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学习本课既需要具有充沛的感情,又需要进行理性的思考。对于中国近代史上天翻地覆的一场革命,一定会对了解它的人们给予思想上的激荡;这场革命的匆匆收场,值得人们进
行冷静的深层次思考。
辛亥革命是近代以来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压迫所导致的一次革命能量的大规模释放,是社会矛盾激化,内忧外患的必然结果,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顶峰,是资产阶级三次救国方案中承上启下的行动,是20世纪对中国历史进程影响最大的三大事件之一。但因中国资产阶级主观上的不成熟和客观条件限制(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势力过于强大)而功败垂成,这是中国特殊国情所决定的历史必然结果。本课主要以辛亥革命的发展历程和对辛亥
革命的评价为中心。
[教学目标]
(1)了解清朝的“新政”和“预备立宪”及传播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重要人物及内容、兴
中会的建立、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过程等内容。
(2)掌握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南京临
时政府的法令和措施等概念与基本史实。
(3)辛亥革命发生有着极其复杂的原因,涵盖古今中外、主观与客观、偶然与必然、政治
与经济、思想与文化等多种因素,引导学生学会从多种角度驾驭重大历史事件。
(4)从各种因素分析辛亥革命失败的必然性及评价辛亥革命重大历史意义,培养学生对重
大历史事件的整体分析与评价能力。
(5)探究《美国1787宪法》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反映资产阶级治国理念上的异同。
(6)学习辛亥烈士不畏牺牲、孙中山愈挫愈奋的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学法引领]
(1)本课需要分析的问题较多,若不对本课内容进行一定整合,时间不够。对教材的整合
最好是以本课前言部分提供的两个探究的问题为中心。
(2)辛亥革命遍及全国大多数省份,学生在学习时要注意收集家乡的有关史料对比分析学习。如此巨大的一次革命又表现出如此多的局限性和不彻底性,特别是对中国广大农村的影响和触及甚微,这也是在辛亥革命之后,以鲁迅等为代表的一批知识分子大喊要剖析国民性的重要原因。因而分析身边的历史对学习与理解辛亥革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3)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深入剖析三民主义的内涵,分析出资产阶级革命派政纲中的先天不
足,为全面评价辛亥革命作好准备。
(4)注意辛亥革命和孙中山的思想在整个近代史上的地位与影响,以历史发展的眼光来评
价辛亥革命,训练历史思维能力。
(5)充分运用史料和课本中提供的各种信息,综合利用各种途径获取或占有的知识分析问
题,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教学案例]
评价辛亥革命
课前布置学生阅读鲁迅的小说《药》《阿Q正传》等对辛亥革命反思的作品,调查辛亥革命时期本地的社会现象,让学生对辛亥革命之后中国社会下层人民的生活现实有更感性的认识。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对各典型人物进行一定的阶级或阶层划分:夏瑜──革命者;华老栓和华小栓──城市小市民;阿Q──农民无产者;假洋鬼子──混进革命营垒的投机者;赵太爷──封建统治的基础和维护者等。教师和学生可先提出一些问题,例如:革命者夏瑜的鲜血为何会变成华小栓治疗痨病的药;阿Q为何无缘革命而又因革命罪而被杀;赵太爷的根基为何没有动摇等等。(学生在这些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教材分组讨论辛亥革命的性质、
功过和失败的原因等)
1.辛亥革命的性质(提示:考察一场革命的性质,主要应看这场革命是由什么阶级领导的?
革命的目的是什么?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果?)
(在学生讨论发言的基础上,简要归纳)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旨在推翻清王朝腐朽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消除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障碍。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皇帝,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说,辛亥革命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
革命。
2.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①政体变化
从封建君主专制政体转为资产阶级的共和政体。尽管这种政体后来名存实亡,但这毕竟是
历史的一个进步。
②人民享有了一定的民主权利(让学生结合南京临时政府的有关法令说明)
③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结合初中学过的知识思考哪些史实能够说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
入人心)
④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引导学生回忆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保护、鼓励工商业的法令)南京临时政府在其存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颁布了一系列保护、鼓励工商业的法令,一定程度上扫除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障碍,使民族资产阶级倍受鼓舞。在民国初期形成了兴办实业的热潮。(出示《辛亥革命前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比较简表》
投影片或电脑教学软件,让学生通过具体数字了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
⑤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国主义走狗──清王朝的统治,也就打击了其主子──帝国主义势力。此后,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代理人,从袁世凯到北洋各派军阀,从旧军阀到新军阀。但它们始终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无力在中
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
⑥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也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地域辽阔的亚洲大国。其政局变动和革命运动必然会影响周边国家。在这里,一方面要结合初中学习的相关内容,分析辛亥革命与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联系;另一方面与欧亚国家进行比较,在欧洲许多国家还保留着君主、亚洲还是君主制一统天下的时候,中国建立了
共和制度,其影响非常深远。
3.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辛亥革命的失败,不仅表现在袁世凯窃取了临时大总统的职位,致使共和政体名存实亡。更重要的是,它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没有得到彻底改变。辛亥革命的失败原因包括主、客观两个方面。主观方面是指资产阶级的次弱性和妥协
性。客观方面是指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主观方面的原因是最主要的。
①“纲领”体现阶级局限(对前面三民主义的分析进行回顾与归纳)。
民族主义只是将对帝国主义的仇视集中于清政府的身上,而不敢公开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民生主义在不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条件下,实现“土地国有”,进而解决土地问题
的办法实际上难以实行,也无法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
(总结)资产阶级革命派幻想在不正面反对帝国主义的条件下获得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在不彻底推翻封建土地制度的基础上发展资本主义,这就决定了他们领导革命必然失
败的命运。
②不能充分发动中国绝大多数的农民。
能不能发动广大工农群众,特别是发动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是中国革命成败的关键之一。土地问题是农民的中心问题。首先,三民主义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因而对农民的吸引力不强。另外,武昌起义前,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和组织群众的工作,只限于会党和新军这个狭小的范围,而没有深入到广大农民、手工业者中去。武昌起义后,
革命形势日益高涨,面对农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资产阶级革命派此时却站到了农民的对立面,他们解散农民武装,制止农民斗争。因此,他们在反对国内外反动势力的斗争中,得不到农民群众的支持,使自己陷于孤立无援的境地,革命失败也就是必然的了。(结合《药》《阿Q正传》分析,还可让学生交流社会调查“辛亥革命时期家乡的社会状况”加强感性
认识。)
③缺乏一个组织严密,坚强有力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作为辛亥革命的领导者,同盟会未能胜任其历史使命,为什么呢?(播放《走向共和》影片中孙中山与黄兴关于改组同盟会的争论,让学生更真切地认识到,一个松散的同盟无法
完成当时的历史使命。)
辛亥革命的失败说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不能走西方资本主义的老路,资产阶
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海南省海口市海南中学 程晓华)
课改沙龙
本教案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详略得当,体现了新大纲的要求;以“评价辛亥革命”作为教学切入点,用前言部分提供的两个探究问题为中心来整合教材,较好地突出了本课重难点;学法引领方面有新意,如要求学生进行田野考察,搜集家乡的有关辛亥革命的史料,并进行对比分析学习,不仅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还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前布置学生阅读鲁迅的经典作品,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有助于学生对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的下层人民的生活有了
一个更为感性的认识,从而为理性的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作了铺垫。
[网络研究课]评价辛亥革命
一、确定主题
怎样评价辛亥革命
二、课前准备
1.设计制作网络课件:课件分“学习提示”和“网络讨论”两大部分。“学习提示”中布置
网络探讨任务:
有人说辛亥革命胜利了,也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你怎样评价辛亥革命,为什么?
回答下列问题将会帮助你完成你的任务:
(1)辛亥革命是怎样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
(2)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何在?
你可以访问辛亥革命纪念馆:http://xhgm.china1840—1949.net.cn和孙中山纪念馆:http://szs.chinaspirit.net.cn获取有关信息和资料,你也可以通过输入关键词,利用网络搜索来获取更多的资源,建议使用“百度”(http://www.baidu.com)、“Google”(http://www.google.com)和“中文雅虎”(http://www.yahoo.com.cn)这几大搜索引擎。
2.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根据学习任务查阅相关资料,通过网络和其他途径收集、
整理相关史料。
三、课堂研讨
1.自主学习:学生登陆网络课件,上网搜索有效信息,通过教学课件共享自己的资源。
2.分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汇总有效信息,交流意见,相互探讨,形成本小组的基本观点。学生经过讨论,会形成三种观点:辛亥革命胜利了、辛亥革命失败了、辛亥革命既成功又
失败。
3.交流成果:发布小组讨论提纲,并就本小组的讨论提纲进行答辩,对其他小组的讨论提
纲进行置疑。相互辩论,进行深层次的探讨。教师进行组织和引导。
(1)认为辛亥革命失败的理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辛亥革命没有完成这个任务。这次革命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土地制度,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也没有赶走外国侵略者,废除不平等条约,革命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并未改变,而
且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篡夺。这些都说明辛亥革命失败了。
(2)认为辛亥革命胜利的理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但革命是一个漫长过程,各个阶段有不同的任务,孙中山所领导的辛亥革命的主要任务是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建立共和国。辛亥革命的结果是,清王朝的统治被推翻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建立了,两千多年的专制统治结束了。与此同时,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革除了一些封建旧俗恶习,社会风气发生巨大变化,有助于社会生活近代化的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因此,辛亥革命不仅完成了提出的任务,而且有深远的积极影响。所以说辛亥革命胜利了。
(3)认为辛亥革命既有它胜利的地方,又有它失败的地方的理由是:辛亥革命从推翻清王朝,结束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等方面看取得一定的胜利,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但从革命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等方面看,辛亥革命最终失败了。
四、课后反思
课后以小组为单位按照提纲完成详细的课题研究报告,由教师按照评价标准对各小组的讨
论成果进行评价总结,反思学习效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