g;尿蛋白电泳提示白蛋白占79.4%,大分子蛋白占20%; 血常规:WBC 9.39´109/L,Hb120g/L,PLT 429´109/L;ESR 75mm/1h; 血生化:Alb 18.2g/l,Crea 84mmol/L,BUN 13.99mmol/L,UA 433mmol/L,Ca 2.15mmol/L,P 1.22mmol/L,K 4.29mmol/L,Na 133.7mmol/L; 凝血:D-D 0.48mg/L,FIB 6.58g/L,INR 1.76; 感染相关:乙肝五项除Anti-HBs + 外均阴性,Anti-HCV(-); 免疫相关检查:IgG 1.47g/L ,IgM、IgA、C3、C4未见明显异常;ANA、dsDNA、ENA谱均为阴性;ANCA及抗GBM抗体均为阴性;类风湿因子及C反应蛋白均未见异常;冷球蛋白阴性; 肿瘤相关检查:血清蛋白电泳提示白蛋白占38.8%↓,α1球蛋白3.2%↑,α2球蛋白34.2%↑,β球蛋白19%↑,γ球蛋白4.8%↓;血、尿免疫固定电泳均为多克隆免疫球蛋白,头颅及骨盆X线平片未见异常;胸片和腹部B超未见异常;UCG提示各房室腔大小在正常范围,室壁厚度及运动未见异常,LVEF77%; 血尿毒物检测未见明显异常; 其他检查:甲状腺功能T3 0.72nmol/L↓,T4 46.9nmol/L↓,TSH 8.73uIU/L↑;环孢素血药浓度100.52ng/mL;双肾及双下肢静脉未见血栓。 入院后治疗与转归: 2010-9-28始予甲基泼尼松龙40mg Qd静点治疗及环孢素75mg Bid免疫抑制治疗,螺内酯40mg Bid和阿法迪三0.5ug Qd辅助治疗,优甲乐25ug Qd纠正甲状腺功能低下,倍他乐克25mg Bid减慢心率,以及扩容利尿消肿和补钙治疗。因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和华法令均出现眼球结膜出血,改为拜阿司匹林0.1 Qd抗凝。患者病情稳定,水肿明显消退。复查24小时尿蛋白定量17.6g,血Alb 20.1g/L,Crea 111μmo/L,环孢素血药浓度237.6ng/mL。10-14换用醋酸泼尼松50mg Qd口服,2010-10-27出院,门诊继续治疗。 第二次住院情况: 患者出院后再次出现水肿加重,查血Alb18g/L,于2010-11-10日再次入院。入院后查血常规:WBC 11.31´109/L,Hb130g/L,PLT 300´109/L;ESR 46mm/1h;24尿蛋白定量6.46g,血生化:Alb 18.0g/l,Crea 89mmol/L,BUN 17.0mmol/L,UA 409mmol/L,Ca 2.35mmol/L,P 0.84mmol/L,K 5.10mmol/L,Na 133.0mmol/L;双肾B超:右肾11.3 cm´5.2cm´4.2cm,实质厚1.6cm,左肾10.9cm´5.3cm´4.3cm,实质厚1.65cm;环孢素血药浓度294.9ng/mL; 56 骨髓细胞学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入院后停用环孢素,将醋酸泼尼松逐渐减量至30mg Qd,并予扩容利尿消肿,对症治疗,于2010-11-22行肾活检,肾脏病理示:免疫荧光IgG-、IgA-、IgM+、C3-、C1q-、FRA-、Alb-,系膜区颗粒样沉积,轻链κ-,λ++系膜区、毛细血管壁、部分包曼氏囊、肾小管壁、肾间质、小动脉颗粒样沉积;光镜见肾穿刺组织可见27个肾小球,1个缺血性硬化,其余肾小球基底膜空泡变性,系膜细胞和基质轻度增生,可见刚果红染色阳性的特殊蛋白沉积;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及颗粒变性,刷毛缘脱离,管腔扩张,灶状萎缩;肾间质灶状淋巴和单核细胞浸润伴纤维化;小动脉管壁增厚,淀粉样蛋白沉积;电镜见肾小球系膜区和基底膜内可见淀粉样纤维沉积,上皮细胞足突弥漫性融合;符合:AL型淀粉样变性肾病。 治疗及预后 于2010-12-01转入血液病房,进一步明确淀粉样变性受累器官。肺功能检查提示弥散功能(SB)显著减退,TLCO占预计值43.3%。Holter未见明显异常。考虑淀粉样变性累及肾脏、血管和肺脏。于2010-12-8至2010-12-29日给予第一次VD方案化疗(万珂2.1mg d1 d8 d15 d22,地塞米松30mg d1 d8 d15 d22),2011-1-11至2011-1-21予第二次VD案化疗(万珂2.0mg d1 d4 d8 d11,地塞米松15mg d1 d4 d8 d11),2011-2-21至2011-3-3日给予第三次VD方案化疗(万珂2.0mg d1 d8 d15 d22,地塞米松30mg d1 d8 d15 d22)。其间复查血生化:Alb 18~20g/l,Crea 80~90mmol/L,24尿蛋白定量8~16g,Hb逐渐降至94g/L,血免疫固定电泳可见IgG λ。于2011-3-31和2011-4-8分别予万珂2mg化疗,动员造血干细胞后,于2011-4-6和4-7行外周血干细胞单采术。2011-5给予万珂+大剂量马法兰预处理,其后于2011-5-23回输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2011-6-6患者白细胞和血小板植活。其后复查WBC 4.75´109/L,Hb103g/L,PLT 55´109/L;24尿蛋白定量7.16g。2011-6-22出院。 病历摘要5: 某某某, 男, 72 岁, 病例号: XXXXXX, 入院日期:2009-10-23 主诉: “间断双膝关节痛6月,血肌酐升高5月。 现病史: 6个月前(09.4)患者出现双膝关节痛、腰痛,服用洛索洛芬钠片,1个月后疼痛大部分缓解。同时发现镜下血尿及尿白细胞,外院以“尿路感染”抗炎治疗。5个月前(09.5)双下肢胫前红色针尖大小皮疹,当地医院查Scr263umol/L,服中药,皮疹1月余后渐消失。3个月前(09.7)外院查Scr279-361umol/L,尿蛋白(-)-(+++),尿RBC4-60/HP,UTP0.97g/24h,腹部B超示“双肾轻度积水,盆腔囊性占位(膀胱右后方7.5*4.5)”,诊断“梗阻性肾病,肾功能不全,盆腔囊性占位”,于09.8.13行经尿道双侧输尿管支架置入术,术后肌酐为361-381umol/L。1个月前(09.9)双下肢再次出现皮疹,逐渐发展至全身,ESR114mm/H, Scr 537-572umol/L, ALB 30g/L,HGB77g/L,UTP1.9g/24h 尿RBC462/HP,ANA谱阴性,血IgG 26.04g/L(7-16), RF 327U/ml(0-10), C3 0.39g/L(0.9-1.8), CRP 23.07mg/l (0-3), ASO,C4,IgA,IgM正常范围。5日前我院查C-ANCA阳性,抗PR3 >200RU/ml(<20), 抗MPO阴性,抗GBM阴性。胸部CT平扫示:两肺多发小结节,心包少量积液。近6个月来乏力明显,双耳听力显著下降伴阵发耳鸣。无咯血及胸闷憋气,无眼红眼痛,无光过敏及口腔溃疡,大便正常,尿量无明显减少。食欲精神差,4个月来体重下降约50斤。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20年,服用络活喜5mgQd,血压控制于120/70-80mmHg。白内障7-8年,无明显视物缺损,近1年来视力变差,未予诊治。5年前行因胆囊结石行胆囊切除术。 57 09.7行胃镜示“食管中段粘膜隆起肿胀,十二指肠球部粘膜隆起,慢性浅表性胃窦、体炎伴胆汁返流”。食道病理“粘膜小静脉扩张伴慢性炎症”。否认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肝炎、结核病史。吸烟30年,20-40支/天,已戒20年。偶饮酒。 入院查体:T:36.1℃ , P:68次/分,R:18次/分,BP:130/80mmHg。重度消瘦,全身皮肤散在针尖大小皮疹,双下肢为著,红色或褐色,微凸于皮面。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双肺呼吸音略低,未及明显干湿罗音。心界饱满,心律齐,各瓣膜区未及明显杂音。腹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不肿。 入院诊断 急进性肾炎 韦格纳肉芽肿可能性大 肾性贫血 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 慢性浅表性胃炎 胆囊切除术后 入院后诊治经过: 入院后完善检查: • 血常规:WBC4.11*10^9/L,HGB71g/L,PLT160*10^9, LY0.92*10^9/L; • 尿常规:尿蛋白+ 红细胞满视野; • 生化:Scr527umol/L BUN25.9mmol/L Alb30.3g.L K4.5mmol/L cTNI0.01ng/ml;ALT55 IU/L AST 34 IU/L • 凝血:D-Dimer0.80mg/L(0.1-0.5mg/l) FIB4.51g/L(2-4g/L); • ABG(未吸氧):PH7.415 PO2 115.4mmHg PCO2 29.7mmHg SO298.5%; • 腹部B超:双肾盂轻度扩张,双肾结构不清晰,右肾10.3*5.2*4.1cm,肾实质厚度1.25cm,左肾10.5*5.9*4.9cm,肾实质厚度1.20cm; 考虑患者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诊断明确,且血管炎病情活动,急性肾衰竭,应予激素以及免疫抑制剂治疗。但是患者高龄, 且存在可疑肺部感染。予MP40 mg QD ivgtt治疗,同时予双重血浆置换诱导病情缓解,血液透析每周3次,并加强对症支持治疗。 入院10天后,患者无诱因出现持续呕血,2-3口/分钟,为少量鲜血。血色素进行性下降至最低50g/l。胃镜提示食道血肿(图一)。急诊行胸部CT:食管全程扩张积液,合并积血可能大,管腔内壁多发软组织密度结节(图二)。全院会诊处理意见:患者突发食道出血,考虑可能与血管炎累及食道有关,此类病情罕见;目前不宜手术或介入治疗,建议内科保守处理。与禁食水、抑酸、补液、加强营养支持、无肝素血液透析,同时免疫抑制治疗,患者食道出血逐渐停止,恢复进食。血色素恢复至80g/l。患者肾功能呈恢复趋势,血液透析减少至一周两次,透析前血肌酐300-400umol/l。患者病情平稳,于2010年2月10日出院。 病例小结: 该病例为疑难重症患者,表现为: 1. 老年男性,多系统受累表现,诊断ANCA相关性血管炎。肾脏表现为急进性肾炎综合征。该病为肾脏科危重症,易发生终末期肾脏病,甚至死亡。而我们对于该患者诊断及时,治疗有力,及时控制了病情的活动,肾功能部分恢复。 2. 患者起病为双侧肾盂积水,为AASV早期输尿管受累表现,相对少见,因此在疾病之 58 初被误诊。我科由于诊治AASV经验较丰富,结合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时怀疑该病,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及时治疗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3. 患者出现食道出血,为AASV累及食道的罕见并发症。起病急骤,病情危重,且缺乏相关治疗经验。但经过我院多科合作,为患者提供了全面的诊治条件。经过积极治疗,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图一 胃镜示食道血肿。 图二 胸部CT示食道血肿。 59 2.近3年专科危重病种诊治情况 2009年专科危重病种 疾病名称 Castleman病 淀粉样变性 肺出血肾炎综合征 汞中毒 急性肾衰竭 冷球蛋白血症 心力衰竭 血管炎 败血症 恶性高血压 肺栓塞 急进性肾炎 狼疮性肾炎 慢性肾脏病5期 休克 血栓性微血管病 患者 总例数 1 14 17 2 228 6 44 92 2 48 18 22 82 298 3 9 并发症发生率 治愈好转率 0 92.86% 82.35% 0 93.42% 83.33% 70.45% 92.39% 100% 97.92% 94.44% 86.36% 100% 81.54% 33.33% 100% 死亡率 0 0 5.88% 0 0.88% 0 4.55% 5.43% 0 0 5.56% 0 0 1.68% 66.67% 0 平均 住院日 23 19.29 27.12 2 23.23 22 22.25 23.73 30 20.25 28.44 25.77 22.26 21.19 30.33 34 人均费用(元) 7489.28 10491.91 45450.16 823.02 21390.08 11533.24 34534.19 27848.45 46010.21 12883.42 21730.6 29293.63 18999.83 23961.55 72974.45 29359.59 2010年专科危重病种 疾病名称 Castleman病 淀粉样变性 肺出血肾炎综合征 汞中毒 急性肾衰竭 冷球蛋白血症 心力衰竭 血管炎 患者 总例数 8 24 25 18 180 18 90 119 并发症发生率 治愈好转率 87.5% 54.17% 84% 61.11% 91.11% 77.78% 77.78% 96.64% 60 死亡率 0 0 4% 0 1.11% 5.56% 2.22% 0 平均 住院日 20.63 13.27 22.32 13.5 24.22 25.83 21.62 23.83 人均费用(元) 8056.58 7739.69 42219.62 8618.78 25184.6 23524.03 31936.34 27625.64 败血症 恶性高血压 肺栓塞 急进性肾炎 狼疮性肾炎 慢性肾脏病5期 休克 血栓性微血管病 9 50 9 16 70 470 3 13 100% 94% 100% 75% 94.29% 76.6% 33.33% 92.31 0 2% 0 6.25% 1.43% 1.7% 66.67% 0 30.11 16.58 25.67 32.56 21.09 18.31 26.67 23.54 38278.96 13015.16 16932.68 48527.3 15131.22 23928.1 58137.49 39929.39 2011年专科危重病种 疾病名称 Castleman病 淀粉样变性 肺出血肾炎综合征 汞中毒 急性肾衰竭 冷球蛋白血症 心力衰竭 血管炎 败血症 恶性高血压 肺栓塞 急进性肾炎 狼疮性肾炎 慢性肾脏病5期 休克 血栓性微血管病 患者 总例数 6 4 20 10 205 14 88 150 6 63 39 23 80 487 5 12 并发症发生率 治愈好转率 100% 0 90% 80% 95.12% 100% 92.05% 97.33% 100% 90.48% 92.31% 100% 100% 87.47% 40% 75% 死亡率 0 0 0 0 0.49% 0 1.14% 1.33% 0 0 2.56% 0 0 1.85% 60% 8.33% 平均 住院日 23.33 15.5 22.95 9.4 21.72 15.57 18.08 14.68 46.83 15.73 24.59 26.17 20.48 15.34 22 12.75 人均费用(元) 35126.81 18622.51 62449.23 7377.19 27437.09 9930.67 36224.73 17114.34 101137.39 14180.42 26321.81 52582.45 19648.48 20960.7 48340.19 18423.05 61 3.提供3-5例危重患者病历摘要 病历摘要1: 患者某某某,女性,33岁,入院时间: 2010-5-18。 主诉: 发现血压升高40余天,肝功能异常9天,尿少4天。 现病史: 患者入院前40余天(妊娠约28周)于当地卫生站测血压140/90mmHg,期间间断发现眼睑水肿,未予处理。10余天前出现四肢水肿,再次测量血压180/120mmHg,当地医院诊断为“妊娠期高血压”,遂于当地县医院住院,予口服降压药(具体不详),并予硫酸镁及甘露醇静点,因使用硫酸镁后出现头晕而停药,血压亦控制不佳。同时开始出现腹痛,伴恶心、呕吐胃内容物。入院前9天转入当地上级医院,查血常规示:WBC 11.6×109/L,Hb 34g/L,Plt 267×109/L;血生化:ALT 1051 IU/L,AST 955 IU/L,DBil 15μmol/L,SCr 95μmol/L;病毒学指标示:抗HAV(—),HBsAg(—),抗HCV(—);肝胆B超示轻度脂肪肝、胆囊壁水肿、胆囊炎。3天前患者自觉胎动减少,行剖宫产术,手术顺利,无大出血。术后当日尿量约300ml。复查血生化:ALT 128 IU/L,AST 114 IU/L,TBil 78 μmol/L,DBil 62.5μmol/L,Scr 293 μmol/L,BUN 18.9mmol/L,UA 789μmol/L。术后次日起尿量逐渐增加,至入院时约40ml/hr。入院当天就诊于我院急诊,查血常规:WBC 40.4×109/L,Hb 73g/L,Plt 237×109/L;血生化:ALT 84 IU/L,AST 79 IU/L,TBil 73μmol/L,DBil 47μmol/L,Scr 391 μmol/L,BUN 23.9mmol/L;凝血功能:PT 12.0s,APTT 33.1s,D-Dimer 0.97mg/L,FIB-C 1.52g/L;为进一步治疗转入我病房。 既往史和生育史:体健,G2P2,育有两女。 入院查体:T 36.4℃,P 90次/分,R 10次/分,BP 160/95mmHg,贫血貌,全身皮肤轻度黄染;心肺正常;腹软,上腹部轻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下腹部横行约20cm的剖宫产术后切口,无红肿;四肢对称性可凹性水肿。 入院诊断: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 急性肾衰竭 重度先兆子痫 剖宫产术后。 入院后检查和诊疗经过: 血常规:WBC 22.33×109/L,Hb 59g/L,Plt 189×109/L; 血生化:ALT 39 IU/L,AST 37 IU/L,TBil 76.2μmol/L,DBil 55.6μmol/L,Scr 257μmol/L,BUN 29.8mmol/L;LDH689IU/L,HBDH695IU/L。凝血功能:PT 10.77s,APTT 28.6s,D-Dinmer 0.81mg/L,FIB-C 2.02g/L; 免疫学指标:CRP 13.9mg/L,ANA、ds-DNA、ENA谱阴性,PCT 7.81ng/ml,直接Coombs试验阴性。 肾脏早期损伤指标未见异常。 给予对症、支持治疗,纠正电解质紊乱,维护容量平衡、并间断输注人血白蛋白、血浆和红细胞悬液等治疗,尿量逐渐增多。至约3000ml/24小时,肝肾功能逐渐恢复。2010-5-28复查血常规:WBC 2.95×109/L,Hb 91g/L;尿常规:蛋白2+,RBC 10-15/HP;血 62 生化:肝酶、胆红素正常,Scr 53μmol/L,于2010-5-31出院。 出院诊断: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 急性肾衰竭 重度先兆子痫 剖宫产术后 本例难点与危重点: 妊娠相关性急性肾衰竭的鉴别诊断。若不经过及时治疗,妊娠急性肾衰竭死亡率高。 病历摘要2: 某某某,女,31岁, 入院日期:2010年10月20日 主诉: 发现蛋白尿22天,面部浮肿、腹泻1周。 现病史: 22天前(孕37+3周)产检发现尿蛋白2+,血压不高,谷丙转氨酶升高(ALT 70 IU/L),诊为“子痫前期”。于21天前行剖宫产术,产一健康活婴,术程顺利。15天前患者出现口腔溃疡,无明显疼痛;1周前出现面部浮肿、腹泻、呕吐;5天前自觉夜间发热。就诊于外院,体温正常,血压100/70mmHg,白细胞减少,转氨酶轻度升高,血肌酐正常,尿蛋白(2+),CK、LDH升高,未予特殊处理。 发病以来无关节痛、皮疹、光过敏。尿量正常。 既往史: 3年前曾诊为“轻度贫血”。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无烟酒嗜好。平素月经欠规律,G1P1,配偶及其女体健。 入院体检:T 36.5℃,P 80次/分,R 20 次/分,BP 105/75 mmHg。精神差,浮肿貌,双侧颌下、颈部、腋窝、腹股沟各可及数个黄豆大小的淋巴结,无痛,质中,活动度好。口唇略苍白,上唇左侧可见一血性结痂,口腔颊粘膜及软腭上各可见一约2mm×1mm大小溃疡。双肺呼吸音清,双下肺呼吸音低,未闻及干、湿啰音及胸膜摩擦音。心界不大, 心率80次/分,心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未闻及心包摩擦音。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Murphy征(-),宫底脐下2指。肾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肠鸣音4次/分。关节无红肿压痛。双下肢轻度可凹性水肿。 入院诊断: 剖宫产后 蛋白尿原因待查 入院后辅助检查: 肾脏方面:尿常规:蛋白(3+),潜血(2+),RBC 120-130/HP。24小时UTP 9.99g/2200mL,血Alb14.4g/L, Scr49umol/L, Ccr 91.16 ml/min。 血常规:WBC 1.47×109/L,NE 1.08×109/L,HGB 97 g/L,PLT 75×109/L,三系进行性下降,最低至WBC 1.25×109/L,NE 0.79×109/L,HGB 65 g/L,PLT 66×109/L。 心脏方面:入院查ECG示心率80次/分,Ⅰ度房室传导阻滞,入院第2天(10-21)ECG示心率62次/分,Ⅱ度房室传导阻滞,CK 649 IU/L, CK-MB 11.8 ng/L,cTNI 0.01 ng/mL, 63 LDH 357 IU/L。 肝功能:ALT 166U/L,AST 275 U/L,ALP 143 U/L,GGT 66 IU/L。 免疫学检查:ANA:1:3200 ,抗dsDNA抗体:>800 IU/ml,ENA谱:nRNP(+) , Sm(+), SS-A(+), SS-B(+)。C3:0.16 g/L,C4:0.02 g/L。ESR:17mm/第1小时末。CRP<1.0mg/L,IgG 12.10 g/L,IgA 1.44g/L,IgM 1.08g/L,直接Coombs’ 试验(+):抗IgG(+),抗C3d(-)。抗心磷脂抗体<12.0 RU/mL。PAIgG(-)。 感染筛查:乙肝病毒Anti-HBs(+),Anti-HBc(+),余阴性。巨细胞病毒、甲肝病毒IgM抗体阳性。 诊疗经过: 患者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危象、狼疮性肾炎明确,同时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在更昔洛韦抗病毒治疗同时,于2010-10-21至2010-10-23予甲强龙500mg、500mg、800mg连续三天冲击、丙种球蛋白治疗(每日20g,自10月25日至28日),之后先后给予甲强龙80mg Qd、40mg Qd静点治疗。2010-11-11开始改为强的松50mgQd口服,间断扩容利尿治疗,并予低分子肝素抗凝,双下肢驱动泵治疗。经治疗,患者的心脏传导由Ⅱ度房室传导阻滞转为Ⅰ度房室传导阻滞,最终恢复为窦性心律。血液系统方面: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恢复正常水平,血色素仍进行性下降,最低至65 g/L。骨髓涂片示红系受抑,巨细胞多,三系少。骨髓活检病理示:骨髓增生略低下,粒系减少,各阶段粒细胞均可见,部分细胞核浆发育不平衡;红系轻度增生,造红岛稍扩大;巨核系增生,局部簇状增生,胞体小,可见裸巨核。考虑不除外更昔洛韦所致骨髓抑制,于11-3停用更昔洛韦,并间断予洗涤红细胞输注治疗,予促红细胞生成素皮下注射治疗,后血色素逐渐恢复,复查HGB 102 g/L。肾脏方面,复查血肌酐、尿素氮维持在正常水平,血浆ALB 25.6 g/L,24小时尿蛋白定量 8.47 g/3850 mL。 患者自11-3起,出现淡漠、次日轻度躁动,问话无应答,并出现幻觉,神经查体未见异常,头颅CT未见异常,予甲强龙冲击后未见好转,请精神科医生会诊,考虑可能为神经精神狼疮或躯体疾病相关精神障碍,予以罗拉治疗,精神症状好转,恢复正常,已停用罗拉。病情平稳,于11月16日出院。 出院诊断: 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 慢性肾脏病1期 系统性红斑狼疮心脏损害 心界不大 Ⅰ度房室传导阻滞 心功能I级 系统性红斑狼疮血液系统损害 巨细胞病毒感染 甲肝病毒感染 剖宫产术后 本例重点为重症狼疮的诊断与治疗。 病历摘要3: 某某某,女,21岁,入院日期: 2010-12-3 64 主诉:浮肿3个月,加重4天。 现病史: 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面部、眼睑浮肿。2个月前出现膝关节以下浮肿,尿量无明显减少。查尿常规PRO3+, 血常规WBC 3.6×109/L,血生化示ALB 14.5g/L,TCHO 8.49mmol/L。于2个月前(2010-9-27)开始给予口服泼尼松50mg/次,每日一次。1个半月前查血ALB 17.2 g/L,UTP 4.78g/d,ANA(核颗粒型)(+)1:100,抗dsDNA(-),抗SS-A(+),抗Ro-52(+),于外院行肾脏穿刺活检术。病理诊断:病毒相关性肾炎可能性大,应外狼疮性肾炎。1个月前联合服用泼尼松30mg/次,每日一次,骁悉500mg /次,每日3次。入院前4天,足背水肿明显加重,右下肢水肿重于左下肢。 近2月尿量减少,近1周尿量约400-600ml/d。 入院诊断: 肾病综合征 膜性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 慢性肾脏病1期。 入院诊疗经过: (一)肾脏方面,血生化示ALB 14 g/L,Scr 55 umol/L,UREA 8.18 umol/L,TG 4.48 mmol/L,TCHO 10.78 mmol/L,HDL-C 1.64 mmol/L,LDL-C 4.89 mmol/L。尿常规:Pro 4+ , RBC 5-10/HP, UTP12g/L。入院后继续予泼尼松30mg/次,每日一次,骁悉500mg /次,每日3次,抑制免疫炎症反应,法安明3000u iH Qd抗凝治疗。后考虑患者已服用骁悉1月余,治疗效果欠佳,于12-18改用FK506 1mg Tid治疗。2011-1-5查FK506血药浓度为6.6 ng/ml,血ALB 15.2g/L,遂将FK506增至2mg Q12h。间断予以白蛋白/低分子右旋糖酐、速尿扩容利尿,尿量增至800ml/天。 (二)肾病综合征并发症方面——栓塞:2010-12-4查双下肢血管彩超示未见深静脉血栓。当晚19:10患者突然晕倒,伴头晕、气短,无意识丧失。查动脉血气(未吸氧):pCO2 41.4 mmHg,pO2 68.7 mmHg,SO2 91.7%。ECG:窦性心动过速,Ⅲ导q波,Ⅲ导、胸前导联T波较前降低。急诊CTPA示右肺动脉主干及其分支、左肺上叶前段、舌段及下叶外基地段肺动脉栓塞。双侧中等量胸腔积液,双下肺压迫性肺不张。当晚立即组织心内科、呼吸内科、胸外科以及肾内科全院会诊,考虑急性肺栓塞诊断明确,无溶栓禁忌。于2010-12-05 3:40转入CCU行rt-PA溶栓治疗,过程顺利,复查血气分析(鼻导管吸氧3 L/min):pCO2 37 mmHg,pO2 110 mmHg,SO2 98%,次日回肾内病房,继续予法安明5000IU iH Q12h抗凝治疗。2010-12-7行增强CT示双肾静脉血栓形成,胆囊壁水肿,双肾髓质增强延迟,考虑与静脉血栓有关,腹盆腔积液,回肠远段、盲肠、升结肠、结肠肝区肠壁水肿增厚,静脉淤血所致可能大。双侧胸腔积液,伴肺外压性不张。2010-12-8本科就该病例进行讨论,以尿激酶20万IU/日溶栓14天。2010-12-16复查下腔静脉、双肾静脉血管超声示双肾静脉血栓,右肾静脉伴部分再通,左肾静脉伴极少许再通,下腔静脉血栓形成,伴部分再通;双下肢静脉未见血栓。自2010-12-23起予华法林3mg Qd,维持INR 2.0-2.5。2011-1-10行血管超声示右肾、下腔静脉血流通畅,左肾静脉主干血栓形成伴极少许再通,侧枝循环形成。继续华法林抗凝治疗。 (三)肝脏方面,入院查肝功,ALT 16 IU/L,AST 28 IU/L,感筛HbsAb(+),HbeAb (+),HbcAb(+)。血及尿HBV-DNA定量皆<1000copies/ml。未给与特殊治疗。 患者一般状态良好,Alb 22g/L ,UTP 6.8g/L,Scr 65umol/L.于2011年1月12日出院。 65 出院诊断:肾病综合征、膜性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慢性肾脏病1期、 肺动脉栓塞、 左肾静脉血栓形成、右肾静脉、下腔静脉血栓形成伴再通。 病例小结: 血栓栓塞是肾病综合症的严重并发症。积极预防血栓形成、及时发现并治疗已经存在的血栓,可以改善预后。 病历摘要4: 某某某, 男性, 38岁,病历号: XXXXXX,入院日期:2010-4-27 主诉:间断头痛伴血压升高4月余。 现病史: 4月余前(2009-12月初)无明显诱因突发头痛,为全颅胀痛,伴视物旋转,未测血压;服用安乃近后缓解。之后间断头痛,频率发作,未检测血压。1个半月前头痛(2010-3-11) 就诊某院,查血常规:WBC 13.38×109/L,HB 115g/l,PLT 181×109/L,N 89.4/%,头颅MRI示脑白质变性病变,未测血压,考虑多发性硬化,予强的松30mg qd治疗,当日头痛明显缓解。次日再次发作头痛,同时出现胸闷憋气,伴咳红色痰,双下肢水肿,无法平卧。3日后(2010-3-15) 某医院住院,查BP240/120mmHg,眼底视乳头边界不清,可见片状渗血;胸部CT示不除外肺水肿可能,左房左室增大;复查头颅MRI提示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头颅MRV示右侧横窦及乙状窦血栓形成可能;外周血检查示进行性贫血伴血小板减少(Hb最低65g/L、PLT最低72*109/L),白蛋白下降,肌酐升高至530umol/L。诊断为Ⅰ型呼衰,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3-16起予甲强龙0.5g冲击3天,丙种球蛋白20mg冲击5天,后改为强的松40mg qd口服,每5天减量10mg至停药,同时予利尿、降压、扩血管、抗感染及血液透析,呼吸困难及咯血明显好转。20天前(4-7)行肾活检,病理:血栓性微血管病相关性肾损伤,结合临床考虑恶性高血压相关性肾损伤,予慢性肾脏病一体化治疗。住院期间间断发热,体温最高38℃,4-15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隐球菌感染,予氟康唑150mg bid加两性霉素B 25mg qd治疗,未再出现发热。2日前在我院门诊查Hb 82g/L,PLT 130×109/L,Scr829umol/L,Urea 16.3mmol/L。 发病以来精神食欲差,尿量没有明显减少,夜尿增多。 既往史: 发现高血压18年,最高140/90mmHg,未服药控制,也未规律监测。个人史:吸烟20余年,1盒/天,饮酒20余年,白酒1斤/2-3天。 入院查体:T 36.5℃,P 96次/分,R 18次/分,BP 120/90mmHg (左右对称),慢性病面容,全身皮肤干燥,前胸皮肤可见多处暗褐色皮疹,双肺清;心界不大,心律齐,心脏无病理性杂音。腹软无压痛,肝脾未及,双下肢不肿,病理征(-)。 入院诊断: 恶性高血压 急性肾损伤 恶性高血压相关性肾损伤 肾性贫血 肺部隐球菌感染 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 66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 辅助检查: 24H尿蛋白定量:1.06g(尿量1000ml)、尿红细胞位相:RBC 8~10/HP,轻度变形;WBC 20~25/HP,单个核细胞 3~6/HP。 血常规:WBC 11.24×109/L,HB 79g/l,PLT 387×109/L,N 76.3% 血沉:130mm/1h末,CRP : 67.3mg/L。生化:Cre 690umol/l, ALB 34.8mmol/l PTH : 118.4pg/ml。T、B淋巴细胞计数:正常范围。ANA、ENA、ACL(-);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正常。RF(-)。 治疗经过: 1.积极控制血压:倍他乐克25mg—37.5mg bid,欣然 30mg q6h,马沙尼4mg tid,安博维 150mg qd。 2.抗真菌治疗:大扶康 0.4 ivgtt Biw。 3.肾脏替代治疗:血液透析,每周3次,维持体内水平衡; 4.纠正贫血:脉欣 3000u ih 3/w。 结局: 5.11患者体温降至正常,5.12血沉:65mm/1h末;CRP : 5.9mg/L。腰穿:压力260mmH2O, 墨汁染色未见隐球菌;脑脊液中未见新生隐球菌及真菌。之后患者一直规律血透,3/W, 血肌酐进行性下降,从1000umol/l降至600umol/l左右。 随访: 2010-7月停止透析。血压维持在140-150/80-90mmHg。 2010-9.8复诊时,尿量4000-5000ml/d,血常规:WBC 6.14×109/L,HB 100g/l, N 65.7%、Scr 570umol/l, ALB 41.9g/l。 病历摘要5: 某某某,62岁,男性,病历号: XXXXXX,入院日期: 2009-7-1 主诉: 间断发热伴咳嗽、咯痰2月,血肌酐进行性升高1月余。 现病史: 2个月前受凉后出现发热,伴咳嗽、咳黄痰、流涕,体温37.3℃。查血常规WBC:1.08万/ul,N69.6%,胸片提示“支气管扩张继发感染”,给予依诺沙星及达力新治疗10余天,患者体温不降且较前升高,最高达39.0 ℃。多为下午发热,伴严重盗汗、轻度寒战、乏力,上午体温37.0 ℃左右。就诊当地某医院呼吸科并入院治疗(5-19至6-5),查血常规WBC14.72*10-9/l,NE70.14%,HGB128g/l,PLT360*10^9/l。尿常规:蛋白质(1+),潜血(2+),镜检RBC3-8/HP,血肌酐115.4μmol/l,ALT44.1U/L,AST40.6U/L,GGT161.4U/L,ALP156.3U/L。肺部CT示:双肺炎症,考虑轻度支气管扩张继发感染。支气管镜检查未见异常。脱落细胞病理检查示:较大量中性粒细胞及上皮细胞,少量淋巴细胞。两次查出血热抗体IgM(+),MPO(+)。多次痰涂片找抗酸杆菌(-)。补体C3 0.74g/l(正常值0.88-2.01),抗心磷脂抗体IgG弱(+),ANA及抗ENA谱(-)。予头孢及喹诺酮类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体温最高达39.5℃,以发热原因不明出院。先后就诊于当地多家三级医院,未能明确病因。患者曾就诊当地结核医院查胸部CT示:双侧胸腔积液和心包少量积液。查结核相关检查未见异常。给予雷米封和乙胺丁醇试验性抗痨治疗10余天,未见效。近1个多月 67 来患者每日午后高热达39-40oC,伴随多次化验贫血渐加重,血肌酐逐渐升高,尿量渐减少。2周前Scr348umol/L, Urea17.1mmol/L2日前至入我院时呈无尿,血肌酐783umol/L,急诊予血液透析2次。 发病以来,患者述发热时感间擦部位瘙痒明显,有皮疹,退热后皮疹消失。无关节痛、光敏、口腔溃疡、脱发等。曾恶心呕吐多次并腹泻,不伴腹痛。精神可,睡眠不佳,食欲差。体重下降约5公斤。 既往史:支气管扩张病史40余年,40多年前因虹膜炎致左眼失明,20多年前左眼因动脉硬化而出现眼底出血。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病史。不嗜烟酒。否认肾病及家族遗传病史。 入院体检:T37.7℃,P92次/分,R20次/分,Bp140/80mmHg。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92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及附加音,腹平坦,软,无压痛及反跳痛,Murphy征(-),肝脾肋下未及,肠鸣音4次/分,双下肢水肿。 入院辅助检查 血常规: WBC14.41*10-9/l,NE79%,HGB 59g/l,PLT288*10^9/l。 尿常规:蛋白质(2+),潜血(2+),尿比重1.011-1.013。镜检RBC40-50/HP,WBC3-5/HP。 尿红细胞位相:25-30/HP,RBC大小不等,约75%的RBC变形,RBC管型0-1-2/ LP;尿NAG酶104U/L。 生化:Scr540umol/L,Urea16.7mmol/L(透析后次日); 肾脏B超::双肾偏大,约12.6*6.6cm,实质厚约2.2cm,结构尚清,双肾内血流灌注差。 病源学检查 高热寒战时外周血培养3次(-) 尿培养 3次(-) 痰培养:2次(-),痰找抗酸杆菌(-), PPD试验(-) 乙肝五项:乙肝表面抗体(+),乙肝核心抗体(+), 丙肝、爱滋、梅毒(-); 柯萨奇病毒抗体IgM(-),IgG(+)1:100,巨细胞病毒抗体IgM<8.0AU/ml,巨细胞病毒抗体IgG(CMV-G)1.9IU/ml, EB病毒抗体IgM(EBV-M)<10.0U/ml, EB病毒抗体IgG(EBV-G)510.0U/ml。 PCT定量(2009-7-1)6.42ng/ml, (2009-7-2) 8.22ng/ml (正常参考值<0.5ng/ml) 嗜异凝集实验(-),肥达氏反应(-), 外斐氏反应(-),军团菌抗体1-14(-), 肺炎支原体抗体IgM(-),IgG(+); 免疫学检查 ANCA(-), 抗PR3 (-), 抗MPO 87U/ml, 抗GBM抗体(-) 血清IgG:16.5g/l,IgA:2.29g/l,IgM0.65g/l,补体C30.60g/l,C40.14g/l,ASO<25 IU/ml,RF 302U/ml,CRP 128mg/l., Coombs’试验(+),冷球蛋白定性(+),ACL(+); 血、尿免疫固定电泳尿中未见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区带 影像学 心脏超声:左房扩大(前后径4.1cm,上下径5.6cm,横径4.6cm),二尖瓣轻度反流,少许心包积液,射血分数为64%。 四次胸部CT:(09-5-15/5-26/6-18/6-26)两下肺各基底段细支气管扩张,右中叶有轻度 68 支气管扩张,周围轻度肺内炎性浸润 腹部B超、CT未见明显异常。 病理学 肾活检: 寡免疫复合物型新月体性肾炎 入院后诊断: 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III型新月体性肾炎 发热原因待查 治疗及结局: 1.发热:入院后仍持续发热、多为下午发热,伴严重盗汗、轻度寒战、乏力。同时伴有血WBC计数及中性粒增高,高PCT,继续抗感染治疗,无效。结合入院前抗炎治疗1月余及试验性抗痨治疗10余天,患者体温不降且较前升高,最高达40℃。考虑是否为小血管炎活动所致发热,但是因PCT对感染的高度特异性,不能排除感染可能,因此没有立即加免疫抑制剂治疗。筛查了细菌、病毒、真菌感染证据无阳性发现。经检索文献,发现国外有研究提示ANCA相关小血管炎在疾病活动期可以出现非感染性PCT增高。于2009年7月9日加MP40mg后,当日体温即下降并持续正常,盗汗、寒战消失,纳差、乏力明显改善。PCT逐渐下降,7-30日恢复正常。 2、小血管炎治疗:给与血液透析、支持治疗。于2009年7月9日加MP40mg/d ivgtt。7-13,15,17日予血浆置换3次后尿量增多,PE 6次脱离少尿。于7月24日起予MP冲击治疗(250/500/500mg),CTX 0.2g ivgtt ,以后维持醋酸泼尼松龙40mg/d治疗。住院4周后尿量2000ml,肌酐300ummol/L,停止透析。 病情平稳,于2009年8月26日出院。 随访: 随访6个月(醋酸泼尼松渐减至10mg QD,CTX0.2g ivgtt QM)病情稳定,尿量正常,血肌酐200ummol左右。 病例小结: 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常伴有肺部感染、发热。本病例表现在积极抗感染后持续驰张高热,伴血WBC增高,PCT显著增高,对临床判断与治疗选择有很大挑战。 本病例在临床未能排除病原菌感染可能前,针对伴有急进性肾炎的活动性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采取血浆置换治疗,及时控制了病情;在仔细排查了病原菌感染后,针对PCT高与病原微生物感染的特异性进行了文献复习,发现活动的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可以伴有PCT非感染性增高。进行实验性治疗有效——强化免疫抑制治疗,使病情进一步缓解,预后改善。 69 新技术新业务名称 一次性清洁操作仓 (五)创新能力 开展例开展年度 数 2009 20 新技术新业务先进性 √国内最早 □国际最早 √国内领先 √国际先进 √国内最早 □国际最早 √国内领先 □国际先进 □国内最早 □国际最早 √国内领先 □国际先进 √国内最早 □国际最早 √国内领先 √国际先进 □国内最早 √国际最早 □国内领先 √国际先进 □国内最早 □国际最早 □国内领先 □国际先进 肾小球滤过率计算尺 2009 10万 强化血浆置换治疗 血栓性微血管病相关蛋白及自身抗体的检测 体表生物电阻抗测干体重 2010 79 2010 630 2011 100 创新项目简介(包括先进性、临床应用前景及临床转化情况等) 1、一次性清洁操作仓 这是一种一次性医疗用品,用于帮助腹膜透析患者施行无菌换液操作,能在非洁净空间内,通过基本密闭的透明可视的清洁操作仓,进行管路连接操作,从而保证了医疗操作的安全,同时方便和经济,不受地域限制,大大扩大了腹透患者的活动空间。 我科是在国内和国际最早开展这项技术的单位。自2009年来,我们使用手工版的清洁操作仓,应用于在急诊和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20例,共600余次换液操作,无1人发生腹膜炎。目前正在进行一项验证这项技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随机对照试验,并获得首都临床应用特色重点项目资助。这项研究的结果必将为我们提供更多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这项技术的有力证据,明显改善腹透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康复水平。 2、肾小球滤过率计算尺:肾小球滤过率可反映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并可帮助判断肾功能的损害程度与临床分期。临床常用的检查方法为肌酐清除率,此方法需要患者留取24小时尿液,非常不方便,而且准确性较差。为此,我们基于血清肌酐、性别和年龄,把复杂的肾小球滤过率计算公式,用直尺的方式表达出来,方便医生在临床工作中使用。此项技术属国内开展最早,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已获国家专利,并被多个临床研究采用。 3、强化血浆置换治疗:血浆置换治疗技术是治疗血栓性微血管病、抗肾小球基底膜病和血管炎等肾内科疑难危重症的重要治疗手段。然而,以往常规血浆置换疗法是每次置换2L,隔一天一次,这种方法治疗的效果与国外文献报道的疗效有较大差异。因此,我们科于2010年始改用强化血浆置换疗法治疗此类疾病,即每次置换量为1个血浆容量(3-4L),每天一次,连续做7天,以后改为每周2-3次,直至病情缓解(血清抗体消失或者临床病情缓解)。经过这种强化血浆置换治疗后,原来我们认识无效的病例的预后也获得了改善。此项技术在国内具有先进性,可改善这些危重症肾病患者的预后,属于国内领 70 先地位,具有比较好的临床应前景及良好的社会效益。 4、血栓性微血管病相关蛋白及自身抗体的检测:血栓性微血管病属于肾内科疑难危重症病例,近年来研究证实血清ADAMTS-13和H因子的水平降低及相关抗体可能参与部分病例的发病过程。本实验室已分别利用残余胶原结合试验、ELISA法及免疫印迹法成功建立血清ADAMTS-13和H因子的水平及相关抗体的检测方法,并已成功用于协助临床对于相关疾病的诊断、制定治疗方案及监测病情变化。此项技术是国内应用最早,属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特色项目。 5、体表生物电阻抗测干体重:血液透析患者的干体重制定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准确制定干体重对于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起到关键性作用。干体重的制定方法有临床判断法、辅助检查分析法(包括血容量监测和超声检查下腔静脉直径)。然而,这些方法都有很大的局限性,准确性有限。我们利用透析过程中脱水量和体表电阻的变化,提出体表生物电阻抗测干体重这项全新的血液透析患者干体重评估方法。此项方法比较准确,已经过临床验证,临床应用前景好,临床转化容易。处于国际最早和国际领先地位。 (六)辐射能力 1.近3年的相关数据 项目内容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省外患者比例 56% 58% 57.1% 进修医生、护士数量 90 55 119 2.近3年技术推广情况 来自三级医院 进修人员数 44 26 96 覆盖省市数 21 19 21 项目名称 第四届全国肾脏病临床病理诊断 肾脏病骨干学习班 第二届香港论坛—杭州 国际肾脏病高峰学术论坛 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09年肾脏病前沿论坛 中国肾脏内科医师年会 北京市血液透析专科医生专业培训会议 北京市血液透析专科护士专业培训会议 北京市血液透析专科技师专业培训会议 举办年度及培训班次数 2009年7月 2009年2月-8月 2009.4.11-4.13 2009年7月9-12日 2009年7月3-5日 2009年7月25日-26日 2009年8月8 日 2009年8月9日 2009年8月9日 71 受训人数 150 30 200 164 3000 2000 200 200 200 全国腹膜透析新进展学习班 血液透析规范化管理 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分会血液净化论坛 第二届中国血液净化论坛 慢性肾脏病进展与争议 2010年肾脏病学科发展国际论坛 第三届中国肾脏内科医师年会 第五届全国肾脏病临床病理诊断研讨 肾脏病学科发展论坛和慢性肾脏病新 肾脏病学科发展国际论坛 ISN成立50周年东亚分会 IgA肾病牛津分型研讨会 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年会 北京市血液净化专科医生专业培训 北京市血液净化专科护士专业培训 北京市血液净化专科技师专业培训 第三届中国血液净化论坛 亚洲的ANCA疾病 第六届全国肾脏病理研讨会 2009年8月 2010年5月22-23日 2010年4月2日-5日 2010年4月7-10日 2010.7.12-13 2010.7.14-15 2010年7月15-16日 100 200 1000 1000 180 100 2000 119 65 142 150 74 3000 200 200 100 1000 500 200 2000 100 500 220 3000 800 2010年7月9-11日 2010年7月12-13日 2010年7月14-16日 2010年8月14-15日 2010年9月12日 2010年11月3-5日 2011年5月28 2011年5月29 2011年5月29 2011年4月20-23日 2011年5月15-18日 2011.7.1-3 2011.7.13-16 2011.8 2011.9。15 2011.9.23-25 2011年10月12—15 2011年11.11。-12 第四届中国肾脏医师年会 全国腹膜透析新进展学习班 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2011年 肾脏病高峰论坛:临床研究设计与方法 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年会 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2011年年会 3.近3年受邀在国外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上做学术报告 报告名称 慢性肾脏病—中国的经验 肾脏疾病的高血压 学术会议名称及年度 WCN 2009 2009年美国纽约KDOQI学术会 72 报告人 王海燕 王海燕 Low birth weight and CKD Aberrant Glycosylation of IgA1 in the Pathogenesis of IgA Nephropathy CKD Experience and changing in China ANCA disease in Asia The Epithelial Cell Cycle and Kidney Fibrosis 2011WCN 2010 The 53rd Annual Meeting of the Japanese Society of Nephrology 2010年10月波士顿、FUFS大学 2010年5月15-18日 :第15届国际血管炎和ANCA研讨会 2011年美国肾脏病年会ASN 左力 张宏 王海燕 赵明辉 杨莉 五、医疗质量状况 (一)质量概况 1.近3年用血情况 年度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人均输血量 0.25U 0.28U 0.37U 2.近3年合理用药情况 年度 基本药物占门诊患者抗菌住院患者抗菌抗菌药物 处方用药比药物使用比率 药物使用比率 使用强度 28.32% 2009 5.62% 34.99% 18.29 2010 2011 27.05% 26.49% 4.31% 3.38% 39.56% 33.83% 23.22 21.17 药占比 52.13% 52.53% 49.44% 输血患者比例 5.4% 5.8% 5.4% 3.近3年病人满意度 2009年 96.0% 2010年 96.8% 2011年 98.2% 4.近3年医疗事故发生例数 2009年 0 2010年 0 2011年 0 医疗事故相关情况说明: (二)近3年单病种质量及费用 2009年单病种质量及费用 疾病名称 患者 并发总例症发治愈好转率 73 死亡率 平均 住院人均费用(元) 数 肾病综合征 急性肾炎 急进性肾炎 慢性肾炎 急性肾损伤 慢性肾衰竭 IgA肾病 微小病变 膜性肾病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新月体性肾炎 糖尿病肾病 狼疮性肾炎 紫癜性肾炎 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 高血压肾损害 多囊肾 泌尿系感染 肾小管间质肾病 遗传性肾病 321 2 25 393 228 298 241 25 18 104 31 48 81 12 8 3 7 3 4 3 生率 92.2% 100% 84.0% 95.4% 93.42% 81.54% 97.9% 92.6% 100% 91.35% 87.1% 95.83% 100% 91.67% 87.5% 100% 57.14% 100% 75% 100% 0 0 0 0 0.88% 1.68% 0 0 0 0.96% 3.23% 0 0 0 0 0 0 0 0 0 日 20.5 18.5 25. 8 15.2 23.23 21.19 15.7 18.5 17.6 19.41 30.77 17.40 21.7 15.42 16.63 22.67 14.14 12 16.75 12.67 12072.3 9798.86 34509.5 8362.9 21390.08 23961.55 9622.0 8188.7 8785.92 21442.57 33321.47 19207.32 18849.9 7731.61 13963.23 12633.88 6631.79 4254.21 9535.61 5316.91 2010年单病种质量及费用 疾病名称 肾病综合征 急性肾炎 急进性肾炎 慢性肾炎 急性肾损伤 患者 并发总例症发数 生率 296 4 17 361 180 治愈好转率 89.2% 100% 85% 87.8% 91.11% 74 死亡率 0.25% 0 0 0 1.11% 平均 住院日 18.5 14.25 25.3 14.2 24.22 人均费用(元) 12037.2 10118.65 44502.8 71208.7 25184.6 慢性肾衰竭 IgA肾病 微小病变 膜性肾病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新月体性肾炎 糖尿病肾病 狼疮性肾炎 紫癜性肾炎 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 高血压肾损害 多囊肾 泌尿系感染 肾小管间质肾病 遗传性肾病 470 152 39 18 126 23 78 68 26 4 5 8 3 15 1 76.6% 89.4% 86.7% 77.78 73.81 91.3 66.67% 94.4% 96.15% 100% 100% 37.5% 100% 66.67% 100% 1.7% 0 0 0 2.38 0 1.28% 0 0 0 0 0 0 0 0 18.31 17.9 18.0 15 15.59 24.83 13.33 22.1 14.81 14.75 13.4 19.63 5.33 12.93 12 23928.1 7716.1 9861.6 7700.6 18557.27 28789.43 16212.99 16209.9 7394.10 8190.67 7624.22 19059.81 3579.20 9268.79 6130 2011年单病种质量及费用 疾病名称 肾病综合征 急性肾炎 急进性肾炎 慢性肾炎 急性肾损伤 慢性肾衰竭 IgA肾病 微小病变 膜性肾病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新月体性肾炎 患者 并发总例症发数 生率 389 1 27 470 205 487 192 63 16 130 33 治愈好转率 96.7% 100% 81.5% 95.3% 95.12% 87.47% 97.0% 95.5% 93.75% 91.54 96.97% 75 死亡率 0.21% 0 0 0 0.49% 1.85% 0 0 6.25% 2.31 0 平均 住院日 17.2 8 25.9 10.4 21.72 15.34 11.7 16.7 14.75 16.32 20.18 人均费用(元) 12685.4 2641.06 59466.1 7068.6 27437.09 20960.7 7020.9 9299.0 17179.03 22619.51 22978.39 糖尿病肾病 狼疮性肾炎 紫癜性肾炎 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 高血压肾损害 多囊肾 泌尿系感染 肾小管间质肾病 遗传性肾病 92 81 34 4 5 3 3 3 1 91.3% 98.8% 100% 100% 100% 25% 100% 100% 100% 0 0 0 0 0 0 0 0 0 15.59 20.9 14.59 8.5 9.4 12.67 7.67 10.33 14 19156.26 19764.2 7781.10 6260.23 6372.29 10824.75 4811.88 10149.57 6590.51 单病种费用控制措施及控制效果的说明: 我们通过定期举行临床工作会议、对住院病人的住院费用、平均住院日、药占比等相关医疗指标进行监控,按照相应疾病的治疗规范及临床路径要求,倡导合理检查、合理用药与合理治疗,全面控制单病种的医疗费用。但是,由于我们收治的疑难危重病人比例高达60%以上,且绝大多数病人都合并有多种内科基础疾病,病情比较复杂,能够进入临床路径患者的比例相当低。 (二)病区质量 1.近3年相关病区质量指标 指标名称 诊断符合率 临床主要诊断、病理诊断符合率 甲级病案率 出院患者随访率 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平均住院日 基础护理合格率 危重患者护理合格率 医院感染率 2009 年 99.93% 99.28% 97% 65% 3.1 95.33% 96.0% 3.16% 2010 年 99.94% 99.85% 98% 89% 2.5 96.33% 97.33% 4.42% 2011年 99.45% 99.26% 98% 98% 1.9 96.17% 97.5% 2.74% 76 建立并实施患者出院后随访制度,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标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制度及执行情况说明: 2000年以后,我们开始设立IgA肾病随访门诊,目前有9个专病随访门诊,平均随访率在70-90%。此外,本学科于2010年4月1日起,正式开展对所有出院病人的电话随访工作。具体操作流程:1.出院时,由责任护士登记患者的相关资料;2.在出院7日之内,由主管医生亲自给患者或家属打电话询问患者的病情、核对用药情况,并提醒患者按医嘱准时复诊。3.每月对随访情况进行考核,并与绩效考核工作挂钩,2011年电话随访率达到98%。 本学科于2008年9月18日制定了《护理质量管理实施细则》,并于2010年4月15日和2011年8月19日分别做了修订。护理部领导和各科护士长根据《护理质量考核评价标准》严格实施三级护理质量管理并对考核结果及时向科室反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出、给予纠正,对需要整改的部门下发“护理质量缺陷整改通知单”。 本院有专门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参照2006年6月15日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制定了我院的感染管理制度。医院感染管理处对临床科室的院感情况进行监督、对全院医护人员定期进行培训、考核、指导和检查。我们科各部门都有本部门的临床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及小组职责、根据本病房特点制定的医院感染制度。在工作中,能够严格执行院感的相关制度。 (二)门诊质量 指标名称 年均专家出诊人次所占比例 年门诊人均费用 日均专病门诊数量 门诊预约挂号比例 2009年 42.2% 1358.6元 268.2人次 41% 2010年 42.2% 1021.99元 275.6人次 65% 2011年 57.0% 1067.66元 302.6人次 85% 六、科研与教学 1.学术影响 姓 名 赵明辉 章友康 章友康 左力 赵明辉 李晓玫 职称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学术团体(杂志)名称 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医师分会 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会 北京医学会肾脏病分会 学术任职 副会长 副主任委员 主任委员 任职期限 2007 2007 2007 2011 2011 2005 中国医院协会血液净化中心管理分会 常委兼秘书长 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会 77 常委 委员 张宏 陈旻 王海燕 赵明辉 赵明辉 赵明辉 赵明辉 赵明辉 赵明辉 赵明辉 张宏 张宏 张宏 左力 王海燕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医师分会 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会 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会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 中华肾脏病杂志 《中华内科杂志》 《中华微生物与免疫学杂志》 《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 《中华国际学术论坛(电子版)--肾病专刊》 《Nephrology》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 中华肾脏病杂志 《中国血液净化》杂志 中华内科杂志 常委 青年委员会秘书长 主任委员 副主编 编委 编委 编委 编委 编委 副主编 责任编委 编委 编委 副主编 主编 2007 2011 1994-1998 2009 2010 2007 2011 2009 2008 2010 2006 2006 2007 2009 2001- 2.近3年主办学术会议情况 年度 2009年 2010年 2010年 2010年 2010年 2011年 会议名称 国际肾脏病高峰学术论坛 慢性肾脏病进展与争议暨肾脏病学科发展国际高峰论坛 ISN 成立50周年庆典及肾脏病学术交流会 IgA肾病牛津分型研讨会 第五届全国肾脏病临床病理诊断研讨会暨中日肾脏病理研讨会 第六届全国肾脏病理诊断研讨会” 到会专家暨报告: 会议地点 山东济南 北京 北京 北京 北京 会议时间 7月10-12日 7月12-13日 8月14-15日 9月12日 7月9-11日 参会人员数量 164人 100人 220人 180人 120人 北京 7月1-3日 200人 78 专科的临床研究方向的文字说明(研究的主要方向、研究内容及与临床的关系) 本学科的临床研究内容集中在以下五个方面:(1)建立CKD一体化管理体系,阐明疾病进展的危险因素;(2)复杂性多基因肾脏疾病的分子遗传学研究;(3)自身免疫性疾病肾损害;(4)急性肾衰竭慢性化防治及机理;(5)提高终末期肾衰竭患者生存质量。 1、建立并完善CKD一体化管理体系 我国成人的CKD患病率超过了10%。如何延缓CKD的进展,减少终末期肾衰竭尿毒症的发生成为我国慢性病防治面临的重大挑战。本科室正在建立3000人的CKD的队列进行长期随访观察,有可能阐明CKD进展的危险因素;在此CKD患者队列基础上建立CKD患者的一体化管理体系,可形成适宜我国CKD患者长期随访的管理模式;同时建立现代化的临床资源库和生物标本库,纳入长期随访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生物样本,进一步研究可预测疾病进展、治疗反应和检测患者预后的生物标志物,为CKD防治提供潜在的、新的干预和治疗靶点。 2、肾脏疾病的分子遗传学研究 本学科在前期建立的肾脏疾病临床-病理-基因数据库的基础上,开展了我国常见的复杂性多基因肾脏疾病的遗传易感性研究,如IgA肾病、狼疮性肾炎、血栓性微血管病(TMA)。该研究内容主要探讨致病或易感基因以及环境因素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争取在阐明肾脏疾病遗传背景、环境因素以及认识肾脏疾病慢性进展相关基因方面有所突破。 3、自身免疫性疾病肾损害 本科室一直致力于研究原发性小血管炎、狼疮性肾炎、抗GBM病和TMA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各类自身抗体免疫学特性与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关系;进行抗原谱和决定簇鉴定;探讨补体活化途径及其在免疫介导肾脏疾病中的作用和意义。该研究内容不但有望提出肾脏疾病免疫发病机理的新观点,发现新的生物学标志物,也可能发现新的治疗靶点,为制定合理有效的免疫抑制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4、急性肾损伤慢性化的防治及机理 急性肾损伤(AKI)以急性肾小管坏死(ATN)为主。近年研究发现AKI可导致组织不完全修复,遗留慢性肾小管间质炎症进而促进纤维组织增生,是CKD疾病谱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科室针对AKI发病和疾病进展过程中免疫炎症反应和肾小管上皮细胞修复的调控机制开展研究,探讨保护性关键分子肾损伤分子-1(KIM-1)的调控机制,力争提出新的AKI治疗手段、改善肾脏预后。 我们前期研究发现药物性肾损害是我国CK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用药的肾毒性已经成为医务界面临的严峻挑战。目前本科室正在建立药物肾毒性检测平台,研究肾功能不全患者常用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征,从患者体液(血液、尿液)中发现预测药物肾损害的生物学标志物,为减少、早期发现和及时干预药物肾损害提供技术诊断平台。 5、提高终末期肾衰竭患者生存质量 随着我国接受透析的患者逐年增多,如何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患者的合并症成为延长患者生存的关键。本科室通过建立简便且更为准确的干体重评估体系、改良透析模式、开展介入肾脏病技术以建立并维持通畅的透析通路、发明可减少腹膜炎的腹透换液新设备等技术和措施,有效地减少心脑血管和感染等合并症,提高终末期肾衰竭患者生存质量。 79 (二)近5年立项的科研项目(均以本单位人员为负责人) 主要科研课题项目名称 慢性肾脏病(CKD)预警与防治研究 肾小球疾病免疫炎症发病机制的研究 级 别 项目批准单位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面上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80 参加研究单立项时位(人)排间(年) 位 2007.1-2009.12 2011.1-2013.12 李晓玫 赵明辉,张宏,陈旻,于峰,吕继成,崔昭 赵明辉 国家级 国家级 泌尿系统内科学 国家级 2008.1-2011.12 2009.1-2011.12 2007.1-2009.12 2007.1-2009.12 2010.1-2012.12 2010.1-2012.12 2010.1-2012.12 2011.1-2013.12 2011.1-2013.12 2007.1-2009.12 2008.1-2010.12 泌尿疾病内科学 国家级 张宏 张宏 IgA1分子糖基化酶相关基因变异及功能对IgAN易感性的研究 薄基底膜肾病的IV型胶原α链基因突变与蛋白构象改变的研究 SGLT2(肾小管上皮细胞钠依赖葡萄糖转运蛋白2)突变型蛋白功能及其糖尿病治疗靶点的研究 补体在ANCA相关小血管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黄芪当归合剂有效组分抑制慢性肾脏病血管内皮细胞微颗粒释放的分子机制 肾损伤分子-1介导肾小管上皮细胞吞噬作用的病生理意义及机制研究 钙激活的大电流钾离子通道β1亚基影响慢性肾脏病进展的机制探讨 抗MPO抗体免疫学特性与原发性小血管炎临床表型的研究 抗GBM抗体的免疫学特性在疾病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 国家级 章友康 国家级 张宏 国家级 国家级 陈旻 孟立强 国家级 杨莉 国家级 陈育青 国家级 陈旻 国家级 国家级 崔昭 抗原决定簇扩散在抗GBM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FcγR基因拷贝数和狼疮性肾炎相关研究 糖基化异常的IgA1分子在IgAN中致足细胞损伤的机制研究 免疫炎症介导的肾脏病防治机理及遗传背景研究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小血管炎发病机制的研究 慢性肾脏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狼疮性肾炎患者血清抗CRP抗体的生物学效应 慢性肾脏病进展的相关基因和功能 泌尿系统重大疾病的防治研究 IgA肾病综合诊疗方案及遗传机制研究 CKD诊治关键技术研究--开发、验证CKD诊断、评价的新指标 国家级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卫生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 卫生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 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 2009.1-2011.12 2009.1-2011.12 2011.1-2013.12 2009.1-2011.12 2008.1-2010.12 2009.1-2011.12 2010.1-2012.12 2011.1-2013.12 2010.11-2013.12 2008.6-2011.6 2009.7-2012.12 杨瑞 吕继成 国家级 朱厉 国家级 赵明辉 部委级 陈旻 部委级 部委级 部委级 部委级 张路霞 于峰 陈育青 赵明辉 部委级 部委级 北京市级 张宏 左力 (三)近3年临床方向的科技奖励情况(本单位均为第一获奖单位) 主要科研成果名称 原发性小血管炎发病机制和临床表型的研究 原发性小血管炎临床表型和发病机制 IgA肾病发病机制及预后评估和诊疗策略 以责任护士为主体提高腹透透析治疗质量的系列研究 获奖名称与等级 中华医学科技三等奖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一等奖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获奖时间(年) 2010 获奖项目单位 (人)排序 赵明辉,陈旻,高莹,于峰,郭晓蕙,叶华,辛岗,邹万忠 赵明辉,陈旻,高莹,于峰,郭晓蕙,叶华,辛岗,邹万忠,刘立军,章友康,王素霞,张颖 张宏,赵明辉,吕继成,等 王兰,全蕾,骆素萍,许莹,李燕筠,鲁新红,杨彬,苏琦,石伟,陈元,冯玉秀,刘秋月,王欢 2011 2011 中华护理学会科技一等奖 2011 81 近3年论文发表情况 发表期刊及 年、卷、期、页 期刊 类别 SCI 作者(序号) Zhou XJ, Lu XL, Lv JC, Yang HZ, Qin LX, Zhao MH, Su Y, Li ZG, Zhang H Cui Z, Zhao J, Jia XY, Zhu SN, Zhao MH 主要发表论文题目 Genetic association of PRDM1-ATG5 Ann Rheum Dis. intergenic region and autophagy with 2011 Jul;70(7):1330-7.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in a IF:9.082 Chinese population. Clinical features and outcomes of Am J Kidney Dis. anti-glomerular patients. basement 2011;57(4):575-582 membrane patients disease in older IF:5.242 SCI Meng LQ, Tang JW, Wang Y, Zhao JR, Shang MY, Zhang M, Liu SY, Qu L, Cai SQ, Li XM Tan Y, Yu F, Qu Z, Su T, Xing GQ, Wu LH, Wang FM, Liu G, Yang L, Zhao MH Yu L, Lv JC, Zhou XJ, Zhu L, Hou P, Zhang H Astragaloside IV synergizes with Br J Pharmacol. ferulic acid to inhibit renal 2011;162(8):1805-1818 tubulointerstitial fibrosis in rats with IF:4.925 obstructive nephropathy Modified C-reactive protein might be Clin J Am Soc Nephrol. a target autoantigen of TINU 2011;6(1):93-100 syndrome. Abnormal dysfunction expression of novel IF:4.763 and Hum Genet. SGLT2 2011;129(3):335-344 SCI SCI mutations identified in familial renal IF:4.523 glucosuria patients Xu PC, Cui Z, Chen M, Hellmark T, Zhao MH. Comparison of characteristics of Rheumatology (Oxford). natural autoantibodies and against 2011;50(7):1236-1243 anti-MPO IF:4.171 myeloperoxidase SCI SCI autoantibodies from patients with microscopic polyangiitis. Dong J, Li Y, Yang Z, Luo J Low dietary sodium intake increases the death risk in peritoneal dialysis Clin J Am Soc Nephrol 2010;5(2):240-247 IF:4.763 Wu Y, Yang L, Su T, Wang Path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a panel of Clin J Am Soc Nephrol C, Liu G, Li XM. urinary biomarkers in patients with drug-induced tubulointerstitial nephritis Xu PC, Chen M, Cui Z, Zhao MH. Influence of myeloperoxidase by anti-myeloperoxidase antibodies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the disease activity in microscopic polyangiitis Rheumatology (Oxford). 2010;49(11):2068-2075. IF:4.171 2010;5(11):1954-1959 IF:4.763 SCI SCI SCI 82 Yu F, Wu LH, Tan Y, Li LH, Wang CL, Wang WK, Qu Z, Chen MH, Gao JJ, Li ZY, Zheng X, Ao J, Zhu SN, Wang SX, Zhao MH, Zou WZ, Liu G Chen M, Wang F, Zhao MH Tubulointerstitial lesions of patients with lupus nephritis classified by the 2003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Nephrology and Renal Pathology Society system Circulating 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 a useful biomarker for assessing disease activity of ANCA-associated vasculitis Kidney Int 2010;77(9):820-829 IF:6.105 SCI Rheumatology (Oxford). 2009;48(4):355-358 IF:4.171 SCI Lv J, Zhang H, Chen Y, Li G, Jiang L, Singh AK, Wang H Combination therapy of prednisone and ACE inhibitor versus ACE-inhibitor therapy alone in patients with IgA nephropathy: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Am J Kidney Dis 2009;53(1):26-32 IF:5.242 SCI Yu F, Tan Y, Liu G, Wang SX, Zou WZ, Zhao MH Zhao J, Cui Z, Yang R, Jia XY, Zhang Y, Zhao MH Clinico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outcomes of patients with crescentic lupus nephritis Anti-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 autoantibodies against different target antigens are associated with disease severity. Kidney Int. 2009;76(3):307-317 IF:6.105 Kidney Int. 2009;76(10):1108-1115 IF:6.105 Kidney Int. 2009;76(2):190-198 IF:6.105 SCI SCI Zhu L, Tang W, Li G, Lv J, Zhang X, Shen Y, Zhang H, Wang H Interaction between variants of two nephropathy Ding J, Yu L, Zhao M, Li Y, glycosyltransferase genes in IgA SCI 近3年专利获得情况 发明人姓名 左力 李晓玫、尚明英、孟立强 董捷 专利名称 肾小球滤过率计算尺 具有预防和/或治疗肾间质纤维化的阿魏酸和黄芪甲苷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注和用途 一次性清洁操作仓 专利批准年度 2009 专利类别 外观设计 专利证书号 ZL200930126160.0 2008101l543l.1 ZL201020132526.2 2010 发明专利 2010 实用新型专利 83 (四)学生教育 年度 2009 2010 2011 年度 2009 2010 2011 本科 57 64 64 硕士 博士 进修生 87 50 81 课堂教学比例 4% 4% 5% 参加人30 164 31 119 100 180 200 250 32 200 220 11 30 12 31 10 30 (五)本科生教学情况 临床教学比例 96% 96% 95% 总课时数 1187 1187 947 近3年承办省级以上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情况 继续教育项目名称 全国肾脏病专业骨干研修班 国际肾脏病高峰论坛——山东济南 全国肾脏病专业骨干研修班 国际肾脏病理研讨会第五届全国肾脏病临床病理诊断研讨会暨中日肾脏病理研讨会 2010年肾脏病学科发展国际论坛——四川成都 慢性肾脏病进展与争议暨肾脏病学科发展国际高峰论坛 ISN 成立50周年庆典及肾脏病学术交流会 IgA肾病牛津分型研讨会 全国肾脏病专业骨干研修班 国际肾脏病理研讨会 国际肾脏病学会姊妹肾脏病中心继续教育活动 第六届全国肾脏病理研讨会 北京大学肾脏疾病研究所-国际肾脏病学会(PUIN-ISN)肾脏病高峰论坛2011年度主题:临床研究设计与方法 项目类别 国家 国际 国家 国际 国际 国际 国际 国际 国家 国际 国际 举办年度 2009 2009 2010 2010 2010 2010 2010 2010 2011 2011 2011 84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情况说明: 我科根据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要求培训住院医师,以每2月为一单元进行轮转,每位接受培训的医师需要轮转肾内科病房。2009年至今共完成轮转培训250人次,合格率100%。 培训内容: 1、作为住院医师在主治医师指导下管理患者,每轮不少于30例患者,病种包括主要肾脏疾病常见病种,要求轮转医师掌握肾内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及鉴别,掌握基本操作,熟悉常用检查手段的应用范围、结果判读(肾活检)及注意事项,掌握肾内科常用治疗手段(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ACEI/ARB)的适应证、禁忌证及常见合并症的处理; 2、在住院医师开始轮转前进行岗前培训,由病房主治医师进行,内容包括肾脏疾病患者的主要特点,临床诊疗常规,工作流程及基本要求等; 3、每周进行2次主治医师查房(根据北京市主治医师教学查房规范,将教学穿插在实际临床工作中),每周1次病房主任查房; 4、参加全科主任查房对于疑难病例的讨论; 5、参加大内科范围的科巡诊(每2周一次),对疑难内科疾病进行多科联合讨论; 6、每周四下午参加肾内科临床病理讨论会; 7、由病房主治医师进行小讲课及讨论,内容包括肾内科常用药物特点;肾活检的术前准备、术后处理及合并症;急性肾损伤、肾病综合征、原发性和继发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根据临床工作情况每周进行一次讨论。 8、要求住院医师对实习学生进行带教,培养教学能力。 根据内科要求对住院医师的临床能力、带教能力进行考核。 近五年参加卫生部、教育部普通高等院校规划教材编写 人员姓名 王海燕 王海燕 王海燕 章友康 章友康 章友康 章友康 章友康 章友康 章友康 章友康 教材名称 糖皮质激素在内科疾病中的合理应用 肾脏病学 第3版 肾脏病临床概览 内科学 临床肾脏病学,第2版 难治性泌尿系统疾病 肾内科学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冊 中国国家处方集 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 中国肾脏病学进展 出版社名称 人民出版社出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军医出版社 人民军医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军医出版社 人员类别 主编 主编 主编 副主编 编委 编委 编委 常务编委 编委 常务编委 常务编委 85 真实性声明: 本人承诺所提供的资料真实、有效,愿意承担全部法律责任。 科室负责人(签字): 医疗机构法定代表人(签字): 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8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ryy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