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锐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徽州古村落“乡愁文化”营造策略探讨

徽州古村落“乡愁文化”营造策略探讨

来源:锐游网
建 铁 与 规划JIANZHUYUGUIHUA付维春:徽州古村落“乡愁文化”营造策略探讨徽州古村落“乡愁文化”营造策略探讨付维春(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设计研究院,安徽合肥230023)摘 要:徽州古村落是徽州文化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徽州文化影响范围甚广,是传统文化瑰宝,具有重要的保护与开发价值。 本文从山水格局、路径廊道、节点空间三方面入手,从物质空间和文化空间两方面,就徽州古村落保护性开发中出现的“乡愁文

化”困境,提出解决策略,赋物质空间以徽州文化内涵,以希助力徽州古村落开发的全面发展。关键词:徽州古村落;乡愁文化;物质空间;文化空间中图分类号:G122/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781 (2020)01-0036-050引 言徽州文化,指古徽州一府六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

空间节点三方面构成规律,提出“物质空间”和“文化空间”两者

“形意合一”的营造策略,赋予“乡愁文化”真实内涵,通过保护

性开发,物化徽州历史记忆。和,是对中原文化的包容整合,地域特色鲜明。对传统文化眷

念、向往和追溯是中国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自然涌发、不可避

免的文化现象,这就是乡愁文化。2013年12月,“乡愁”首次

1徽州古村落保护性开发中的乡愁文化困境

1.1徽州古村落开发中遇到的问题徽州起于先秦,中原士族为避战乱,在徽州山区落地生 根,逐渐形成以血缘为纽带、以家族为单位的同宗同族村落, 在明清时代达到鼎盛,深受程朱理学思想影响,为汉族村落

进入中央文件,随即成为社会各界文化关注的焦点。徽州文化影响范围甚广,古村落是徽州文化的重要载体和

表现形式,具有类型学意义上的原型价值。历史上的徽州古村

落,物质空间与文化空间相辅相成,呈现出浓郁的地域文化色 彩,是徽州乡愁文化的记忆载体。在徽州古村落保护性开发过

典范Q自西递、宏村、呈坎、唐模等一批古村落实行保护性开发以

程中,一方面人们希望能够再现徽州古村落历史记忆,另一方 来,渐渐形成保留物质遗存、传承历史文化、开发商业旅游,多 面综合共赢的局面,“保护为前提,发展是目标”的理念被普遍 接受(图1)。面往往商业化气息过重、同质化、空心化,造成“形意分离”“文 化空缺”“乡愁难寻”等问题。本文剖析山水格局、路径廊道和

收稿日期:2019-12-03 ;修改日期:2020-01-23作者简介:付维春(1975-),男,安徽庐江人,高级工程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36《工程与建设》2020年第34卷第1期付维春:徽州古村落“乡愁文化”营造策略探讨I建 筑 与 规 划但另一方面,一些恶性循环的问题也越来越显著地呈现出

来,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1.1.1 过度商业化大量游客涌入导致原有乡土风情被过度商业化、标签化, 原住民生产生活方式发生根本改变,习俗礼仪的精神内涵逐渐

消失,田园牧歌风情不再。原生态古村落成了追逐利益的“文 化资本”,一些古村落因贴邻旅游和商业中心,成了“吃喝玩乐

综合体”,游客们乡愁难寻,怅然若失,颇有微词。有些古村落 开发甚至走向庸俗化、图谱化,原生态村落没有得到恰当的保

护利用,被粗浅改造甚或破坏,以适应短期旅游商业发展需求。

1.1.2同质化⑴村落风貌同质化:徽州古村落在漫长历史演化中,空间 布局多结合曲折流转的水系或路径、变化丰富的地形地貌,见

缝插针,因地制宜,细腻多变,脉脉含情,耐人寻味。当下走马 观花、快餐式的旅游体验,很少或基本上不涉足对古村落文化 内涵的深层体验,致使一些古村落形态出现风貌同质化问题,

千篇一律,丧失原独特性、差异性。(2)经营方式同质化:大部分村落往往选择几乎相同的旅

游发展模式,小商品批发市场、酒吧一条街成了标配,经营方

式、旅游产品同质化加重了村落空间形态和风貌的同质化,有

的村落甚至于停留在涂脂抹粉的表层,难以深入到历史文化体

验的层面,加剧了原生民俗文化的消亡进程(图2)。一旦丧失 文化灵魂,对游客吸引力必然减少,这种恶性循环使得有限的

资源行将消耗殆尽。b.仿屯溪老街的其他商业街图2以屯溪老街为模板的古村落商业街JIANZHUYUGUIHUA1. 1. 3部分村落空心化因位置过于偏僻,基础设施落后,有效投资匮乏,开发难

度大,外加年轻居民对城市生活向往,导致人口流失,部分村 落“人去村空”,空心化现象严重,居民归属感锐减,一些优秀

的文化习俗日渐衰退(图3)。空心化的古村落不可避免要走

向衰亡。图3空心化现象下的部分徽州村落1.2缺失乡愁文化空间是徽州古村落开发陷入困境的重要

原因徽州古村落发展模式是政府出资对现有古建筑进行修

葺,尽量复原传统风貌,组织村民进行民宿、酒店、餐饮等旅

游开发,因多方面原因,造成只有传统建筑和地方饮食的旅

游产业现状,缺少“形意合一”的村落规划建设与地域文化深

层次整合,无法表述徽州古村落文化的完整体系,徒留空壳,

丧失内涵,乡愁文化和历史记忆场所难以再现,错过了对历

史文化传承的机会,只能随着商业化、同质化、空心化现象,

走向衰落。1.3保护历史记忆,营造乡愁文化空间的重要性凭栏远眺发幽古之思,诗情画意能荡涤灵魂,史籍典故总 催人奋进。中国是个注重文明传承的民族,西递、宏村这样的

村落,总令人流连忘返,追其因由,皆因能再现文化记忆场所, 契合“乡愁情结”,满足文化寻根深层精神需求:那山还在,那水

还流,那村落依旧存活,历史不曾远去,我在历史之中,我与历

史不曾分离,“乡愁情结”是通往精神家园的“回乡之路”。在徽 州古村落的开发中,能否塑造“乡愁文化”的记忆场所,是预判

和衡量古村落开发能否成功的重要依据和维度。2 “形意合一”乡愁文化空间的营造策略2.1策略一:山水格局徽州地处崇山峻岭之间,“八山一水一分田”是其地理特

征。因贸易需要,徽州人与外界交往频繁,村落多选址于山坞、

山麓、河岸、渡口、交通要道旁,顺应自然环境,采取“山环水抱、

负阴抱阳,背山面水”的布局原则,往往依山傍水、枕山面水或

依山跨水,与山水自然融为一体⑵(图4)。山水格局是徽州古 村落最重要、最具地域特征的空间意向,是最难忘怀的乡愁文

化记忆,折射出徽州人与自然关系的文化思想和习俗。在徽州

古村落的保护性开发中,需注重强化以下策略的利用。《工程与建设》2020年第34卷第1期 37建 铁 与 规 划JIANZHUYUGUIHUA付维春:徽州古村落“乡愁文化”营造策略探讨外地盐、布等物品进行贸易往来;徽州地区雨水充沛,村落选址

往往比邻溪水河流,既便于生活用水、防洪排涝,也便于木质建

筑防火取水。徽州水运滋养出聚族而居的徽州人,独特的徽州

水文化应运而生。徽州水文化也是吸引外来游客的独特体验,

更是乡愁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图5)。图4徽州传统村落的“山水格局”2.1.1整体保护、自由生长,延续山水格局一些古村落的开发中,原山水形态完全损毁,或忽视对山

水格局的利用和表现,商业空间成了村落形态布局思考的核

心,致使传统文化记忆丧失,无论是村民还是游客对此等村落 空间是陌生的,更遑论乡愁记忆的凸显。徽州古村落的保护性开发,首先应当整体保护、自由生长,

图5依水而生的徽州传统村落水系与徽州古村落大致有三种形态关系⑶(图6),造就了

优雅秀丽、轻巧适宜、极具山水画卷的美学意向和风貌特征。立足古村落既有的自然环境资源禀赋,强化村落与山水之间的

空间、视线联系,延续传统山水格局意向;需充分认识到:无山

(1) 环绕型:水系紧密环绕在村落周边,包裹围合村落,村

落沿水系流动方向布局。水格局,即无徽州往事,即无徽州意向,更无处寄托徽州乡愁。 2.1. 2充分利用水系,塑造徽州水文化(2) 边缘型:街巷大多垂直或平行于水系,建筑也鳞次栉比

依水展开。徽州古村落的山水格局文化的营造还需充分利用水资源, 讲好徽州水文化历史往事。历史上徽州主要依靠水运进行贸易,将当地茶叶、木材与

(3) 穿越型:村落围绕主干水系两侧延展,临岸两侧,似分

似合。a.环绕型b边缘型C.穿越型图6徽州传统村落布局与水系的三种关系因此,在古村落的保护性开发上,需要注意保护水系,保护水系环境和公共滨水空间,不应随意改变地形、水系,断水截流⑷(图7)。b.改变原有的水系形态进行布局图7保护古村落原有水系38《工程与建设》2020年第34卷第1期付维春:徽州古村落“乡愁文化”营造策略探讨I建 筑 与 规 划JIANZHUYUGUIHUA2.2策略二:路径廊道路径廊道分为街巷空间与景观廊道。街巷空间主要承担

场所。在徽州古村落的保护性开发中,首先要保护其完整性和真

交通功能,为村落空间主骨架,衔接不同宅院。景观廊道是村 落与山水间长期融合产生的交汇空间,形态独特,不可复制,决

定村落布局走势,是进行习俗礼仪活动的重要空间。路径廊道

实性。一是要保护街巷原有走向和空间尺度,禁止随意改变标 高、长度、宽度和材质。二是要保护沿街建筑界面和天际轮廓 线的统一性、连续性和完整性,控制沿街建筑形式、高度、色彩

最具有徽州古村落的形态和文化特征,是乡愁记忆的核心 和材质⑸(图8)。其次,街巷空间要顺应自然,与水系紧密有序结合,河路相 邻、河街并行,形成变化丰富的滨水空间,见缝插针地营造地方 水文化特色(图9)。图10徽州村落中的街巷空间营造景观廊道的构建,要以充分尊重自然生态为前提条件,进

行整体把控与设计,串联起村落内各功能区块、重要节点和生 态景观,最终形成完整的体系。2.3策略三:节点空间徽州古村落的特色节点主要包括传统民居、祠堂、牌坊等

建筑空间,古码头、古渡口、古驿站、古亭等交通空间,水口园

林、古树、古井、古戏台等交流空间。这些特色节点,有的已经

破败、荒废,有的被忽略甚至遗弃,导致游客只能粗线条地走马

观花,难以体验到与之相关联的历史文化,缺少与传统文化间

的感悟交流,这就很难激发游客的重游兴趣。因此,在徽州古

村落的保护性开发中,首先,应该重新保护和修整这些历史遗

存,赋予其新功能,为历史文化的营造打好物质基础。b.方式二2. 3.1建筑空间传统民居、祠堂、牌坊等古建筑应以保护修复为主,宜采用 传统工艺、传统材料,建筑内外观瞻都宜保持传统结构构造方

图9街巷空间与水系融合最后,街巷空间应该保留乡土风情,已遭破坏的街巷可适

当恢复,通过转折、对景、借景等手法丰富街巷视觉感受,采取 式、风貌特征、建筑尺度和装修细节,举架尺度、规模、面阔进 深、砖瓦砌筑方法等传统工艺需采用当地传统方法,采用本土《工程与建设》2020年第34卷第1期 39适当绿化形式和小品陈设塑造地域文化氛围⑥(图10)。建 铁 与 规划JIANZHUYUGUIHUA付维春:徽州古村落“乡愁文化”营造策略探讨材料,不宜改变形式、风格和色调,在不影响整体格局风貌的基 太多徽州人的记忆,它们是新安江航运史、徽商历史的见证,徽

础上可适当局部优化,同时保护以院落为核心的传统平面格

局,其内不宜加建建筑物或构筑物;保护院落内外原有古树及

商经新安江向东进入江浙区域。徽杭古道上的驿站、古亭也是 徽商走出徽州,走向全国的历史见证节点(图ll)o交通空间 的开发,要在充分挖掘历史条件的基础上,对现状进行详细的

调研勘察、梳理整合。历史素材需与风俗传统相结合。刻画出

花木,不宜任意砍伐或摧毁⑸。2. 3.2 交通空间古码头、古渡口是古徽州通向新安江的重要节点,承载了

徽商远离故土别梦依稀的历史记忆,重现乡愁文化空间。图11各种交通空间的旧景重现2. 3.3 交流空间水口是徽州古村落的门户,风水经营的关键,承担空间导

向、营造归属感的重任,为村落空间序列开端,具有象征意义。

与其他因素相比,水口的改造,更为复杂重要。有的村落有多

道水口,每一道水口都有塔、亭、树、桥,每个水口都有相应的辐 射范围。如唐模水口以树、桥、塔、亭、牌坊、池塘、园林等多重

手法加以营造⑶(图12)。古树、古井、古戏台也是民俗活动、 游玩、聚会的重要场所,重构这类空间,是营造乡愁文化的重要

途径(图13)。图12唐模村水口空间示意a.古牌坊 b.古树 c.古戏台图13各类具有价值的“乡愁空间”3结束语徽州古村落“物质空间”与“文化空间”进行“形意合一”保 护性营造策略,有利于重现“乡愁文化”场所,唤醒人们对历史

[2] 汪欣.寻访皖南古村落[J].文化月刊,2013(10):26-33.[3] 李久林,储金龙,叶家珏,等.古徽州传统村落空间演化特征及驱

动机制经济地理,2018,38(12):153-165.[4]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小城镇空间特色塑造指南[Z/OL]. (2018-

文化的记忆;突出“一村一品”的精品旅游产业,有助于破解古

10 —15)[2019 —11 —20]. http://www. planning, org. cn/solici- ty/view_news? id=1182村落开发中商业化、同质化与空心化现象下的发展困境。〔参考文献〕[1]汪欣.徽州传统村落调查报告[C]//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中国

艺术研究院,山东大学.2013年中国艺术人类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5]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北京市传统村落修缮技术导则

[Z/OL]. (2018—10—16) [2019 —11 —20]. http://zjw. beijing.

gov. cn/bjjs/xxgk/gsgg/527634/index. shtml.M 刘辉,陈俞,侯兆年,等.传统村落修缮保护技术研究[J].古建园

林技术,2017(1):10-13.论文集•济南,2013.40《工程与建设》2020年第34卷第1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ryy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