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小学语文教学的导入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的导入方法

来源:锐游网


小学语文教学的导入方法

清人李渔在《闲情偶寄》中曾说:“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此一法也。”当然,这里他说的是如何写好一篇文章的开头,不过这句话对于语文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导入同样适用。 下面就谈谈在语文教学中我尝试过的几种导入方法:

一、标题设疑导入法

巧妙的导语如果蕴藏着丰富的问题情境,往往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因此,我经常在课一开始就根据课文标题设置一些疑问,使学生处于求知若渴的状态。这样一来,由于他们急切想解开心中的疑问,由此可以很快地进入课文的学习。如:教学《天上的街市》时,在出示课题后,我问学生:“看到这个题目后你想知道什么?”学生们七嘴八舌:“街市怎么会在天上呢?”“天上的街市是什么样的呢?”“我可以到天上的街市上玩一会儿吗?” ……这些有趣的问题,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学习新课的兴趣。

二、复习铺垫导入法

复习铺垫导入法就是通过复习已往学过而且与新课有关的知识和技能导入新课。如:教学《群鸟学艺》时,我先引导学生复习学过的《小马过河》的寓意:遇到问题要动脑筋进行分析,同时要勇于实践,这样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随后引入新课: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群鸟学艺》,那么群鸟会不会像小马一样学到一些道理呢?你又会从故事中得到哪些启示呢?这样,可以使学生既温故又知新,一举两得。

三、创设情境导入法

文学作品的欣赏讲究意境的领悟,但是仅通过文字的理解让小学生来体会意境尚有一定难度。因此,我经常借助语言和音乐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器官,唤起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的情感。如:在欣赏著名爱国诗人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时,在《苏武牧羊》悲凉苍茫的乐曲声中,我向学生描述了几百年前的中国现状:南宋权贵们终日寻欢作乐、醉生梦死,国家不断有外敌入侵……紧接着我提问:“如果大家生活在那样的环境中,想怎么做?能怎么做?”学生用稚嫩的语言把自己对权贵的仇恨、对国家的担忧表达了出来。接着,我因势利导:“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并不哀叹自己的命运,却想着在这样的风雨中为国家戍守西北边疆。相信你们也会有这样的凌云壮志吧!”于是,学生便带着历史责任感开始了对作品的欣赏。

四、名人名言导入法

引用与本课内容有关的名言名句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晨读》时,我先出示名言名句——“为中华人民崛起而读书”。接着说:“你们是

祖国的未来,一定要记住周总理说过的话,珍惜大好时光,好好学习。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晨读》。”这样,使学生明确了读书的目的,他们就自然而然地去学习课文了。

五、音乐欣赏导入法

一堂新课开始时,学生心中对于这一课总是满怀期待。如果这时教师能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既能马上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也能拉近学生与所学文章的心理距离。如:我在教学《塞下曲》时,课前播放《出塞曲》让学生欣赏,然后提出问题:你们喜欢这首曲子吗?塞下又有哪些故事发生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塞下曲》。这样,学生便自然而又轻松地进入了新课的学习中。

总之,怡情是语文教学的功能之一,且语文的其他功能也往往需要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方能发挥出来,更为重要的是现在的学生更倾向于感性的学习。因此,语文教师都应该“先声夺人”,一进教室就先吸住学生的眼球,然后用精妙适宜的导语带领学生进入妙趣横生的语文殿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